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滯銷難道是我國“特權”?看國外農產品如何運作!

在國內,農村有一大問題,叫“農產品滯銷”。而在國外,我們很少能聽到國外有農產品滯銷的情況。

那麼,為什麼國內的農產品滯銷已經快成了年年都發生的大概率事件,而國外的農產品卻很少或幾乎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滯銷問題呢?

滞销难道是我国“特权”?看国外农产品如何运作!

很多農民搞不懂,其實問題的關鍵是在於,在國外一些農村,他們都有一個神秘的組織。

這個神秘的農村組織有這麼四個功能

一是,從生產端入手,幫農民調配農業生產資料。

比如化肥、農藥等,都可以由農協來幫助採購。這樣可以適當的減少中間價,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不至於像有些地方的農村,一袋化肥出廠價20元,到農民手裡可能就賣到了80元,翻了四倍!

二是,從技術和市場端,給農民提供指導和建議。

這個神秘組織在外國農村,幾乎每個農村都有,可以很好的獲取一些種植的數據,比如玉米的種植面積等等,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給農民提出一些合理化的種植建議,避免供大於求,也避免供小於求,讓農產品價格能穩定盈利。

三是,從農產品銷售端,幫助農民擴展農產品市場。

外國農村的這個神秘組織,會幫助當地農民打開農產品銷售市場。

對當地農產品進行品牌化包裝等等服務,也會相應的對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進行檢測和把關,保證不影響出售的農產品質量不會影響當地農產品的品牌和聲譽。

四是,這個組織可以維護農業市場秩序,維護農民的利益,還可以合利規劃農業,提高農民的收入。

說了這麼多了,那麼這個國外的神秘組織是啥呢?

它就是外國的一種農業協會,一般我們習慣稱它們為“農協”!

農協,通俗的來講就是一個村或者一個鎮上的從事農業的人一起成立的一個小團體。

大家在一塊分享信息和資源,採購較為便宜的農業生產物資,共同擴展農產品銷售渠道。我們農村推行的農業合作社等一些制度,也能起到農協的作用。

今天我們就來解密這幾個國家農產品暢銷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中國農業該如何打破滯銷困局了。

美國:利用合作社破解農產品銷售

滞销难道是我国“特权”?看国外农产品如何运作!

其實,美國也曾遭遇農產品滯銷的難題,但是最後都解決了,只因他們合作社夠強大。

19世紀初,美國加州的橙子種植農戶飽受產品滯銷的困擾。

為了破解滯銷難題,加利福尼亞州成立了Sunkist 農業合作社,在逆境中力挽狂瀾,首次在全美境內大範圍的投入廣告,同時,他們啟用了Sunkist 這個品牌,意為sun-kissed “被陽光親吻過的”。

當年,加州橙子的銷售額就升高了50%。

後來,越來越多的加州農戶加入到了 Sunkist合作社,水果商們也爭先恐後的購進Sunkist橙子。

最後,Sunkist 把自己的品牌擴展到橙汁銷售領域,20%的橙子用於生產果汁,1930年時,Sunkist橙汁銷售量已經僅次於可口可樂成為飲品類銷售“榜眼”。

這是美國農業合作社在協助農戶打通市場銷路的一場漂亮戰役,由此可見,早在100多年前,美國的農業合作社就已經是集生產、營銷和加工為一體的深度合作社了。

現在,隨著經濟的不斷髮,美國的農業合作社的功能顯得更加完善。合作社的倉儲能力和運輸能力正好彌補了中小農戶在這兩方面的短板。

在農產品收貨後,農戶只需將產品運送至臨近合作社倉庫,合作社再將產品整合銷售,這樣集體的力量使得合作社在市場上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

有這麼強大的後盾作支持,美國的農產品又怎會不暢銷呢?

日本:藉助多渠道銷售農產品

滞销难道是我国“特权”?看国外农产品如何运作!

農產品流通採用的是批發和拍賣。他們充分藉助網絡的力量,做好產品的推廣和宣傳工作。同時,加上當地的物流服務比較發達,這就保障了網絡銷售的順暢。

當然,除此之外,日本的銷售渠道可以說是滿地開花,而這使得日本的農產品總能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銷路。

日本人銷售農產品主要採取5種方式:

1.農產品直銷:以產銷聯合體為主要銷售形式,也就是常說的從種植者直接賣給消費者,沒有中間商,沒有倉儲和運輸成本。

2.農產品宅配:找到專門的運輸公司,直接從種植者賣到消費者,在家等著就能等來新鮮蔬果等農產品,質量有保障,農民也不愁銷路。

3.農產品配送:以農協為運作主體,以配送為主要銷售形式,承接訂單,通過一些平臺獲得訂單,找到銷路。

4.集配模式:20世紀60年代後期,為了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進一步減少中間商的盤剝,提高所售農產品的質量,日本農協開始採取直銷方式銷售農產品,並在全國建立多個生鮮食品“集配中心”。

5.連鎖超市模式:大賣場、超市與農場進行訂單銷售,日本農產品的商品率高達95%以上,部分農產品可以達到100%,十分注重品牌,打好招牌就有了競爭力,不愁賣。

這5大銷售渠道,完全承包了日本農產品銷售任務,滯銷完全看不見!

荷蘭:利用高科技

荷蘭國內活躍著大量農業合作組織和涉農團體,通過開展農業互助合作,建立了一套高效、靈活的農產品銷售網絡,

例如花卉協會、玉米協會、農產品投資協會等。

同時,荷蘭還在農業生產各個環節都引入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

在農業信息化建設方面,荷蘭制定了信息化戰略和長期發展規劃,建立了全國統一的信息服務體系,為農業轉型、技術改造、區域協同、市場合作等提供全面信息支持。

在花卉生產上,荷蘭還採用了現代自動化技術,許多重要生產環節依靠電腦操控,有效提高了生產作業效率和產品質量。

德國:發力農產品流通鏈條

滞销难道是我国“特权”?看国外农产品如何运作!

在德國農產品流通鏈條上,生產、加工和銷售每一環節都已形成了大量成熟的經濟實體。

近年來德國種植及畜牧業產值約為220億歐元,食品加工業產值達1200億歐元,全國食品銷售額為1400億歐元;

從就業人數看,德國農業生產人口約為20萬人,食品加工業就業超過50萬人。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德國的流通體系中,從上游到下游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加工和銷售成為投入人力和創造產值最主要的環節。

同時,三大環節又緊密相連、相互協作。

也正是因為這三大環節的緊密銜接,才使得德國的農產品始終處於流通的旺季。

巴西:借力科技與創新

滞销难道是我国“特权”?看国外农产品如何运作!

如果將金磚五國的品牌農業水平做一個PK,那麼,巴西農業毫無疑問是品牌農業的王者。

就目前為止,巴西擁有發展中國家最先進的農業品牌推介工程之一。

除了推廣咖啡,巴西還為牛肉、水果、雞肉和葡萄酒量身打造了一系列推廣計劃,許多農產品還出口到了其他發展中國家。

在此基礎上,巴西從未將僅僅滿足國內需求作為巴西農業的發展目標,相反,他們將滿足全球農業的需求放在了自身品牌農業的重要戰略計劃之中。

而品牌農業需要科技和創新這兩大支撐點。

現在,巴西在農業科技創新方面很有心得,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體系。

作為品牌農業強國,巴西的農產品始終處於被搶購的風口浪尖之上。

瑞典:建立經營合作社

滞销难道是我国“特权”?看国外农产品如何运作!

瑞典的農民合作社是農民在自願基礎上建立的經營性合作組織,其中規模最大的合作組織叫“瑞典農民產品銷售合作社”,瑞典人稱之為“農家人”合作社。

合作社的標誌是一顆正在發芽的麥粒。

在瑞典南北各地的農場鄉間,從巨型糧倉、肥料車間到負責糧食檢驗的實驗室和宣傳科學種糧的研究所,到處可以看到有這個標誌。

瑞典全國有5萬多農民加入了“農家人”合作社,合作社的目標是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技術和質量監測等多方面的服務,建立農產品收購和銷售的網絡。

加上“農家人”合作社自創的品牌產品的銷售,這個合作社年營業額高達31億歐元,是歐洲最大的農民合作社。(來源:長江蔬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