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农民工吃饭每餐不超10元,为省钱从不敢下馆子


在中国,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有了“农民工”这个词。当下,农民工成为体力活的代名词。他们来自农村,奉献于城市。每天干着最累的活儿,却不舍得花钱吃饭。图为贵州省凯里市,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在吃午餐,菜盆里面只有蔬菜,没有肉,连油都放得很少。一些农民工是从自己家里面包来的饭菜,只有白水煮白菜,然后沾着辣椒水拌饭吃。

哪里有脏活、累活,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在一些建到工地、采石场、高空作业场所等,常常会看到他们劳动的身影。虽然每天能挣到100元至500元不等,但是他不在吃饭这个问题上,却不舍得花钱,有的农民工给自己规定每次吃饭不能超过10元。河南省安阳市紫薇大道东段,正在吃午饭的建筑农民工。

可能有网友会说,哪里的一天挣500元的?对于有技术的农民工来说,这样的工作是有的,比如建筑工地上会管理、懂技术的人,还有一些高危岗位。虽然挣得多点,但是他们一样不舍得花钱。图为安徽省六安市一处工地旁的快餐桌上,一名农民工正在吃午餐。


目前,农民每天的工资大多数都在100元至300元之间。每一个农民工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他们可能是急需钱治病,也可能急需钱给儿子成家立业等等。对于他们来说,外出打工挣钱是第一位的,其它都是次要的。图为工地午餐。

能从嘴里省出一分是一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所以,他们的原则就是以吃饱为主,只要能吃饱肚子,什么省钱吃什么。他们有的还自带午餐,馒头、自制豆瓣酱、还有自带保温杯的水。图为在天津滨海新区滨海高铁站附近工地,几名来自天津宁河的农民工席地而坐,拿着自带的简单午餐吃起来。

农民工的午餐,不讲究什么营养搭配,更不讲究什么口味,只要吃饱肚子就可以了。图为河南省郑州市,兴华街与陇海路高架桥路口,农民工一字排开蹲坐在高架桥下,在寒冷的雾霾天气里吃着面条。


在吃饭这个问题上,城里人、都市白领等阶层可比他们讲究多了。什么营养合理、肉菜搭配,中餐、西餐、海鲜、南菜、北菜、川菜、鲁菜等等。图为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蹲在地上吃午餐。

图为山东省滨州市。来自四川揭阳的农民工老李和来自山东惠民的老张同在一个工地上打工。中午时分,他们一起吃午餐。今天工地为他们准备的午餐是馒头和油菜丸子汤,考虑到有来自四川的工人,特地为他们准备了米饭。这些农民工一天工作十个小时,中午只有一小时的休息时间,大家吃饱饭之后,随便找了个不影响别人的角落就躺了下来,小睡一会儿好养足精神下午开工。

而对于经常下馆子撮一顿这样的事来说,农民工几乎是很少的。就算是几个老乡找在一起撮一顿,也是找最便宜的小饭馆,点最便宜的菜,喝最便宜的酒,抽最便宜的烟。图为河南省安阳市紫薇大道东段,正在吃午饭的建筑农民工。


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想享受好的生活,而是他们知道,吃一次饭花上几百元,对于他们来说不值得。图为重庆某建筑工地, 农民工建设者在在“自助”午餐后回到工地劳动。

把钱用在刀刃上,钱要从嘴里省。这几乎是他们的共识。图为河南省郑州市,兴华街与陇海路高架桥路口,农民工一字排开蹲坐在高架桥下,在寒冷的雾霾天气里吃着面条。关注《新图视野》打开温暖视界,感受百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