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手機敗給華為, 電腦輸給惠普, 聯想要拿“身家性命”豪賭一筆大買賣?

手機用戶62409351438


都在說,好像都被聯想套在圈子裡發言,所以不能聽他們忽悠,他們使用銷售的說服方法,讓大家跟著這個思路去認可他們的說法,以期股市不要被崩潰。事實上,

1,以華為為例,資金投入是銷售額的百分之十,人員投入是全公司一半人員是研發人員。這樣的投入堅持了三十年,才有今天華為在全球的技術地位。聯想到目前為止,公司結構和報表上,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對銷售業務的反補高的離譜,當然這個也是讓聯想成功的原因,不過,當企業面臨問題,要求儘快轉型時候,想著豪賭,事實上你的基礎和結構支持不了你的豪賭。

2,聯想的貿工技的成功,事實上有兩點我們需要明白,貿工技本質上是公司政治的立場口號,倪光南的出局,是公司政治的鬥爭失敗而出局的,同時,當時的中國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國內貿易來滿足當時中國發展的需要,技工貿貿工技之間沒有區別,也不能忘記,我們這代人當年認識聯想是從聯想漢卡開始的,認為這是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它賣電腦,事實上現在我自己也可以攢。可是聯想一直轉型不暢,認知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還認為研發不如購買,購買不去租賃。完全忘記了中國經濟社會已經與上世紀八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語了。這是認識上的問題,這種認知無法支撐他們的豪賭

3,社會支撐方面。聯想一直是中國科技的一杆旗幟,國人以及市場對聯想的聲譽品牌非常認可,這個是聯想成功的市場基礎,可是,隨著中國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阿里,騰訊,百度,華為等品牌成了國人的驕傲,聯想在貿,工,兩個層面的投入遠遠大於技方面,這個局面三十年沒用改變,不是市場遺忘了聯想,是聯想自己沒有跟上時代。加強內部管理的問題,我記得二十年前有媒體對聯想管理的評價就是內部無序的狀態讓人吃驚。整個業績下滑,被恆生踢出體系。近來又曝光在5G問題上長碼部分投票高通,讓國人在受到中興事件刺激後變態的反感聯想。你豪賭的市場基礎也沒有了。這次危機公關,楊總做的很糟糕。

所以,無論從聯想公司內部的結構和機制,還是自身的投入和導向,還是市場基礎的支持和認可,聯想都不具備豪賭的可能。國內國際的市場已經發生變化,但是聯想卻沒有悉知這些變化,還在以中國科技第一品牌自豪,這樣的決策依據下,聯想的未來在哪裡?豪賭的結果是什麼,大家就心知肚明瞭


慕容曉春


一切要從1994年說起,當時柳傳志和倪光南“倪柳之爭”水深火熱,貿工技還是濟公貿成為意識形態的差異,但是此時楊元慶的崛起,助力柳傳志的“貿工技”成為聯想的命脈,並且一直持續到現在。

從2001年楊元慶成為聯想CEO,再到2004年主導併購IBM的PC業務以來,就成為了聯想集團的“一把手”,楊元慶成為僅次於柳傳志的領導人,並且成為中國薪資最高的CEO,年薪1.18億元,這已是他第三年排名中國上市公司CEO第一,超越蘋果公司CEO庫克,是其2倍,同時是騰訊馬化騰的5.5倍。

而聯想目前虧損加大,同時被提出恆生指數,讓聯想更加危機,而為了應對危機,聯想的做法是併購:2018年5月5日,聯想集團有關向富士通購買FCCL的51%股份事項,買賣協議的所有先決條件均已達成,再度成為PC行業老大。

為了應對聯想業績低迷,楊元慶制定了兩個方面的目標:1、與京東是深度合作,抱緊劉強東的大腿;2、全面發力人工智能。

2016年聯想和京東曾達成協議,聯想全線產品未來三年力爭在京東實現600億人民幣的目標銷售額。2017年6月銷售目標變為800億,並可能衝刺1000億。這800億目標中,有600億是PC,150億是手機,50億是其他產品。

而AI的佈局則更早,2015年楊元慶就談到了聯想對“智能連接”5個方面的思考和動作。目前但聯想從一個PC的單業務公司,折騰成了有PC、移動、企業級、雲服務等多業務的集團。無疑,聯想從未像現在這樣接近AI時代的業務形態。


你覺得聯想還能恢復嗎?一起來評論區討論吧


毛琳Michael


在今年的第三屆全球創新科技大會,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曾這樣說道:“AI是信息產業的未來,我們必須全力以赴,甚至賭上身家性命。”

聯想對AI的理解和行動,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2015年,集團掌門人楊元慶就談到了聯想對“智能連接”5個方面的思考和動作。外界看來,最近兩三年的聯想集團,確實“折騰”太多。但聯想從一個PC的單業務公司,折騰成了有PC、移動、企業級、雲服務等多業務的集團。無疑,聯想從未像現在這樣接近AI時代的業務形態。

第三屆Tech World上,聯想一口氣展示了全球首款視覺識別的智能音箱+、All-in-one混合現實智能眼鏡daystAR晨星、ThinkSystem系列、ThinkAgile解決方案、虛擬智能助手CAVA咔哇、聯想智能心電衣Smart Vest、聯想智能情境引擎LCE、聯想服務機器人……近10種AI創新技術和應用。加上此前的電腦、手機等方面的人工智能成果,聯想在前端的智能設備更加豐富和多樣化,每年有可觀的1.5億設備出貨量,助力AI戰略。

而在人工智能後端的算法、大數據和計算力三大元素支撐的雲服務上,聯想也是底氣十足——

  • 1 、算法:聯想人才儲備充足,1萬名研發人員組成三級研發體系,對行業的理解也很充分和超前。

  • 2 、大數據:聯想是國內最大的製造企業數據集群,擁有超過12PB的數據,這個數據規模僅次於BAT;同時聯想在全球有9個數據中心,超過2000臺服務器。每天聯想新增的數據量超過30TB,每天處理的數據超過150億條。

  • 3 、計算力:作為中國起步較早的超算廠商,聯想在2001年即成立了高性能服務器事業部,開始了在超算(HPC)領域的探索。在剛剛結束的ISC 2017上,聯想以91套高性能計算系統入圍全球HPC TOP500份額榜,連續三年獲得中國第一,繼續蟬聯全球第二。2017年6月30日,聯想又針對AI領域的計算力需求,發佈了自主研發的全新超算集群——深騰8810,以及HPC+AI智能超算平臺LiCO。

基於這些自身的底層優勢,聯想面對成為業界排名前3的數據中心提供商的目標,和到2020年成為增長最快、規模最大的超級計算公司規劃,動力也是滿滿。已經到來的智能互聯網時代中,在消費級業務和企業級業務上,聯想的AI戰略佈局已具規模,接下來就看執行力和具體成效了。


天方燕談


對聯想來說,目前所面臨的,不只是業務上的問題,還有行為和形象上的被質疑。如果僅僅是業務上的問題,經歷過多次艱難險阻的聯想,是能夠走出困境的。就像此前遇到的財務危機一樣,柳傳志一出山,立即化危為安。

然而,行為和形象上的危機,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就算柳傳志願意再度出山,輿論和公眾還能夠和過去那樣買柳傳志的帳,像過去那樣支持柳傳志、支持聯想嗎?沒有輿論和公眾的支持,才是最可怕的。

搭上身家性命研究人工智能,或許是聯想擺脫困境的一條出路,或者說是唯一出路。那麼,就會遇到這樣的追問,是“自己”的人工智能呢,還是“人家”的人工智能。現在的聯想電腦和手機,雖是聯想造,但芯片是高通的。也就是說,聯想並沒有掌握電腦和手機的心臟。沒有心臟的產品,就相當於沒有發動機的汽車一樣,不具備核心競爭力。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聯想的人工智能,將如何搭上身家性命去搞,能不能搞出一個真正具有心臟的人工智能,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實際上,聯想要想真正擺脫困境,不防靜下心來,放下業務規模和利潤等,回到芯片等核心技術的研發上,當一回心臟研發中心,讓聯想來一次真正的二次創業。這樣,既能讓企業擺脫危機,又能重塑市場形象,讓那個標誌性聯想再回到中國人的心中。就是人工智能,也必須是有心臟的人工智能,這,才是聯想最需要也是最應當解決的問題!


譚浩俊


其實表面上看聯想手機敗給華為,電腦出貨量輸給了惠普,但這些都是表象,實質的問題在於聯想缺乏核心技術,經營模式存在嚴重問題,才才導致了聯想在手機、電腦等多個產品線的潰敗,經營陷入困境。而楊元慶表示:AI是未來, 聯想已賭上身家性命,進入這一領域。聯想發展AI,從方向上講沒有問題,但是聯想因為缺乏核心技術,發展AI基礎不牢,如果意氣用事賭上身家性命,很可能加速聯想的衰敗。倪光南院士曾經在聯想主導的芯片、通訊、軟件等核心技術和產品,如果不被廢除,將成為聯想發展AI最大的資本,聯想也將躋身世界一流芯片、通訊企業,可惜隨著倪光南院士被聯想驅逐,一切都成為泡影,聯想如今深陷入泥潭,很難自拔,聯想現在已經沒什麼籌碼去賭了,聯想如今淪落到去賭的境地多少有些悲涼。

聯想陷入困境的根源是沒有核心技術

聯想手機從早期的“中華聯酷”時代實力並不弱,但因為缺乏核心技術,過於注重商業利益,聯想手機在擁有先發優勢的情況下,卻不斷潰敗,徹底被OV小米等後來者超越。而在PC行業,聯想雖然經過幾次大的資本運作成為世界PC巨頭,但是因為缺乏核心技術,基本淪為國外芯片巨頭的代理商和打工仔,即使不被惠普超越也很難扭轉聯想的困境。所以聯想手機和電腦業務的衰落,核心問題還是缺乏芯片、通訊、軟件等方面核心技術。如今聯想陷入困局,想壓上身家性命去賭AI,沒有核心技術很可能重蹈覆轍,加速聯想的衰敗

聯想的經營模式導致瞭如今的困境,發展AI依然沒有機會

早年聯想在倪光南院士的帶領和推動下,全面佈局芯片、通訊、軟件等核心技術和產品領域,為聯想未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經營模式來講當時聯想的經營模式是自主研發,技術驅動型的高科技企業發展模式。如果按照當時的發展模式走到現在,聯想很可能已經是世界一流的芯片、通訊和AI巨頭了。但是由於自主研發前期投入巨大,短期效益低,因為以柳傳志為代表的聯想高層的短視,過於注重當前利益,不僅驅逐了倪光南,而且將倪光南主導的自主研發項目全部廢除,徹底轉型成為貿易和代理企業,淪為國外芯片公司的代理商和打工仔,因為經營模式的轉變,聯想喪失了核心競爭力,更加註重資本運作,投資白酒和房地產等和IT無關項目,直接導致了聯想在核心技術上的缺失,沒有自己核心的技術,發展AI依然沒有機會。

發展AI技術,需要有芯片、軟件、通訊等方面的核心技術

AI技術雖然代表了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是如果沒有芯片、軟件、通訊等方面的核心技術作為支撐,很難成功。倪光南院士在聯想時一直倡導自主研發,併為聯想早期發展芯片、通訊、軟件等核心技術和產品傾入了很大心血,如果柳傳志等聯想高層不將倪光南驅逐並廢除他主導的自主研發,聯想現在根本就不用賭上身家性命去發展AI,如果當年按照倪光南院士在核心技術方面堅持自主研發,如今發展AI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聯想PC和手機產業的衰敗是因為沒有核心技術,如今發展AI,同樣需要核心技術,如果只是一味的去賭,只能加速聯想的衰敗。正是因為聯想重商主義嚴重,沒有堅持發展自己的核心技術,反而轉型貿易和代理的模式,熱衷於搞資本運作,最終導致了聯想今天的困局。聯想的決策者和管理層必須深刻反省,只有徹底清算重商主義錯誤思想,代理和貿易的經營模式,重新確立倪光南院士曾經主導的自主研發的道路, 聯想或許還有機會。


智慧新視界


剛剛在評論裡看到一個人對聯想的看法:以技術起家,卻以貿易立命,最後當然要敗在沒有技術上。仔細想想也不無道理。

在筆記本業務上,就今年第二季度筆記本出貨量上,惠普以925 萬臺的出貨量超越聯想。 作為對比,排在第二名的聯想,第二季度出貨量僅有805萬臺。


而在手機業務上,2012年8月,聯想智能手機 市場份額頭一次位列國內第二,達到13.1%。到現在,聯想手機的市場份額僅有1%。所以,現在的聯想,早已不是當年的霸主了。

而且就在最近,聯想因“投票高通”而陷入了輿論風波。不少人都將聯想視為外企,不少死忠粉紛紛表示放棄聯想。可以預測,本來業務就節節倒退的聯想,接下來的日子更不好過。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聯想投票高通一事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謝謝!


科飛貓科技公社


我個人認為,聯想作為一個超級大的企業,太過於自以為是,想當年,聯想是以終端渠道起來的,我當年負責做電腦渠道的時候,走到什麼地方都能看到聯想的專賣店,且聯想的專賣店的人員銷售能力都比較強,但凡是聯想的專賣店,都是在當地最有能力的店面把持,聯想電腦的成功來自於專賣店,來自於專賣店體系的優勢,聯想的產品一直都不是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往往聯想的產品比配置,價格是最高的,所以聯想開始已老大自居,自己的產品多麼好,多麼強,殊不知近幾年的變化,互聯網的崛起,加之移動互聯網的崛起,收到的衝擊是非常大的,從現今看,純正的聯想專賣店已經很少了,不知道聯想是怎麼考慮的,為什麼怎麼多的專賣店活不下來呢?反而都是被大賣場形式的專賣店所取代呢?那為什麼現在的小米、oppo、vivio、華為等都開始做專賣店呢,而且都是很成功呢!聯想現在在幹什麼?

聯想的根在專賣店,為什麼現在連根都沒有了呢,反而去和京東合作,聯想在線上的優勢有怎麼大嗎?如果聯想還是以老大自居,聯想註定會和諾基亞一樣,不知道為什麼就突然不行了,要知道,聯想的產品是沒有任何性價比的,聯想的路線一直是貿工技,沒有了強大的技術儲備,也就沒有的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點可以看華為優勢,另外沒有了性價比,聯想在線上憑什麼讓人家購買,在線上購買,最重要的是產品展示力、性價比、口碑、並且有非常強的宣傳點,比如oppo主打的就是拍照,外觀展示力、口碑,即使配置差一些,但品牌已經形成了特色,再比如小米,品牌的性價比做到了極致,口碑也做到了相當不錯的地步,也就形成了小米的產品質量不錯,而且還性價比非常高,那他不成功,誰能成功。反觀聯想,他的產品,有哪些是我們記住的呢,電腦產品,已經是夕陽產業,即使做的再大,電腦行業也是萎縮的,現在基本上通過電腦玩遊戲的已經不多了,電腦現在已經不是娛樂產品,更多的是一種生產工具,且是必備,對產品的需求已經改變了,筆記本電腦已經成為主流,臺式機已經是昨日黃花,追求品牌的,往往買的的蘋果電腦,追求性價比的,惠普、戴爾現在好像都比聯想的產品性價比要高,那聯想呢?現在是什麼定位,至少我看不出聯想電腦的定位是在哪,我想大部分人在網絡購物上的頁面,也看不出聯想有什麼優勢,我為什麼非要買聯想的電腦,買其他品牌的電腦不行嗎,現今為止產品的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其他品牌的質量就很差嗎,服務就不好嗎?我在京東購買,一定看重聯想的服務嗎?當然這並不是能代表全部人,至少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的想法,聯想現在在互聯網上邊正在逐漸的被邊緣化,現在的人因為互聯網,他只想看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是不會接觸或者很少接觸的,聯想拿什麼讓人提起興趣呢?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很多產品動不動就開大型的產品發佈會,重點是讓人們提起興趣,從而形成購買?聯想拿什麼改變呢?

沒有了獨立專賣店、產品定位模糊,性價比不高,品牌逐漸的被邊緣話(並不是說品牌不行了),唯一看出來是聯想在ai智能發力,但你是如何發力的呢,在京東嗎?我看單純靠京東是不行的,可以看出聯想是在ai只能發力,但我沒有看出來是在整合到聯想一個品牌在發力,這些產品的品牌是散的,為什麼不強調聯想呢,讓聯想品牌在集中一些,我可以說是聯想第一批專賣店的人員,很懷念當時的聯想,在當時聯想專賣點店的六個統一,可以說是碾壓其他品牌的營銷策略,但後續的發展可以說受到互聯網的衝擊是比較大的,但現今來看,僅僅依靠互聯網是不行的,僅靠專賣店也是不行的,如何進入到大眾的視線中,如何引起大眾的興趣,產品細化的定位,應該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終端渠道賈利磊


1、聯想手機基本在國內是已經敗了,ZUK也宣佈關張了,在國內手機市場只有摩托羅拉還在堅挺,但是試問現在還有幾個人用摩托羅拉的手機呢?估計你能看見錘子、LG等冷門品牌都不一定看的到用摩托羅拉的人啊。國內常見的手機品牌基本就是OV華米了。

2、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確實聯想是敗給了惠普,但是聯想在PC界任是霸主的存在,至少臺式機/一體機聯想的佔比就非常高!個人PC市場本身就是走下坡路了,增速也是非常緩慢的,一臺電腦買回去少說可以用個三四年,多的話可以用個五六年的。

3、但是國外手機市場還是有聯想的影子的,聯想只不過是在國內賣的差罷了!但是你們都忘了一個點就是IBM也是屬於聯想的,如果兩者銷量相加的話聯想還是絕對的霸主。還有聯想在國外的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保有量也特別大。

聯想是否會落敗,咱們還是要走著瞧。


水哥愛搞機


聯想不一定要第一。中國手機最大問題是銷量和利潤根本無法與蘋果三星比。所以華為小米OPPO.都在姘銷量,從不談銷量利潤比。\n現在李!聯想搞高端motoz.還有中端機是正確的。至於筆記本。第一第二問題不大。國內仍然買聯想。不會買其他和華為的。\n所以國產手機多談利潤,多談技術創新,多談互相之間差距,和蘋果差距才是王道。\n


馬源華


我2015年花了3100元買了一臺聯想臺式電腦,聯想D5050。電腦沒有受到外力傷害,顯示器屏幕出現一道豎著的綠線,我哥哥替我把電腦送到聯想服務中心維修,修好了。電腦從買回來一直卡頓,為了解決卡頓問題,我無所不用其極,電腦系統盤瘦身,電腦垃圾清理,電腦病毒查殺,電腦C盤軟件程序卸載,遺憾的是,一直都沒有解決問題。因為電腦的卡頓問題,我都不願意打開電腦了。用鼠標雙擊桌面上的圖標有時候都打不開,用電腦在心理測試專業網站進行答題測試,把問題回答完了,點擊刷新查詢結果,竟然刷新不出結果來,我的大量時間精力都浪費在漫長的電腦卡頓等待中,呵呵😜,這臺電腦鍛鍊了我的耐心,我現在遇上讓人著急上火的事情,都不會急躁了。有一次,我姐姐來我家,打算把婚紗照照片從U盤轉移到她的QQ空間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電腦卡頓似蝸牛,好不容易才把照片挪到空間裡,忙活到晚上十一點多。前段時間到聯想3C服務中心,工程師通過檢測,建議安裝固態硬盤,安裝聯想原裝的,要七百塊錢。換了固態硬盤後,電腦無論是開機,打開軟件,打開網頁等,都快了很多。在買電腦以前,我還花一千多元買了一塊聯想S668t智能手機,手機在不進行外力手指觸摸的情況下,有時候會出現屏幕亂操作現象,一會兒打開這個,一會兒關閉那個,非常頻繁,讓人摸不著頭腦,我也沒到售後服務中心諮詢,現在這臺聯想手機因為跌落損壞棄之不用了。總之,我家買的這兩件聯想產品給我的生活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