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是陳湯說的,是哪個皇帝在位期間?

抹茶聽香


陳湯是漢元帝劉奭時的西域都護府副校尉。



下面聽蒼茫大地介紹這樣一位豪氣沖天的愛國英雄!

張騫通西域後,西域各國夾在漢朝和匈奴之間,兩邊不敢得罪,左右為難。匈奴稱霸西域多年,咽不下漢朝稱霸西域這口氣。它幹不過漢朝,就抓住一切機會挑唆各國跟大漢開戰,結果樓蘭、車師、大宛、龜茲、烏孫、西羌部落來找大漢操練,都失敗了。為了加強管理,公元前六O年,漢宣帝設置西域都擴,鄭吉為首位都護,主要工作是調解西域各國矛盾;如果各國遭外敵入侵,就擔任總司令調動各國聯軍抵禦;還要客串交通局局長,保證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匈奴自顧不暇,先是分成兩派對撕,越打越上癮,分成五派混戰,最終形成南北對峙局面,北邊歸郅支單于,南邊歸呼韓邪單于。郅支單于身大力不虧,呼韓邪扛不住了,投靠漢朝,漢宣帝加派軍隊協助他們抵禦郅支單于勢力。

郅支單于頭疼了,只好西遷,吞併西域幾個小國暫居下來。郅支單于的霸主夢難圓,他想起在長安當人質的兒子。這時宣帝病逝,元帝繼位,元帝菩薩心腸,派使者歸還郅支單于的人質兒子到北匈奴王庭,郅支單于竟恩將仇報,殺死使者。但他畢竟色厲內荏,怕大漢報復,一路西逃,想搞定強大的烏孫國在西域安家。郅支單于想睡覺,有人送枕頭來啦,康居國國主邀請他去打康居國,郅支率軍到了康居國,國王熱情招待,把漂亮的女兒嫁給郅支,兩國合兵,兵臨烏孫國都城下。郅支認為對康居國有大恩,住在丈人家不肯走,要訛詐老大人給他建一座新城。老丈人一猶豫,郅支就幹掉他女兒,康居國國王見請神容易送神難,只好發動全國百姓辛苦兩年給郅支單于建了一座單于城。這回郅支單于更得意了,他以西域老大自居,開始勒索各國向他進貢。

郅支如此囂張,擔任漢西域都護府副校尉的陳湯看不下去了,但西域的地盤由都護甘延壽當家。這位老兄謹慎有餘,膽略不足。當時沒手機沒電報,陳湯擔心寫信到長安,要貽誤戰機,就做出了大膽決定,讀者朋友在私下裡猜測:矯詔!對了!他親自動手偽造了元帝的詔書,他拿著假詔書徵調軍隊,並令西域各國一同進兵,甘延壽只好答應配合,公元前36年,陳湯調集四萬大軍趕到單于城下。

漢軍箭如雨下,匈奴兵窮於應付,漸漸潰散,郅支狗急跳牆,把太太、宮女拉上城牆,頑命抵抗,郅支單于被射中鼻子奔下城樓。陳湯攻下單于城,部下斬殺郅於單于,陳湯寫信向漢元帝報告整件事。

在信的最後,陳湯寫下了至今令人熱血沸騰的誓詞: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郅支單于死了後,呼韓邪單于成了唯一的單于。他夾起尾巴,向漢元帝打報告,帶匈奴百姓離開漢朝邊塞,回到草原。為表忠誠,每隔一段時間他就要來長安覲見大漢天子。

後來,陰錯陽差,他娶到了漢朝第一大美人王昭君!昭君出塞,已改變了漢廷從高祖劉邦以來嫁女匈奴的屈辱和親性質,她成為真正的和平友好使者,她帶來了匈奴和漢朝將近六十年的和平,昭君永垂不朽。

二千多年過去了,陳湯和他的豪邁誓言一直激勵著千萬箇中華兒女殺敵報國!

望斧正!


蒼茫大地顧煒斌


漢元帝時期,繼續了抗擊匈奴大業的有一位戰功赫赫的將領陳湯,同樣是抗拒匈奴陳湯不過在歷史上的聲望遠不及霍去病和衛青。

當時依附漢朝的匈奴,為了表達自己對大漢王朝的誠意要派質子入漢朝,質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可以放回國內,漢朝派出使臣護送,沒有想到當時單于對漢朝不滿,漢朝派出的使臣被匈奴殺害了。漢元帝即位不久,國內經濟空虛實在經不起折騰,實行偃武修文政策,並不想因為一件小事興師討伐。


朝廷能忍下這口氣,並不代表邊關的將領可以忍下。當時陳湯任西域副校尉,對郅支單于這樣的行徑感到恥辱。為了打擊報復,他決定為朝廷除掉郅支單于這個後患。郅支單于已經表露出來了自己的雄心,如果任由他征服了各西域小國,到時候再討伐就已經為時已晚,會對漢朝形成大患。


當時鎮守西域的將領分成了兩派,一派是堅持向朝廷請示,另一派就認為朝廷會延誤戰機。陳湯決定先斬後奏,假借朝廷名義徵發西域各附屬國兵以及屯田的漢軍,整合漢胡軍隊四萬多人,直奔中亞腹地。大軍一路上一邊休整,一邊團結周邊的小國,孤立郅支單于。這場戰爭大獲全勝,斬單于閼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多級。

儘管得勝回師,但是自己假傳聖旨絕對會受到追究。陳湯選擇主動坦白,令人將郅支單于的首級送往長安,上疏奏:

“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雖然立下不世之功,但是假傳聖旨,封了一個有名無實的關內侯。之後的仕途命運多舛,最後逝世於長安。


四十五度歷史


從漢朝通往西域,有兩條主路,一條在天山之南,一條在天山之北。沿路各有眾多小國,因為國力虛弱,常常首鼠兩端,時而歸附漢朝,時而歸附匈奴。一旦歸附匈奴,則攔路截殺漢朝的使者,隔絕漢朝和西域通使之路。


為此,漢朝不得不派兵征服叛亂,並在西域駐軍防守,但勢必耗費人力物力,所以直到很多年以後,才能把山南山北兩條路都護住。因此設立西域都護府。“都護”就是“通通守護住”的意思。


漢元帝建昭三年,西域都護府的副校尉陳湯準備謀劃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剿滅匈奴郅支單于。


其時匈奴已經分裂成兩支,呼韓邪單于歸順大漢,郅支單于因此西逃,在康居王國附近築城壯大,殺漢使,辱朝廷。但因為路途實在遙遠,即便郅支單于如此無禮,漢朝仍很難下決心出兵。


而陳湯認為,他自己就身在西域的都護府中,完全可以調集周邊小國的軍隊去攻打匈奴,不用漢朝勞師動眾。他要做的只是兩件事:一是徵得頂頭上司校尉甘延壽的同意。二是有皇上的手諭用來去各個小國徵兵。


他是怎麼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呢?陳湯先偽造了漢朝的命令,直到大軍集合了,再用劍逼著甘延壽就範。非常之人,在非常之時,用非常的手段,調集了一支多國聯軍,浩浩蕩蕩向匈奴郅支單于進發。這時,陳湯才邊行軍,邊向朝廷上書承認自己的過錯,並詳細介紹自己的計劃。


聯軍圍匈奴於城中,匈奴城分幾重,中間是土城,外圍是木城。單于無計突圍,只能堅守,連後宮閼氏夫人等也參與戰鬥,紛紛以弓向城外射擊。聯軍先縱火燒木城,木城燒穿,又合力推倒土城,將士爭先恐後搶入城中,郅支單于鼻上中箭,多處受傷而死,聯軍斬首閼氏、太子、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百餘人,納降千餘人。


大漢自漢武帝以來,屢徵匈奴,衛青、霍去病等常有大勝,但能進擊千里斬單于首級而歸,聲震西域的,唯陳湯一人。從此,匈奴只剩呼韓邪單于一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漢朝再也沒有匈奴之患。


凱旋途中,陳湯再次上書朝廷,表明匈奴的無禮和出兵的理由,並希望朝廷能將匈奴的首級懸掛在西域各國示眾,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裡的“明”,是使西域各國明白的意思。而不是“明犯”。


按理說,陳湯之功自漢以來,亙古未有。然而在朝廷,卻展開了要不要封賞的討論。


說是討論,其實剛開始“不該封賞”的聲音佔優,以權臣石顯、丞相匡衡為代表,沒錯,就是年輕時候鑿壁偷光那位。他們認為:偽造朝廷的命令,罪大惡極,假如對陳湯行賞,今後前往西域的使者將紛紛效仿爭攻,為朝廷多生事端,故不能開此先例。因此陳湯雖然立有不世之功,卻只得了非常微薄的一點賞賜。


陳湯本人在其他事上也並不爭氣,雖然作戰果斷,多有奇謀,是個軍事天才,然後在政治上卻幾乎是個白痴,多次口不擇言,又十分貪財收受賄賂,因此在匡衡再次攻擊下,被免官。後陳湯又被流放敦煌。


之後很久,都有人反覆上書,認為朝廷對陳湯不公,他的罪過得到了懲罰,但是他的功績卻沒有得到適當的封賞。直到漢哀帝即位,敦煌太守上書道,陛下您不知道陳湯誅殺郅支單于後,在西域有多大的聲威嗎,西域各國知道這樣的功臣被長久流放,我怕他們會從此看不起大漢。哀帝這才將他遷回內地,最後遷回長安。


陳湯在京城度過了人生最後的日子。陳湯看上去是個矛盾集於一身的人物,功過都十分顯著,其實我們每個人大概都是如此。只不過歷史在描述下往往把人物臉譜化,二元化。反倒是陳湯這樣,顯得更真實一些。只是對於他來說,也不知道這算是一種幸運還是一種遺憾。


東土大唐三俗和尚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的原話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 。

漢元帝,西漢第十一位皇帝,在位期間,因為寵信宦官,導致皇權式微,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由此走向衰落。

那麼陳湯為何向漢元帝上書呢?

漢武帝時期曾北擊匈奴,開拓疆土,培養了大批的名將,比如“飛將軍”李廣、“烈將軍”衛青、“冠軍侯”霍去病,漢朝和匈奴戰爭不斷,但是到了漢元帝時期,雙方很少兵戎相見,儘管史書上記載漢元帝時期是西漢由盛轉衰的分水嶺,可大漢和匈奴的和平,又是為何?

一、昭君出塞和親。

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

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

二、郅支之戰。

郅支之戰就是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出處了,郅支之戰又被稱為“陳湯滅郅支單于之戰”,是一場滅國的斬首戰爭。

戰爭背景是漢宣帝末年,匈奴內亂,形成呼韓邪單于和呼屠吾斯兩大集團。呼韓邪親漢,呼屠吾斯(郅支單于)與漢為敵,他遠徙西北,和相鄰國家聯盟,勢力漸強,成為西域一霸,準備與大漢長期對峙。

沒想到發生了一件事,西漢的西域使者郅支單于殺了,常言道“兩國相爭尚且不斬來使”,這是典型的外交挑釁外加赤裸裸的敵意行為,郅支單于對於大漢王朝的敵意顯露無遺。

要知道,郅支單于有兩大法寶護身:第一是地理上的距離優勢,第二是匈奴遊牧民族的高速機動性。

這時候,一代名將陳湯出現了,他假傳朝廷號令,調發漢屯田卒及西域諸國兵共4萬餘西征。

這場戰爭,一舉格殺郅支單于,斬首成功。另共斬單于閼氏、太子、王公以下1518人,生俘145人,投降者1000多人。通過這場大捷,漢軍徹底殲滅了反漢的匈奴郅支部落,一舉確立了漢朝在西域的宗主國地位。

但是,陳湯回來後,漢元帝不僅沒有獎賞他,還將他抓起來打入死牢。因為此次西征,陳湯系假傳聖旨,死罪。眼看要身陷囹圄,而且面臨殺身之禍,陳湯上書漢元帝,有理有據,做了自我辯護,其中就有了這句名言: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釋義:“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槀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

所以,這句話是在誅殺完再說的而不是誅殺前所說的。


五味社


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 。這句話是誅殺完再說的而不是誅殺前所說。
全句為:“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