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是什麼限制了人類壽命的長短?

雲南戴普軍


限制人類壽命的主要是人類的身體的器官的壽命!



我們知道人類的身體主要是由包含五臟六腑、大腦等等一些列器官組成的。但是,其中有的器官其使用頻度極高,比如心臟,它在人類一生中都需要持續不斷的工作,一刻也不能停歇!否則人類輕則休克,重則喪命!因此,人類壽命被限制的一個很主要原因,就是有的器官由於遺傳或後天生活習慣、工作壓力、環境汙染、食品安全問題等造成了嚴重損傷,則會拖累整個人體系統,從而造成人類壽命縮短! 比如現在全世界影響壽命最嚴重的疾病就是心腦血管疾病,一旦罹患此類疾病則必須嚴格服藥、治療、控制飲食等,否則以此發病就可能喪命!整個人類的平均壽命也是被此類疾病拉低的!



而其它一些惡性腫瘤、惡性傳染病也是極大影響人類平均壽命的因素。比如所有惡性腫瘤如果到了晚期都會轉移,即不僅影響原發的器官,還會影響其它器官,而且一旦轉移致死率極高。而如狂犬病、艾滋病等惡性傳染病一旦發病,也會有極高的死亡率。

總之,人體自身器官的各類病變會影響人體整個系統的運行,最終就會限制人類的壽命。


地震博士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說一個指數,海弗裡克極限指數,這個指數表達的是脊椎動物正常體細胞的分裂次數極限,很遺憾,我們脊椎動物體內的體細胞不是可以無限分裂下去的,我們人類分裂的體細胞在40-60次左右,每兩年分裂一次。所以從理論上也可以說,我們的極限壽命在120歲左右,事實也是如此,我們在社會上可以看到一些百歲老人,但是幾乎看不到超過120歲以上的老人。



這個指數是由美國生物學家海弗裡克提出的,他的科研團隊對於人的胚胎成纖維細胞的分裂情況進行了細緻觀察,發現這些細胞只能分裂50次左右。而在後續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每種動物似乎有固定的壽命期限,他們的體細胞分裂的次數和頻率也是固定的。但是有也有細胞是突破這個規律的,那就是生殖細胞和癌細胞,這兩個細胞似乎可以無限地繁殖下去。


而我們的細胞分裂情況可以用我們每個人的DNA染色體頂端端粒的物質結構測量。端粒也被很多生命科學家們稱作是生命時鐘。我們身體的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縮短一點,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端粒就不會縮短了。



人的身體到了中老年階段後,就不斷衰弱,各種疾病都會出現。這也是與我們體細胞分裂中的差錯積累有關係,分裂次數越多,出現錯誤的細胞數量也就是越多,有些細胞會出現功能缺陷,無法正常執行一些命令。當然癌細胞也是一種體細胞分裂錯誤的產物。


科壇春秋精選


人的極限壽命在120歲左右,限制壽命最大的因素是基因。基因控制細胞的衰老和凋亡,同樣控制著生物個體的生存和死亡。

但基因不是影響壽命的唯一因素,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環境。人活著實際上是在一直與環境作鬥爭,免疫系統在一直對抗體內外的微生物治病因素,也因為飲食的關係,人類會不斷地攝入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即便攝入的物質對人體無害,腸胃去消化的時候,也面臨著食物的摩擦和腸液胃液的不斷侵蝕,需要不斷地更新才能保證正常。



在這些過程中,人體自身會將有害物質轉化,有時候經過轉化的中間產物對人體危害更大。比如酒精在人體被氧化為醛、酸,對人體的危害也更大一些。所以,儘管我們毫無察覺,人體內在外在一直在被消耗著,直到組織器官不能滿足生理需要,傷害就進一步擴大,等到損傷不可逆轉之時,人體逐漸衰竭。

人類細胞不斷地更新,是為了彌補這些損害,但人類細胞分裂代數受限制,大概只能分裂50多代,換算成人體壽命,大概就是120多歲。


來看世界呀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基因。

正是在自然進化過程中不斷變異的這些基因,主導了不光是人,而且生物界各種動植物的壽命。

而且,基本看來,體型越大的生物,活的越久。。。

人的理論壽命有110-120年,牛的壽命是20-30年,羊的壽命是12歲年左右,馬的壽命20-30年,老鼠的壽命家裡的和野地裡的都有不同,一般家鼠的壽命只有2年左右,而野鼠卻可以存活5年。

所以,從這些數據也能看到,體型對於壽命的影響。

此外,很多人會問,為什麼110-120年,可是大部分人活到七八十歲就死了呢?

那就是疾病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了。

比如有人總是吃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那麼老了之後各種心腦血管疾病來臨。這時候你不停吃藥,也只能帶來一個結果:你成為了一個藥罐子,是藥三分毒,所以你的壽命得到了限制。

此外,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免疫力也在下降。

基本在中國,五個人裡,會有一個得癌症。

那麼癌症很可能就會在段時間裡奪走你的生命。

另外呢,再加上一些意外啊什麼的。

雖然說,現在人類的平均壽命在飛速提高,但是還是有個頭兒的。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人的壽命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基因。正是在自然進化過程中不斷變異的這些基因,主導了不光是人,而且生物界各種動植物的壽命。人的正常壽命有110-120年,牛的壽命是20-30年,羊的壽命是12歲年左右,馬的壽命20-30年,老鼠的壽命家裡的和野地裡的都有不同,一般家鼠的壽命只有2年左右,而野鼠卻可以存活5年。

以上各種動物壽命長短是說在普遍性最長壽命,由於各種環境、飲食、疾病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壽命當然會普遍的大打折扣。但也有個別突破這些限制的情況,壽命更長久一些。但科學研究的是這個世界上最普遍最一般的案例,所以一些鑽牛角尖的人不要又來亂噴。

如果人類要突破壽命的限制的話,只能從基因改造入手,這又涉及到轉基因問題了。這個問題現在爭論的很厲害,事實上基因工程的研究和發展已經成為了人類最偉大最不可缺少的事業。人們發現和了解了自然規律中最深層次的問題,就利用這個規律干預自然,改造自然,讓自然規律更好的為人類服務,從古到今都是如此,只是手段從低級到高級而已。沒有人類對自然的干預和改造,就沒有人類今天的進步和生活。在未來的生活中,基因不但要介入我們的食品,還要介入人體的研究,解決病痛和長壽問題。

現在各國的科學家都在研究長壽基因,而且都有所發現。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叫“秀麗隱杆線蟲”的蠕蟲體內,有一種變異基因daf-2,這種基因進入細胞後,會使細胞發生突變,主動選擇不同的激素,促使壽命延長。經過動物實驗,證實了這種功能。目前正在利用這個發現,研究長壽藥物。

德國科學家在研究長壽老人的基因時,發現一個叫FOXO3A的基因與人的壽命有著密切的聯繫。臺灣陽明大學研究團隊宣佈找到了控制壽命長短的Cisd2基因,並利用轉基因技術提升這種基因蛋白的量,使實驗的老鼠壽命比正常老鼠的壽命提升了1.4倍,這相當於人類壽命的110歲,更為奇特的是這些老鼠絲毫沒有老態,就像一群正值青春期的老鼠。這是人們看到了長生不老永葆青春的希望。

還有許多國家都在研究長壽基因的問題。目前科學家們正在絞盡腦汁的找到這些基因最深層次的作用機理,以及如何研製出促使這些長壽基因發揮作用的藥物,或者將這些基因“剪接”和“種植”到人類的基因組裡去發揮作用,這就是分子層面的基因工程,使用的主要手段就是轉基因技術。那些反轉控們又會大驚失色了,蠕蟲的基因轉到人體裡?人不變成蠕蟲了!人類將要變成“異形”了!

科學家們當然知道,在人體30億個基因鹼基對裡,哪些基因是管人體的形狀和基本特徵,那些是管疾病和壽命,他們的研究就是要把這些長壽基因精準的剪輯到那個剛好影響壽命的基因上,使人類在保持各種特徵不變的情況下,提升身體的素質和壽命。不光長壽基因在加快研究步伐,對人類壽命影響的一些重大疾病頑症也在基因層面上找原因,比如老年病三高,老年痴呆,癌症等等,隨著基因研究的重大突破,人類將迎來一個嶄新的健康和長壽時代。

當然,壽命的長短還涉及到很多因素,比如環境、飲食、生活方式等等,這些都要同步改善,才能使人長壽。即使長壽基因解決了,有人一定要作死,違揹人體規律又是吸毒又是亂來,那就不是基因能解決的了。基因工程是21世界最偉大的工程之一,我們要對這個工程有正確和清醒的認識。新事物都是在與舊事物的鬥爭中成長的,科學一路走到今天都是這樣過來的,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社會的進步。所以這項偉大的造福人類的工程或早或晚都會波及到每一個人,人類都將享受到這個工程的好處。所以我們要衷心感謝這些科學家們為人類做出的貢獻,要支持和理解他們的工作。當然我和大家一樣,堅定要求這項工程在國家和相關機構的嚴格管控下進行,堅決反對任何非法轉基因技術的濫用。


時空通訊


壽命是亙古至今都被密切關注的話題。古時便有人醉心丹藥以求長生不老,即使在崇尚科學的今天,人們還是對所謂延長壽命的產品趨之若鶩。但是,長生不老似乎從來只存在於傳說之中。那麼,到底,是什麼限制了人的壽命呢?

第一,人的壽命受外在因素影響。這些外在因素包括意外事故、自然災害、生活工作環境、醫療條件等。根據有關資料,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跟醫療條件的提高以及供水安全的改善有很大關係。換而言之,想要延長人類的壽命,是可以從改善生活環境、提高醫療等著手的。

第二,人的壽命受人體細胞的影響。眾所周知,任何人上了年紀之後,身體機能便會退化,這跟他的身體細胞的衰老有關。一般來說,人體內的細胞通過衰老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以及端粒等對自身的分裂和衰老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從而影響人的壽命。

第三,如果人是能夠壽終正寢的,那麼他的壽命主要和端粒酶有關。說到端粒酶,大家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端粒。端粒指的是染色體的一段特殊序列並且位於染色體尾部。而端粒的長度會隨著細胞的不斷分裂而逐漸減短。一旦端粒被損耗完,那麼細胞就無法再分裂,而會執行程序死亡。所以,最終人的壽命會走向終結。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不難明白,其實人的壽命是無法永恆的,但是,從壽命的影響因素入手研究,延長壽命的命題卻是能夠有所突破的。

長期從事全科、急診內科的臨床工作,擅長頭暈、心、腦血管,消化、呼吸系統等日常疾病的診治和預防。


醫聯媒體


影響人類壽命最主要幾個因素,就是遺傳,基因,環境,細胞,飲食營養,器官的功能組織等,現在的認識多集中在這些層面。其實,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外在因素,就是氧化。氧氣是維持生命最基本的條件,但它同時也是約束生命延續最直接的阻礙。它是把雙刃劍,既促進了細胞的分裂,繁殖和成長,同時又加快了細胞的衰老和死亡。現在人類對生命的延長認識,停留在藥物,營養,組織更換,射線干擾的表面,更進一步的基因干涉,正在研究中。這是立足於人體本身,對人體生命外在氧氣給養,則無法改變。現在延長人體生命,人類最基本的共識就是休眠,冷藏,減少人體對氧的供應量,達到冬眠狀態,因而減少能量消耗,使各器官止損,最大保持到健康狀態。我們現在觀察地球上的自然環境,樹木壽命是高於人類的,而樹木就是生存在低氧狀態(樹木呼吸二氧化碳,但它也要吸微氧)下。所以,人類要延長生命,最大的可能就是不斷進化,進化到少依賴氧氣的狀態,壽命自然延長。當然,宇宙中生命存在的狀態不一定需要氧,但組成高級生命是離不開氧這個元素。如果外星人存在,它們和地球人一定具有相似特徵。但它們的生命週期長,除了高度文明外,它們依賴的有氧環境,肯定和我們是不一樣的。


區別待


答案還無疑問是因為自然選擇。

生物必須通過交配、繁殖,產生不同的後代,如果個體永生不滅,而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永生的生物將會跟後代爭奪生存空間;如果個體不產生後代,難以避免由於天災、意外、疾病等原因造成的“非自然”死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選擇決定了那些通過兩性繁殖產生後代的個體對環境變化有更強的適應能力,有更大的機會存活下來。

達爾文在著作《物種起源》中提出自然選擇學說

誠然也有“無性繁殖”的個體,比如一些低等的微生物,它們通過不斷地複製自身而實現“永世長存”,它們雖然能大多能適應惡劣的環境,但畢竟“低等”,沒有高級的神經系統,不具備人的意識和記憶、情感,只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簡單的反應。

生活在極端環境的古細菌

無性繁殖的“永生”和有性繁殖的“必死”,是兩種不同的進化策略,究竟誰更高明誰也不知道,只能說自然選擇是沒有目的的,它只保留能適應環境的個體,當環境條件不同時,兩者各有各的優勢。

理論上有沒有可能逐漸突破人類壽命的限制?我不是學生物的,不敢輕易下定論,但我斗膽提出我的看法:

1.自然壽命的極限是不可能突破的。

自然壽命的極限既然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那麼它就深深地寫在基因裡,就像細胞的程序式凋亡一樣。有人可能會說,可以通過基因改造技術消除“死亡”基因,但基因的調控過程極其複雜,細胞的凋亡可能細胞的分化的前提,如果改造胚胎細胞的“凋亡基因”,胚胎細胞可能會不斷分裂而不會分化形成胎兒,最後變成癌細胞。如果通過改造體細胞的基因,人體有幾千億個細胞,怎麼改造這麼多的細胞,又保證不發生意外?

DNA分子結構

有人會說現代醫學已經大大提升了人類的平均壽命,隨著醫學的發展,人類壽命還會不斷地提升。但平均壽命的提升是通過減少夭折率和疾病的死亡率實現的,減少的是非自然的死亡率,對自然的壽命極限依舊沒有突破。目前世界上有記錄以來最長壽的人是法國人詹妮·路易·卡門,她生於1875年2月21日,死於1997年8月4日,享年122歲164天,其他傳說比她長壽的人都是謠傳!

詹妮·路易·卡門

2.上傳意識可能幫助人類實現“永生”。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量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不禁會想,人的意識能像計算機裡的數據一樣上傳到機器嗎?能造出有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嗎?機器能像人一樣思考嗎?這些問題也是人工智能之父艾蘭圖靈問過的,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理論上,人的意識本質上只是大腦神經元的電信號,如果能把這些電信號上傳到一個模擬大腦神經元的“電腦”,人的意識就不會隨著肉體的死亡而消失。

當然這是非常“科幻”的,目前都還是幻想。有人認為,我們之所以沒有發現“外星人”,是因為高級的外星文明已經擺脫了有機的生物肉體,把意識上傳到機器,甚至直接上傳到宇宙空間的粒子,真正的“與天地同壽”了。


最後說一句,雖然自然的壽命是有極限的,但基因是永恆的,它通過我們的後代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生生不息;而作為有思想、有文明的人類,我們不僅可以傳遞基因,也可以傳遞“彌因”,把我們的思想傳遞給後代,活在後人的心中。



高鋒老師


能夠限制人類壽命的因素非常多,往大了說,人類生存的社會環境是否安全,醫療技術的發達程度都是影響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在古代,戰亂紛爭,社會動盪,醫療水平受到限制,很多傳染病都是不治之症,而到了現代發明了抗生素以後,人們的生命得到了保障。

往小了說,人能夠壽終正寢的情況下,人的壽命和端粒酶息息相關。

端粒是染色體尾部的一段特殊的序列,人體的細胞在每次分裂後,端粒就會受到損耗長度就會減小,直到端粒完全被損耗完,細胞將會執行程序死亡。英國劍橋大學生命研究院的教授瓦琳娜認為,端粒象徵了人類壽命的計時器,端粒越長或者端粒損耗的越慢,人的壽命將會越長。而影響損耗快慢的因素很多,包括了健康的生活習慣,適當的健身鍛鍊等等都和端粒的損耗有關係。這樣看來,人們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正是在延長自己的壽命嗎?當然這也是一個原因。

科學家目前正通過科學手段減緩端粒的損耗,延長壽命。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存在於造血細胞和幹細胞內的端粒酶,這種端粒酶有一個神奇的功能,就是可以修復端粒的損耗,相當於有延長人類壽命的作用。但是這個端粒酶在正常的細胞中不會被激活,程序不會被表達,因而無法修復正常細胞。

並且端粒酶的出現很多時候都和癌細胞聯繫在了一起,在測定端粒酶活性的時候,正常細胞都呈陰性,就是不存在端粒酶。而可以無限增值的癌細胞卻呈陽性,端粒酶在癌細胞中能夠完整表達也是癌細胞擴散的元兇。

假設人類可以想辦法抑制住癌細胞中的端粒酶,將它在正常細胞中表達,那麼癌症將會被消滅,人類的壽命將會大大延長,從理論上來說,當然是可以突破人類壽命的限制的。


科學薛定諤的貓


首先,人的壽命可能被多重因素影響,如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身體重要機能損傷、環境有毒物質威脅等等,加州大學教授威爾茅斯曾指出,環境衛生的改善、公共衛生質量的提高以及供水安全度的增高,對於延長人類的壽命起到了促進作用。

在排除了這些外在的因素後,人的壽命又由哪些因素影響呢?

總所周知,人的生命起源於受精卵,通過一次又一次細胞的分裂、分化,組成各具獨特功能的組織和器官,並最終構成了物質上的人體。而當所有生命所必需的功能被部分細胞實現時,人具有了生命。

我們體內的細胞對其分裂和衰老都具有嚴格的控制機制,端粒、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衰老基因都是其中重要的“領導”組成之一,也就是這些“領導”操控了人體的壽命。

首先是端粒,它能夠保護細胞內的大boss——染色體的複製,同時在細胞發揮功能時具有保護功能。如果細胞失去它,則會迅速的衰老死亡,被其他細胞吞噬。然而在細胞分裂過程中,端粒時常性因各種原因丟失,如紫外、射線等。雖然可以通過端粒酶來修復,但每個人體內端粒酶的修復活性也不同,而且還容易受到氧自由基的破壞。這也是很多抗氧化化妝品的原理,通過外源性抗氧化劑,阻斷自由基對端粒酶的傷害。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一組兄弟,他們控制著細胞分裂的次數。有人問細胞難道不是分裂地越多越好嗎?就如上述的分裂的越多,端粒就丟失地越多,每分裂一次,我們就向生命的終點邁進了一步。因此,需要一些控制分裂次數的制度,當這兩個基因因某些因素,如抽菸、酗酒、輻射等被改變而失去功能地時候,癌症也就悄悄開始蔓延了。

最後是細胞內的主動性衰老死亡基因領導的DNA自殺編程性破壞過程,這個程序在人發育完成後便自動啟動使細胞進入衰老進程。也就是說,我們在性成熟後,衰老便開始了,我們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以及癌症等許多疾病都是由於系統本身老化,系統功能喪失而產生的最終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