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戴高樂為什麼當上總理僅2個月辭職?以退為進,12年後成法國總統


戴高樂為什麼當上總理僅2個月辭職?以退為進,12年後成法國總統

二戰期間,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主導著世界格局的走向,俗稱“三巨頭”。而引領法國恢復大國地位的戴高樂,也漸漸地走入人們的視野。然而,在二戰即將結束時,羅斯福突然病逝,沒有看到二戰勝利結束,可謂是遺憾。

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1945年7月丘吉爾在首相競選中落選。同年11月,戴高樂當選為法國總理。丘吉爾在給戴高樂的賀信中,借用普盧塔克一句名言:“對偉大人物忘恩負義,這是強大民族的特點”,接著他又表明:“普盧塔克說錯了。”

戴高樂為什麼當上總理僅2個月辭職?以退為進,12年後成法國總統

然而,普盧塔克沒有說錯,不到2個月,戴高樂宣佈辭職。

1945年5月,德國投降,歐洲戰事平息。被奴役4年的法國,在戴高樂不屈的抗爭下,不僅取得了法蘭西民族的自由解放,而且重新躋身於大國行列,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儘管戴高樂擁有崇高的威望,但現實卻讓他越來越失望。

首先,對外政策的變化,遭到民眾反對。在戰時,戴高樂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恢復法國的獨立和法蘭西民族的尊嚴,但戰後,受美國、英國的影響,他更在意海外殖民地的歸屬問題,從而失去一貫獨立的對外政策,引起了民眾的不滿。

戴高樂為什麼當上總理僅2個月辭職?以退為進,12年後成法國總統

其次,政府管理議會的想法落空。按照戴高樂的設想,法國實行總統制,總統由人民直接投票選舉,並由總統組建議會,充分表達人民的意願。但制憲委員會取消法國總統的權力,規定總統由議會選舉,政府只聽命於議會。這讓他很失望。

更讓他失望的是,各種政治勢力舊病復發,相互勾心鬥角,反對他的一些政黨勢力日益擴大,戴高樂與議會的矛盾愈發激烈。他提出的全民公投提案,遭到各路政黨的反對,向來不屈服的戴高樂宣佈辭職。但沒有人挽留他,就像丘吉爾一樣,他被拋棄了。

戴高樂為什麼當上總理僅2個月辭職?以退為進,12年後成法國總統

要知道,只有55歲的戴高樂,正是精力充沛、大幹事業的年齡,卻選擇了辭職。儘管媒體都以遺憾和痛惜的語言報道了這則新聞,認為他是逃避困難,但從其聲明中可以看出,他辭職並不是逃避困難,而是表達了對當時法國政界的不滿。

辭職後的戴高樂,幾乎過著隱居生活,撰寫回憶錄。新政府準備將其戰時臨時准將銜提升為元帥,被他婉言謝絕。也就是說,他退休後只能享受上校待遇。同時,他拒絕接受一切政府頒發的各類獎章,甚至杜魯門送他的飛機,也獻給了空軍。

戴高樂為什麼當上總理僅2個月辭職?以退為進,12年後成法國總統

那麼,戴高樂與丘吉爾退出政壇有什麼不一樣嗎?

如果說他們倆人誰更像政治家、政客,想必大家一定會說是丘吉爾;如果說誰更直來直去,沒有太多手腕,恐怕非戴高樂莫屬。作為軍人出身的戴高樂,舉止言談中沒有太多的圓滑、世故。因此,他們退出政壇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一是,方式不一樣。丘吉爾是憑藉戰時首相踏入政治舞臺的,成為二戰中歐洲堅持抵抗的象徵。他對自己能夠繼續當選為首相,可以說是信心滿滿、志在必得。殊不知,竟然競選失敗,被民眾拋棄。而戴高樂則是主動提出辭職,被議會拋棄。

戴高樂為什麼當上總理僅2個月辭職?以退為進,12年後成法國總統

二是,倡導的施政理念不同。戰爭結束後,丘吉爾繼續堅持“軍事建國”,不放棄對殖民地的管理,與民眾希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意願不符合。而戴高樂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改革舊有體制,遭到各路政黨、議會的反對和抵制。

更明顯的區別在於,丘吉爾表現出來的權力慾望更強烈。由於“一時大意”落選的丘吉爾,自然不會善罷甘休,他一方面接受福利國家的理念和制度,另一方面利用經濟不景氣和冷戰後東、西方對立的影響,憑藉政治手腕再度成為英國首相。

戴高樂為什麼當上總理僅2個月辭職?以退為進,12年後成法國總統

反觀戴高樂,卻沒有太多政治野心。儘管也曾創建法蘭西人民聯盟,參加競選,但沒有什麼手段,慘遭失敗。一段時期內,他四處遊歷,多次前往非洲和太平洋法屬殖民地,他的生活顯得格外平靜,但他仍然關注時局。

直到13年後,國內通貨膨脹嚴重,預算開支失衡,經濟形勢極為嚴峻;以及內閣不穩定和阿爾及利亞問題,導致法國政體面臨嚴重的危機。來自各界的政要和民眾都希望戴高樂復出,救國家於水火之中。在人們的期盼下,戴高樂重新執政。

戴高樂為什麼當上總理僅2個月辭職?以退為進,12年後成法國總統

上臺後的戴高樂,大刀闊斧的改制,堅持獨立外交。

1959年1月8日,戴高樂宣誓就任法國總統。在青年時期,他就十分反對政府職能被弱化,“雜亂無章”的議會制等不合理的政治體制。戰後,他曾進行變革,但與“頑固派”的抗爭中,他“被迫”辭職。現在,他要徹底改變這一現狀。

首先,支持原屬殖民地獨立。二戰結束後,掀起了一場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的熱潮,阿爾及利亞也不例外,但卻遭到法國的鎮壓,引發全世界的不滿。戴高樂上臺第一步就是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並簽訂友好協議。

戴高樂為什麼當上總理僅2個月辭職?以退為進,12年後成法國總統

其次,堅持獨立外交,不做冷戰“犧牲品”。為了減少美、英兩國的影響,戴高樂一面積極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實施財政改革,發行新法郎,取消關稅壁壘,使法國的產品面向歐洲競爭市場,拉動了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極力主張繼續推行核武器研發,增加國際話語權,並拒絕美國的控制和監視,逐漸撤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時,他拒絕英國加入歐共體,倡導建立一個歐洲人的歐洲,並以此擺脫冷戰時期形成的兩極對立,提高法國地位。

戴高樂為什麼當上總理僅2個月辭職?以退為進,12年後成法國總統

更重要的是,戴高樂提出採用普選方式直接選舉共和國總統。儘管提議遭到議會和政界人士的強烈反對,但他依然根據憲法賦予他的權利將議會解散。最後,法國人以62.2%的大多數贊成,通過了這項提議。

也是眾望所歸,1965年,法國舉行了首屆總統普選,戴高樂以54.8%的選票擊敗對手,就任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他組建議會,將政府的權力最大化,並在重大決策上,通過全民公決的方式尋求民眾的支持。

戴高樂為什麼當上總理僅2個月辭職?以退為進,12年後成法國總統

經過一系列的改革,法國經濟結構日益走向現代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戴高樂再一次“挽救”了法蘭西,他在外交政策上,始終堅持拒絕屈從於任何外來勢力,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這一政策,即使在隨後的幾十年裡,依然影響著法國。

不管怎麼說,戴高樂不惜以辭職也要堅持自己的觀點,符合他的性格,但從戰術上來講,“以退為進”確實讓他成功實現了他畢生的願望。看來,關鍵時候,法國人沒有忘記他,因為他心裡只有法國。

戴高樂為什麼當上總理僅2個月辭職?以退為進,12年後成法國總統

大家認為呢?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戴高樂》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