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囚禁宋欽宗的千年古剎,竟是戊戌六君子停靈處|那些北京的故事

一座鬧市中的千年古剎,記錄了半部中國史。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的法源寺,一草一木,一磚一石,一殿一宇上,無不鐫刻著深深的歷史烙印,幾度損毀,幾度重生,鳳凰涅槃般的跟隨著時間的腳步,歷經千年風雨,看盡世事變遷。


囚禁宋欽宗的千年古剎,竟是戊戌六君子停靈處|那些北京的故事

此時正是四五月間,法源寺丁香盛開的時節,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光。四溢的香氣,給這飽經風霜的千年古剎平添了許多生氣。如此繁花盛景,自明清兩代開始就享譽京城,林則徐、紀曉嵐、龔自珍,都曾慕名而來,留下詩篇和足跡。就連徐志摩也曾陪同印度詩聖泰戈爾前來湊趣,使得法源寺的丁香蜚聲海外。

囚禁宋欽宗的千年古剎,竟是戊戌六君子停靈處|那些北京的故事

田沁鑫作品 李敖原著話劇《北京法源寺》

囚禁宋欽宗的千年古剎,竟是戊戌六君子停靈處|那些北京的故事

田沁鑫作品 李敖原著話劇《北京法源寺》

繁花盛開之下,是法源寺充滿了血腥與磨難的歷史。自唐初李世民下令在幽州城內修建法源寺的前身憫忠寺,用以祭奠為國捐軀的戰士們開始至今,1400多年間,從憫忠寺到法源寺的命運之曲折,足以書寫半部中國史。

囚禁宋欽宗的千年古剎,竟是戊戌六君子停靈處|那些北京的故事

宋欽宗

囚禁宋欽宗的千年古剎,竟是戊戌六君子停靈處|那些北京的故事

謝枋

由於憫忠寺是由太宗李世民下令修建的,因此在唐武宗時期避過了“武宗滅佛”,成為幽州地面上唯一倖存的佛寺。遼宋戰爭期間,多次被毀的憫忠寺在戰火過後才得以重建,確定了今日法源寺的基本格局。彼時,被遼朝皇帝重建的憫忠寺不只成為遼朝皇帝舉辦法事的場所,還成為了囚禁北宋皇帝宋欽宗的牢籠,見證了這位皇帝悲慘的結局。元初,這裡又迎來了文天祥的同科進士兼好友謝枋,成為這位與文天祥同樣,寧死不忘復國之志的忠義之士的最後歸處。

囚禁宋欽宗的千年古剎,竟是戊戌六君子停靈處|那些北京的故事

戊戌六君子

時至清朝,乾隆皇帝來此進香時有感而發,提筆寫下“最古燕京寺,由來稱憫忠”的詩句,和“法海真源”的匾額,自此憫忠寺正式更名為法源寺。那時的乾隆皇帝萬萬沒有想到,百年後的法源寺成為了晚清時期“戊戌六君子”的停靈之所,被臺灣著名作家李敖寫入小說《法源寺》。

囚禁宋欽宗的千年古剎,竟是戊戌六君子停靈處|那些北京的故事

法源寺的歷史還在繼續,宏偉的寺院、繁茂的丁香花和寺中珍藏的明代銅質佛像、明代木質“華嚴三聖”造像一起,駐足於北京城南的鬧市之畔,既是歷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又是一個安靜的旁觀者,千百年後,世人會從他的身上,讀到如今的故事。


不想跟團!也不想窮遊!怎麼用最經濟的費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體驗?

更多既舒適又全面的自助遊、自駕遊,盡請關注遊走在感性與理智間的“饕餮小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