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將門之後:一生清貧蝸居舊房,著作《閃閃的紅星》


作為將軍的後代,本可以衣食無憂,享受父輩帶來的光輝,但是現實終得他卻不一樣,父親一生縱橫殺場無人能敵,之後又為了祖國的未來奮鬥在第一戰場,可惜卻不能盡孝,為了盡孝,他讓自己的兒子前去盡孝,沒想到兒子卻無怨無悔,沿襲了父親的傳奇,回家盡孝。他就是許光,一位一生低調的布衣。最為可惜的是2013年1月6日2時44分,突發心梗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4歲。

1929年許光出生於湖北麻城縣乘馬崗鄉許家窪,不到3歲,父親許世友便隨紅四方面軍從大別山轉戰川陝,許光由母親帶著到處流浪、乞討,生活艱苦。在敵人一次掃蕩鄂豫皖根據地時,姑母為了保護許光,一起躲在山洞裡三天三夜。1948年,祖母找到了當時在麻城的王樹聲大將,許光在王樹聲大將、楊炬奶奶家中住了大半年後,被送到父親許世友手中,父子才得以相逢。

當父親問及許光想幹什麼時,許光毫不猶豫地回答: “我想當兵,像父親一樣報效祖國!”許光的春天真的來了。 參軍入伍後,許光先後在華東軍政大學山東分校、第十二步兵學校、第五航空兵學校、大連海軍艦艇學院學習, 成為新中國第一批本科學歷的海軍軍官、北海艦隊的首批艦艇長。


在山東上文化速成中學時,許光童年時期的成長經歷, 深深地打動了他的班主任李心田老師,他結合幾位將軍後代傳奇故事,創作出的小說《閃閃的紅星》, 後來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黑圓臉、大眼睛的“潘冬子”成了一代中國青少年嚮往的偶像,許光就是潘冬子的原型之一。

正值事業的高峰期父親讓其回到家鄉,照顧祖母,替他行孝。許光雖然不同意,但看到父親痛苦糾結的表情,做出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決定——回家鄉新縣。回家那天,許世友那天含著淚說:“大安,你是我的好兒子!”。老區也意味著貧困,意味著百廢待興。從軍營回來的青年幹部許光,為改變老區面貌,一頭扎進家鄉建設中,在新縣這張“白紙”上添加了絢麗的。色彩這是許光寫給父親許世友信中的話。

父子倆家書不斷,說得最多的不是家事,而是新縣的建設、鄉親們的生活。兒子總在信裡說,新縣很好,發展很快,家鄉又有新變化,每次接到家書,許世友都特別高興,常常免不了為此多喝兩杯。回到新縣40多年,許光先在武裝部一干就是20年。


由於工作突出,準備提升許光為信陽軍分區領導,但許光主動提出要轉業到地方工作。 同事好友無一不說許光謙和低調:他從不以高幹子女、名將之子自居,從不把父親許世友將軍的光環作為炫耀或者謀取個人利益的資本,從未依仗父親的名氣參加任何公開活動或商業行為。

大兒子許道昆1978年高中畢業,恰逢許世友將軍的老部隊—江蘇省軍區在新縣招兵,時任該縣人武部副部長的許光又是全縣徵兵領導小組負責人。但因為道昆不滿18歲,他拒絕了兒子當兵的請求,讓他下鄉當了一年知青,翌年才應徵入伍,去的也不是許世友的下屬部隊。二兒子許道侖至今也是一位普通的職員。

大女兒許道江在北京工作,每次回家探親下了火車從信陽到新縣,還要坐幾個小時的公共汽車,有時連車票都買不到,即使這樣,已經是縣領導的許光也沒有用公家的車接送過一次。許道江說,因為父親的“苛刻”,她養成了從不向父親開口的習慣。在部隊,她牢記父親教誨,依靠組織培養和個人努力,一步一步成長為二炮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是二炮第一個軍事學女博士。小女兒許道海成了新縣一名普通教員。


對待別人,許光卻樂意幫忙。一次,有外地人到新縣買化肥,找到了素不相識的許光。許光親自跑到縣化肥廠,協調了幾噸化肥。為了表達謝意,對方買了些時令水果,許光說什麼也要對方拿走,妻子怨許光不近人情,但許光卻說,“幫他買化肥,是為了不耽誤生產。但如果收了人家的水果,就是搞不正之風!”就這樣在這個縣城,許光走完了其光輝燦爛的一生,父親如此,兒子也是如此,將門之後,果然個個是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