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楚漢英雄第四篇·高祖所屬·長鈹護衛將·隆慮侯·都尉周灶

隆慮,古縣名,按照《文獻通考》第三百一十六卷《輿地考》第六篇中內容:

漢河內郡十八縣(懷汲、武德、波山、陽河、陽州、共、平皋、朝歌、修武、溫、野王、獲、嘉、軹、沁水、隆慮、蕩陰)

如上,其中隆慮縣便為其中之一,隸屬大漢河內郡所屬,原址為今天河南省安陽市林縣。

大漢高皇帝六年正月丁未日,周灶受封隆慮侯,其食邑史書無記,暫作無。

按照史書中的記載,周灶的一生經歷大概是這樣的:

以卒從起碭,以連敖入漢,以長鈹都尉擊項羽,有功,侯。《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直觀看來,周灶的記錄確實夠簡單,但,裡面蘊藏的信息卻非常有價值。

先說第一句:

以卒從起碭。

看起來,周灶出身是很卑微的,直接就是以士卒的身份加入劉邦麾下的。而相比很多功侯不是以舍人、就是以謁者,或者是以中涓的身份加入到劉邦麾下來說,周灶的起步確實夠低。

所以,正因為周灶的起步低,才讓周灶的經歷勉強單純一點,至少,從背景上可以直接定義說,他就是劉邦從開始一手提拔起來的人,是劉邦真正的嫡系。

但,有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碭字,到底指的是什麼地方?

因為在劉邦的人生中,曾經經歷過兩個與碭字相關的地方,並且這兩個地方劉邦都分別收納了一群人。

第一個碭字則指的就是劉邦落草之時所在的芒碭山,那是劉邦真正的開始之地,所以身邊所跟的人也大都是真正的親信,但這些人相對較少一點。

而第二個碭字,則就是劉邦在加入新楚王景駒後曾攻陷過碭縣,並在此地收攏了將近五六千人:

東陽甯君、沛公引兵西,與戰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引兵攻碭,三日乃取碭。因收碭兵,得五六千人。《史記·高祖本紀》

如這裡的記載,劉邦當時是在發生豐縣事變之後,迫於無奈才加入了新楚王景駒麾下。而後劉邦則隨東陽甯君繼續和秦軍章邯部進行作戰,但戰事不利,劉邦只得引兵攻入碭縣,並招兵買馬,收攏了將近五六千人、

所以,問題就是,周灶到底是在哪個時期加入到劉邦麾下的?

而按照筆者個人推斷,周灶是作為一名小卒子加入的劉邦麾下,但在之後一直到滅秦都未有大的變化,直到劉邦成為漢王后,他才以連敖的身份來到了劉邦身邊,如此,只能說,周灶更大可能是在劉邦攻入碭縣後才加入劉邦麾下的。而後周灶經過努力,遂在滅秦之後被劉邦看中,選在了自己的身邊。

如此,就對應上了第二句:

以連敖入漢。

連敖,是楚漢時期官名,具體解釋筆者在第一篇中已經分析過了,這裡就不重複講述了。

簡單的說,連敖就相當於是劉邦的警衛員一類的人,但不是單純的護衛,而是有一定官銜的人員,必要的時候會由劉邦安排去做一些事情。或者這麼說,這個連敖就大致相當於是一個預備役軍官所擔任的職務。

如此,結合剛才內容,正是周灶在加入漢軍之後的努力,也許就是那麼偶然的一次機會,讓劉邦覺得周灶是一個可造之材,於是,他在成為漢王后便專門把周灶選在了自己的身邊,並封賜以連敖的身份加以培養。

如此,才有了第三句的內容:

以長鈹都尉擊項羽。

也許是劉邦培養的差不多了,也許是軍隊缺人了,所以劉邦就把周灶派出去了,並任命為了長鈹都尉。

而關於長鈹都尉這點,就是筆者要說的重點了,為何?

因為這是目前筆者在楚漢史料中除了灌嬰所屬騎兵外,所發現的第二支被史家明確記錄在冊的特殊兵種。

長鈹,按照顏師古的註釋是:

長鉟,長刃兵也,為刀而劍形。

大概就是下面這樣的:

楚漢英雄第四篇·高祖所屬·長鈹護衛將·隆慮侯·都尉周灶

是長柄武器,類似於矛,但頭部卻是鈹的形狀,也就是下面這樣的:

楚漢英雄第四篇·高祖所屬·長鈹護衛將·隆慮侯·都尉周灶

如此,我們就要好好思考一下,周灶的這個長鈹都尉到底統帥的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

按照漢制,都尉一職是地方郡一級的最高軍事長官,僅次於將軍,所以,都尉所領的軍隊只有數千,絕對不可能上萬。

但是,如這裡的記載,明確說明周灶就是憑藉都尉的身份而立下封侯之功的,那麼唯一肯定的一點就是,周灶麾下的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必然是不一般的。

同時,如果長鈹兵是當時漢軍中很普遍的一個軍種的話,那麼這裡單獨拿出來說周灶是長鈹都尉一職就是沒有道理的。

故而,筆者可以斷言,周灶麾下的這支長鈹兵,應該也是屬於一支劉邦親手打造的精兵,所以才能讓自己的親信,被自己培養多年的周灶出去擔任這支部隊的統帥。

另外,史書中也有一條可以側面佐證長鈹兵是特殊兵種的記載:

王僚使兵陳自宮至光之家,門戶階陛左右,皆王僚之親戚也。夾立侍,皆持長鈹。《史記·刺客列傳》

如上內容,作為吳國的王,其身邊的近衛所手持的武器便是長鈹,如此,更加可以從側面反映出長鈹兵的不一般。

故而,綜合上述內容,我們便可以做一個假設,或許周灶的這支長鈹軍便是劉邦的護衛軍。

畢竟,劉邦常年從軍在外,身邊不可能沒有精銳的護衛軍存在,而再加上週灶的記錄中只有對項羽的作戰,而沒有對其他諸侯作戰。且從史書中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當時漢軍中只有劉邦所屬在一直在和項羽作戰,而大將軍韓信則是率領另外一支軍隊去征戰天下諸侯。如此,我們便可以大致斷定,周灶的這支軍隊就是劉邦的護衛軍。

到此,關於周灶封侯的問題就分析的差不多了,下面,就再說一下週灶的其他記錄吧。是的,比較走運,在史書中,關於周灶在之後的記錄筆者還發現了那麼一些,當然,也不多,只有兩條。

第一條是記錄在《史記·南越列傳》中:

佗乃自尊號為南越武帝,發兵攻長沙邊邑,敗數縣而去焉。高後遣將軍隆慮侯灶往擊之。會暑溼,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嶺。歲餘,高後崩,即罷兵。

漢少帝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87年,南越王趙佗自立為帝,並舉兵進犯大漢,擄掠數縣後退走。消息傳回漢庭中央,當時的實際掌控者高後遂下令隆慮侯周灶即刻領軍鎮壓南越。孰料時逢酷暑天熱時期,再加上士卒內發生疫病,無法攀越南嶺。於是,到年底,高後便下令召回周灶,休戰。

第二條則是記錄在《史記·匈奴列傳》中:

漢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單于十四萬騎入朝冉阝、蕭關,殺北地都尉卬,虜人民畜產甚多,遂至彭陽。使奇兵入燒回中宮,候騎至雍甘泉。於是文帝以中尉周舍、郎中令張武為將軍,發車千乘,騎十萬,軍長安旁以備胡寇。而拜昌侯盧卿為上郡將軍,寧侯為北地將軍,隆慮侯周灶為隴西將軍,東陽侯張相如為大將軍,成侯董赤為前將軍,大發車騎往擊胡。單于留塞內月餘乃去,漢逐出塞即還,不能有所殺。

如上,漢孝文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66年,匈奴舉重兵十四萬大舉進犯漢境,接連攻破大漢多處邊防要地,並殺北地都尉,擄掠百姓牛羊無數。而且,匈奴還派遣了精兵燒了皇帝居住的中宮,匈奴人的斥候更是一度抵達渭河周圍的甘泉宮一帶。

如此,消息傳回長安,漢文帝震怒,欲舉大軍北征匈奴。並令中尉和郎中令二人集結大軍十萬騎,同時啟用高祖時期多位名將進駐北方各地,而這一次啟用的將領中,便是有周灶的。

但是,很顯然,此時周灶的年齡已經是很大了,畢竟,距離當年封侯之時,已經足足過去將近三十五年了。

是啊,整整三十五年了,當年一起奮戰天下擊敗項羽的同僚們也都死的沒有幾個了,而周灶呢?哪怕當時封侯時足夠年輕,才三十歲,可如今過去這麼多年了,也差不多有六七十歲了。古人常言,人活七十古來稀,可想而知周灶是有多麼壽長,同時還依舊健壯,能夠繼續披掛上陣北征匈奴,也是難得。

好在,這場對匈戰爭,就是雷聲大雨點小,本來要親征的漢文帝也因為各種原因罷休了。而北方的匈奴看到漢庭動真格了,也就很快退走了。雙方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的交鋒,所以,對於年老的周灶而言,這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最後:

後二年,侯通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文帝后元二年,也就是在經歷匈奴犯境後的第四年,周灶病逝,漢庭因其功績為其諡號,克侯。

楚漢英雄第四篇·高祖所屬·長鈹護衛將·隆慮侯·都尉周灶

克:愛民在刑曰克。《逸周書》

以上,就是隆慮侯周灶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