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T72真的很不堪嗎?

張文瑤


如果非要拿60年代的T-72去跟90年代的M1A1比,那T-72很顯然遜色不少。但是這樣比較沒有任何意義。實際上就T-72問世的70年代,還是非常先進的。

說到T-72,很多人一看前衛的外形,很多人總是以為它是80年代90年代的坦克。但是實際上它是一款正兒八經的70年代的坦克。在T-64的基礎上換裝常規柴油機並減配的結果就是T-72。而如果拿T-64換裝燃氣輪機並進行少許升級就可以得到T-80。所以要說T-72很多地方是繞不開T-64的。

T-64的炮塔複合裝甲非常牛逼,製造的時候把陶瓷球用金屬絲穿好並固定位置,澆築後的炮塔正面裝甲裡就有這麼一個一個的陶瓷球,無論是對於穿甲彈還是破甲彈都有很好的防護效果。

而T-72A和後來的T-72M1(出口用)上,這個炮塔複合裝甲就糊弄人了。在鋼裝甲中間填充一層石英砂材料(也有說是氧化鋁的,你高興的話理解成沙子也行)

這玩意除了減重意義比較大以外,對抗破提升是有限的,但是面對穿甲彈就絕對是減分了。

後來在T-72B上俄國人把複合結構裝甲豎直佈置在坦克炮塔前裝甲裡,這個設計非常好,所以T-72B的防護非常優秀(T-72B1基本跟96B同水平)但是鑑於丟人的T-72M已經遠銷海外,這玩意好用估計也沒多少人知道。

T-72的火炮採用了125mm2A46滑膛炮,也就是T-64用的那個。中國的99系列,96系列的主炮也是來源於它。在60,70年代,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炮。

T-64是第一款採用自動裝彈機的坦克,但是T-64的自動裝彈機有一個小缺點,就是會把駕駛員與車長炮手完全隔開。而T-72的裝彈機則改進了這個問題。在任何情況下,T-72能夠保證每分鐘8發以上的射速,而使用黑叔叔裝彈機的M1則只有4-6發。

總的來說,對於一款70年代初服役的坦克來說,T-72其實是非常優秀的。可是面對90年代的M1也是打不過的。


貞觀防務


很多人對於俄羅斯t-72坦克的看法大多是防護能力薄弱,攻擊能力也並不出眾,在和西方坦克的對決中往往處於劣勢甚至一敗塗地的印象。那麼這款誕生於蘇聯時期的坦克,是否就真的如此不堪呢?下面讓我們來進行一番分析。

首先我們可以把結論擺在前面,那就是t-72坦克非但沒有傳言中那般不堪,反而是一款綜合性能非常優秀的坦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那是因為在之前的言論裡大家都只看到了t-72坦克失敗的畫面卻沒有看到它真正的威力。

很多人都覺得坦克的數據說明了一切,真實的案例更是可以佐證t-72比較弱的說法。事實上在和今天的坦克比起來t-72並沒有什麼優勢,甚至由於型號過於老舊往往會出師不利,遭受很大的危險。這一點在海灣戰爭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佐證,當年裝備了大量t-72坦克的伊拉克軍隊在和美軍對決的過程中已經不能用一敗塗地來形容,簡直是一潰千里。很多網友也喜歡拿這個例子來說明t-72性能並不怎麼樣,但是事實就真的是如此的嗎?

事實上拿海灣戰爭當作例子來反映t-72實力的做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t-72本身就不是海灣戰爭時期的產物,真正屬於t-72的年代是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第五次中東戰爭,這時的t-72坦克已經裝備了有一段時間,但是即使如此以色列還是承受了非常大的壓力和損失。

為了有效的對抗這款坦克,以色列不惜花重金加速了自己最新型號坦克的研發速度,並在戰爭開始之前就裝備了最新一代的主戰坦克梅卡瓦一型坦克,即便如此,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兩方坦克的戰損比也接近1:1,這已經足夠從側面襯托出當年的t-72有多麼的風光無限。

後來t-72的戰績確實不容樂觀,這主要是在第五次中東戰爭過後,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股針對蘇聯坦克的狂潮,在之後t-72所面臨的對手幾乎都是專門為剋制自己而生的。先天性的剋制,再加上幾十年的科技差距使得t-72雖然風光一時,但終究走下了冠軍的舞臺。


利刃巨透社


也不全是,捷克陸軍改進T-72坦克,捷克與以色列的尼姆達柴油機工程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2.5億美元的合同,擬採用該公司研製的動力傳動裝置來更新該國的250多輛T-72主戰坦克的動力傳動裝置。

尼姆達公司的動力傳動裝置由一臺功率為1000制動馬力的珀金斯CV12柴油機、阿里遜XTG411-6自動傳動裝置和以色列奧馬特公司生產的冷卻系統與發電機組成。

據稱,這種新型動力傳動裝置可提高功率40% ,提高加速能力,提高最大速度;該動力傳動

裝置可在野外更換,時間不足1小時。

這種新型動力傳動裝置的研製合同是1996年1月簽訂的,到1997年4月,尼姆達公司交付了頭兩個樣機。1997年晚些時候將進行裝有這種新型動力傳動裝置的改進型T-72坦克的廠家試驗和野外試驗。人們預計,這種改進型T-72坦克將在1998年服役。

據稱, T-72坦克的改進工作是捷克進入北約所作的準備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儘管在歐洲、亞洲和中東地區T-72坦克改2進工作有廣闊的市場,但以色列不想讓改進型

T-72坦克進到諸如敘利亞那樣的敵對國,因此,,以色列要求捷克簽訂了一項不許出售其改進型T-72主戰坦克的協議。

經1995年國際競爭後,捷克選定4冢外國公司和數家本國公司為改進捷克陸軍用T-72主& 戰坦克提供各種子系統。


總說裝甲


第一次實戰

T-72剛剛開始大量生產,蘇聯就開始出口給一些國家。

1983年第五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為了消除巴解組織對其威脅,出動主力部隊進攻黎巴嫩。期間,以軍裝甲部隊和敘利亞,巴解組織的坦克部隊有過多次交手。

當時敘利亞已經裝備了一些當時最先進的T-72主戰坦克,而以色列方面也有當時最先進的自產坦克梅卡瓦1型。

梅卡瓦1型在1979年剛剛進入以軍現役,是以軍結合多年實戰經驗和美國高超的坦克科技,苦心研究近10年的產物。梅卡瓦1型在當時算是非常先進的坦克,其主要性能都全面超過美軍當時主力坦克M60,尤其防禦能力上,更是比M60強出一倍有餘,還有相當先進的火控系統。

以軍本來並不需要使用這種剛剛加入現役的坦克,但是得知敘軍有相當數量的T-72坦克,以軍現役的所有坦克沒有戰勝它的把握,所以只能將近200輛剛剛出廠的梅卡瓦1型加入戰鬥。

雙方的交手中,梅卡瓦1型有幾十輛被擊中,由於防護能力出色,很多坦克被擊穿以後並沒有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壞,完全損壞不能修復的有7輛。T-72坦克的損失和梅卡瓦1型基本相當,數量稍微多一些,有9輛被完全擊毀無法修復。

戰後西方宣佈梅卡瓦1型可以對付T-72,但是蘇聯方面不以為然。因為黎巴嫩的地形比較特殊,多是山地和丘陵,雙方交戰多是山地戰。山地戰和城市戰一樣,對於坦克屬於“特種作戰”。

雙方坦克發現對方普遍在1000到1500米以內,這麼近的距離,梅卡瓦1型的M68型105毫米線膛炮還是可以擊穿T-72的正面裝甲的。

蘇聯專家認為梅卡瓦1型在正常平坦地形下,很難有機會在這麼近的距離開火,2000米上穿甲能力不到250mm的105毫米線膛跑,也不可能擊穿T-72的350mm正面裝甲。所以T-72還是大大強於西方現役主力坦克,無須擔心。

蘇聯官方在冷戰期間一再通過媒體申明:西方沒有一輛坦克可以擊穿T-72的正面裝甲,也沒有一輛坦克可以抵禦T-72火炮的打擊!

不過西方專家並沒有同樣的看法,他們認為T-72相對梅卡瓦1型沒有絕對的優勢,尤其在火控上較差。雙方在山地近距離遭遇,也讓T-72比較容易瞄準射擊,沒有發揮出梅卡瓦1型火控系統的威力。

但是西方專家認為T-72的打擊能力還是很強的,梅卡瓦1型是特別重視裝甲防護的坦克(坦克有60噸,超過T-72近20噸,重量增加主要是增加的 裝甲防護。由於以色列有錢有武器,但是小國寡民,人口很少,士兵更少,他們所有的武器裝備都以保護戰鬥人員為第一位。武器損失了可以再造,但是有經驗的老 兵損失了,他們無法彌補),有西方專家苦心研究的複雜防禦措施。就是這樣也被技術差勁的敘利亞坦克手輕鬆擊穿了數十輛,確實是不能容忍的。

-----T-72對乘員保護很不好,一旦被擊中往往引起彈藥的殉爆,就像這樣。

西方的迎頭趕上

西方開始對自己坦克的變革,也促進了西方第三代坦克的出現和改革。可以說,西方第三代坦克本身就有一個固有的口號:超越T-72!

美國第三代坦克就是大名鼎鼎的M1艾布拉姆斯系列主戰坦克,它早在1963年就開始研究,但是由於和T-64一樣使用很多新概念且不成熟的技術,直到1984年才開始定型和大量生產。

很多人把M1和T-72作為比較,其實他們單單從生產時間來說,他們就差了10年之久。10年對於坦克技術的發展是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它們幾乎不算是同一個時代的坦克,應該讓T-64後一代的全新改進型號T-80和其相比才比較相稱。

M1主戰坦克相對T-72來說,各方面技術都有相當的進步,其實它本來就是為了剋制T-72研究出來的產物。

它採用極為先進的指揮儀式數字式坦克火控系統,有劃時代的數字式彈道計算機,激光測距儀和熱像儀,比T-72高出一大截。M1A1主戰坦克使用德國 萊茵公司的Rh120式120mm滑膛炮,無論射程還是精度都超過了T-72的125毫米主炮。還有包括燃氣輪機,喬巴姆裝甲,在內的很多新技術。

當時西方認為M1基本型的戰鬥力已經超過T-64坦克,相對T-72坦克則有相當的優勢,但是沒有壓倒性的優勢。

整個80年代後期,世界上並沒有大規模的戰爭發生,這兩種坦克並沒有較量。

直到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這兩種坦克才第一交手了。

海灣的大敗

但是,此時雙方實力卻此消彼漲了。當時美國由於擔心傳統的M1A1主戰坦克沒有對T-72百分之一百的取勝把握,所以使用了當時最新科技成果,也就是最新的使用貧鈾裝甲和貧油穿甲彈的M1A1HA(Heavy Armour)主戰坦克。

可以說,貧鈾材料美國已經秘密研究很幾十年,從50年代末開始苦苦研究,到了1985年形成戰鬥力,足足花費了兩代美國科學家的心血。直到今天,美國在貧鈾材料方面還遙遙領先世界所有其他國家。

由於使用的貧鈾合金材料遠比鋼密度大(是優質鋼的2.5倍),柔韌性強,所以使用這種材料的M1A1主戰坦克主戰坦克的裝甲防禦能力是原先M1A1基本型的兩倍,大約相當約700mm均質裝甲厚度。至於打擊能力更是提高到穿甲厚度2000米距離內650mm均質裝甲。

可以說,此時的M1A1主戰坦克,無論打擊力,防禦力,火控系統都遠遠超過T-72。尤其M1A1的貧鈾裝甲,穿甲能力僅僅350mm的T-72主 炮根本無法擊穿,其實當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款主炮可以擊穿它,連M1自己的貧鈾彈也不行。而M1A1的120mm火炮發射的貧鈾穿甲彈和先進的火控技術, 可以在T-72射程之外1000米的距離上將其準確擊毀。

美國的坦克脫胎換骨了,就算是當時蘇聯最先進的T-64終極改進型的T-80主戰坦克也很難對付M1A1(T-80主炮穿甲能力不過500mm),更不要

說是簡化T-64的T-72了。在況且,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裝備的500輛T-72坦克還是蘇聯的出口型號,在很多方面比蘇聯自己用的T-72還進行了簡化,比如裝甲防禦能力僅僅為320mm。這場戰鬥幾乎沒有懸念!

結果海灣戰爭100個小時的地面站果然是完完全全的一邊倒。

-------M1A1依靠巨炮和堅甲幾乎毫髮無傷的擊潰T-72,也創造了世界坦克戰歷史上的一個奇蹟。

美軍此時發揮數字化信息化戰爭,和空地一體化的特點。在之前38天的戰略和戰術空襲中,出動飛機11萬架次,發射巡航導彈288枚,投彈量達20萬 噸以上。美軍依靠空軍的絕對優勢,利用精確指導武器把伊拉克作戰部隊被炸的不成人形。陸軍一線部隊戰鬥力被削弱近60%,二線部隊戰鬥力也削弱了40%。 伊拉克還沒有看到美國地面部隊的樣子,就在空襲中損失坦克1685輛,火炮1485門,裝甲車950輛,飛機120架。大部分空軍基地和防空網絡被摧毀, 依靠地面雷達和指揮中心才能作戰的少數殘餘飛機失去抵抗能力,根本不敢上天,上天也是成為活靶子,空軍基本上失去了戰鬥力;通訊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總統 府,國防部,空軍司令部及共和國衛隊指揮部等指揮中心遭到嚴重破壞,伊軍基層部隊無法接受到上級的作戰命令,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另外後勤補給能力已減少 90%以上,道路也被破壞,很多伊拉克士兵忍飢挨餓,彈藥也很缺乏,基本失去作戰能力。

所以伊軍部屬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41個師54萬人(配備坦克3000多輛、裝甲車2800輛和火炮2000門),沒有遭受盟國地面部隊打擊,就幾乎崩潰了。後期被盟國地面部隊一碰,就大批大批的投降。

還有戰鬥力的部隊主要是在巴士拉附近最後防線的7個伊軍精銳師,其中包括5個師是伊軍中最為精銳的共和國衛隊裝甲機械化師。

實戰中,普通伊拉克軍隊的裝備的大量T-54,T-55,T-62還有從中國購買的59式,69式坦克,自然根本不是美軍的對手。實戰中,美軍的 M1A1,M60和英軍裝備的挑戰者2型坦克都所向無敵,在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的掩護下,幾乎毫髮無傷的輕鬆收拾了這些伊拉克坦克。連美軍的M2佈雷德利 步兵戰車的25mm機關炮也可以擊毀伊軍這類老坦克。

100小時地面戰中的硬仗,還是和裝備T-72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決戰。

在巴士拉南部美軍470輛M1A1主戰坦克和300輛M2步兵戰車的3個精銳裝甲師,向合圍圈子中的裝備300輛T-72坦克和另外數百輛老式蘇制坦克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3個師開戰。

這是伊軍殘餘的主力部隊,負責拱衛伊拉克本土的南部門戶港口城市巴士拉,也是薩達姆的最後希望。

由於盟國白天空中優勢過大,伊軍部隊根本無法有效行軍作戰(僅僅美軍眾多空中打擊機型中的一種-A10攻擊機以損失6架的微弱代價,擊毀伊軍坦克和 裝甲車2087輛,消滅了伊軍總裝甲力量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一個2架A10攻擊的小組,一天之內摧毀23輛伊軍坦克和數十輛裝甲車卡車。而美軍另外還有數 量眾多的武裝直升機,F16等先進飛機),伊軍地面部隊和盟軍的決戰主要還是在晚上。

眾多戰例中,最典型的還是1月26日巴士拉附近美軍兩個裝甲師和一個騎兵師,同伊軍共和衛隊麥地那裝甲師,漢謨拉比師以及光輝裝甲師的激戰。

美軍3個師共裝備M1A1坦克470輛,330輛M2步兵戰車,而伊軍共和國衛隊3個師裝備300輛先進的T-72坦克和大量老式蘇制和中國製坦克。

伊軍由於沒有有效的夜視儀器,夜戰中只能發現800百米內的目標,且無法準確瞄準射擊。而美軍主戰坦克使用高效的夜視裝備,可以在2000米到2500米距離上準確射中伊軍坦克,伊軍在戰鬥中沒有辦法有效發現美軍坦克,完全成為瞎子,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另外,伊軍T-72坦克的125mm主炮根本無法擊穿美軍M1A1主戰坦克的前部裝甲,曾經有一輛M1A1坦克因為機械故障無法動彈後掉隊,後又遭 遇伊軍3輛T-72坦克的突擊偷襲。伊軍坦克首先在1000米近距離內連續射中美軍坦克數炮,都無法擊穿其正面裝甲,只打出幾個小坑。M1A1隨即還 擊,2炮就擊毀2輛T-72,剩下1輛趕快逃走隱蔽,最後也在2500米距離上被一炮擊毀。

------------T-72是伊拉克最為先進的坦克,它在戰鬥中至少還擊毀了盟軍一些坦克和裝甲車。而從中國進口的59式,69式坦克幾乎是活動的棺材。

實戰中,伊軍坦克作戰中僅僅造成M1A1坦克4輛被擊中完全摧毀。但是這4輛被擊毀的坦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自身火控系統出現故障,無法在探 測到伊軍坦克(由於伊拉克沙漠溫度過高,很容易造成M1A1精密的火控系統過熱而自動關機),結果被躲藏在沙丘或者工事後面的T-72坦克在很近距離伏擊 擊毀的。可以說,只要美軍不發生戰術錯誤,伊軍的T-72幾乎沒有獲勝的可能。

同時,伊軍坦克根本無力防禦美軍坦克貧鈾穿甲彈和高效火控系統的打擊。

實戰中,美軍火控系統具有極為驚人的準確度,他們在運動中射擊低速敵軍裝甲目標的首發命中率高達90%。如美海軍陸戰2師4營B連的12輛M1A1 坦克遭遇伊軍共和國衛隊塔瓦卡第三機械化師的35輛坦克(其中30輛T-72)。美軍12輛坦克第一次齊射就全部命中目標,摧毀1500米外伊

軍12輛坦克。此時伊軍由於夜視儀器差,還沒有發現美軍坦克位置,被打的措手不及。

但是共和國衛隊畢竟是精銳部隊,他們隨即根據炮聲的方向衝鋒上去。雙方激戰,美軍憑藉高效的火控設備,在伊軍射程之外攻擊,10分鐘內擊毀伊軍大部 分坦克。伊軍殘餘裝甲見勢不好逃走,美軍隨後追擊,30分鐘內將35輛坦克全部擊毀,又擊毀了7輛裝甲車。自己只有1輛M1A1在混戰中被伊軍在摸進到 1000米內擊中,受了輕傷。

而伊軍的T-72坦克的火控系統比對手差了一個時代,只有簡單的光學測距儀和落後的早期彈道計算機,只能在靜止不動的情況下,射擊靜止或者低速運動目標的能力。而美軍坦克可以在運動中擊中對手。大家都知道,打運動目標比打擊靜止目標要難十倍。

除了火控以外,由於貧鈾穿甲彈十分驚人。伊軍很多坦克藏身在所謂的薩達姆防線的沙丘和水泥工事後面伏擊美軍。但是美軍往往在2000米外一炮擊穿 1.5米後的沙丘和牢固的鋼筋水泥工事,將其擊毀。戰後分析戰果,發現很多貧鈾彈從T-72的車頭射穿從車尾射穿,穿過了整個車身,實在讓人驚奇。

由於打擊能力的巨大差距,26日一夜戰鬥中,共和國衛隊的光輝師很快被全殲,麥地那裝甲師和漢謨拉比師被美軍包圍重創,裝甲裝甲車幾乎全被擊毀,僅有少量步兵和卡車逃走,完全失去戰鬥能力。

實戰中,美軍第二騎兵團E連一個連十幾輛坦克,23分鐘內摧毀伊軍T-72坦克28輛和55輛其他坦克裝甲車。而美軍第一裝甲師第二裝甲旅45分鐘 內全殲麥地那師1個裝甲旅,摧毀55輛T-72和近百輛其他坦克裝甲車,混戰中美軍自己只損失3輛M1A1坦克(基本都是輕傷),這種打擊效率極為驚人!

殘餘的另外兩個伊軍共和國衛隊師 塔瓦卡爾那機械化師和阿德南摩托化師趕忙向後撤退,但是又被美軍攻擊機和直升機和地面部隊追上一頓痛打,擊毀了他們大部分的坦克裝甲車輛。

伊軍共和國衛隊5個裝甲機械化師全軍覆沒,同時伊拉克部署抵禦盟軍的41個師中,有38個師喪失戰鬥力,傷亡10萬人,被俘8.6萬人,損失坦克 3874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飛機324架,海軍作戰艦艇被全殲,薩達姆很快決定承認失敗的現實,同盟國簽訂停戰協定。

其實整個海灣戰爭中,美軍僅僅有9輛M1A1被伊軍坦克擊中後或毀或傷,其他都是毫髮無傷。這些坦克中,僅僅有4輛無被完全擊毀無法被修 復。分析這4輛坦克被擊毀的原因,全部都是在混戰或者伊軍伏擊戰中,讓伊軍接近1000米甚至數百米內擊中坦克薄弱的側面或者後方裝甲而毀壞。在這個距離 內,伊軍125mm火炮的威力還是很大,足以擊穿厚度不到坦克300mm的側後裝甲。可惜實戰中,坦克一般都是正面對者敵人,用側面和後部對著敵軍幾乎不 可能。

-------------被炸的粉碎的T-72坦克,它對坦克乘員保護太差。後面的T-90和T-80都一定程度改善了這點。

而伊軍T-72的防禦能力成為美軍嗤笑的根源,一旦被美軍擊中,往往造成彈藥殉爆,掀翻炮塔,炸碎車體。有時候T-72的炮塔炸飛到10多米的高空,裡面乘員自然全部粉身碎骨,沒有全屍。

總之,實戰中T-72根本不是美軍M1A1的對手。

失敗的原因

當然,我們可以用所謂蘇聯買給伊拉克是簡化後的T-72M型坦克作為藉口來搪塞。但是老薩實事求是的說,就算是當時已經解體的蘇聯自己的全新T-72來和美軍的M1A1對戰,一樣不怎麼樣。


改進和淘汰

T-72的問題蘇聯方面看的很明顯,他們在T-72的基礎上做了幾次重大的改進。

比如比較先進的T-72M1M型,根據西方專家評估,戰鬥力已經是T-72型號的二倍。主要是增強了裝甲防禦,炮塔正面裝甲厚度增加到530mm, 加裝了坦克其他部位裝甲,而且可以附加先進的反應裝甲。火控系統有大幅度提高,採用了激光測距儀,炮長主動紅外夜瞄鏡,比較先進的數字彈道計算機,虛擬射 擊傳感器。。。同時增大了火炮的打擊力,2000米穿甲厚度達到600mm。改進型的還裝配競技場Э主動防護系統,從而使便攜式反坦克火箭筒和各種類型反 坦克導彈對坦克的殺傷概率急劇降低。

不過,由於T-72是蘇聯60年代設計的產物,很多基本設計技術已經老化,再改進也很難達到世界第四代坦克的能力。

在90年代車臣戰爭中,上千輛T-72和T-80一起上陣,但是戰績都很差。他們面對僅有步兵輕型反坦克武器的車臣軍人,俄軍最精銳的T-80坦克被擊毀擊傷了280多輛,T-72的損失也差不多。

有些人以俄軍戰術部隊作為藉口,說明T-72的坦克力還可以。不錯,近戰中坦克確實很容易被地方輕型反坦克武器擊毀,但是蘇聯損失數百輛T-72就顯然不能單單用一個戰術問題來解釋。

實戰中,T-72防禦能力差的問題暴露的非常明顯,一旦中彈坦克往往被炸的四分五裂。著名的巴薩耶夫有一段戰地錄像,就是站在被擊毀的T-72坦克邊上發表演講的,周圍還有燒死的俄軍坦克兵的屍體。

以俄軍精銳131邁科普旅為例,在攻打格洛茲尼的前3天中就損失了近800人和20輛T-72坦克和102輛裝甲車,這些然不能用簡單的戰術問題解答。

其中一個典型的戰例:烏拉爾軍區摩步團第436號T-72B坦克側面被隱藏在房屋中的車臣非法武裝人員SPG-9反坦克火箭彈擊中,穿透了裝甲,引爆了坦克內部的彈藥,坦克幾乎被炸成碎片,坦克乘員被當場炸死。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主要是T-72的防禦能力差,面對敵人的反應也慢。在車臣戰爭中,它的對手沒有裝備什麼重武器,主要的反坦克武器也只

有少量反坦克導彈,主力仍然是蘇聯60,70年代研製的老式RPG-7火箭筒,SPG-9無坐力炮火箭筒等。

面對此中武器還有如此差的戰績,顯然是讓人無法接受的。

實戰中,T-72眾多設計問題暴露明顯,當然車臣山地高原等低溫複雜惡劣的自然環境確實也是對坦克的大考驗。

一輛T-72坦克在1200米的山地上突然拋錨,這裡的山地非常溼滑,坦克隨時可能滑落到山谷中。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T-72坦克發動機在這種海拔很容易會過熱,引起發動機無法使用。結果還不錯,這幾個坦克兵滿頭大汗的熬到發動機降溫,然後把坦克開走。

還有一輛T-72坦克在連續射擊5個小時以後,自動供彈機發生故障,無法繼續射擊。而且由於是自動供彈機,坦克手無法手動裝填。車臣武裝發現這個情 況以後,立即用RPG火箭筒向其射擊。俄軍坦克兵相當勇敢,在這種情況下,一邊用機槍掃射壓制住敵人,一邊全力退走。回到後方維修站一檢查,俄軍機械師說 是根本沒有問題。因為T-72的自動供彈機設計時候就有這種固有問題,就是不可以連續射擊這麼長的時間。

除了這些問題以外,很多T-72坦克手反應,坦克的觀瞄設備有問題,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很容易失效,無法發現目標。而且坦克裡面的電臺太簡單,沒有加 密沒有區分。因為車臣人使用的也是俄軍設計的通訊設備,所以經常俄軍和車臣武裝的通訊夾雜在一起。雙方互相干擾,甚至相互破口大罵。車臣人毫不費力的竊聽 俄軍每輛坦克的各項命令,俄軍坦克的命令很難傳達。

還有個戰例:1995年1月,在格羅茲尼市,烏拉爾軍區摩步團某坦克營營長格切良少校駕駛的T-72B坦克,遭到敵方襲擊,RPG-7火箭彈命中了 坦克右側沒有防護屏的部位,聚合射流穿透裝甲和右油箱,造成坦克內部著火,坦克停車,此時發動機仍在工作。少校命令其他乘員離開坦克,自己把坦克開回營 地,使用應急設備和水撲滅了坦克內部的火勢。坦克內部的彈藥被大火烤得赤熱,炮彈火藥都變黑了,卻沒有爆炸。

這個少校顯然非常幸運,這種情況在實戰中是極少出現的。

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車臣方面宣佈他們擊毀了13輛俄軍最為精良的T-72BM坦克。這些坦克都裝備了最為先進的防禦設備,包括俄軍最先進的反應裝甲。

-------在車臣,無論是T-72也好,T-80也好,都被車臣武裝修理的很慘。

蘇聯軍方對T-72改進型的性能還是非常不滿意,在軍方的要求下,鄂木斯克設計局在T-64的基礎上,研究出更為先進的T-80坦克,各方 面性能都有大幅度提升,火炮發射貧鈾彈可以在1000米內擊穿660mm裝甲,火控系統也幾乎和西方同類坦克類似,還有先進的競技場主動防護系統,

新式燃氣輪機,新式鑲嵌裝甲和被動式裝甲板,還可以發射威力更大的炮射導彈。從1984開始,T-80坦克共生產了7500輛。

而哈爾科夫設計局由於各方面對T-72口碑很差,也開始對T-72的改造,研發了新式的T-90坦克。從1993年開始生產,數量不多,使用了許多先進技術,戰鬥力基本和西方先進坦克相當。

由於一系列先進坦克的誕生,T-72逐步失去了在俄軍中的位置。它在1987年以後基本只是小規模生產,到了2006年俄羅斯宣佈停止國內最後一條T-72的生產流水線,由此T-72成為一個曾經的名字。


薩沙


來,小板凳搬過來,都坐好嘍,何老師給大家講講T72的來龍去脈。

蘇聯是靠陸軍靠坦克贏得的二戰,陸軍和坦克是蘇聯的驕傲,得到更大的依賴和重視。由於這樣的歷史慣性,蘇聯的陸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蘇聯的坦克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冷戰期間面對北約,蘇聯的打算也是在未來的戰爭中,依靠陸軍依靠坦克,用地面的裝甲洪流去擊敗對方。

蘇聯當時對戰爭是這樣理解的:畢竟在爆發戰前有很長的時間做準備,這樣,可以裝備一款最頂尖最先進最昂貴的坦克,用這種高端坦克打前期。戰爭爆發的初期,強度應該是極高的,就用這種高端坦克進行突擊,與敵人消耗。當戰爭進行到了中期,雙方都已經受到很大的傷害,國家的工業製造能力會遭到破壞,無力再生產那種全面高精尖的坦克。這時候就需要一款簡單實用、可以大量生產、性能縮水的簡裝版坦克來繼續戰爭。最後靠生產幾萬輛這種簡裝版坦克來贏得戰爭。

這裡面蘇聯是吸收了二戰的經驗。他的T34坦克設計簡單、方便生產,拖拉機廠生產出來直接上戰場。正是用數以萬計的T34,蘇聯打敗了威力強大、裝甲堅固、精美複雜的虎式豹式坦克。T34威力差一些、裝甲差一些,但機動性更強,故障率更低,成本更低,最後就是十幾輛T34圍毆你虎式。敲掉了虎式坦克,收割你步兵就毫無壓力了。

在這種思想下,蘇聯先是開發了打前期的高端坦克:T64。T64是蘇聯不計成本打造的精品,裝備了1萬多輛,全部部署在與北約對抗的最前沿,而且一輛也不出口,全是蘇軍自用。

然後又開發了一款縮水坦克,也就是常說的猴版坦克:T72。T72利用了一些T64的成熟技術,在性能上有所取捨,價格比較便宜,便於大量的生產。

所以說T72的落後並不是真正的落後,是人家蘇聯就那麼設計的,就像咱們不能說T34比虎式坦克落後一樣,思路不同而已。你追求的是質量,我追求的是數量,最後還是數量戰勝了質量。在理念上,那還得說T34更先進。

按照蘇聯的設計,T72的正確使用方法是這樣的:戰爭開始,大家互相扔點核彈,然後1萬輛精良的T64打前鋒,向西歐突擊,頭上還有米格29掩護。當敵人已經半殘的時候,自己的T64也消耗得差不多了,這時候再來2萬輛猴版的T72,衝上去。

實際上我們看蘇聯的這種思路、對戰爭的理解,以及打法和對T72的定位,絕對是沒毛病的。如果當年真的爆發蘇聯對北約的大戰,那麼T72就會成為新一代的T34經典明星。

T72不堪的惡名是哪來的呢?海灣戰爭。

確實,伊拉克的T72在美軍面前是毫無還手之力。但問題是T72從設計之初就不是這麼用的。T72本來是為殘血的美軍準備的,結果海灣戰爭中直接面對了滿血的美軍。而且,在蘇軍的作戰體系內,T72的頭頂是有米格29掩護的,身邊還應該跟著履帶式防空導彈和自行高炮。

如果是T72有防空導彈和自行高炮的伴隨,並有米格29的掩護,面對遭受很大損失的美軍,那絕對不是海灣戰爭這效果。在伊拉克的手裡,T72就是孤家寡人,沒有任何掩護和支援,就是死挺在那裡挨炸。

而且T72在蘇聯屬於猴版坦克,他出口的時候又做了縮水,伊拉克那個T72實際上是猴版坦克的猴版。被打成渣也不稀奇。

T72在海灣戰爭中遭到巨大損失,但這屬於把T72從它的作戰體系裡單獨摘出來,這樣他就失去了自己應有的價值和威力。正常的T72是應該在核武器、T64、裝甲車、防空導彈、自行高炮、戰鬥機......這樣一個體系裡戰鬥的。結果你把他單獨拿出去,那就是作死。

海灣戰爭後,蘇式坦克的神話破滅,聲名狼藉。但在今年中,在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這些地方,西方的M1、豹式坦克也紛紛折戟沉沙,被反對派的導彈、土地雷炸得滿地零件。大家驚奇的發現,西方那些被廣告渲染的神乎其神的坦克跟T72也沒啥區別。

道理是一樣的,這些被摧毀的西方坦克也都是脫離了自己的體系出去作戰,沒有戰機、步戰車、步兵的掩護,單打獨鬥。

脫離了體系,不論是T72還是M1A1、豹2A6,全都是脆弱的。


銳度何老師


客觀的說,T-72並不是一款不堪的坦克,甚至可以說是一款十分優秀的坦克。任何脫離任務需求和使用環境來談論武器優劣都是毫無意義的。首先我們來看優異的T-72坦克設計是用來做什麼的,這款自重只有40噸,設計極端緊湊、造價低廉的主戰坦克設計就是用作大規模裝甲集團突擊的,輔之以天上茫茫多的武直和殲擊機、轟炸機,按照一天50-80公里的速度,一週內可以平推整個西歐。也就是說作為廉價消耗品的T-72坦克只是用來撕開北約等國的防禦缺口,後續坦克決戰是T-64這類高端坦克的事,至於T-72只要小車不壞就拼命往前推,整個戰役推進也就一個星期而已。因而對於T-72而言,設計上就是用來進攻、進攻、再進攻的,壓根就沒有考慮用它進行什麼防禦。

當然,我們看到的幾乎所有關於T-72被擊毀的戰例都不是在其設計場景和作戰模式下獲得的。這就好比設計用來打鳥的散彈槍非要用來狙擊,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任務。同樣,脫離前蘇聯的作戰體系,也一樣很難讓T-72發揮應有的作用。在坦克的三大指標裡,前蘇聯軍方更為看重的是T-72的機動與火力。要知道西方當時的主戰坦克比T-72重了20噸,防禦和火控方面都大大優於T-72,但是需要明確的是,真正需要和西方主戰坦克一較高下的其實是T-64,問題是T-64壓根就沒有出口過。

所以,T-72坦克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堪,關鍵看是誰來用、怎麼用,只有讓前蘇聯用幾千輛T-72坦克帶著一群T-64坦克平推,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T-72坦克的設計用途。


諸葛小徹


脫離時代背景看武器就是耍流氓。

當年蘇軍的主要作戰方向是西歐,T72以前已經有了T64這款相對高端的坦克,而歐美的三代坦克是80年以後才開始陸續裝備部隊的,也就是說80年代以前T64對於歐美坦克絕對是無敵般的存在。既然是無敵了,那是不是可以一邊搞升級版,以應對對手的升級;一邊搞簡配版降低些成本,反正一樣揍你。

到了80年代,西方的第三代坦克陸續開始裝備部隊,但是蘇聯也有了T64的升級版T80,兩者產量加起來差不多有一萬五千輛,估計當年西歐各國坦克加起來都沒這麼多吧。即使到了今天,西方那些第三代坦克的產量加起來恐怕也趕不上一萬五吧。所以即便是80年代中後期,西歐那些三代坦克能加起來跟T64和T80同歸於盡就很不錯了。所以當年對付三代車根本用不著T72出手,能安心揍揍酋長、M60和豹1之類的就不錯了,事實上T72對付這幾個還是綽綽有餘的。

至於說海灣戰爭,就是拋開美軍的體系,T72依然不是M1的對手,因為T72當年任務就不是打三代車,而對方的任務是打你的大哥,你說能不被打的屁滾尿流嗎?就像西天取經一樣,人家妖怪是依照孫猴子的戰鬥力準備的寶物,你非讓豬八戒上去PK,唐僧豈有不被抓走的道理?

再說後期的銷路不暢,其實很好理解,因為蘇聯解體了,大規模的陸戰基本上不會發生了。同時經過海灣戰爭一仗,大家已經意識到T72這種二代半已經跟不上時代需求了。毛子心裡不是不清楚這一點,但是無奈缺錢,再加上當年的軍工體系已經四分五裂,所以新一代坦克一直等到前幾年才下線。


專門消遣槓傻黑噴


T-72的表現讓整個蘇式坦克家族都揹負罵名,尤其是伊拉克戰爭中的糟糕表現,伊軍裝甲部隊遭遇北約的“挑戰者”、“艾布拉姆斯”以及早期的“梅卡瓦”坦克時確實不堪一擊,蘇聯人很多糟糕的“二戰”習慣致使出現在伊拉克的T-72就像古董一樣。小編從兩個方面概括。


裝甲防護:蘇式坦克設計思路吸收在二戰中的經驗教訓,走向和法國AXM-30一樣的道路,蘇聯和法國認為單純的裝甲防護在機械化戰爭面前毫無作用(馬奇諾防線的教訓),裝甲部隊的生命在於機動性。因為納粹德軍的裝甲部隊並沒有配備身披重甲的重型坦克,而是利用一群輕型坦克就取得了閃電戰的勝利,因此T-72的體重僅有41噸還不如二戰中的豹式坦克重。有限的體重應用於防護的更是有限,也因此獲得了65公里/小時的最大時速和45公里/小時的越野時速,它幾乎就是現代化的謝爾曼,謝爾曼最高時速也就70公里/小時。

它的裝甲防護十分簡單,主裝甲依靠多層鋁板與橡膠交疊而成的夾層配合鋼板組成的複合裝甲,早期的型號甚至只是在鋼板空腔裡填入玻璃纖維或者石英砂充當複合材料。但是,藉助高速度優勢T-72非常適合遠距離、大集群突襲,使用環境類似納粹德軍的四號坦克是閃電戰的產物,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裝甲部隊一直處於被動防禦狀態,大量T-72只適用於陣地阻擊戰和北約身披重甲的坦克硬碰硬,失敗是必然的結果。

彈藥:蘇式坦克使用的都是口徑稍大的125mm孔徑主炮,火炮口徑巨大就需要使用分裝式彈藥,這樣炮彈的爆炸藥暴露在車體內部,尤其是炮塔裝彈機裡的彈藥,尤其缺乏裝甲保護非常容易中彈殉爆,這也是哦大部分T-72戰損的原因。但是總體上看T-72的彈藥儲存方式相比它的前輩T-80/T62還是先進不少,T-72的炮彈擺放位置較低出於負重輪遮蔽保護的範圍,還有裝甲板覆蓋保護從而減少殉爆機會。但是由於空間狹小很多彈藥裸露的儲存在炮塔內壁的炮彈架、吊艙底板上和戰鬥室與發動機之間的炮彈架上,這些緊挨著成員的彈藥很容易爆炸或起火。

最後,T-72並沒有與時俱進的實用很多新技術武裝自己,它沒有先進的光學瞄準儀器,導致探測距離十分有限縱使火力強大也無法搶先開火,往往在第一輪接觸戰鬥中就被擊毀了;它還沒有任何“貧鈾裝甲和貧鈾穿甲彈”,在美製M1A2的貧油裝備面前顯得力不從心。一言以蔽之T-72在北約裝甲武器面前就是一款過時的古董裝備。當然伊拉克可憐的防禦縱深無法發起縱深作戰也是T-72窩囊著死去的原因。


利刃號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喜歡的可以關注哦!

說T72坦克很不堪,主要是海灣戰爭以來中東強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進行的一系列戰爭中,歐美坦克對T72碾壓式的打擊造成的普遍印象。

但平心而論,T72坦克作為蘇聯研製的第二代主戰坦克中的低端存在,技術性能完全能夠與同期歐美坦克相媲美,甚至在火力和續航能力方面超過歐美同代坦克水平。之所以弄得如此聲名狼藉,個人認為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第一,T72面對比自身先進一代的主戰坦克全面落後。海灣戰爭中號稱世界第三的伊拉克軍隊面對國際聯軍不堪一擊,尤其是最後100小時的沙漠風暴行動,面對強大的歐美第三代坦克,伊拉克重金組建的機械化集團被一邊倒式屠殺,直接成就了T72坦克的惡名。但如果反思一下,T72作為蘇聯第二代坦克高低搭配的低端裝備與歐美主戰的第三代坦克之間的搏殺本就存在著代差。美國M1主戰坦克、英國挑戰者主戰坦克、德國豹2主戰坦克和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都是歐美三代坦克的當家王者,各項性能都與蘇聯T80這樣的三代主戰坦克相當,遠超岀T72這樣的二代坦克中的低端廉價商品,自然而然就會形成碾壓式效果。

第二,聯軍對包括T72在內的伊拉克裝備戰技術性能瞭若指掌。89年華約解體,歐美國家獲得大量蘇聯原裝坦克,對蘇系坦克的戰技術性能有了充分的瞭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美國通過聯合國決議促使蘇聯將伊拉克歷年購買蘇聯武器裝備性能、參數、武器射程、火控系統技術指標和電子設備頻率等重要信息全部向聯軍開放。聯軍根據這些情況制定了針鋒相對的戰略戰術,充分發揮武器裝備射程、夜視器材和火控系統方面的先進優勢,大量採取遠戰和夜戰手段,在伊軍坦克射程之外大量消滅伊拉克裝甲力量。

第三,軍事強國軍售存在人版和猴版之間的區別,大量被摧毀的T72坦克是蘇聯出售的猴版坦克。軍售大國在出售武器時,往往採用不同的配置來獲取最大的利潤,因此有人版和猴版的區別。就拿T72來說,蘇聯同時期最少存在三個以上的T72版本,分別為自用版、盟友版和對其他國家外貿版,這些坦克雖然外貌區別不大,但內部配置千差萬別。自用版和盟友版的T72採用的是複合裝甲炮塔,外貿版採用的是鑄鋼炮塔;出口版的複合裝甲填充料為石英砂,而自用版的是玻璃纖維;火炮口徑一致但型號不同,性能也有差距;據說外貿型穿甲彈有大量採用鋼芯彈丸,而自用型採用的是鎢芯彈丸;外貿版火控系統和夜視器材都是一代主戰坦克使用型號的改進型,自用版使用的是專門研製的火控系統和夜視設備。可以說同樣是T72坦克,但性能上差距極大,戰鬥能力和生存能力都不可同日而語。伊拉克的T72雖有二代坦克之名,但火炮威力只能達到二代坦克最低標準,裝甲防護能力和火控系統甚至不如蘇聯自用的一代坦克。如果只用猴板的戰場表現來否定T72所有型號,顯然是以偏概全的。




第四,蘇聯坦克設計思路和製造缺陷也對T72的惡名起到了一些影響。蘇聯自二戰後總結二戰經驗,認為武器裝備最重要的指標是能夠大量生產,以數量優勢壓倒敵人。因此,蘇聯坦克和飛機等主戰裝備都沿襲這個思路,力爭在性能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對敵人形成數量上的壓倒性優勢,T72就是這一思路的產物。T72作為T62的有效補充,從設計之初就圍繞低價格和易生產兩個重要指標來開展,生產總數超過2萬輛。這樣的坦克雖然在單項性能上與歐美坦克差距不大,但在實際作戰中往往會造成戰損率較高的問題,尤其是在敵我之間數量差距不大的情況下。T72主戰坦克設計上採用三人配置,使用自動裝彈機代替了二炮手的工作,但由於設計上追求較為低矮的車身,使炮彈在自動裝填機中成水平方向放置,引信漏於炮塔空間內,一旦炮塔被穿甲彈擊穿,瞬間爆發的金屬射流極易引爆在炮塔內存放的坦克炮彈,進而形成殉爆。

第五,伊拉克裝甲兵戰技術水平落後和聯軍絕對的空中優勢,加大了T72戰損比。伊拉克裝甲兵團雖然裝備先進,但文盲率較高,對相對先進的武器裝備也操作比較困難,經常將先進的坦克埋置於沙坑內作為固定火力點,坦步炮協同脫節,行進間射擊和射擊行進目標都命中率極低。聯軍擁有絕對的空中優勢,龐大的武裝直升機和攻擊機集群反覆搜索攻擊沙漠中的伊拉克裝甲部隊,利用坦克車身與沙地散熱比的差距,在日落時分使用紅外夜視儀發現埋於沙土中的坦克,而後使用反坦克導彈和貧鈾穿甲彈實施攻擊。由於伊拉克防空力量完全被摧毀,龐大的空中反坦克力量加速了伊拉克裝甲部隊的滅亡,也提高了T72坦克的戰損數量。

T72作為蘇聯70年代初研製的第二代主戰坦克,性能上絕不遜色於美國M60和德國豹1等歐美第二代主戰坦克,但由於蘇聯不太厚道的軍售方式(美國軍售實際也是這種方式,當年意圖向兔子出售的F16/79型就是重度閹割版。),加上不太會使的軍隊和強的離譜的對手,最終成就了T72聲名狼藉的名聲。蘇聯解體後由於T72的名聲太臭,俄羅斯對T72進行了深度改進並更名為T90,重新推向了國際軍售市場,經敘利亞戰場取得較好的成績,也成為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軍購的選項,說明T72本身還是相當不錯的,只不過遇到了錯誤的對手和蠢笨的操作人員才落得今天下場。


汪淳浩瀚


T72恐怕是現代坦克中生產數量最多的了吧,當年的T72曝光之時可是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本來前蘇聯的裝甲集群就足夠讓整個西歐天天睡不著覺了,結果又這麼不聲不響地多出一個全新的武器。先進且更成熟了的自動裝填機、複合裝甲、威力強大的125mm主炮。

然而當年的全新武器和最高機密已經成了過去,現在的T72卻是已經是有些跟不上時代了。已經幾十年過去了,連一直魔改著59的中國都已經有拿得出手的東西了,而且還頻頻在與俄羅斯等國的比賽上用國產貨啪啪打蘇制武器或者現在該叫俄製武器的臉。

世界都在變化,越來越多的新東西開始出現,新的技術製造出了新的設備用於作戰,新的設備迫使人們重新設計出更好的裝備來使用他們。而T72卻很少能得到更新換代的機會,俄羅斯還好些,雖然沒什麼新東西一直吃老本但還是能做到對T72進行一番改進的,畢竟技術底子還是很厚。而當年輸送出去的T72就慘了,無論是賣的還是援助的,他們自身都少有能對其進行改進的,俄羅斯恐怕也很難幫什麼忙,所以這就導致我們經常會看到T72在世界各地花式飛炮塔。

然而T-72實際上仍是一種很好的武器,只是其設計之初的使用方向已經跟現代不是很搭了。蘇聯人想要的數萬鐵騎朝西歐平原快速突擊的場景在現代幾乎不可能了,反倒是小隊作戰成了主流。說到底,不是T72不堪,只是你還能要求一個垂垂老矣的廉頗做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