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降血壓?中醫與西醫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你知道嗎,在中西醫的眼裡,

高血壓的認知和防治都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為了讓大家加深對高血壓的認識和了解,昨天(5月15日)下午14:30~15:30,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韓林醫生來到四川名醫健康教育基地,舉辦了有關“高血壓的中西醫認識及簡單防治”的主題講座。

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降血壓?中醫與西醫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韓林醫生都在講座上講了些什麼吧!

關於高血壓,你需要了解這些

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降血壓?中醫與西醫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高血壓是多種心、腦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關於高血壓,我國採取國際上統一的標準:未服抗高血壓藥情況下,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即診斷為高血壓。

高血壓的診斷必須以非藥物狀態下,兩次或多次重複測定所得的平均值為依據。

偶然測得一次血壓增高不能診斷為高血壓,必須重複和進一步觀察。

原發性高血壓病因為多種因素,遺傳、飲食、精神刺激、體重等;而某些已知疾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腎動脈狹窄、噬鉻細胞瘤等則有可能引起繼發性高血壓。

這幾類人易患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降血壓?中醫與西醫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韓林醫生介紹,一下幾類人都是高血壓的高危人群。

超重和肥胖的人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壓發病的主要人群,同時也是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病的主要人群。肥胖者高血壓患病率是體重正常者的2~6倍。

吸菸的人

煙霧中的有害物質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吸入人體後,會引起動脈內膜損傷和動脈粥樣硬化,還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和血液阻力,從而使血壓升高。

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降血壓?中醫與西醫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

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

如果父母無高血壓,那麼子女患高血壓的機率只有3.1%;而父母一方有高血壓者,子女患高血壓的機率就增加到28%;如果父母均有高血壓,則子女患高血壓的機率將增加到46%。

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者

SOAS是指睡眠期間反覆發作性呼吸暫停。SOAS常伴重度打鼾,主要是上呼吸道咽部肌肉收縮或狹窄、扁桃體組織增生、舌根部脂肪侵潤等。SOAS患者50%有高血壓,血壓高度與SOAS病程有關。

飲酒的人

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降血壓?中醫與西醫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酒精是高血壓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尤其是大量飲酒可使血壓升高,高血壓病的患病率上升。

食鹽過量的人

平均每日食鹽(鈉鹽)攝入量與高血壓發生率相關。患高血壓病的病人,每日的食鹽量應該嚴格控制,以低鹽飲食為宜,這也是高血壓病非藥物治療的主要措施之一。

精神緊張在高血壓的發生中也有重要作用;對於口服避孕藥的婦女而言,血壓升高的發病率和程度與服藥時間長短有關,口服避孕藥引起的高血壓一般為輕度,可逆轉,停藥3—6個月血壓可恢復正常。

如何降壓?

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降血壓?中醫與西醫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如果確診為高血壓就要終生堅持治療。

日常血壓控制可以通過改善生活行為如節制飲食、減少鈉鹽攝入、避免高熱量、高脂肪、高膽固醇的三高食品、多食新鮮蔬果、戒酒、運動等方式進行控制。

日常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服用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CCB(鈣通道阻滯劑)、ARB(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

中醫眼裡的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降血壓?中醫與西醫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在中醫眼裡,高血壓分為以下五型:

陰陽兩虛型:這些患者會出現頭暈眼花、耳鳴耳聾、心悸氣促、面部或下肢浮腫、夜尿多等症狀。

肝陽上亢型:這類患者常有頭痛、頭暈、頭脹等症狀,每次勞累或惱怒而加重,口乾口苦、面目紅潤、心煩失眠、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

衝任不調:婦女高血壓患者月經來潮時或更年期前後,會出現頭痛頭暈、心煩失眠、周身不適、面紅出汗、血壓波動。

肝腎陰虛型:這類患者常有頭暈頭痛、耳鳴目花、心慌易驚、失眠夢多、腰腿痠軟、舌紅少苔、脈弦細數等症狀。

痰濁阻滯型:這類患者的症狀較為明顯,主要有眩暈頭痛、頭重如蒙、胸悶心悸嗜臥、食慾不振、嘔惡痰涎、苔白膩、脈弦滑等。

高血壓患者如何調理?

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降血壓?中醫與西醫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1

食物調理

降血壓類:海蜇皮,絲瓜,芹菜,菠菜,葛粉,芋類,洋蔥葡萄酒。

軟化血管類:黑木耳,芹菜,山楂,生大蒜,洋蔥,食醋,大豆,橘,草莓,葡萄,菠蘿,茶葉,茄子,紅薯,棗,核桃,玉米,香菇,番茄,柚子。

2

三七、丹參、菊桑葉、花、山楂,荷葉,夏枯草,羅布麻,桑寄生、決明子等。

3

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降血壓?中醫與西醫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1、按揉內關穴。用大拇指按揉內關穴,順時針按揉,先揉左手再揉右手,揉32次,能舒心開胸。

2、按摩百會穴。百會穴位於頭頂的正中央。手掌緊貼百會穴順時針旋轉,至少旋轉32圈,可以寧神清腦,降低血壓。

3、按揉太陽穴。手指按著太陽穴順時針旋轉,約旋轉32圈,可清腦明目,疏風解表,止頭痛。

4、按摩風池穴。雙手拇指按揉雙側的風池穴,順時針旋轉32圈,可清腦提神,明目降壓。

高血壓患者該如何降血壓?中醫與西醫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更多的糖尿病科普

線下講座活動

盡在糖友家

關注“成都商報四川名醫”微信公眾號,或在微信上搜索“scmingyi”微信公眾號加關注,每日獲取更多權威健康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