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尼采箴言節選:極端的行為源於虛榮,平庸的行為出於習慣

《人性的,太人性的》是尼采為紀念伏爾泰逝世100週年而寫,同時也出自作者對早年崇拜的音樂家瓦格納的失望情緒。全書用格言體寫成,分兩卷。第一卷共九章,從各方面探討了世界與人生的基本問題。第二卷的兩個部分《見解與箴言雜錄》和《漫遊者和他的影子》,繼續作者在第一卷中開始的對西方形而上學傳統及其影響下的西方文化的全面批判。作者一方面肯定人性中值得肯定的方面,希望挖掘人的潛力,使人類變得更優秀;另一方面又對人性的弱點和缺點,尤其對西方文化傳統下形成的這種弱點和缺點,進行了尖刻的諷刺和挖苦。作者寄希望於“自由精靈”,也就是能超越傳統思維方式、傳統道德觀念而自由思想的人。

下面是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節選。

尼采箴言節選:極端的行為源於虛榮,平庸的行為出於習慣

1、非常受人尊敬的人責備我們,有時候也是為了要因此而使我們出色。這是要使我們注意,看他們多麼熱切地關心我們。如果我們客觀地接受他們的責備,為自己辯護,我們就完全誤解了他們;我們這樣會使他們惱火,使他們疏遠我們。

2、偶爾熱衷於自由觀點,這會給你一種刺激,就像一種皮膚瘙癢;如果你更多地屈服於它,那你就開始在那個地方抓癢,直到最後,出現了一個被撓破的疼痛的傷口,也就是說:直到自由觀點開始在社會地位和人際關係上擾亂和折磨我們。

尼采箴言節選:極端的行為源於虛榮,平庸的行為出於習慣

3、關於朋友

你自己考慮一下,感覺是多麼五花八門;即使在最親近的熟人中間也是多麼各執己見;就是同樣的看法在你朋友的腦袋裡也多麼完全不同於它在你自己腦袋裡的地位和強烈程度;造成誤會和造成敵對分裂的原因又是成百上千。

在所有這一切之後,你會對自己說:我們所有的聯盟和友誼所依賴的基礎是多麼不可靠,冷冰冰的傾盆大雨或惡劣天氣是多麼近在咫尺,每一個人是多麼孤獨!

如果一個人看清所有這一切,而且也明白他同胞的所有看法及其方式和強烈程度像他們的行為一樣是必然的、不負責任的;如果他從性格、職業、才華、環境等因素的緊密交織中獲得對各種看法的這種內在必然性的識別力——那麼他也許將擺脫聰明人大喊“朋友啊,沒有朋友!”時所懷有的那種尖酸情感的苦澀。

更確切地說,他將對自己承認:當然有朋友,然而卻是錯誤,是關於你自己的錯覺把他們帶到你面前;他們一定學會了沉默,以便繼續當你的朋友;因為這樣的人際關係的依據幾乎始終是這樣的:某一些事情是絕不會有人說的,甚至絕不會有人提到它們;但是一旦這些事情開始發生,友誼也就跟在後麵粉身碎骨。如果人們知道他們最可靠的朋友實際上對他們有了什麼樣的瞭解,難道有人會不受到致命的傷害?

通過認識我們自己,並把我們的存在本身看作一個變化著的觀點和情緒的領域,從而學會一點藐視,這樣我們就重新使自己取得了同其他人的平衡。我們真的完全有理由藐視我們的每一個熟人,不管他是不是最偉大的人;但是我們同樣有理由把這種感情轉過來對待我們自己。

所以我們要互相忍受,因為我們事實上忍受了我們自己;也許更快樂的時刻有一天會來到每個人的面前,這時候:

“朋友啊,沒有朋友!”垂死的聰明人這樣喊道;

“敵人啊,沒有敵人!”我這個活著的傻瓜這樣喊。

尼采箴言節選:極端的行為源於虛榮,平庸的行為出於習慣

4、表情姿勢和語言

表情姿勢的模仿比語言更古老,它是不由自主地發生的,即使在今天,人們普遍控制表情姿勢,很有教養地支配肌肉,它仍如此強烈,以致我們看到一張激動的臉時,自己的臉部神經不可能毫無反應(可以觀察到,一個人假裝打呵欠會引起別人自然打呵欠)。模仿來的表情姿勢把模仿者引回到這種表情姿勢在被模仿者臉部或身體上所表達的那種感覺。人們就是這樣學會相互理解的,嬰兒也是這樣學會理解母親的。

一般來說,痛苦的感覺是通過本身會引起痛苦的表情姿勢(如扯頭髮,捶胸,臉部肌肉劇烈扭曲抽搐)來表達的。反之,快樂的表情姿勢本身就充滿快樂,因而很容易使人理解(笑原是快樂的呵癢的表現,又用來表達其他快樂的感覺)。

——人們一旦通過表情姿勢相互理解了,表情姿勢的一種象徵就會產生。我是說,人們會就一種音符語言達成協議,雖則開始時是聲音和表情姿勢 (象徵性地做一下)並用,後來才只用聲音。——看來從前也時常發生同一過程,這一過程如今在音樂、尤其是戲劇音樂的發展中呈現在我們的耳目之前:一開始,沒有闡明題旨的舞蹈和啞劇(表情姿勢語言),音樂便是空洞的嘈音,在長期習慣於音樂和動作的配合之後,耳朵才訓練得能夠立刻分辯聲音的形態,終於達到頓悟的高度,完全不再需要可見的動作,而能理解無動作的音樂。於是才有所謂純音樂,即其中的一切無需其他輔助手段就立刻被象徵性地理解的音樂。

5、哲學新手

如果我們分享了哲學家的智慧,那我們走在街上就會感覺到好像被改造了一樣,成了一個偉大的人;因為我們盡碰到不懂得這種智慧的人,於是對一切都不得不拿出一個新的不熟悉的裁決:因為我們讚賞一本法律書,所以我們就以為自己也必須像法官那樣行事。

6、權利的起源

權利首先源於傳統,傳統源於一次性的協定。

過去某個時候人們滿足於他們已經達成的協定的結果,而且太懶惰,沒有正式將它更新。

於是人們繼續生活,就好像它不斷在更新,漸漸地,當它被遺忘展開的迷霧所覆蓋時,人們相信自己擁有一種神聖的、不可動搖的狀態,每一代人都必然繼續信賴這種狀態。

傳統現在是強制,儘管它現在不再帶來人們原來締結協定時意在取得的好處。弱者在這裡發現了他們全天候的堅固城堡——他們傾向於將那種一次性的協定以及那種仁慈表示永恆化。

7、沒有永恆的事實,就像沒有絕對的真理一樣。

8、極端的行為來源於虛榮,平庸的行為來源於習慣,狹隘的行為來源於恐懼。這樣來尋找原因一般不會出錯。

尼采箴言節選:極端的行為源於虛榮,平庸的行為出於習慣

9、

交談的策略——你如果在和某人交談時有機會在他面前充分展現自己的才智和友善,那麼談話之後你就最有可能喜歡他。聰明人利用這一點,想贏得對方的好感,就在交談中把表現才智等等的最佳機會留給對方。

10、生活和經歷——看到嗎,有些人懂得如何和自己的經歷——自己微不足道的日常經歷——打交道,於是這些經歷成了一塊耕地,每年能有三次收穫;另外一些人——真不知有多少!——被推著經歷最激動人心的命運波濤,經歷最五光十色的時代和民族浪潮,卻像軟木塞一樣始終輕輕地浮在水面上。你看到這些,你就終於會忍不住把人類劃分為少數派(極少數派)和多數派。少數派是懂得如何化少為多的人,多數派是懂得如何化多為少的人,是的,你甚至能碰到反常的巫師,他們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有中生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