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北京“八王墳”下面埋葬的究竟是哪位八王爺?

據資料記載及坊間傳聞,八王墳就是當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的墓地,也是北京比較有名的一處清代王爺墳。既然英親王阿濟格在努爾哈赤的眾多皇子中排位第十二,為什麼會把他的墓地稱為“八王墳”呢?

這是因為阿濟格在清朝初期開國諸王的排序中列為“八王”,所以對於他去世後所葬的墓地,民間老百姓一直俗稱“八王墳”,並作為地名稱謂一直延續至今。

北京“八王墳”下面埋葬的究竟是哪位八王爺?

阿濟格,生於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與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同為太妃阿巴亥所生。阿濟格從徵察哈爾、喀爾喀、朝鮮,到與明軍交手的寧遠之戰、錦州之戰、廣渠門之戰,一直是後金驍將。

崇德元年(1636年),阿濟格進爵武英郡王,在攻略明朝保定等地時有“五十六戰皆捷”的戰績。

順治元年(1644年),攝政王多爾袞帶領阿濟格和多鐸奪取了北京城,阿濟格被封為英親王,在王爺中排位第八。同年,他奉命追擊李自成,軍隊開進江西。

1651年,多爾袞病死,阿濟格密謀承襲攝政王位,可惜事情敗露,遭到幽禁,後被賜死。其骨灰埋葬於通惠河畔一處荒涼之地,即後世所謂的“八王墳”。

康熙帝時期,開始重新重視阿濟格的開國功勳。乾隆帝時期,下令重修八王墳,有了宮門、享殿、寶頂、牆圈、馱龍碑,正墳、土墳主次分明,更有“東衙門”“西衙門”之別,佔地一頃數十畝,規模宏大。

更值得一提的是地宮大門,據見過它的老人回憶,門後有兩道彎槽,內有兩個石球;關門時,石球順著彎槽滾至門後,大門就無法推開了。但是,辛亥革命後,王爺墳的宮門、享殿均被拆除,變作磚瓦木料日偽時期,王爺墳多次被盜,“東衙門”因為埋有殉葬品,更是首當其衝。到了解放初期,八王墳已經破敗不堪。

1950年,“東衙門”地皮被財經印刷廠徵用,5年後轉給葡萄酒廠,正墳和“西衙門”則被度量衡廠佔用。與廠區配套,八王墳一帶很快形成了居民區。

北京“八王墳”下面埋葬的究竟是哪位八王爺?

進入21世紀後,SOHO現代城、藍堡國際中心等一系列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八王墳地區成為了房地產界垂青的黃金地段,而原來歷史上曾經真正存在過的“八王墳”,早已隨著時代的變遷變換了容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