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兒子上高三了,非常努力,一考試就不行了,這是為什麼?

手機用戶63712588103


題主描述的情況有兩個要點:非常努力,作業也都會。

描述的結果也是兩種狀態,一考試就不行了,無法達到家長預期的理想分數。


高三的特殊性毋庸贅言。高三學習既要重視過程更要重視結果,既要重視效率又要重視效益。從題主說的非常努力說起,感覺孩子有比較大的外界心理壓力,父母能感受到的學習狀態非常努力,基本可以斷定壓力源正好來自於家庭的過度關心。非常努力的狀態讓孩子在家校之間都無法鬆懈,精神高度緊張,過度注重狀態的表演而導致大腦始終處於混沌狀態,根本無法保障學習效率和效果,更無從談起學習效益了。


正確的重視過程應該是什麼樣的?遵從人體三節律,每個人的情緒、體力、智力都會呈現正玄曲線的變化規律,應該根據這個規律,找出自己每天時間的精力旺盛分佈規律,有針對性的安排相應的學習內容。因為高考是場馬拉松不是短跑,要打持久戰。例如,有的人屬於晨鳥型,有的人屬於貓頭鷹型,意思就是有的人早上頭腦高度活躍,記憶力好,而有的人則不一定,要把這段最佳時間用於背誦和記憶的內容,而狀態一般的時間段,可以安排做題寫作業,用以保證精力相對持續集中。


關於情緒簡單說一句,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緒,誰就是最聰明的同學,因為負面情緒會抑制大腦的思考。我們不能武斷地說孩子是假努力,只要他能明白學習是事關自己一生的事情,不是現在演給人看的戲,自己要保證自己具備最佳的學習競技狀態才是正確之道,困了就睡,尤其不要熬夜寫了作業,第二天一整天都是昏昏沉沉的,那實在是愚蠢至極的行為,不可取,因為你為了兩三個小時而毀了八九個小時,原本你可以早睡一個小時得以保障第二天的。對於記憶,也應該遵循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不能只是簡單隨心隨意而記憶!


同時,我強烈建議家長們採用的一個做法是,讓孩子一週一次自然醒!磨刀不誤砍材功,這是給孩子續航加油,家長要剋制住叫醒孩子的衝動,這才是最智慧的節約時間做法。比較好的家教搭配是聰明孩子+智慧家長,而不是也不能是智慧學生+聰明家長!聰明是基礎,看小看細節,智慧是方略,看大定方向!家長要給孩子足夠的信任,給孩子真正寬鬆的學習氛圍和環境,讓孩子自己感覺狀態非常好,才是王道,而不是得到自己希望的非常努力表象。如果剔除了假努力的影響因素,那麼這樣的非常努力才具有真正意義。


接下來,我們把寫作業和考試一起說。寫作業,或自習課,或家裡,如果太過隨意,也可能起不到複習鞏固的作用。寫作業是對當天或者階段學習內容的驗證和複習鞏固,寫作業前要首先從心裡、從腦子裡審題,這道題對應哪個知識點,屬於什麼題型,出題意圖是要考什麼?看似複雜的審題,只要養成習慣,很快就能完成,且能很好地鍛鍊邏輯思維能力。寫作業不能一會寫物理,一會寫數學的,隨意交叉而為。要有大致的計劃,應該相對集中完成一門功課的作業,再寫其他科目。且要養成在作業本上或者卷子上用鉛筆標定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的習慣,這樣的目的就是避免過於天馬行空,形成連續思維,有助於集中精力,有利於提高做題速度和質量,用考試時的競技狀態做作業,把考試鍛鍊日常化、平常化,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消除考試焦慮!所以,題主說的作業都會做,是否進行了審題?是否進行了知識點的對應思考?是否翻書只找現成答案?是否完全沒有時間限制?作業會做,可以區分兩個層次,僅僅是這個題會做,還有就是真正掌握了這個題所考的知識點,後者的會才是真正的會,不怕萬變其宗。


這裡不得不說幾句,大家都慣常說的是要提高學習效率,顧名思義,那就是單位時間內做的題多,記的單詞多。但是我一直主張,只有效率是遠遠不夠的,提高效率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多掌握知識點多得分,我要強調的是一定要注重學習效益,就是要向學習效率要效果、要效益,這才是真正的分,要牢固掌握知識點,有絕對把握把學過的複習過的知識點,不是似是而非地說會,而是絕對有把握可以得到這個點的分,這就是學習效益。如果你高效做完一張卷子,回想一遍你不知道自己有把握的有多大比例的知識點,那這樣的高效率那還不如花一半時間,把這幾個知識點熟知熟背固化於心,你覺得這樣的效益你想要嗎?只要你不斷地用學習效益這個篩子過幾遍學習內容,你會發現,別人的複習越來越累,而你的複習越來越清晰越輕鬆!


寫作業與考試從本質上說是大致相同的,這樣說不太好理解,說是長相不太相似的一對孿生兄弟可能比較好。寫作業是不限制時間、地點、內容且無人監考的開卷考試,那麼考試就是限制時間、指定地點、內容確定同時有老師監考的集體寫作業,還不能參閱資料!


如果孩子能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看待考試,把考試當成寫作業;重視寫作業,把寫作業當成自覺的考試,那還可以有效避免考試焦慮症,以平穩的良好心態,應對大大小小每一次不同的考試。心態上的有效鍛鍊,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心理素質成果,某種程度上講,已經佔據心理優勢,取得競爭的相對位置優勢!只有與周圍情況相近的同學比,具有相對位置優勢,才具有高考的競爭意義!一分賽過2000名甚至更多同窗一點也不誇張!


如果去掉了影響真正努力學習的干擾因素,明白了寫作業和考試的辯證關係,懂得了時間和效率、效益的內涵及關係,按照記憶規律科學記憶,每天都具備清醒的學習大腦,具備昂揚的鬥志,這樣以來,還會出現一考試就不行了碼?距離理想的分數還會遠嗎?


如果你想繼續詳細瞭解人體三節律、學習效率和學習效益、標註時間做題法、挖掘自己的相對位置優勢、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憶法、化解考試焦慮症等,可以私信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歡迎交流,為了高三學生笑傲高考!


天呵地


家長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在讀博士生,當過7年高中生家教。

我根據我教過上千名的學生,發現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類似的困惑:學習很努力,起早貪黑,是老師跟家長眼中聽話好學的孩子,但是一次次的考試成績總不理想。

大部分學生這個時候會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自己不適合學習,還是自己真的笨?

根據我對學生的觀察,我發現,他們只是在學習中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再加上一個錯誤的學習方式,才導致成了現在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我寫了一本書《直擊高考漏洞》。書中提到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如何避免學習中的假努力,讓你成為考試中的黑馬,在高考中逆襲。

想要免費領取該本書的學生及家長,可以私信,直接回復:領書。我會把書免費送給你。

如果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我給家長以下幾個建議:

首先,對孩子多一點鼓勵。孩子學習不好,其實自己心理也有委屈,自己也會懷疑自己,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而不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相比。

其次,幫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很多孩子都是在“假努力”,假裝在看書做作業,其實注意力根本不集中,自己的腦子早就亂成一鍋粥,開始胡思亂想。

最後,多與孩子溝通,幫孩子找到解決辦法。我教過一個孩子,由於心理壓力過重,而又不知道如何跟父母交流,最後父母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與孩子交流之後,孩子的心理壓力才有所緩解。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也希望孩子能夠學習越來越好。

如果有需要領取高考學習資料的學生,私信:方法,我可以免費送給你。


北大博士教數學


高中的學習是艱辛的,試卷難度是很高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當所有人都在努力的時候,只靠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我上高三的時候也是努力到精疲力盡,一考試就不行,無法取得應該有的成績。



高中的成績波動幅度很大

高中的考試是很難的,一不小心就容易考砸,每次考試成績很不穩定,波動比較大,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就是那些高考狀元也是一樣,成績差的時候掉出一百名開外。

如果你在普通高中,考試難度和壓力就會小許多,特別是學習好的學生,名次不會掉太多。

高三了,大家都很努力在衝刺

高三了,不努力是不行的,光靠努力是不夠的。大家都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中,哪又憑什麼你努力了成績就提升了?

記得我們老師經常說,努力不見得提高,不努力一定不會提高。事情就是這樣,當大家都努力衝刺的時候,底子稍微薄弱的就會落後,成績和名次不升反降。



談談自己的原因分析和成功經驗

我在高三的時候也是天天拼了命的努力,老師也都是叫我們玩命的學習,只要命還在就往死裡學。每天學習到晚上12點是常態,學習到深夜1、2點很正常。一天只休息6小時左右。

就是這般努力,成績一直平平,名次較高一、高二還有所下滑。我認為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看到別的同學更加努力,狀態更好,更加積極。所以我還是挺坦然的。

成績總是低迷的狀態,內心非常焦慮。最大的焦慮在於理綜考不好。於是我幾乎每天花掉一半的時間在這個上面勤力練習。日復一日,月復一月,難有起色,其他門課成績練得少些成績穩中有降。高考越來越近,壓力也越來越大了。

再難的考試,練多了就好了!由量變到質變,高考前我突然感覺理綜已突破瓶頸,能夠考很好的分數。果不其然,高考理綜在發揮嚴重失常的情況下,考了210多分。

總之,到了高三別跟我說你很努力了怎麼沒有提升成績。這個時候,誰不努力呢?誰不拼命學習呢?想要提升成績,提升名次那就要努力對了方向,持續時間夠長,練就很強的應試能力。否則,不要多想,繼續努力吧。


徽鄉小居


兒子剛大一,孩子平時不錯。就是一考試就不行,這是什麼原因呢?一定是心理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你就等著好大學的通知書吧。

不要人為給孩子增加壓力。都高三了,學校的氛圍,同學學習的幹勁都影響著孩子。他無形中的壓力已經很大了。我們家長就不要再給他壓力。

給孩子愛的擁抱,兒子高三以來,每天我必送他到門口,再抱抱他。晚上,我必在他回來前把門打開,燈亮著,等他一看見就是家溫暖的燈光。而且也要抱抱他。早上得等到他聽不見關門聲才關門。而不是一出門就砰把門關上。每天聊幾句,別太多,多了孩子煩。但是少一點關於學習的聊天。

營養要跟上。鴿子蛋是不錯的選擇。睡眠要保證6到7小時。

祝準高三的家長心想事成。人人985。




九天劍魔之九天鳳舞


放鬆心情,只管努力,別在意結果,適當的時候可以和老師溝通,老師的鼓勵和肯定會增強孩子的自信。我的孩子也是高三,前段時間也是這樣的,後來老師找孩子談了話,增強了孩子的自信,昨天老師告訴我,孩子這次理綜考了第一名,真的為孩子高興,繼續努力!


若只如初見


題主可能被假象迷惑了!作為一名高中老師,我想說:學習努力,作業都會,考試不行,這種現象是不可能的!

一、孩子是真努力還是偽勤奮?

高三多數學生都會非常努力,抓住最後的機會學習,但是我們也要注意,這部分同學裡面,有一部分同學是屬於偽勤奮狀態。怎樣判斷孩子是否是偽勤奮呢?

簡單說就是整天“瞎忙活”,熬夜學習,每天睡眠不足5小時;題目做了很多,但從來不知道這些題目考查了哪些知識點,哪些能力?甚至連答案都懶得對;筆記本、錯題本一應俱全,整理的很工整,但是從來不看,而且也不知道怎麼使用等等。

這樣的努力,不等於進步,只是用努力的假象,掩蓋懶惰的本質,以換取外界(父母、老師、同學)的認可和同情。

二、作業是做完了還是做會了?

高中的作業,不是做完了就完事的,做作業的目的是什麼?把已經會的知識點做熟,發現不會的知識點和題型,然後想辦法解決。

作業會,是自己一開始就會還是經過別人的講解才會的?是在固定的時間內做會的還是不計時間去做?做會了是否做熟了?這些問題都能看出,作業是真會還是假會,如果是在別人講解下會的,不算是真會,更不要說有些同學會抄作業。

即便是真會的內容,這些知識點會也不代表其他知識點會,作業不會覆蓋所有的考點,所有適當增加作業量,是發現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三、考試是真不行還是假不行?

有些人企圖通過一段時間內的努力,成績就會突飛猛進,這在高中,尤其是高三,顯然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

1、你努力,別人也在努力,想超越別人並不容易,先超越自己再說,別想一口吃個胖子,如果和自己之前相比能夠提高,就說明努力有效。

2、有些科目,不是一段努力就能有明顯提升的,比如語文、英語。也許這一段時間,你複習的是文言文,但是考試會考閱讀、會考作文啊,這些不可能短期內見效啊。

3、看看是所有科目都沒有效果還是隻有個別科目沒有效果,也許有些科目進步了,但是被其他科目的成績給掩蓋了,而家長只看總成績看不出來。

4、每一次題目難度不一樣,不能簡單用成績來評價,比如上次題目簡單考了500,這次題目難度大,也考了500,其實孩子已經進步了。

5、考試心態也非常關鍵,也有的孩子,沒有自信,考試容易緊張,所以發揮不出來。

總之,只要是真努力,沒有不見效的。如果不見效,要麼孩子是假努力,要麼家長是真不懂。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重大壓力

這個問題關係到考前心理素質的訓練問題,它意味著你一遇到重大壓力情況下,就會產生髮揮失誤的情況。這件事,不僅僅是在考試中,它代表著我們的心理素質需要提高。以後你在職業生涯的其它地方也會遇到這種現象,遇到重大關鍵時刻容易出錯、發揮失常。所以,最重要的是需要做心理品質的訓練、心理素質的訓練。


脫敏法

心理素質的訓練有很多種,有一種是脫敏法,反覆地去經歷重大考試,經歷多了,就自然脫敏了。中國的高中有很多題海戰術、反覆考試,其目的就在於此;還有一種方法是進行考前的心理諮詢,緩解心理壓力;第三種,學習一些具體的增加自己心理素質的方法。比如,考試時容易緊張,一緊張,思維速度就會變慢。


小技巧

我給你一些小技巧,進入考試之後,先做幾次深呼吸,緩解焦慮,或者用手或腳輕輕打節拍,腦海裡回憶一下你最喜歡的歌曲,短短的十幾秒鐘,你就會陷入平靜的狀態。當你的情緒平靜了、情緒歸零了,這時候再去答題,你就會發揮的好一些了。


如果在做題過程中又產生了焦慮緊張,大腦遲鈍的情況,同樣,再來做情緒歸零的練習,心裡想象一首歌曲,手上打打節拍,輕輕地在桌上彈幾個音符,或者,用腳輕輕打幾個節拍,用音樂暫時緩解心理的緊張焦慮,緩解之後,再把注意力集中到考題上,你會發現大腦遲鈍的狀態就得到改善了。


而且隨著這樣的訓練,以及考試次數的不斷增加,就會慢慢提高自己的心理品質,心理素質逐漸得到提高之後,象這種考試遇到的情況就能得到根本性的好轉。如果自己做感覺不行的話,就找專業的心理工作者幫助,就能得到完美的解決。

一定要先打基礎,“磨刀不誤砍柴功”,這句話絕對是有道理的。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這種情況在歷屆的高三學生中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平常學習超級努力,但是考試總是不見成績提升,其實家長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孩子尋找原因。



第一:缺乏考試技巧。很多時候,孩子們的知識點也是都能掌握的,平常的基礎也比較好,但是就是因為缺乏考試技巧,導致不能得高分,考試技巧具體表現在考試時間不夠,試卷題目做不完;答非所問,不能很好的審題;字體潦草,所答寫的答案老師看不清等。建議家長引導孩子多做一些考試試卷,通過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多積累一些答題技巧。


第二:心態問題。由於高三的生活比較緊張,高三的學習情況比較繁重,學生們的壓力比較大。他們特別重視每一次考試,由於怕考試失敗,有的同學考試前一天都休息不好,腦子迷迷糊糊,不能有效的發揮自己的學習效果。甚至出現考試時發抖出虛汗等狀況,建議家長讓孩子適當的放鬆一下,勞逸結合。必要的話可以帶他看一下心理醫生。或者去學校心理諮詢師,裡面有一些器材,可以幫助學生適當的釋放自己的壓力。



第三:家長的要求過高。其實這種情況造成學生壓力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現在由於家長“望子成龍”的心切,對孩子們過分的要求,導致孩子們壓力倍增,有很多家長只要是有一次孩子考試沒有發揮後,就會受到家長的嚴格批評,最後導致孩子心態崩潰,壓力變大。所以解決這種事情就要從家長們的做法入手了,試著和孩子做朋友。適當的降低一下對孩子的要求。



第四:就是孩子們的學習方法有問題。雖然說學習很努力,課下也很認真,但是如果掌握不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方法,一切都是徒勞。我高三有一個同學早自習每一次都是第一個到,背書全班聲音最大,但是效果卻是最差的。一個早上背會了15個單詞,吃完早飯老師提問,忘掉了12個。這就是他的記憶單詞方法有問題,需要向老師去討教。



學習努力的同學並不一定就能考高分。而那些每天感覺都在玩的同學成績也並不一定就很差,主要就是以上幾個方面影響的。建議家長也沒必要讓孩子每時每刻都在學習,勞逸結合往往效果會更好。


星期久看點


1、心理因素

這裡所說的心理因素,是由於孩子考試緊張,或者說對考試特別看重,起到反作用。簡單分析一下,可能從小到大的考試,不管是家長還是同學都對考試成績比較看重,所以導致學生本人一到考試就特別想考好,或者說考差了有懲罰,考好了有獎勵。如果是這樣,那麼首先,得跟學生溝通,讓學生心理上放鬆下來;其次,如果嚴重的話,適當的進行心理諮詢,這個視情況而定;最後,在於平時的多鼓勵,幫助孩子重新建立起考試的信心,樹立正確的考試觀。

2、方法有偏差

題主所說,作業都會,這個作業都會是指怎麼會?個人猜測,可能是翻書做作業,或者說有人指導做作業,在或者說參考類似的題型,或者有參考的答案。但不管怎麼說,如果是以上因素,那麼需要改變做作業的方法,即做作業的時候一心一意,只管做題,不給任何參考資料,獨立自主的完成。

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作業是獨立完成的,但是僅限於簡單的作業,或者說僅限於書本上知識點的作業,而不是綜合性的知識點,或者知識點的靈活運用。

不管是哪方面的原因,需要根據您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法。

3、天賦差距型

這種可能在學習上對知識點的運用不靈活,或者說僅限於單個知識點的簡單運用,平時作業都不會太難,對知識點的要求和綜合性都不太強,但目前考試更注重於知識點的靈活運用與綜合性。按題主所說,學生非常努力,作業我都會,那麼您的學生可能對知識點的記憶比較強,但缺乏對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這個就需要家長陪同,一是建立起考試的信心;二是注重拓展學生的思維,增強解題思路的訓練;三是採取題海戰術,不僅限於作業,更應對於歷年的考題真題進行訓練,瞭解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思路。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望題主不僅要平淡對待學生考試不行,更應分析這個考試差的深層次原因,希望您能靜下心來與孩子多溝通,才能掌握引起考試差的因素。另外也要對孩子的努力及時肯定,及時鼓勵,不要打擊孩子的信心。望子成龍也要打好基礎,揠苗助長終究不可取!希望您能對症下藥。

祝高考順利!


數學興趣愛好者


一個高三遇到考試就不行?這種情況很常見啊,而且原因種種。

最常見的原因是作業獨立性原因。雖然做父母的認為孩子作業認真完成都會,但父母看孩子往往也是最盲目的。有的學生作業任何時候都做得很好,但這種好不是建立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現在學生抄襲作業的手段可以說是層出不窮,我們教師天天和學生打交道也不能窺見一斑,手段實在太豐富多樣。在此類學生中,尤其以女生抄襲作業隱蔽性更強。我教過的女生有一直到高三下學期一模後父母鬧到學校才知道自己女兒成績好點的話都是抄出來的,不好的時候女兒會編一些父母認可的理由。

如果父母觀察到孩子作業獨立性強,學習習慣還可以,但遇到考試就“滑鐵盧”。不外乎心理素質不強,考試失利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心因性緊張;也有學生遇到考試對自己期盼過高。但還有一類學生是思維方面問題。譬如,有的學生英語詞彙量不小,但考試永遠在班級後面。此類學生教得舒服,默寫完成得很好,作業也獨立完成,但只要綜合性要求高的考試就掉鏈子。加強基礎知識的積極運用就能轉換成能力。但此類學生好像大腦裡就少了一塊把記憶和能力區連起來的部分。也就是我們專業一點形容的“英盲”,與生俱來,如影隨形,要改變有可能,但要抓住抓準轉變的幾個節點。

所以,如果父母奇怪孩子為何出現作業都會考試不會的現象,最好好好觀察一下。如果是語言學科,越早發現越容易轉化。即使是“英盲”,也是有轉化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