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研究生放棄高薪,為進編制掃大街也行”,你怎麼看?

利得基金APP


研究生去做清掃工作?你是在貶低你自己的智商嗎?還是你根本找不到工作,突然發現有份輕鬆的工作想來碰下運氣?這麼多本科、研究生學歷的人為什麼不去找和本專業相關或相近的工作,以體現自己這幾年來在高校所學知識的價值?不然,你這幾年的本科研究生部白讀了?而且國家現在大力需要創新創造型人才,你就這麼“賤”把自己的學歷給“糟蹋”了?人才的浪費!

當然我們不排除很多人是衝著一份穩定的工作來的。雖然薪水低,但至少工作沒那麼累,福利待遇也不錯!如果你這麼想的話,你已經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了。現在基本上已經沒有體制內終生制的工作了。全部都是招聘制,也就是說未來工作不合格,隨時都會有被“刷掉”的風險!

掃打街其實並不輕鬆,很多時候都在外面。不管颳風下雨、寒風暴雪,你試過這種滋味嗎?這是一個體力活,當然要幹得好的話,是需要時間的磨礪的。可能剛才是還能幹幹,圖個新鮮,久了也就膩了。這就是你讀完大學夢寐以求的工作?算了,別騙自己了,為了這種體制內的編制,為了暫時的穩定, 為自己找了個避風口。

我們的人才市場中,很多企業都在大肆招聘人才,一方面應聘的人趨之若鶩,另一方面企業也在感嘆找不到合適的人!卻發現有這個多人為了一份清掃工作而去擠破頭,可笑,可悲!本來這份工作,很多時候是為了解決之前下崗工人的安置與再就業問題的。結果現在出了這麼多高學歷的人才來搶這份工作,還讓那些已經知命之年的大叔大媽們怎麼活?

作為年輕人,怎麼能躲在這個一個“舒適區”中委曲求全呢? 這個時代風雲變化,已經沒有終身的崗位了,只有終身的能力!不花時間在提升自己技能與實力上,而卻為了一個編制去搶得你死我話,說實話,我真心看不起你們! 我不是對職業或工種有意見,職業本身無貴賤,各行各業都有幹得出色的人。就是覺得高學歷人才多應該去闖闖,鍛鍊下自己,看看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到底能不能適應這個社會,能不能用你們所學的知識給社會帶來巨大額價值!

當你為自己的職業做好相應的規劃後,再去做那些對你職業有幫助的工作,這才是正確的做法。不然浪費了崗位,浪費了人才,也失去了國家檢測你的機會!趁著年輕,趕快出去闖一闖,哪怕拼的頭破血流也不要緊,畢竟我曾經奮鬥過,為理想而執著過......


教育新時論


周恩來曾激勵自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滿腹情懷,心繫國家。現在的我們生活在美好的年代,為什麼而讀書?說白了就是為了自己將來有個好的前程。


只看題目“研究生放棄高薪為進編制掃大街也行”,對於受市場經濟影響頗深的我就在腦海中把北上廣過了一遍,這邊的在編環衛工人工資是不是好幾萬一個月?如果是這樣,這也是高薪,職業沒有等級。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看了補充材料講到“哈爾濱市”,瞬間我就相信了,因為北方受歷史政治的影響,我國古代多數皇城都在北方,受到天子的隆恩垂青,恩寵自然較多,北方地區的人普遍有“皇權”思想,以致現在的家庭都催促孩子考公務員,誰家有個當村官的都是了不得的啊。甚至有的家庭傾盡所有為孩子買編制,買編制的錢是工資十年也掙不回來的!所以,為了編制放棄高學歷我相信,只因為在東北待了太多年。

作為一個高學歷知識分子,去競聘環衛工人職務,我覺得有悖國家的培養。這裡我並不是職業歧視,而是我覺得這是擾亂市場正常的競爭秩序,你一個高學歷本應該在你的專業領域拼搏,現場卻為了“編制”爭搶他人應得的職務,實為不妥。人才,就是要有創造社會價值的能力並能洞悉市場動態,肯定自己禮讓他人!

(這裡所說內容並沒有地域黑,只是陳述普遍的一個思想意識:北方擅政南方擅商。)



廣土湘


研究生去掃大街,這奇葩的現象就是個笑話。

我沒有瞧不起掃大街的意思。職業無貴賤,但職業有合適與不合適之分。

苦讀十幾年寒窗的研究生,去做文盲都可做的工作,究竟打了誰的臉?

教育是我的主業,我認為這個怪相的根本原因很簡單:就是編制。

如果說,研究生放棄高薪報名競爭掃大街,是為了為人民服務。

這個理由打死我也不信。

毫無疑問,唯一的解釋就是衝著編制去的。

那麼,編制有什麼吸引力?

實話說,掃大街工資不高,工作不輕鬆,也不算很高尚體面的職業。

想來想去,編制的魅力兩個字:穩定。

很多高薪工作,確實很舒服,但是飯碗說翻就翻了。

很多行業看似風光,但壓力巨大,人活得太累。

對於很多平凡人來說,能過安穩日子,平平凡凡也挺好的。

掃大街至少可以旱澇保收,不用勾心鬥角,不用奔波勞碌。

這不能怪研究生沒有大志,生存是第一位,有人渴望過安穩日子也無可非議。

同時,這個現象也反映了當今諸多問題,需要反思:

1、培養大學生是幹嘛的?

大學,國之重器。國家花了錢培養大學生,是為了充實各行各業。

科技的發展,需要高端人才。

實際上,社會也需要種地的,送貨的,掃大街的。

當今,大學教育去精英化,邁向普及化。

大學生應該人盡其才,國家應該有積極的就業導向。

2、大學生的就業難在哪裡?

這和大學專業設置有很大關係。

很多大學專業跟不上時代進步,學會屠龍之術,又有何用?

另外,今年將有820萬大學生畢業,就業的競爭何等的激烈。

看那滿大街的大學生找工作,看那烏泱泱的招聘場面,可見就業形勢並不樂觀。


國家應該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3、大學生的信仰缺失了什麼?

有的大學生在大學混日子,不學無術。

有的大學生高分低能,缺乏生存能力和拼搏精神。

在金錢至上和娛樂至死的時代,迷失了的人生的方向。

大學生缺失價值信仰,真是教育的悲哀。

因此,大學生選擇安逸,畏首畏尾,就不足為奇了。

總之,本科生研究生,去爭搶掃大街,是人才的錯位,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這個現象給教育體制和就業佈局,敲響了警鐘。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您的關注,點評,轉發!


小李滔滔


我們總存在於一個思維的誤區,認為高學歷的人做非常簡單的工作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其實不然,高學歷的人做任何簡單的事都不會簡單。研究生放棄了高薪但沒有放棄高能力。



研究生掃大街都比一般人掃得漂亮

研究生受過高等教育,ta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與一般人有很大的不同。比如一般人掃大街只關注自己的區域內是否掃得乾淨,儘量快速的完成任務。而研究生會想通過什麼樣的技巧和方法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用什麼樣的管理、任務的分配方式和監督方式讓整個城市的環衛工作變得效率高、質量好,更好地服務大家。

ta的眼界不止盯著自己,也會以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高學歷的人善於把簡單的事做出高水平。



如果你還在嘲笑讀北大的去賣豬肉,真是low到爆

ta可以用北大的思維去賣豬肉,ta會研究人的心理和營銷學來服務於自己的工作。ta賣得豬肉比大部分人的銷量好。

最近看到一個80後幫助全村致富的新聞。80後本科畢業以後不去大城市找高薪的工作,結果回到自己的家鄉一個並不富裕的鄉村整天無所事事,拿著手機拍農村的果園,被當地人稱為“瓜娃子”,父母也覺得丟臉。

結果短短几年,經過他的直播和宣傳,家鄉的水果等各種農副產品大賣,家鄉人的收入漲了幾倍。這位本科畢業生回到了家鄉,但是有全新的思維方式,掌握先進的傳播資源,把一般人覺得賣水果的簡單的事做出了新高度,高銷量。



高學歷的人做簡單的事是一種必然趨勢

因為國家重視教育,國民整體的教育水平在提升,會有大量的高學歷的人湧入社會。甚至未來的某一天,大學水平是社會的普遍文化水平,而社會分工更加細化,職業還是有簡易之分,但是我們的工作能力整體都會提升。能把簡單的事做出高水平、做出極致就是不簡單。


光源映宇


哇塞,研究生都為了進編制去掃大街,這讓那些本科生怎麼辦呢?這讓那些高中學歷就當了大老闆的人情何以堪呢!

研究生,志向高遠啊!



但是,換個角度看,這個編制好像和學歷沒有半毛錢關係!就好像別人對著你問以下兩個問題!

你會掃地嗎?

要是別人對你問這個問題,你肯定會覺得那個人是不是傻,一個正常人怎麼可能不會掃地,連三歲娃娃都知道拿著掃把劃拉!更何況是個大人呢?

但是要是別人問一句,你知道什麼是相對論嗎?

我估計這個,絕大部分人是回答不上來的!但是這個研究生如果是個工科生大概就是可以回答的!

高薪和編制,人各有志!

說實話,我個人還是覺得高薪更誘惑人!

我不懂編制有什麼好的,錢多不就什麼都有了!拿著一個編制,拿著底薪,生活更艱苦!

而且,掃地需要高學歷嗎?難道掃地也要掃出花來!

研究生掃地,浪費人才不說,更好玩的是,掃地是個體力活,他可能還比不過那些學歷沒他高的人!


每個人想法不一樣吧!人家愛咋滴咋滴,反正我們只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又不能改變什麼!只是覺得可惜他爸媽供他讀了二十幾年的書!


樂鬧


首先,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個人的就業選擇。研究生也好,博士生也罷,讀到什麼時候都得就業。只要他自己覺得值得,並且能勝任,不違法,能自力更生。你管別人幹啥?他就喜歡掃大街,不行啊!就跟掃大街多丟人一樣。我們偉大的科學家袁隆平還說自己就是個種水稻的呢!絲毫不影響他在全國人民心裡的地位!

其次,我知道很多人會說這是浪費,浪費教育資源。誰就規定高學歷一定高薪?沒這個道理啊!不然我們就一直讀書唄,把所有的博士讀一遍!

最後,我覺得還有好多人鄙視進入體制內的人,覺得他們不行。還是個人選擇啊!你覺得體制內好,你也去啊!你覺得體制內不好,你別去啊!你管別人幹啥?所有工作都得有人幹啊!只有自己養活自己,我看就很好。

管好自己,別對別人指指點點。你以為你誰啊?


漠北散人


只能說每個人追求不同,個人選擇不同,外人無權干涉,好與壞相信都是自己承擔,外人也就是看個熱鬧。

編制在很多人心裡,尤其長輩心中是非常好的,在長輩看來,除了編制公務員,其他都是不務正業。曾經跟媽媽討論,如果做淘寶20萬年薪,和做老師10萬年薪,我肯定做淘寶,而媽媽卻還是認為做老師好。有些觀念的差別,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長輩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從小就是被教育編制公務員好的年代,一個從小就根深蒂固的觀念在成年之後是很難改變的。就好像,現在教育出來的不少孩子,從小寫文章,長大了我想做什麼,有多少人是寫想做老師醫生科學家等標準答案。

在學校工作的這幾年,雖然外部環境比較單一枯燥,但是相對來說人際關係簡單,沒有很多的爾虞我詐,所以不少人選擇事業單位也是能理解。

當然不少人覺得研究生畢業選擇掃大街是浪費。這我又不得不說,這會不會有點職業歧視。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佳士得拍賣行公司有個門衛,這個門衛做事認真負責,兢兢業業,每個進出公司的人,他都記得,開門關門處理的非常好。門衛在很多人眼裡估計跟掃大街的差不多的吧。但是這個門衛卻在這個崗位上做了一輩子,最後他去世的時候,公司按照總裁身份給他榮譽津貼。

為什麼一個普通的門衛能有這麼大榮譽?因為他需要記住每個進出公司的人,所以相當於所有的客戶他都知道,每次有大型活動公司都得請他去跟在老總後面,介紹對方是誰。慢慢地,他演變成一個對公司無比重要的人。

如果這個研究生在自己普通的崗位,也能像門衛大叔一樣,將來創造的價值難道會小嗎?而這個研究生就是去混日子的,那我相信,有這種想法的人去哪裡工作,都不會幹得好。

最後講一句,我們一個劣根性,就是太愛對別人指手畫腳,別人做的事不符合自己的認知,就覺得是錯的。我希望大家都能尊重每個人自己的選擇,畢竟別人的路是別人走,你不能替他走完人生道路。


知之小妹


筆者的觀點是:個人追求,外人沒資格多說什麼。


很多時候,人都需要一種安全感。

編制,可能,就是一種這樣的存在,給人一種保障。

絕大部分人,都會覺得,碩士研究生去當環衛工是一種資源浪費,而殊不知,對方很可能只是採取了一種曲線救國的方式。

現在的碩士文憑競爭力,已經遠遠不如從前。而冷門專業的碩士文憑從學校畢業,更難找到心儀的工作。

相比於500強,進入門檻較低的清潔工行業,會相對容易很多,有了編制,便贏得了時間和退路。

有了編制,便可以有時間進行下一步的打算,即便打算不成功,也不會失去保障。


如果,對方真的只是為了擁有環衛工的編制。那麼,他想成為環衛工人的高管,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在環衛工人中,碩士的文憑和能力能讓他瞬間脫穎而出,成長的速度能夠加快很多。

沒有人,會甘心一輩子當掃地工。

當年,985學子畢業,去當了工地的裝修工,而一兩年後,他便成了包工頭,有了自己的裝修團隊。這也是曲線救國,達到目的的一種辦法。

算是,知識改變命運吧。


玉琉璃


這兩天有兩篇文章很火。

一篇是《有編制掃大街也幹,“體制內”為何讓人如此著迷?》

另一篇是《我那些從不買單的公務員同學》

前一篇反映了某些地方的年輕人,無論學歷多高,都不想創業,拼死也要擠進體制內的怪現象。

後一篇則描述了那些體制內的基層公務員多麼清貧多麼辛苦。

兩篇文章對照著看,是很有意思的。

到底,幹公務員好還是不好,編制這個東西,到底是美酒還是毒藥?體制是不是圍城,城外有那麼多人想進去,城裡那些人可想出來?

在大城市裡,相比那些外企精英之類的,公務員、事業事位工作人員可能是收入相對低,在同學中屬於弱勢群體,被保護起來不用買單。但是在我們這種二三線的小城市,“編制”可是多少人擠破頭搶的香餑餑,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鐵飯碗。

去年有則新聞報道“青島40名大學生考上在編環衛工”就引起過很多爭議。那些寧願當有編制的環衛工也不願去企業當白領的年輕大學生,是對是錯,也許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了。

身邊有個研究生畢業的女孩,學的是文化研究的專業方向,為了得到一個有編制的身份,畢業幾年內不停地學習,找人輔導,屢敗屢試,經歷了很多辛酸曲折,最後終於成功地考進了殯儀館——和那些當上環衛工的大學生有的一比。

在我們這樣的小城裡,過得體面的中產階級,有車,有幾套房,優越感幸福感較強的,大部分都是體制內的人。

相比而言,體制有幾大好處。一是收入穩定,旱澇保收。在小城市裡,機關事業單位有編制的人工資收入屬於中上水平,不像企業的員工,受形勢影響不穩定,甚至有下崗失業的風險。二是工作清閒,壓力不大。朝九晚五有雙休日,工作忙與不忙都不會和效益收入掛鉤,不像企業每週休一天,還要考核業績,為完成任務總是加班加點。三是身份地位高,走哪都被人高看一眼。在社交圈裡隨便一個機關事業單位的科級幹部,就屬於下屬單位和企業巴結拉攏請客送禮的對象。試問,當大家都求他們辦事的時候,還需要他們買單嗎?肯賞光就是大面子了吧。所以,“那些不買單的公務員”,不買單也有不買單的道理,當然,這個和同學聚會是兩碼事。

大家看過《中國式關係》這個電視劇吧,陳建斌演的那個馬國樑,一個事業單位的副主任,被企業老總請客吃飯,在酒桌上人人爭相敬酒,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逢迎和恭維,就是體制內的大部分人的真實寫照。後來這位老馬辭職離開了體制不在那個位子上了,那些和他稱兄道弟的人臉就全都變了。這就是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就是社會現實啊。

我在機關單位工作了十幾年,一直是收入只拿別人幾分之一的編外人員,一朝跳槽到企業,待遇高了一大截,卻還有人說我傻——在機關多被人尊重,到企業誰看得起你?

所以,從學校出來的年輕人都熱衷於考公務員考事業編制。還有大量沒有編制卻在這些部門幹著臨時性工作的一批人,承受著身份的歧視和巨大的待遇上的差距,只為了等一個進入體制內的機會。雖說現在有編制的崗位逢進必考,但是有的人在各個環節上作弊花錢送禮想盡門路,被曝光的此類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這兩年,隨著反腐力度的加大、落馬官員的增多、事業單位改革,你會聽很多人感嘆說,公務員風險大,不好乾了。但是你們看到有幾個人辭職出來呢?所謂的風險大不好乾,就是不敢亂伸手了,不敢隨便出來吃飯了,工作上不能得過且過混日子了,懶政變勤政了。

這難道不是從不正常回歸正常了嗎?即便如此,年年公考,仍然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如果,體制內的工作真的不好乾了,還有大量的年輕人去搶這些崗位,幾百人爭搶一個崗位去為人民服務,這才是社會的進步,是令人可喜的現象。


散板的行歌


一說到求職找工作,實現自己理想的生活目標和生活狀態,你腦海中出現的渠道有哪些?

有人說:“很簡單啊,去私企、外企、國企,只要能力高,隨便哪個地方都可以!”

也有人說:“現在找工作難,家裡面有錢的,可以利用現有資源自己創辦公司;沒有家底的還可以考公務員、事業單位、銀行,求職門道這麼多,到哪都可以求職謀生。”

這個地區的“編制熱”超乎你想象

從2009年大學畢業後,吳天君共參加了9次公務員、國企和事業單位筆試、面試。為了能通過老家吉林一家事業單位面試,他的父親動用家庭的存款和借款等方式共籌得20萬來試圖打通關係,但也以失敗告終。最後,當得知自己被天津某區交通局錄取的消息後,性格內向、木訥的他改了自己的動態:自己的世界終於又打開了一道口子,陽光重回大地。

放棄高薪職位,有編制掃大街也行

宋純政在哈爾濱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工作,在鄰居們看來,他是做著掌管“鐵飯碗”的工作。在他工作的單位,還有很多沒有編制的同事也在做著和編制問題掛鉤的工作。

在結束市政府“朝九晚五”的穩定工作安排後,每天坐著市政府的接駁車上下班,而他的父親,是一輩子在鐵路工務段負責鐵路路軌、鐵路線路改造、維護維修的鐵路一線職工。宋純政本有機會在哈爾濱百度公司工作,擁有現在兩倍的薪水,但是他認為:“百度哈爾濱公司類似於營銷和推廣的企業,薪水高一點,但總覺得不穩定,興許哪一天工作就黃了。我畢業前獲得政府工作機會,這是我和我爸都接受的第一選擇。”

2012年,也就是宋純政大四那年,哈爾濱招“事業編制環衛工”的新聞熱炒網絡。

2012年11月,哈爾濱市招聘457個有事業單位編制的環衛工作人員。這次“清潔工”招聘,報名人數超過1萬人,其中近3000人是全日制本科學歷,25人是統招碩士研究生學歷。這些求職者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它是“事業編制環衛工”。

在內地城市,或者沿海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統招碩士一般也就是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學歷水平,即使現在大學生沒有以前那麼值錢,但至少也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在東北地區,在編制面前,現實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殘酷很多。

畢業生招聘會上,國企擠滿人,私企打醬油

在哈工大2017屆畢業生秋季大型招聘會上,11月18日的全部448家參會單位中,駐地在東北的僅有93家,其餘的都是東北外的企事業單位,且大部分參會的私營企業都是外地的。

《吉林大學2015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數據顯示,2015屆本專科畢業生就業單位流向中,37.57%選擇進入國企。同年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進入國企的本科畢業生比例則分別為19.25%、20.74%、27.28%、11.56%。

針對上述情況,吉林省就業指導中心主任鄭志宏表示,吉林大學等東北高校的就業情況是東北地區的普遍縮影——“相對於發達地區,民營企業薪水低、崗位少。”

沒有編制,你什麼都不是

部分年輕的東北學子從學校畢業後,有人考了9次公務員,有人花了大錢“打通關係”,有人放棄民企的高薪,有人爭破頭只為一個掃大街的事業編。他們相信“面試一定要找人”、“私企都容易倒”,他們畢業後最大的人生規劃就是“拿到鐵飯碗”。在越來越依靠實力吃飯的今天,他們心中的想法究竟是怎樣的呢?

@追憶似水流年22319093:我悄悄的告訴你,20萬不高,吉林這小學生家長給老師送禮,沒低於500 的,20萬一年回本不是夢,這是公開的秘密,不信你來查,準有驚喜。沒社會關係你就哭死吧,教師! @大洋巨鯨:聯通公司混改,在編7000人發股份,不在編的羨慕嫉妒恨,你說要不要編制? @MrT筅森 :我就是東北的,畢業5年了,兢兢業業,加班加點,4次被離職,也考過2回市考,兩次裸考,一次排16.一次排4。現在準備撒心複習,好好搞一次。不是熱衷編制體制,而是私企沒有健全保障,你不得不這樣。
@妲芬琦:我東北人,在東北找不到工作,只能到北京當個白領謀生!

@若初見待及腰:這也是普通人無奈中的現實選擇,有理性的一面,有了編制,熬些年頭,就有機會撈回成本,外加出人頭地。可是在付出如此高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後,確定有機會後只拿回成本麼?投資不過山海關,不是偏見,而是經歷慘痛教訓後,資本在用腳投票。

上述地區的求職狀況,真的有這麼激烈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