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楊貴妃是否假死逃往日本?

MY深藍即是黑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起叛亂,唐朝也開始從興盛走下衰敗之路。由於叛軍連連攻下多處城池,帝都安危岌岌可危,以致唐玄宗李隆基不得不帶著楊玉環踏上逃亡之路。然而在逃亡途中,路過馬嵬坡的時候,在一場密謀之下,禁軍被激起激憤,矛頭直指楊國忠楊玉環兄妹。禁軍認為都是由於楊玉環迷惑君王,使李隆基懈怠朝政,而楊國忠仗著楊玉環受寵,專橫跋扈,霍亂朝政,才導致安祿山發動叛變,迫使他們走上逃亡之路,故在激憤之下亂刀砍死了楊國忠,並要求處死楊玉環。唐玄宗為了自保,平息禁軍的憤怒,被迫一條白綾刺死了楊玉環。《舊唐書》、《新唐書》,以及《國史補》、《資治通鑑》,都認為楊貴妃死在了馬嵬坡。

然而,2002年,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在接受採訪時,突然宣稱自己是楊玉環的後代!1963年,一位日本姑娘向電視觀眾展示了自己的一本家譜,說她就是楊貴妃的後人!而且在日本還有楊貴妃的貴妃墓以及楊貴妃的塑像,而且日本沿海邊有一個村子,叫做"久津",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因此,楊玉環到底有沒有被處死也再次引發了熱議。

根據正史上的記錄,楊玉環肯定是死在馬嵬坡無疑了。而認為楊玉環沒有死的,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首先,唐玄宗是非常喜歡楊玉環的,三千寵愛集一身,從“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可以看出來。而且在禁軍殺死楊國忠之後,唐玄宗也曾為楊玉環辯解過,希望不要殺死楊玉環,只是最終沒能說服禁軍,不得已才賜死了楊玉環。因此,唐玄宗肯定是捨不得殺死楊玉環的,而在處死楊玉環的過程中,在場的人並不多,找個替死鬼在古代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死的並不是楊玉環,而是她身邊的侍從。

第二,高力士一直在楊玉環身邊侍候,對楊玉環的感情是非常深的,所以在皇帝下令賜死楊玉環的時候,偷偷救下了她。

第三,還有人說是因為楊玉環曾經當過一段時間的道姑,在修道的過程中,學會了龜息功,所以在被賜死的時候,通過龜息功假死,矇騙了所有人,從而活下來。不過這個說法小編覺得杜撰的成分更大些。

在楊玉環被賜死之後,唐玄宗曾經派人去尋找楊玉環的屍體,但是卻並未找到,只是帶回了一隻香囊,而中國的貴妃墓也只是一座衣冠冢,並沒有楊玉環的屍體。因此,這也是人們一直認為楊玉環並沒有被賜死的原因。

不過,至於楊玉環去日本並有後代這件事,還是值得商榷的。雖然日本也有貴妃墓,但是墓穴裡並沒有楊玉環的屍體,如果真的去了日本,那死後不應該葬在貴妃墓裡嗎?而且楊玉環在被賜死的時候已經三十八歲了,她先後有嫁給壽王和唐玄宗,在一個女人身體最好的時期內,一直都沒有孕育過子嗣,身體很有可能存在問題,無法孕育子女。怎麼可能去了日本就能夠生育子女了?而且在大唐時期,日本與大唐一直互通往來,關於楊貴妃的故事早就流傳到日本,也許正是當時民間的種種傳說一同流入日本,才讓日本有了機會讓自己的歷史更加豐富一些。

所以小編覺得,楊玉環當時可能真的沒有死,但是也不一定是去了日本,也許最終只是變成了一個無人知曉的人,最後安靜的離開~


兩半文化


在日本,楊貴妃沒有死在馬嵬坡最終飄洋過海到了日本是有著相當的群眾基礎的。

日本明星山口百惠在2002年接受採訪時曾對記者提到她是楊貴妃的後代,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無獨有偶,1963年也有一日本姑娘展示了其家譜,赫然能追到楊貴妃的身影。

《新唐書·后妃傳》記,“西幸至馬嵬,陳玄禮等以天下計,誅國忠,已死,軍不解,帝遣力士問故,曰:‘禍本尚在!’帝不得已,與妃引訣,引而去,縊路祠下,裹屍以紫茵,瘞道側,年三十八。”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也記錄了這一段,楊國忠死後,玄宗下令前進,兵士仍不從,陳玄禮就說了,“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大為光火,“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反謀?”高力士就跳了出來,“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視之,將士安則陛下安矣”。唐玄宗為了自保,最終命高力士引楊貴妃至佛堂,縊殺之,“與屍置驛庭,召玄禮等入視之”。《舊唐書》、《新唐書》,以及《國史補》、《資治通鑑》,都認為楊貴妃死在了馬嵬坡。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了,“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以大量的篇幅寫唐玄宗殺楊貴妃的為難,到最後又來個“死不見屍”,這裡就有了可騰挪的空間。

按照《資治通鑑》的說法,行刑的是高力士,驗屍的是陳玄禮,這兩人其實都算是唐玄宗的近臣,看在玄宗的面子上搞些貓膩也是有可能的。陳玄禮雖是眾軍士推出來的代表,此事過後畢竟還是在玄宗手下過活,對皇帝得罪太過,日後又如何能夠安生?他給貴妃找個替死鬼行那李代桃僵之計也是合情合理的。也就是說,最終楊貴妃是有可能逃過死劫的。白居易《長恨歌》也給楊貴妃最終金蟬脫殼提供了點支持:唐玄宗後來“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到處找尋,人死了你還找個什麼勁?

當然,就算流落民間,逃到日本是不太可能的。中國到日本,海路可是不短,以當年的航海技術。寶年間鑑真法師東渡日本傳經歷經十一年,連續六次東渡這才成功。楊貴妃在兵荒馬亂的亂世,又如何能夠做到?

最後,是楊貴妃的生育問題。楊貴妃先是侍奉唐玄宗的兒子李瑁,後來才跟隨唐玄宗的,這父子兩人的子嗣都是以群為單位計算,偏偏遇上楊玉環就沒有所出。倘真的東渡到日本,年紀絕對不算小了,卻偏偏能生育後代了?


煮酒君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6243189277999782053, "vid": "304e35f7db6a4f55b1c1286ad740c88e\

看鑑


由黃軒等主演的電影《貓妖傳》講述的影片改編自日本奇幻文學大師夢枕貘的代表作《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講述了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真相關於楊貴妃的故事。而影片引發了大家對楊貴妃生死的討論。



正史中記載的楊貴妃是自縊,本是一國之尊的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倉皇西逃,但逃到馬嵬坡的唐玄宗卻無論如何走不動了。官兵們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為了自保,萬般無奈的唐玄宗只能下令殺死楊貴妃。就這樣,楊貴妃魂歸馬嵬坡。這裡也應楊貴妃而得名,至今這裡也有一座貴妃娘娘墓。

而野史中有一個傳說,就是貴妃東渡到了日本。

靈魂擺渡中有一集也寫到了有關楊貴妃的故事。日本人豐臣秀吉晚年得到了一幅中國古畫《貴妃夜妝圖》。他收到畫中楊貴妃魂魄的誘惑,進入畫中,答應帶楊貴妃回到中國。也就是說故事也是認為楊貴妃最終去了日本。



不過,據《舊唐書》和《新唐書》記載楊貴妃確實死了,所以貴妃東渡到日本仍舊是一個傳說,我想有這種傳說,應該是人們對這個絕代佳人的緬懷吧。

而相傳日本山口縣的楊貴妃墓,實際只是一座衣冠冢,這個墓只是用來紀念楊貴妃的。


一分鐘手工


關於楊貴妃在馬嵬兵變時到底死沒死,各種歷史文件的記載已經給出實錘:馬嵬坡美人香消玉殞。

可是偏偏有許多人不想讓她死,他們為她編造了各種各樣死裡逃生的美好故事,編著編著連他們自己都信了,而這些故事一直流傳下來,變成了楊貴妃生死的千古謎團。

認為楊貴妃沒死的人,往往拋出兩張牌。第一張是《長恨歌》,他們把詩裡的“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當做楊貴妃沒死的鐵證,第二張牌是日本的“楊貴妃墓”,“楊貴妃後人”,他們也把這當成支撐觀點的有利證據,下面我們來實錘破壁。

實錘一:不管是《舊唐書》、還是《新唐書》、還是《資治通鑑》都對馬嵬坡兵變一事進行了比較詳盡的記載,三本書中都不約而同的明確記錄了楊貴妃的死亡,我們不去相信距離事件發生年代近的史料,而去相信捕風捉影的傳言,這本身就荒繆無比。

而長恨歌中“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的意思,難道真的是想表達墓中沒有貴妃的屍體嗎?而我卻分明從“不見”、“空”中讀出了一股強烈的悲涼,後面才有了作者心中美好的願景和想象,作者多希望他沒有死,而是到了一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地方。

從小老師就教育我們讀書要通篇閱讀,聯繫上下文理解,你僅僅拿“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這一句作為證據,我只能說你連讀書都不會。


實錘二:翻閱早期的中日史料,並無發現關於日本“楊貴妃墓”、“楊貴妃後人”的記載,“楊貴妃墓”、“楊貴妃後人”在近些年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了,這讓我想起國內某些地方爭搶名人故里的事件,多麼相似的動機呀。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史料記載楊貴妃和兩位皇帝均無子嗣,如果說是玄宗出了問題,我是相信的,畢竟玄宗當時年過半百。但如果說是李瑁的問題,我不相信,畢竟李瑁和其他女人生了不少,所以這隻能說明是楊貴妃自己不能生育,連生育都不能生,何來的後人可言呢?

綜上所述,楊貴妃沒有逃亡日本,更沒有逃到其他的任何地方,而是確確實實的死在了馬嵬坡。


翻滾吧腦洞君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一年之後攻陷長安。唐玄宗攜王室人員、親信和禁軍匆忙出逃。行至馬嵬坡時,在飢困交加的情形下,禁軍以楊氏為禍水擾亂君心為由,逼死楊貴妃。正史的記錄到此為止,後世文人卻對楊貴妃後來的去向產生了無盡的想象。一些文人認為楊貴妃設計假死,出逃日本。日本山口縣二尊院中甚至還有楊妃墓。那麼楊氏逃往日本的說法有可能是真的嗎?
仇英《千秋絕豔圖》-楊貴妃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楊貴妃死後,玄宗再赴馬嵬想要為楊氏改葬,可惜“馬嵬坡下泥中土,不見玉顏空死處”。楊貴妃的屍體不知去向。玄宗時常期待能在夢中與她相見。可惜“魂魄不曾來入夢”。玄宗因此請方士“臨邛道士鴻都客“來為楊貴妃招魂,並幫助玄宗的魂魄在一座海外仙山中找到了已經成為太真仙子的楊貴妃。白居易提到了與楊貴妃共同生活在此的還有小玉、雙成等仙子。小玉據傳為吳王夫差之女,因情早逝。後世多用小玉來形容痴情女子。雙成是西王母的侍女,在神話中雙成經常與文人發生一些風流韻事。詩中隨後又提到了”蓬萊宮中日夜長“,所以一些文人學者據此推斷楊貴妃的魂魄最終去了西王母的蓬萊仙島。且《新唐書》記載了楊氏曾經出家為女冠,並號“太真”,所以詩人想象楊貴妃最後進入道教西王母的仙境是非常合理的。現代學者俞平伯在《及的傳疑》一文中推測白居易在詩中的描寫,不一定完全是虛構的,而是基於當時社會上流行的說法。

寶山楊妃教鸚鵡誦經圖(遼代)


除了白居易,還有一些詩人也對楊貴妃的死亡做了想象。如李益在《過嵬驛》中提道:“南內真人悲帳殿,東溟方士問蓬萊”,同樣暗示楊貴妃可能去了海外蓬萊。李商隱雲:“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此二句指楊貴妃在海外聽聞中原(九州)已經被收復,可惜此生已不能再與玄宗重複。

明清時期的民間話本戲曲以李楊二人的故事為題,更為詳細地講述了天寶年間的這一場愛情悲劇。清朝劇作家洪昇取材《長恨歌》中”七月七日長生殿“一句,作新劇本《長生殿》,重新演繹李楊二人的愛情故事。劇本的後半部分擴充了楊太真在蓬萊仙境的生活,並解釋說楊氏本為太真玉妃,因過失被貶謫人間。如今夙業已消,可以復籍仙班,重歸蓬萊。可以看出幾個世紀後,文人還是對於楊貴妃死後的歸宿充滿想象。
也正是因為《長恨歌》中:”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二句,一些文人猜測海外的蓬萊仙島可能指的是日本,並以此考證楊貴妃其實沒有死於馬嵬坡,而是秘密逃到日本。日本佛寺二尊院中供奉有楊妃之墓且慧正和尚記錄了楊貴妃乘船逃往日本的經歷:”天寶十五年七月,唐玄宗愛妃楊玉環,乘空櫨舟與久津唐渡口登岸。登岸後不久死去,里人相寄,葬於廟後“,“六軍既發,貴妃氣息有所和緩,著人救之,造空櫨舟,置數月糧食於舟內,放逐海中,任其漂流”。但是這兩則記錄有很大的疏漏,首先玄宗急於逃命,如何能造空櫨舟?其次,如果楊氏真的能靠著舟中的食物,隨意漂流至日本,未免太過奇幻。
細田栄之所繪楊貴妃畫像


楊妃的故事在日本非常流行,平安時期的《源氏物語》就多次引用白居易的《長恨歌》來襯托皇宮內的愛情悲劇。作者紫式部曾借用《長恨歌》“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二句,形容主角光源氏生母桐壺更衣的美貌。桐壺死去後,皇帝懷念她時不免產生“願君化作鴻都客,探得香魂住處來”的願望。可見李楊二人在日本貴族中的影響之深。楊貴妃假死逃往日本的說法很有可能只是日本文人對李楊二人愛情悲劇的美好想象。

參考文獻:
俞平伯:《論詩詞曲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紫式部,豐子愷譯:《源氏物語》,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歷史研習社


中國古代史 唐朝 馬嵬之變 唐玄宗 楊貴妃 安史之亂 高力士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vname": "\\u53f2\\u5fc3\\u53ef\\u6cd5 \\u6768\\u8d35\\u5983-\\u8fea.mp4\

黃尚雲


按照《舊唐書》《資治通鑑》這些正史的說法,唐貴妃當時確實是在馬嵬坡被縊殺了的。但是,就算正史做了這樣蓋棺定論的記載,民間關於楊貴妃沒死的說法,也依然很多。甚至有日本人說她的祖先就是楊貴妃,還拿出證據來證明。意思是說,楊貴妃當年漂洋過海,去了日本。

(楊貴妃劇照)

那麼,楊貴妃是不是真的去了日本呢?

有的說,當年的航海技術不高,鑑真東渡日本,都經歷了艱難困困。楊貴妃一個弱女子,要想去日本,可以說困難重重,是辦不到的。有的說,楊貴妃當年跟著壽王李瑁三年沒有生育,後來跟著唐玄宗那麼多年,也沒有生育。這說明,楊貴妃是不可能生育的。既然不可能生育,為何去了日本就生育了呢?

不過,這兩種解釋,也並不是完全站得住腳。雖然坐船去日本困難重重,但是,楊貴妃也並不是不能克服。再說了,當時她是在逃命,哪還怕什麼艱難困苦呢?至於生育問題,楊貴妃當初沒有生育,很有可能是發胖,發胖容易導致不育。不過,她在歷經艱辛去了日本後,肯定會變瘦。變瘦了,再結婚生子,也是有可能的。就算她沒有生子,領養一個孩子當成她的孩子也是合理的。畢竟沒有親子鑑定,並不能確定楊貴妃的後代,就一定是楊貴妃生的。

所以說,拿這兩個理由來反駁楊貴妃去了日本,也並不是很有道理。

要判斷楊貴妃是不是去了日本,最關鍵的,是要看看楊貴妃當時是不是被殺。如果她沒有被殺,去日本,還是去別的地方,都是有可能的。

那麼,楊貴妃當時究竟有沒有被縊殺呢?

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誰要殺楊貴妃?

要殺楊貴妃的人是陳玄禮。

(陳玄禮劇照)

陳玄禮為什麼一定要殺楊貴妃呢?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發生了什麼。

當時,唐玄宗到馬嵬坡的時候,一開始是陳玄禮找李輔國聯繫太子李亨,說楊國忠禍國殃民,安祿山造反,就是楊國忠的原因造成的,希望李亨出面殺了楊國忠。

陳玄禮之所以要這樣做,有三個考慮:一是楊國忠確實民憤很大,殺了楊國忠,是符合大家心願的。二是楊國忠在朝中專權,殺掉楊國忠,陳玄禮可以藉機上位。三是示好太子,為將來撈取政治資本。畢竟在安祿山造反之時,唐玄宗曾有想把皇位禪讓給太子李亨的想法。

不過,一向膽小怕事的李亨沒有答應陳玄禮。這件事看起來似乎不了了之。然而,其實並沒有完。第二天,楊國忠出來的時候,有二十多個吐蕃使節攔在楊國忠的馬前,問楊國忠要吃的。這時候,士兵們就大聲喊,說楊國忠與胡人謀反。於是,士兵們鼓譟起來,紛紛追殺楊國忠,把他殺死並肢解。

這件事,是偶然發生的嗎?顯然並不是的。為什麼會有多達二十多個吐蕃使節,剛好在楊國忠出來時問他要吃的?為什麼當時又有那麼多士兵在那裡,而且說楊國忠與胡人謀反?為什麼士兵們沒有殺那些吐蕃使節?為什麼士兵們敢於毫不顧慮地殺楊國忠?所有這些,顯然都是有人在幕後策劃指示。

(唐玄宗劇照)

指使的人是誰?後來唐玄宗懷疑是太子李亨,也因此造成李亨嚇得北上靈武,在眾人攛掇下稱帝的事件。但從李亨當時沒答應陳玄禮,以及李亨的性格特點來看,應該不是他組織策劃的,肯定是陳玄禮組織策劃的。

既然是陳玄禮組織策劃士兵殺了楊國忠,而如果楊貴妃還在唐玄宗身邊的話,陳玄禮的處境就是非常危險的。

當時,陳玄禮對唐玄宗提出,讓他殺掉楊貴妃。唐玄宗說,楊貴妃久居深宮,根本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她又沒有錯,為什麼要殺她?後來,高力士對唐玄宗說,因為士兵們殺了楊國忠,要是不殺楊貴妃的話,他們怕被報復,所以堅決要求除掉楊貴妃。唐玄宗才沒有辦法,最後答應在佛堂裡吊死楊貴妃。

從這個似乎可以看出,很可能陳玄禮還和高力士是聯合在一起的,是他們假借士兵的名義,要求唐玄宗殺掉楊貴妃。

既然唐玄宗、高力士一定要殺楊貴妃,殺掉楊貴妃後,他們才心安,他們怎麼會把楊貴妃留下來的呢?

有史料說,當時陳玄禮看見楊貴妃貌美,捨不得殺她,因此換了個替身。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陳玄禮是在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這怎麼可能呢?

《舊唐書》《資治通鑑》都記載,當唐玄宗讓人縊殺了楊貴妃後,是把屍體抬到驛站庭中,讓陳玄禮等人查驗過的。查驗完後,陳玄禮才脫掉甲冑,叩頭謝罪。顯然,楊貴妃死不死,陳玄禮不可能不看清楚。

由此可見,當時楊貴妃的確是死了。楊貴妃既然死了,就不可能去日本。


張生全精彩歷史


楊貴妃逃亡日本可能性很大。安史之亂,馬槐坡佛堂梨樹下,楊貴妃死。但是後來去將她的墓移走時發現只見香囊不見屍體。

唐玄宗是很愛楊貴妃的,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份感情是很不易的,唐玄宗以假換真偷偷救走楊貴妃不是不可能。

日本這個國家是唐朝文化保存最好的國家,在這一點上中國確實不如。日本人極力宣傳自己就是楊貴妃的後代,並以此為榮。《長恨歌》暗示了楊貴妃可能逃走了,日本明星山口百惠也出示了家譜,自稱楊貴妃後人。

《史記》等正史均記載楊貴妃已死,野史很多都傳有楊貴妃逃向日本的可能,正史可信但不可全信,野史也不一定全是假的,你是怎麼看的呢?




錘吻鏡


我覺得她逃出去的可能性不大,當時是兵諫,連皇帝都害怕,而且這些軍人已經殺了楊國忠,怕貴妃留下來吹耳邊風,才一起殺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