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4月30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

一聲巨響,8名記者的生命永久定格在了這一天,鏡頭定格成黑白色。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阿富汗首都接連遭遇兩起爆炸襲擊,第一波自殺式炸彈襲擊後,各國記者在現場採訪,準備控訴這場暴行。

沒想到一名恐怖分子偽裝成攝影記者,衝進在現場採訪的媒體人群並再度引爆了炸彈。第二次爆炸造成多名媒體工作人員身亡,包括法新社記者、阿富汗黎明新聞網、第一新聞網記者等……

襲擊共造成至少29人身亡、40人受傷……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親友為在襲擊中遇難的法新社攝影記者

沙阿·馬雷舉行葬禮(圖片來自:新華社)

美國、歐洲發生一起槍擊案就能鬧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而在阿富汗,恐怖襲擊如同家常便飯,2017年,阿富汗一共發生了大大小小2050起恐怖襲擊,有14600人死亡,10277人受傷,說阿富汗是人間地獄也不為過。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平均每天發生5.6起恐襲事件

平均每天有68.2人因為恐襲傷亡

當地民眾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可想而知

五星級酒店、清真寺、外國使領館、軍事基地、警察局、醫院、學校統統都是襲擊目標,從“自殺式人肉炸彈”到自殺式汽車炸彈甚至是毒氣等等,你能想到的恐襲手段前綴加個阿富汗都能在搜索引擎找到相應的新聞記錄。

阿富汗地處中亞腹地,是連接歐亞大陸和中東的要衝,是所有大國勢力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特殊的戰略位置

讓阿富汗成為大國角力的犧牲品

這裡曾是絲綢之路的中心,文明匯聚融合之地:草原文明、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漢文明、印度文明都曾在這裡交匯碰撞並沉澱出獨特的文明魅力,使得阿富汗擁有大量珍貴的文物和古蹟,價值不可估量。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黃金之丘:雕刻著“君主與龍”飾品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黃金之丘·阿佛洛狄特神的雕像,

其眉心的一點是印度風格,翅膀則受當地文化影響

是文化融合的代表之一

然而在這亂世之中,人如螻蟻,命如草芥,誰都不敢保證能活著看到明天的太陽。

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文物了。

BBC拍了一部口碑爆棚的紀錄片《文明》,豆瓣評分9.2分,BGM和剪輯水平都是一流的。它不像別的文物紀錄片那樣,只講這些陶器、青銅器等文物背後蘊藏著多麼輝煌的歷史。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一開頭,這個紀錄片就直面最殘酷的一面:數千年的人類文明流傳下來的精華瑰寶,祖先們穿越時空像傳達給子孫後輩們的燦爛訊息,只需要恐怖分子輕輕一錘子,就化作了滿地文明的碎屑,訴說著不為人知的淒涼。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在摩蘇爾,ISIS成員用大錘和電鑽僅僅幾個小時就摧毀了摩蘇爾博物館的珍貴館藏,大量亞述文物被摧毀。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恐怖分子直接推倒雕像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恐怖分子用電鑽摧毀文物

除了ISIS,阿富汗的塔利班武裝同樣是罪行累累,著名的巴米揚大佛,位於阿富汗巴米揚山谷的巴米揚石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劃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曾經的巴米揚大佛

這些高大的佛像挺過了近一千五百年雨雪風霜的考驗。

儘管該地區在九世紀從佛教轉向了伊斯蘭教,但這座雕像依然是當地人的驕傲,即使是當年成吉思汗鐵蹄征服中亞時候,也對這些佛像心生敬畏。

塔利班控制了該地區後,人類文明的噩夢發生了,2001年3月2日,塔利班用大量炸藥把這佛像炸為一堆碎石。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人類文明的傳承是如此的脆弱

阿富汗、敘利亞都發生過很多文物古蹟被戰爭破壞或者被恐怖分子蓄意摧毀的事情,政府軍往往自顧不暇,博物館以及民間團體力量又太過渺小,根本無力阻止這些慘劇發生。

經費、人力,保存條件都跟不上,加上恐怖分子破壞,國內政局不穩,戰亂難以平息,所以把這些文物拿到海外進行巡迴展覽成了一個不錯的選項。

去年3月至6月這批阿富汗文物來到故宮展出後,本來原計劃要去美國芝加哥大學展出,但芝加哥大學意外取消了展覽安排,這就出現了一個空檔期。

對於別的國家的文物來說這不算什麼,大不了拉回去就行,但阿富汗文物真的是“很難回去”,

一但這些文物找不到下一個展出地點,將不得不回到戰火紛飛的阿富汗,文物沒有辦法妥善保存。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曾遭到炮擊

不少文件丟失損壞

也有很多文物損壞、流失

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積極與全國各文博機構聯繫,在中國境內組織多場接力巡展,使得這些人類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讓這些文物在中國“多停留些時日”,也向更多國內觀眾提供瞭解這批異域珍寶的機會。

經過重重努力,這批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又先後在敦煌博物院、成都博物館進行了巡展。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圖片來自:中新網

前幾天,《文明的迴響:來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寶》文物展覽在成都閉幕,此次展覽吸引了超過50萬觀眾。此前,這批文物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敦煌研究院展出,好評如潮,現在各個博物館巡迴接力,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按照計劃,成都的展覽結束之後,這批文物將啟程前往河南鄭州博物館展出,之後擬前往深圳的南山博物館展出,深圳展覽在11月份結束後,將於12月份赴湖南省博物館展出。

面對阿富汗文物來“避難”,很多中國觀眾的第一反應是“多展一陣,等局勢好了再還回去”。中國網友紛紛表示,我們也曾經歷過這一切,所以我們知道這背後的痛苦和屈辱。

阿富汗送文物來中國“避難”,他們的痛我們感同身受

大英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

三座羅漢雕像是易縣遼代三彩羅漢

三彩羅漢背後的是敦煌壁畫

1907年上萬件敦煌莫高窟出土的

經卷文書繪畫及各類文物

被掠奪到英國

當年中國積貧積弱,被列強肆意蹂躪的時候,我們缺乏足夠的能力、技術、資金來呵護這些珍貴的文物,導致大量珍貴文物流失到海外,所以我們對阿富汗文物的遭遇感同身受。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中國現在積極參與“國際文物避難所”網絡建設,勇於承擔國際義務,保護那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這才是大國風範。

瞭解更多張召忠文章、音頻、視頻、圖片資料,請關注“局座召忠”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