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山東為何從“別人追”落後到“追別人”?

五月_殤


山東曾經“別人追”和“追別人”其實是指江蘇,在2009年之前,山東GDP總量一直領先於江蘇省,僅次於廣東位居全國第二位。但2009年網絡經濟進入井噴期開始,江浙滬這個“包郵區”全面進入飛速發展階段,新興經濟不僅迅速將江蘇與山東的差距填平,而且只用了五年時間就反把山東拉開了距離。

山東是農業大省,在網絡經濟時代興起的這些年裡,明顯在相關領域有些力不從心。長三角、珠三角對此類相關人才的吸引力非常強,同時網絡所帶動的周邊民營經濟已經和網絡經濟密不可分,網店的興起讓江蘇的中小型工廠遍地開花,可謂是網絡行業與加工製造業交相輝映。

反觀山東,經濟並沒有如願轉型,尤其魯西地區對農業及周邊產業依賴程度依然過高,省內除了幾個經濟強市發展模式比較多元,其他地區都是支柱產業佔比過高的現狀,新興產業的發展和扶植力度都不夠強。而且不僅是業務輸出,就連輸入都算不上高,這點很好判斷,山東作為一億人口大省,快遞包裹吞吐量還不如某些中西部省份,完全沒有在網絡經濟時代最好的十年裡充分利用人口和交通優勢,拱手將第二名的寶座讓給了江蘇,現在反過來再追對手,將是非常非常難的事情,因為現在山東和江蘇的差距遠比當年江蘇和山東的差距要大,在民富、收入、經濟總量都不如對手的前提下,用尚未完成轉型的經濟格局追逐一個體系完整的全面發達省份,這至少是十年內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