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書法創作怎樣用好“枯筆"?

我自飛揚66


枯筆是筆毫墨少快乾時,在行筆中出現的,筆畫中有絲絲飛白的筆觸。

在書寫中,由於筆毫有時含墨少,不能平拖而出,筆畫浮於表面,在行筆時,筆尖頂著紙面逆行,邊行邊按邊提頓。以寫出沉著的筆畫來。枯筆有沉鬱、蒼古、老辣和淡遠的意趣。在創作中,一筆書寫多字,墨色由濃到枯漸變,有自然漸變過渡,也形成一種節奏變化。

唐代書法家孫過庭《書譜》中說:"帶燥方潤,將濃遂枯″。

南宋張即之《杜甫詩卷》時露飛白,行筆果斷,乾脆利落。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下圖為張即之書《杜甫詩卷》。











神韻軒書法


分享幾點自己的書寫過程中寫出“枯筆”的小經驗:

1、紙張粗糙容易寫出枯筆。

有些宣紙紙面很細膩,比太容易寫出枯筆。手工紙、毛邊紙等紙面粗糙的紙張則容易寫出枯筆。

2、幹筆蘸墨容易出枯筆。

多數人在書寫之前都有先把毛筆用清水潤溼,然後再蘸墨書寫,這樣寫不太容易寫出枯筆。直接用幹筆蘸墨,容易出枯筆。書家王鐸就喜好用這種方式,幹筆蘸墨,一口氣書寫幾十個字,前半段字跡濃重,後半段字跡乾枯古拙,前後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不過這種方式對書家的書寫功底很有要求。一般人筆毫墨少了寫出來的字不成形。

3、調過的墨容易出枯筆。

大家可能認為淡漠不容易出枯筆,濃墨不容易出枯筆。淡漠不容易出枯筆是真的,但是濃墨也不容易出枯筆。枯筆也叫“飛白”,既然是飛白,對書寫速度自然有要求,問題在於若用濃墨,速度提起來之後容易斷掉,反而不容易出枯筆。書寫之前把墨調一下,反而容易寫出枯筆。

4、偶得的枯筆最珍貴。

虞世南在《筆髓論》中說到,好的作品都是在不經意之間寫出來的。看來大書家同樣也面對一個困惑,就是越想把字寫好可能越寫不好。其實寫枯筆也是這樣,為了寫枯筆而寫枯筆,寫出來總是不盡如人意,反倒是一個不小心寫出來的枯筆,連自己都會眼前一亮,別人看著也覺得養眼自然。

(王鐸書法)


水滴國學


枯筆主要用於行草書及隸書,篆體字及楷書宜慎用。有一位楷書大家認為,楷書絕對不允許出現枯筆,出現就是敗筆無疑。這種說法有點武斷,但的確有一定道理,縱觀歐趙顏柳四大體,的確鮮有枯筆。好在楷書不求快,有的人甚至會一筆一舔墨。



在行草書創作中,一旦下筆,墨水自然會逐漸耗盡,枯筆不可避免就出現了。問題就在於自然出現的枯筆恰恰會營造出老辣,蒼勁,悠遠,古拙等獨特的書法藝術效果,這就是中國書法的神奇美妙之處。正因為如此,有的書法家會刻意停留在枯筆狀態,繼續推擠出來一個甚至好幾個字來。



我的看法是墨盡就宜舔筆,如果一定要追求老辣遒勁的效果,只要筆鋒沒有完全散開,還可繼續行筆,一旦發現筆鋒全部散開,完成筆下最後一個字,必須舔墨,否則就會顯得一團亂麻,而且會顯得矯揉造作,失去率真,凡事都有個度,過尤則不及。



古代書法家在運用枯筆這方面都做的很好,很少見作品中大量使用。可以這麼說,大量使用,甚至通篇使用枯筆,是今人的任性而為,看上去扎眼,摸上去扎手,沒有什麼藝術價值可言。



回答就到這裡,不妥之處,大家指正。

隨文附上書法作品兩幅,請大家不吝指教一二,永書我先行謝過。


永書101


枯筆最難寫,難於寫實筆。

請看拙筆大狂草:濃淡墨、飛白線、長筆畫三結合。

月落烏啼霜滿天……,所以多出飛白書。一行白鷺上青天,亦拉枯筆線,古帖中未嘗能見。




王乃棟說書畫


書法創作怎樣用好“枯筆"?

枯筆是國畫和書法的一種筆法,指用蘸墨很少的毛筆作畫或寫字。實際書法中的枯筆多是筆毫中的墨汁將要耗盡而出現的枯澀。

枯筆有其存在的客觀原因。枯筆多見於行書尤其是草書,因為行書、草書講究連貫,尤其草書其筆勢不可中斷,頻繁的蘸墨,筆勢便不能順暢貫通,“一氣呵成"的最後便會出現枯筆。枯筆的淡澀與飽筆的濃潤便形成對比,往往給作品增添自然的氣韻,使作品變得更豐富、更具有藝術特色!楷書之中儘量不要把墨寫枯,那樣會影響楷書的遒潤,使得字形筆畫毛糙神傷。

枯筆沒有多少難度,關鍵是用的恰當自然。

有意識的枯筆表現在創作布白時刻意為之。一幅作品中,除了氣息相連之外,還要注意字間距的疏密變化、單字的豐富變化、同字的差異化。這些豐富的變化除了線條靈動以外,可以以枯筆的形式來表現豐富的形態與筆勢。

無意識的枯筆是在即興創作時產生的。即興創作是書法創作中最重要的創作形式,更利於出精品。此時,或喜或悲,或怒或憂,情感之濃烈,其浩然之氣一併傾於筆端,這時一定會出現枯筆。這種自然的枯筆,必然把作者的情感世界流露於筆端,展現於筆勢,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自然形成的枯筆是一種奔放的情感,是一種殘缺的美。

最後還要提示您謹記三點:

1、枯筆只能在雄厚的書寫基礎上產生。

2、雖然是枯筆效果,但仍舊要保持中鋒運筆,切勿側鋒刷出枯筆。

3、枯筆效果不能多用,一幅作品中有一兩筆,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就可以了。亂用、爛用枯筆會導致醜書。


我就是竹韻


書法創作怎樣用好枯筆?

那麼,在書法創作中怎樣用好枯筆呢?我們不能故意或著意去表現,那樣做作。正確的方法,還是要從自然書寫中加以調控和運用。



一是在行草書中的運用。大家知道,行草書除點劃、結構、章法特徵外,最主要強調的是它的貫氣、行氣。為了寫出它的氣韻生動,書家們一次醮墨,行筆要連續寫出好幾個字,其墨色也由濃、潤漸次至枯,才再一次醮墨。這樣一個迴環,即是書法家們高超的筆法與墨法的表現,又是書寫者自然流露的情感所使然。我們從王羲之、懷素、王鐸等作品中就能看到,其枯筆在整幅作品中是那樣的和諧自然,又是那麼的精彩亮眼!行草書中的枯筆比較頻繁,正因為用墨的濃淡、乾溼對比強烈,才烘托出了其內涵的滿紙雲煙,豐富多彩。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墨飽時行筆快而輕,墨枯時行筆要慢而重。要枯中見滋潤、枯中見骨格。最忌柔弱虛怯,飄渺無形。



二是在表現碑版金石味中的運用。大家知道,我們在書寫篆隸及北碑的書體中,一般不用加太多水的墨,而要用濃墨。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它膠質含量高,著紙後水分滲透力差,才能在揮寫中,用筆表現碑版文字的渾厚、堅澀、鏽鈍、蒼茫感,從審美角度上關照,就是要表現它的金石氣。所以,我們在創作篆隸北碑作品中,一定要用濃墨。具體揮寫中,要與行草書區別對待的是,寫碑版書時,要多用濃潤之筆、少用枯筆表現,否則,整體不能氣象渾穆、整肅端嚴,而失去碑版應有的金石之氣。



以上兩個方面的運用,是枯筆在書法中著力表意的兩個關鍵點。要運用好,我們只有在學習前人經典作品的基礎上,從大量地書寫實踐中去掌握它,除此而外,沒有可走的捷徑。所以,愛好書法的師友們還得用心加把勁啊!

我是晉風,如果覺得我回答滿意的話,請給一個關注。願與大家在書法藝術,詩詞楹聯及人文知識等方面,同學習、互交流、共進步!


晉風


中國書法講究墨色的變化,墨與水相融合可以演變出無窮盡的墨色層次來。在書法創作中,根據自己所要表達的意識、情緒,合理使用枯墨,往往可以給作品增加感染力。

那麼,枯筆怎麼寫呢?下面具體告知方法

1、枯墨寫法。是在濃墨基礎上變化的墨色,比濃墨燥些,方法是蘸濃墨一定程度,待寫到需要表現枯墨之處正好是幹筆,用筆皴出來的字,自然是枯墨效果。

2、枯墨要領。枯墨效果的關鍵是蘸墨的多少和濃度的比例,心中要有數,應以經驗判斷為妥。不然蘸墨太少,幹筆皴字未寫完就已無墨,不好續蘸;或者蘸墨太多或不夠濃,在需要表現枯筆的地方尚溼,寫不出枯墨效果。

3、實例說明。附圖王鐸草書《魯齋歌》(局部)為墨色變化應用中枯墨的樣例。墨色輕重,行筆速度均掌握得較理想,達到了枯而不燥的效果,墨色運用與營造文句的氣氛相協調,值得借鑑。

希望以上回答對書友們有所幫助。歡迎關注【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每日書法技巧分享!


麓風軒


用生宣紙書寫,臨帖也容易出枯筆,不用過多設計的。如果是半生半熟宣紙,只要行筆疾速也容易出飛白的。




狂草控


書法中的枯筆怎麼用?枯筆是怎樣形成的?是眾多初學者和有一定基礎的書者所困惑的。它起現在書者在筆法、章法、墨法等上的造意深淺有關。

什麼是枯筆?枯筆是在書寫過程中,筆毫內的墨汁將沒有的時候,表現在紙上飛白。這種飛白是字體點畫運行中的飛白,與結構飛白有區別。結構飛白是點畫分佈而形成的。整體章法上也可佈置飛白,以形成黑白上的變化。而枯筆只是運筆過程中出現,形成書畫中黑白相兼的佈局,它現於書者對筆法、運筆的運用功力。

枯筆在作品中運用很重要,枯筆時行筆速度要慢,所謂潤筆易快,慢則成墨豬;枯筆宜慢,快則無形。兩次沾黑要有謙讓,不可平頭。就是說第一行與第二行不能平行,要讓開。枯筆在作品中起點綴作用,不宜太多。

總之,想讓枯筆運用的好,必須對筆法、運筆、墨法要精,做到熟能生巧之效果。必須苦練基本功,悟出用筆的技巧來,才能夠用好枯筆

個人見解,請涼解。


飛鷹94806


書法如何使用好枯筆?

書寫作品為了達到枯筆潤筆的巧妙使用,必有注重用筆與墨法的瞭解和如何運用問題,搞清楚瞭如何出現枯筆的險峻之氣象。才能夠運筆自如充裕而純熟運用之。

墨法,古人稱之為“血法”謂水墨者,字之血也。

古人云“以潤取妍,以枯取險。”

又云“墨濃則筆滯,燥則筆枯。”

由此燥墨才有出現筆畫的枯筆,出現飛白,那麼如何才能適宜的運用燥幹之水墨,幹研墨則溼點筆,,溼研墨則乾點墨,這就是一種?筆墨的關係,用筆水墨必須有一種和諧的關係,調墨至關重要,為了達到枯筆之際,必須運用乾燥水墨,以幹研墨去溼潤點筆。且有飛白出現。

筆畫用筆,根本是筆鋒,成功於水墨。所有墨水到處皆有筆,筆與墨,相輔相成,因此達到枯筆就要把墨調到燥幹,少許水潤,則有成與枯筆形貌。

枯筆的目的達到一種險峻,一般濃墨疾速出鋒會有枯筆,古言濃則易枯,淡則近薄。不知用筆就會用墨。

因而,書寫根據宣紙,筆,墨,三者處理好。生熟宣紙對於枯筆也多少有一定的作用。

唐代太宗文皇,善飛白字。即用枯筆,出現一種蒼勁有力之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