05.19 5月是中國芯片和OS產業的收穫季 自主研發才有真安全

芯片和系統是中國科技產業的短板,我們日常使用的CPU芯片主要來自Intel、AMD、ARM、高通,OS則來自谷歌、微軟、蘋果。目前自主CPU申威、龍芯、中標麒麟OS只在局部市場使用,AliOS還未形成氣候,只有華為、展訊自主研發的手機芯片殺出重圍,但麒麟芯片目前不對外銷售。5月還沒過去,中國芯片和系統卻在這個月呈現集中爆發的態勢,不斷出現好消息。

5月是中國芯片和OS產業的收穫季 自主研發才有真安全

寒武紀發佈首款雲端智能芯片MLU100

寒武紀發佈首款雲端智能芯片MLU100

2018年5月3日,寒武紀在中國上海發佈了首款雲端智能芯片MLU100及相應的板卡產品。MLU100芯片主要用於雲端的機器學習推斷任務,可支持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多種類型的雲端應用場景,平衡模式下的等效理論峰值達128萬億次定點運算每秒,高性能模式下的等效理論峰值更可達166.4萬億次定點運算每秒,但典型板級功耗僅為80瓦,峰值功耗不超過110瓦。MLU100芯片是寒武紀發展歷程上全新的里程碑,標誌著寒武紀已成為中國第一家(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家)同時擁有終端和雲端智能處理器產品的商業公司。寒武紀研發的寒武紀1A(Cambricon-1A)是全球第一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賦能華為麒麟970芯片成為世界首款人工智能手機芯片,為華為Mate10、P20等四款手機插上智慧之翼。

“天河三號”原型機採用自主的飛騰處理器、天河高速互聯通信和麒麟操作系統

5月16-18日在天津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剛剛研製完畢的“天河三號”超算原型機首次亮相。告別前代的英特爾芯片,“天河三號”原型機採用

自主的飛騰處理器、天河高速互聯通信和麒麟操作系統實現了芯片的全國產化。

5月是中國芯片和OS產業的收穫季 自主研發才有真安全

上交大團隊製備全球最大規模光量子計算芯片

上交大團隊製備全球最大規模光量子計算芯片

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以《A chip that allows for two-dimensional quantum walks》為題報道了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通過“飛秒激光直寫”技術製備出節點數達49×49的光量子計算芯片。據悉,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三維集成光量子計算芯片。

中國網絡操作系統CONS已成全球最大網絡操作系統

在近日舉行的2018第二屆全球未來網絡發展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未來網絡創新研究院院長劉韻潔表示,針對未來網絡需求,我國已經推出了網絡操作系統CONS。

劉韻潔進一步強調,CONS操作系統實際上是一個平臺,可實現對網絡控制、管理、調動。劉韻潔認為,CONS更像一個生態系統,不僅僅是簡單的控制器,它有自我學習能力,能夠自主解決網絡中存在的問題。此外,其完全是分佈式的架構,分多級、多域來進行控制。

5月是中國芯片和OS產業的收穫季 自主研發才有真安全

劉韻潔:我國網絡操作系統CONS已成全球最大網絡操作系統

目前,其已經在聯通的A網上運行了半年多以上,覆蓋200多個城市。劉韻潔說,“我負責任的講我們調研的結果是CONS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一個網絡操作系統。雖然美國也有類似的系統但其目標就是局部網絡而不是全國大網。而由於我國互聯網的規模需要大網的操作系統,沒有人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只能靠自己。”

中國萬能芯片獲突破

日前,在一次軍民融合展會上,中國電科下屬單位展示了完全正向設計的3500萬門級FPGA。隨後,中國電子下屬單位公開宣佈成功研發7000萬門級FPGA。中國電科和中國電子在FPGA上取得的技術突破非常振奮人心。

雖然這兩款FPGA和賽靈思、阿爾特拉這樣的巨頭差距很大,但從FPGA規模上看,已經超出現有的國產FPGA一大截的水平,對於一些特殊領域來說,已經可以解決部分有無的問題。

5月是中國芯片和OS產業的收穫季 自主研發才有真安全

愛斯泰克(上海)高頻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近日發佈兩款射頻收發系統集成電路芯片

兩款國產高端射頻芯片問世 部分性能優於國際同類產品

愛斯泰克(上海)高頻通訊技術有限公司近日發佈了兩款射頻收發系統集成電路芯片,由公司董事長、上海市“千人計劃”特聘專家黃風義博士帶隊自主研製。經專家組技術鑑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兩款芯片可廣泛應用於第五代移動通信(5G)、超高速無線物聯網等領域,推動我國5G佈局。

歷時26年,用於芯片製作的國產高端電子樹脂研製成功

“PM2.5,是大家很熟悉的微小顆粒物,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但我們研製這種製造芯片的關鍵材料,在過程中如果進入了哪怕PM1.0的粉塵,這個材料就是廢品,就不能被應用到芯片當中。”

唐一林簡單一句話,道出了集“超純淨”與“超均勻”於一體的制芯新材料—“光刻膠用線性酚醛樹脂”對環境的苛刻要求。5月初,這位亞洲最大酚醛樹脂生產基地的掌舵者透露,歷時26年,用於芯片製作的國產高端電子樹脂研製成功。專家認為,這種高端材料打破了美日等國壟斷,可大大加速我國自主芯片的研製進度。

5月是中國芯片和OS產業的收穫季 自主研發才有真安全

"光刻膠用線性酚醛樹脂"國產化成功

吉灣發佈完全自主研發的集成電路設計工具——吉灣處理器輔助設計系統

吉灣微電子公司15日正式發佈了該公司完全自主研發的集成電路設計工具——吉灣處理器輔助設計系統。據稱,這個軟件是面向處理器開發者設計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也是現代芯片設計必不可少的工具。據介紹,吉灣處理器輔助設計系統通過使處理器設計框架化,讓多人多團隊可以在一個項目內協同工作,極度簡化處理器設計、修改、調試過程。“以前設計一個CPU所花費的時間,從零構建需要以年為單位,現在我們可以用月份來計。”吉灣微電子公司CEO黃巍表示,模塊化的設計工具,將會更好地助力“中國芯”實現自主研發。

另外,人工智能服務企業雲知聲近日在北京舉行“匠芯致物”發佈會,推出首款面向IoT的AI芯片UniOne及其解決方案——雨燕(Swift)。

5月是中國芯片和OS產業的收穫季 自主研發才有真安全

雲知聲發佈首款面向IoT AI 芯片

中國由於人口眾多和自己的特殊國情,我們需要的技術並不總是能從別國買到,很多時候需要我們立足自身實際需求去研發我們需要的技術,這就給我們提供的巨大的創新空間和應用空間。其實關鍵核心技術即便別國有,人家也不會賣,只能靠我們自主研發。中國其實並不缺人才和技術,依靠我們的決心耐心和聰明才智我們完全能走出一條自主IT產業創新之路,逐步擺脫缺芯少魂、受制於人的窘境。中國5月份在芯片和OS產業上取得的成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我們對此要有充分的自信!只有將核心技術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的經濟和科技才有真正的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