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為什麼說唐王朝的滅亡源於桂林兵變

唐朝是我國曆史上最為強大的王朝之一,在歷史上存續近三百年,也算時間較長的。但懂歷史的人談起唐王朝的滅亡,都要說源於桂林的一次兵變。這是怎麼一回事呀?但兵變首領並不是想當皇帝,而是想憑藉造反起義的力量當節度使,但疏於輕信,最終失敗,身首異處。

為什麼說唐王朝的滅亡源於桂林兵變

走入桂林明靖江王府

   唐鹹通年間(860~873),南詔(今雲南省大理)侵擾邕州(今南寧),徐州節度使孟球奉命 在徐州、 泗州一帶募兵3000人增援嶺南,其中800名留守桂州,期限約定3年,但戍守6年仍 未調換。鹹通九年(868),戍兵們請求調防。徐泗觀察使崔彥曾因軍費拮据,下令延長戍期1 年。戍兵聞訊,群情激憤。當時恰好桂管觀察使李叢調任湖南,新使未到,衙門空虛。七月 初七日(7月29日) ,牙官許佶、趙可立、王幼誠、劉景、傅寂、張實、王弘立、孟敬文、姚 周等9人找統軍將領王仲甫理論,要求按期迴轉家鄉。但王仲甫恃權傲慢,激怒了眾人,許佶等人與王仲甫及其親兵衝突起來,最後竟失手將王仲甫打死。這一下,不反是死,反或許是一條生路,他們便集合士兵500人,共推糧料判官龐勳為都頭,發動兵變,衝入監軍院, 奪取兵甲、糧草,經湘、浙回徐州去,沿途反抗官軍鎮壓。十月克宿縣、彭城,隊伍壯大到 20萬人(《唐書·懿宗紀》錄為20萬)。

為什麼說唐王朝的滅亡源於桂林兵變

桂林明靖江王府內

眼見形勢大好,但龐勳卻並沒有推翻唐王朝的想法,而是派遣使者進京為自己請封節度使。此後,交戰不斷,都梁城一戰,長殲滅官兵兩三萬人。龐勳起兵的前期,對民“無所侵擾”,但都梁城戰勝後,他也驕橫起來。有個叫周重的人對他進行了提醒,但他不聽,戍卒驕橫霸道,他的有些士兵甚至對民眾搶劫、對婦女姦淫。他不整頓軍紀,仍舊為他當上節度使而努力。他派遣部將張溶奉表進京,表示不忘“國恩”“臣節”,而徐州人以為他的願望會實現,故小孩吟唱“得節不得節,不過十二月”的歌謠。

針對龐勳想當節度使的心裡,淮南節度使令狐綯將計就計,來了一個緩兵計穩住了他,讓他錯失戰機,同時調兵遣將,最後將龐勳殺得大敗,龐勳也在一次突圍中戰死。但唐朝的統治受了很大的打擊,各地人民武裝起義此起彼伏,加速了唐王朝走向滅亡的步伐。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黃巢先後起義。廣明元年(880年)7月,黃巢利用淮南節度使高駢與中央相猜忌並畏懼起義軍的形勢,迅速出兵北進,於同年11月佔領東都洛陽,12月攻入長安,唐僖宗逃往成都。

為什麼說唐王朝的滅亡源於桂林兵變

桂林古城牆

天祐元年(904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之後不久將唐昭宗殺害。翌年,朱溫大肆貶逐朝官,並將三十餘位朝臣殺死於白馬驛,史稱白馬驛之禍。天祐四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

故宋代著名史學家宋祁評及桂林龐勳兵變,認為“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參考資料《桂林市志》《新唐書•南詔傳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