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鷹擊18導彈究竟性能如何?

IFYOU5523


最能代表中國鷹擊系列反艦導彈。二戰時期德國弗裡茨制導炸彈對羅馬號一擊必殺就已經代表代表了制導武器是大型水面艦艇最大的剋星。中國目前現役的反艦導彈主要都是鷹擊62/83反艦導彈。這兩款反艦導彈由於射程沒有達到航母警戒範圍550公里左右的射程,這使得鷹擊系列反艦導彈在更多的時候都是由艦載機掛載,以此來增加鷹擊系列的防空體系的突入能力,然而由於美國標準系列防空導彈斜角射程越來越遠,中國艦載機想掛載反艦導彈進行突防就成為了一件非常難的事。

而美國最新開發的賈斯姆-E型增程反艦導彈就解決了這一問題。該導彈由巡航導彈進行改裝,總有了探測度非常低的高隱蔽性外形。而且賈斯姆巡航導彈的射程也達到了900公里左右,也就是說不具備隱身能力的戰機也可以通過投擲賈斯姆-E型反艦導彈來打擊航母編隊的核心。而且該反艦導彈還可以和MK-41垂直髮射系統兼容,也就是說美國終於可以藉此機會將魚叉反艦導彈發射架拆除並換裝通用性更好的巡航導彈了。
此外,中國火箭軍大量裝備的東風-21/26反艦導彈。東風-21/26反艦導彈本來是地地戰術導彈,但是隨著關島前沿基地的威脅越來越大,在太平洋上游弋的美國航母越來越多,所以中國就將東風-21/26的慣性制導彈頭進行了改裝並使其獲得鎖定航母的能力。但是中國在隱身巡航導彈上還是非常薄弱,所以在未來,中國也應該會模仿美國賈斯姆巡航導彈為基礎來改裝一款遠程隱身反艦導彈來保證中國海軍航空兵美國航母的防禦體系外發動攻擊。


浩漢防務論壇


圖注:鷹擊18反艦導彈資料圖

鷹擊18導彈是由中國航天科工三院自主研製的一款反艦導彈,其不但可以艦載垂直髮射,還可以由潛艇發射。

從外形上看,鷹擊18採用了“亞超結合”技術,其彈體分前後兩部分。後部裝有渦輪風扇發動機和大型彈翼,在巡航階段,其可以0.8倍音速的速度飛行180千米;前部為一個獨立的“小導彈”,當進入攻擊階段時,前部與後部分離,對目標進行超音速打擊,據悉其飛行速度可達2.5~3倍音速,航程可以達到40千米。

採用“亞超”結合技術,不但有利於提高鷹擊18的射程和攔截難度,並且具備較強的毀傷能力。鷹擊18雖然只裝了一個140千克的戰鬥部,但由於其在命中目標時,速度可達3倍音速,具備較大的動能,衝擊力和300公斤的高爆能量相當,足以使一艘宙斯盾戰艦喪失作戰能力。另有推測認為,該彈還具有反輻射功能,即使在距敵艦50米處爆炸,也可摧毀60%的敵方艦載電子系統。

在制導方式上,鷹擊18導彈應該會採用已經十分成熟的中繼慣性加末段主動雷達制導方式,並且在導彈巡航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數據鏈對導彈進行彈道修正,以改變導彈的攻擊彈道或者攻擊目標。這對於增強導彈的命中精度和靈活度,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據相關報道稱,鷹擊18還採用了海況自適應超低空掠海飛行技術,飛行高度為世界最低,能在五到十米高度,根據海況靈活地進行高度調整。該技術同樣有助於提高鷹擊18的命中精度和打擊靈活性。

鷹擊-18反艦導彈系統的出現,對於我國武器裝備實現更新換代,提高我國海軍的作戰實力,作用巨大。該導彈系統,曾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兵工科技


鷹擊18反艦導彈是中國打擊大中型艦艇的殺手鐧

據悉,鷹擊18反艦導彈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這是很了不起的偉大成就,說明獲得了軍方和國家科學技術部的高度首肯,絕對是中國軍隊手中的大殺器。

軍迷們知道,反艦導彈為亞音速和超音速兩大種類,歐美大都裝備的是亞音速,俄羅斯和中國既有亞音速又裝備有超音速。

(鷹擊18反艦導彈海上飛行示意圖)

中國在俄羅斯技術上,結合自身特點,整出了亞音速+超音速的鷹擊18反艦導彈,其特點是巡航階段亞音速,攻擊階段則超音速,極大提高了反艦導彈的突防性能,讓對方的大中型水面作戰艦艇陷於相當危險的態勢。

反艦導彈,亞超結合模式,雖然是俄羅斯首創,其原型是“俱樂部”反艦導彈,但卻在中國軍工手中大放異彩,有效地調和了反艦導彈體積、重量與最大射程難以兼顧的矛盾,具有射程遠、突防能力強、威力大等特點。

(鷹擊18反艦導彈從潛艇發射圖片)

先前,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總師朱坤接受媒體採訪時,揭示了鷹擊-18恐怖的性能,朱總師透露的信息是,鷹擊18自適應掠海飛行控制能力世界第一,電子對抗能力在世界上數一數二,不斷突破中國潛射發射深度記錄,能進行360度全方向攻擊。

鷹擊18,解決大射程與超音速突防雙重難題,比俄羅斯“克拉布”導彈更短更靈巧,射程是其3倍;比美國“戰斧”導彈射程多100公里,所以,自裝備中國海軍後,美軍曾形容鷹擊18是一款“幾乎完美”的武器,其發佈的中國軍力白皮書描述鷹擊18導彈,最大射程為290海里(約530多公里)。

(鷹擊18從中國海軍052D型驅逐艦上發射升空圖片)

作為中國軍隊新一代通用反艦導彈,鷹擊18導彈為一彈多型,有艦射、潛射和岸基三種型號,同時還發展出了遠程對陸攻擊巡航導彈。

鷹擊18彈長超過8米,彈重2000公斤,殺爆威力巨大,最終攻擊距離內能飛3倍音速,具備垂直、共架、熱發射能力,現已裝備052D驅逐艦和常核潛艇,成了中國海軍反艦的殺手鐧,對海上大型航母編隊都極具威脅。

(不求轟動效應,但願踏實寫作,除了創作頭條號,認真作悟空答題,請關注本文作者,歡迎參與討論,到評論欄發表您的高論!

2018年1月19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就在不久之前,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中,航天科工三院主導研發的“某潛艦導彈系統”榮獲國家進步特等獎。據國內外推測,這就應該是鷹擊18反艦導彈的潛射版本。這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含金量有多重呢?以往榮獲特等獎的項目有氫彈的武器化,中國第一艘核潛艇,殲10飛機工程,中子彈,空警-2000預警機,以及鎮國神器東風-31。鷹擊18反艦巡航導彈竟然和這些項目排在一起,可見其分量之重。

據航天三院自己說法,以往的導彈型號都只採用30%左右的新技術,而在鷹擊18上採用的新技術則高達70%,與國外同類型導彈相比,尺寸更小更輕,但性能指標卻翻倍,跨越式的提升了我國的反艦能力。其實反艦巡航導彈通常分為兩種,一種為亞音速巡航,一種為超音速巡航。前者攻擊範圍大但容易被防禦,後者突防能力強悍,但攻擊距離過短。鷹擊18導彈系統則融合了這兩種方式,從而規避了兩種缺點。

據英國簡式保守判斷,鷹擊18先是使用渦噴發動機以0.8馬赫的速度掠海飛行180公里左右,然後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以三倍於音速的速度突襲,在最後的40公里突襲目標。兩百多公里的距離飛行時間只有數百秒,又由於導彈是掠海飛行因此只有在不到幾十公里的距離才會被雷達發現。如果對方的預警機沒有偵測到,那麼留給宙斯盾艦的反應時間不過30秒,極其難以防禦。要去攔截超音速巡航導彈,艦空導彈的命中率其低,重點只能放在近防炮上,而近防炮只有超過1萬發每分鐘的變態射速才有可能攔截超音速巡航導彈。

鷹擊18系列導彈的射程也是相當驚人,美國2017年中國軍力報告中估計,這款中國反艦導彈的射程可能會達到537公里。環顧我國四周,上海到琉球不過600公里,山東威海到韓國不過500公里,臺灣海峽最寬的地方也就才410公里。鷹擊18反艦巡航導彈可以在多種平臺發射,不但可以艦載垂直髮射,還有岸基型、空基型、潛射型。也就是說,即便是在陸上部署鷹擊18也能覆蓋中國大部分近海海域。

而鷹擊18系列中,最具有威脅性的型號則是潛射版,美國智庫蘭德公司曾經聲稱,在中國獲得該型導彈之前中國潛艇對美國大型核航母的有效打擊概率將近於零。而獲得了情報、監視、偵察系統加持,同時又裝備了鷹擊18的中國遠洋型核潛艇會對距海岸2000公里以內的美國航母戰鬥群產生巨大威脅,至於近海目標則更是秒殺。

美國以前總是愛隔三差五的派遣航母戰鬥群到黃海、臺灣海鮮、南海四處轉悠,仗著海空聯合作戰的優勢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現在再想來“串門”就沒那麼簡單了,水下的事情看不見摸不著,美軍單航母編隊的最大反潛預警半徑也只有400公里,中國的核潛艇可以輕輕鬆鬆的在這個範圍外背刺美軍大型水面艦只。在鷹擊18系列反艦巡航導彈列裝後,美國海軍想來的話估計還能來,但想走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迷彩虎軍事


對於鷹擊-18我以前曾經關注過,有過一些瞭解,下面我作個回答,對於這款導彈:美“商務內幕”網站這樣道稱,鷹擊-18可用於打擊敵方大型艦艇和航母戰鬥群,將對美國造成很大威脅。《War On The Rocks》稱:“鷹擊-18”導彈射程250公里,該距離超出了航母戰鬥群“作戰範圍”,艦艇在這種距離內完全不堪一擊。

那麼,鷹擊18性能究竟如何呢?咱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爆炸威力巨大,一枚可重傷航母

鷹擊18的彈長超8米,彈重超2噸,是不折不扣的重型反艦導彈,其殺傷力非常巨大,儘管其戰鬥部重僅160公斤,但因其是3倍音速的動能,一枚導彈即可重創排水量5000噸以上的驅逐艦,即使一艘航母也會受到重創。

可掠海飛行,首創自適應性飛行控制技術

在我國科研人員努力下,鷹擊18首創根據海況自適應性,實施複雜的超低空掠海飛行控制技術,該技術可使導彈根據海況自動調節高度,掠海飛行的能力非常出色。科研人員曾:鷹擊18是中國在“複雜電磁環境下命中率最高”的反艦導彈。

“亞超結合”飛行,突防能力驚人

“鷹擊18”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亞超結合”,在巡航段採用的是亞音速飛行,使用噴氣發動機,以節省燃料;當進入攻擊階段時,彈體後部便自動脫落,導彈前段的火箭發動機開始啟動,而後以超音速掠海飛行攻擊敵艦。此時,其速度可達2.5至3馬赫,差不多1秒1公里,在40公里外開始進攻,留給敵方的反應時間僅有40秒,幾乎難以防禦。

據航天科工三院透露,鷹擊-18還能通過實施重力加速度為10G的蛇形轉彎和垂直機動,進行大空域複雜彈道突防。

發射型號多樣,戰場生存能有保障

鷹擊18已發展出陸基、海基、空基等多平臺發射型號,陸基版依靠導彈發射車機動發射,海基潛射版實現了國內水下發射深度最深、適應浪高最高的新紀錄,艦射版已成功裝備052D大型驅逐艦並採用垂直髮射,空基版主要搭載平臺為我國的轟炸機部隊主力機型轟6K。可以說,鷹擊18多發射型號能夠極大地提高其戰場生存能力。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帶給您一些啟發。


武器風暴眼


中國鷹擊-18反艦巡航導彈,是中國海軍最新的多用途、多平臺發射新型導彈。

鷹擊18被認為具有擊沉航母戰鬥群中各種戰艦,包括宙斯盾級戰艦的能力。鷹擊18總師朱坤錶示,該型導彈已解決大射程與超聲速突防雙重難題。

近日,潛射型號鷹擊18已經列裝,威懾航母能力大增。但美國海軍對鷹擊-18也佈置了三層防衛圈,想要擊沉航母,難度不低。

從導彈本身而言,鷹擊18比俄羅斯俄軍俱樂部反艦巡航導彈更短,火控與計算能力更出色,射程多了一大截。

鷹擊-18在末端使用超音速導彈突防技術,因此突防能力很強。但這也使得紅外信號遠大於亞音速導彈,美軍拉姆式導彈採用雙模製導,使用的紅外成像導引頭能比以往的雷達導彈導引頭在更遠距離就咬住目標,而反輻射導引頭則根據來襲導彈的雷達高度計與主動雷達導引頭進行制導。紅外特徵大,令拉姆導彈攔截能力提高。

美國海軍為了防禦鷹擊-18這類武器,特別是蘇聯的多種高速反艦導彈,已經準備了超過三十年,一共有三個防線層次。第一是近程防衛圈:由於超音速反艦導彈用很短時間就可飛過近防火炮的射程範圍,加上S機動,會讓傳統火炮為核心的近防系統(CIWS)幾乎沒有攔截機會。因此美國海軍很早就開始增加拉姆導彈,融合到艦載近防系統中,延伸近距離對超音速導彈的作戰範圍。

在拉姆服役多年之後,美國海軍正在積極研究計劃將導彈升級為配備焦平面紅外成像導引頭,增大火箭發動機動力,也就是拉姆Block 2改進版。射程增加50%而機動性提高2.5倍,更能有效針對俄羅斯高速反艦導彈、中國鷹擊-18、出口的俱樂部這類導彈的超音速衝刺階段進行攔截。


第二層是中程防衛圈:為了對抗蘇聯海軍的高速反艦導彈,尤其是潛艇發射的突破航母防護圈外層的潛射反艦導彈,美國很早就為各種艦船配備了利用半主動雷達制導的海麻雀導彈,作為中距離防禦層次的反導彈武器。發展到改進型海麻雀(ESSM)之後,其數據鏈能力使得其射程大幅提升,而分時照射的半主動雷達導引頭,有助於系統同時對抗多枚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

最後是標準遠程防空導彈與戰鬥機構成的外層防禦,摧毀來襲的導彈或者發射飛機。

當然,正是因為美軍增強了這些防禦體系,使得我軍更有必要配備鷹擊18這樣突防能力更好的反艦導彈。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兩者的競爭在一直延續下去。


轉管炮


在航母習慣航行沿途預光設置水雷陣地,攻擊型潛艇在衛星導引下可預先潛伏或待機其進入預設水雷陣地時:1.尾隨獵殺。因水雷陣地將極大制約航母編隊展開或機動反潛。2.按部署時間或任務。待我岸基或海,空基多型導彈,尋的遠,中,近程火箭炮輪番飽和攻擊後(此時編隊既潰不成軍…)潛艇編隊"群狼"發起獵殺,擴展戰果。3.只要奪得區域"制空權"(那怕局部相應時間內)採取"分進合擊“,"向心攻擊戰術”分波次展開潛艇,水面艦艇多方向或視戰況圍獵,狙殺。4.水無常形,兵無常式,展開靈活多變突襲,擾襲,巡獵,圍殲等戰術……總之在我沿海千餘公里範圍內,有諸軍種配合,有人民經濟支持,我們有足夠手段殲滅之,不懼任何外來侵犯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