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中醫診斷學——望診(5)望五官,知病邪

望五官

望五官是對目、鼻、耳、唇、口、齒齦、咽喉等頭部器官的望診。

診察五官的異常變化,可以瞭解臟腑病變。

1.望目:望目主要望目的神、色、形、態。

(1)目神:人之兩目有無神氣,是望神的重點。凡視物清楚,精彩內含,神光充沛者,是眼有神;若白睛混濁,黑睛晦滯,失卻精彩,浮光暴露,是眼無神。

(2)目色:如目毗赤,為心火;白睛赤為肺火;白睛現紅絡,為陰虛火旺;眼胞皮紅腫溼爛為牌火;全目赤腫之眵,迎風流淚,為肝經風熱。如目眵淡白是血虧。白睛變黃,是黃疸之徵。目眶周圍見黑色,為腎虛水泛之水飲病,或寒溼下注的帶下病。

(3)目形

目第微腫,狀如臥蠶,是水腫初起,老年人下臉浮腫,多為腎氣虛衰。目窩凹陷,是陰液耗損之徵,或因精氣衰竭所致。眼球空起而喘,為肺脹;眼突而預腫則為癭腫。

(4)目態:目睛上視,不能轉動,稱戴眼反折,多見於驚風、痙厥或精脫神衰之重證。

橫目斜視是肝風內動的表現。眼瞼下垂,稱“瞼廢”。雙瞼下垂,多為先天性瞼廢,屬先天不足,脾腎雙虧。單瞼下垂或雙瞼下垂不一,多為後天性瞼廢,因脾氣虛或外傷後氣血不和,脈絡失於宣通所致。瞳仁擴大,多屬腎精耗竭,為瀕死危象。

中醫診斷學——望診(5)望五官,知病邪

2.望鼻:望鼻主要是審察鼻之顏色、外形及其分泌物等變化。

(1)鼻之色澤:鼻色明潤,是胃氣未傷或病後胃氣來複的表現。鼻頭色赤,是肺熱之徵;色白是氣虛血少多徵;色黃是裡有溼熱;色青多為腹中痛;以微黑是有水氣內停。

鼻頭枯槁,是脾胃虛衰,胃氣不能上榮之候。鼻孔乾燥,為陰虛內熱,或燥邪犯肺;若鼻燥衄血,多因陽亢於上所致。

(2)鼻之形態:鼻頭或鼻同色紅,生有丘疹者,多為酒糟鼻。因胃火燻肺,血壅肺絡所致。鼻孔內贅生小肉,撐塞鼻孔,氣息難通,稱為鼻痔,多由肺經風熱凝滯而成。鼻翼煽動頻繁呼吸喘促者,稱為“鼻煽”。如久病鼻煽,是肺腎精氣虛衰之危證;新病鼻煽,多為肺熱。

(3)鼻之分泌物:鼻流清涕,為外感風寒;鼻流濁涕,為外感風熱;鼻流濁涕而腥臭,是鼻淵,多因外感風熱或膽經蘊熱所致。

3.望耳:望耳應注意耳的色澤、形態及耳內的情況。

(1)耳廓諸部位候臟腑:

耳廓上的一些特定部位與全身各部有一定的聯繫,其分佈大致象一個在子宮內倒置的胎兒,頭顱在下,臂足在上。當身體的某部有了病變時,在耳廓的某些相應部位,就可能出現充血、變色、丘疹、水泡、脫屑、糜料或明顯的壓痛等病理改變,可供診斷時參考。

(2)耳之色澤:正常耳部色澤微黃而紅潤。全耳色白多屬寒證;色青而黑多主痛證;耳輪焦黑乾枯,是腎精虧極,精不上榮所致;耳背有紅絡,耳根發涼,多是麻診先兆。耳部色澤總以紅潤為佳,如見黃、白、青、黑色,都屬病象。

(3)耳之形態:正常人耳部肉厚而潤澤,是先天腎氣充足之象。若耳廓厚大,是形盛;耳廓薄小,乃形虧。耳腫大是邪氣實;耳瘦削為正氣虛。耳薄而紅或黑,屬腎精虧損。耳輪焦乾多見於下消證。耳輪甲錯多見於久病血瘀。耳輪萎縮是腎氣竭絕之危候。

(4)耳內病變:耳內流膿,是為膿耳。由肝膽溼熱,蘊結日久所致。耳內長出小肉,其形如羊奶頭者,稱為“耳痔”或如棗核,胬出耳外,觸之疼痛者,是為“耳挺”。皆因肝經鬱火,或腎經相火,胃火鬱結而成。

4.望口與唇:望唇要注意觀察唇口的色澤和動態變化。

(l)察唇:唇部色診的臨床意義與望面色同,但因唇粘膜薄而透明,故其色澤較之面色更為明顯。唇以紅而鮮潤為正常。若唇色深紅,屬實、屬熱;唇色淡紅多虛、多寒;唇色深紅而乾焦者,為熱極傷津;唇色嫩紅為陰虛火旺;唇色淡白,多屬氣血兩虛;唇色青紫者常為陽氣虛衰,血行鬱滯的表現。嘴唇乾枯皺裂,是津液已傷,唇失滋潤。唇口糜爛,多由脾胃積熱,熱邪灼傷。唇內潰爛,其色淡紅,為虛火上炎。唇邊生瘡,紅腫疼痛,為心脾積熱。

(2)望口:望口須注意口之形態:口噤:口閉而難張。如口閉不語,兼四肢抽搐,多為痙病或驚風;如兼半身不遂者,為中風人髒之重證。口撮:上下口唇緊聚之形。常見於小兒臍風或成人破傷風。口僻:口角或左或右喝斜之狀,為中風證。口張:口開而不閉。如口張而氣但出不返者,是肺氣將絕之候。

中醫診斷學——望診(5)望五官,知病邪

5.望齒與齦:望齒齦應注意其色澤、形態和潤燥的變化。

(1)望齒:牙齒不潤澤,是津液未傷。牙齒乾燥,是胃津受傷;齒燥如石,是胃腸熱極,津液大傷;齒燥如枯骨腎精枯竭,不能上榮於齒的表現,牙齒鬆動稀疏,齒根外露,多屬腎虛或虛火上炎。病中咬牙齡齒是肝風內動之徵。睡中齡齒,多為胃熱或蟲積。牙齒有洞腐臭,多為齲齒,欲稱“蟲牙”。

(2)察齦:齦紅而潤澤是為正常。如齦色淡白,是血虛不榮;紅腫或兼出血多屬胃火上炎。齦微紅,微腫而不痛,或兼齒縫出血者,多屬腎陰不足,虛火上炎;齦色淡白而不腫痛,齒縫出血者,為脾虛不能攝血。牙齦腐爛,流腐臭血水者,是牙疳病。

6.望咽喉:咽喉疾患的症狀較多,這裡僅介紹一般望而可及的內容。如咽喉紅腫而痛,多屬肺胃積熱;紅腫而潰爛,有黃白腐點是熱毒深極;若鮮紅嬌嫩,腫痛不甚者,是陰虛火旺。

如咽部兩側紅腫突起如乳突,稱乳蛾,是肺胃熱盛,外感風邪凝結而成。如咽間有灰白色假膜,擦之不去,重擦出血,隨即復生者,是白喉,因其有傳染性,故又稱“疫喉”。

關注我,一起關注身心健康!

中醫診斷學——望診(5)望五官,知病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