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民工吃飯每餐不超10元,為省錢從不敢下館子


在中國,也不知道從何時起,有了“農民工”這個詞。當下,農民工成為體力活的代名詞。他們來自農村,奉獻於城市。每天干著最累的活兒,卻不捨得花錢吃飯。圖為貴州省凱里市,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在吃午餐,菜盆裡面只有蔬菜,沒有肉,連油都放得很少。一些農民工是從自己家裡麵包來的飯菜,只有白水煮白菜,然後沾著辣椒水拌飯吃。

哪裡有髒活、累活,他們就出現在哪裡。在一些建到工地、採石場、高空作業場所等,常常會看到他們勞動的身影。雖然每天能掙到100元至500元不等,但是他不在吃飯這個問題上,卻不捨得花錢,有的農民工給自己規定每次吃飯不能超過10元。河南省安陽市紫薇大道東段,正在吃午飯的建築農民工。

可能有網友會說,哪裡的一天掙500元的?對於有技術的農民工來說,這樣的工作是有的,比如建築工地上會管理、懂技術的人,還有一些高危崗位。雖然掙得多點,但是他們一樣不捨得花錢。圖為安徽省六安市一處工地旁的快餐桌上,一名農民工正在吃午餐。


目前,農民每天的工資大多數都在100元至300元之間。每一個農民工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他們可能是急需錢治病,也可能急需錢給兒子成家立業等等。對於他們來說,外出打工掙錢是第一位的,其它都是次要的。圖為工地午餐。

能從嘴裡省出一分是一分。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所以,他們的原則就是以吃飽為主,只要能吃飽肚子,什麼省錢吃什麼。他們有的還自帶午餐,饅頭、自制豆瓣醬、還有自帶保溫杯的水。圖為在天津濱海新區濱海高鐵站附近工地,幾名來自天津寧河的農民工席地而坐,拿著自帶的簡單午餐吃起來。

農民工的午餐,不講究什麼營養搭配,更不講究什麼口味,只要吃飽肚子就可以了。圖為河南省鄭州市,興華街與隴海路高架橋路口,農民工一字排開蹲坐在高架橋下,在寒冷的霧霾天氣裡吃著麵條。


在吃飯這個問題上,城裡人、都市白領等階層可比他們講究多了。什麼營養合理、肉菜搭配,中餐、西餐、海鮮、南菜、北菜、川菜、魯菜等等。圖為建築工地上的農民工蹲在地上吃午餐。

圖為山東省濱州市。來自四川揭陽的農民工老李和來自山東惠民的老張同在一個工地上打工。中午時分,他們一起吃午餐。今天工地為他們準備的午餐是饅頭和油菜丸子湯,考慮到有來自四川的工人,特地為他們準備了米飯。這些農民工一天工作十個小時,中午只有一小時的休息時間,大家吃飽飯之後,隨便找了個不影響別人的角落就躺了下來,小睡一會兒好養足精神下午開工。

而對於經常下館子撮一頓這樣的事來說,農民工幾乎是很少的。就算是幾個老鄉找在一起撮一頓,也是找最便宜的小飯館,點最便宜的菜,喝最便宜的酒,抽最便宜的煙。圖為河南省安陽市紫薇大道東段,正在吃午飯的建築農民工。


其實,並不是他們不想享受好的生活,而是他們知道,吃一次飯花上幾百元,對於他們來說不值得。圖為重慶某建築工地, 農民工建設者在在“自助”午餐後回到工地勞動。

把錢用在刀刃上,錢要從嘴裡省。這幾乎是他們的共識。圖為河南省鄭州市,興華街與隴海路高架橋路口,農民工一字排開蹲坐在高架橋下,在寒冷的霧霾天氣裡吃著麵條。關注《新圖視野》打開溫暖視界,感受百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