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甲午戰爭前期,中國為何被日本超越?因一部中國鉅著傳入了日本

1839年,英國對華鴉片貿易數量猛增至四萬箱,為了遏制白銀加速外流的嚴重態勢,清政府委派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菸。次年英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林則徐成為近代中國的禁毒先驅,除此之外,林則徐還有一個更加耀眼的身份: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甲午戰爭前期,中國為何被日本超越?因一部中國鉅著傳入了日本

在廣東禁菸期間,林則徐深刻的感受到對於西方認知的匱乏,中國人在長期的閉關鎖國狀態下,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廣東沿海的官員由於不諳夷情,對洋人產生盲目恐懼心理。林則徐認為這種情況下,禁菸只是治標之舉,只有幫助國人瞭解西方,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才能消除民族自卑心理,從根本上挽救清朝頹勢。

對於來自西方的侵略,林則徐是個堅定的抵抗者,但對於西方先進的文化科技,則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林則徐略通英葡兩國語言,他招募了一幫精通外語的幕僚,開始著手蒐集外文資料,親自主持英文著作《世界地理大全》的翻譯工作,並在此基礎上編撰出《四洲志》一書,詳盡的介紹了海外30多個國家的地理、歷史、政治情況,成為西學東漸的開端。

甲午戰爭前期,中國為何被日本超越?因一部中國鉅著傳入了日本

1841年6月,林則徐被當做鴉片戰爭戰敗的替罪羊流放新疆。此前,清末啟蒙思想家魏源與林則徐來往甚密,林則徐發配途中途徑魏源住地,與魏源徹夜長談,並將《四洲志》書稿交於魏源,委託魏源在此基礎上繼續擴充。魏源受到啟發,開始以《四洲志》為藍本,編撰一部體系更為龐大的《海國圖志》。

魏源和林則徐一樣,堅定的反對西方列強的侵略,主張開啟民智。魏源編寫《海國圖志》的目的非常明確,其主體思想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用圖文並茂的形式,書中插入了80餘幅世界各國地圖,對西方國家的科技、文化、政體、宗教、曆法、商業、鐵路、學校、風土人情等做了全面詳盡的描述。還專門介紹了西方普遍採用的聯邦制、議會制、選舉制。

甲午戰爭前期,中國為何被日本超越?因一部中國鉅著傳入了日本

魏源也將自己的軍事理念注入到《海國圖志》當中,其中籌海篇格外強調海防建設,介紹了西方工業化以來出現的鐵甲艦、火炮、火槍等現代化武器裝備。並針對性的提出了“以守為戰”、“堅壁清野”、“誘敵深入”、“水陸夾攻”等戰術思想。1842年,魏源完成了《海國圖志》的前50卷,1847年擴充至60卷,1852年達到100卷。

當時的清朝和日本還都處於閉關鎖國的封建制度下,《海國圖志》雖然詳盡的介紹了世界的情況,但遺憾的是並未引起中國人,尤其是官僚階層的重視,甚至無法接受書中對於“蠻夷”世界的溢美之辭。與《海國圖志》在中國遇冷形成強烈反差的是,1851年日本人把《海國圖志》60卷版本帶回日本,被奉為天書。

甲午戰爭前期,中國為何被日本超越?因一部中國鉅著傳入了日本

該書立即被翻譯成日文,在日本發行之後,引發購買狂潮,五年多的時間被翻刻成20多個日文版本。據當時清政府用庚子賠款派往美國的清朝留學生回憶,當時的日本同學幾乎人手一本《海國圖志》,可見此書在日本的普及程度,日本近代思想的形成,來自中國的《海國圖志》功不可沒。

日本江戶晚期思想家佐久間象山讀了此書之後,深受魏源思想的啟發和引導,日本統治階層對於西方的態度,由貿易排斥轉變為重視發展與西方的關係,把“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軍事思想貫徹到日本的維新改革中來,魏源提出的夷人長技,概括起來就是三點:戰艦、火器、養兵練兵之法,日本人將其吸收,樹立了近代海權論思想,成為日本大力發展海軍的重要契機。

甲午戰爭前期,中國為何被日本超越?因一部中國鉅著傳入了日本

雖然後來以李鴻章為首的革新派也開啟了洋務運動,但其思想卻出現了偏差,奉行的是“師夷長技以制民”,而非“制夷”,並且無論革新的深度和力度都遠不及日本,中國和日本保持了兩千多年的師生地位從此易位。從這個意義上說,甲午中日戰爭的較量,從《海國圖志》傳入日本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即使慈禧太后沒有挪用北洋水師的軍費,戰敗的結局也早已註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