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四川省的名字起源省內的四條河流,還是川峽四路?

四川省的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省內的四條大川,還是一種說法是宋分置的“川峽四路”,一現在普遍認為是起源於“川峽四路”,但其實這兩種說法一直存在。

我們首先看川字,其實這個字有平原的意思,如一馬平川,也有河流的意思,如川流不息。從這一點來看四川名字的由來,不能簡單的認為是單單是四條河流或川峽四路。

四川省的名字起源省內的四條河流,還是川峽四路?

我們找到北宋的地圖,大家如果看不清楚可以點擊放大。宋代有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我們看地圖上已經圈起來了。我這個地圖是公元1059後的宋代地圖,益州為成都府,益州路更名成都府路。四川從東、南、西、北,分為四路。益州路為西川,夔州路為東川,利州路為北川,梓州路為南川,今天的四川瀘州市。

四川省的名字起源省內的四條河流,還是川峽四路?

這裡要說明的是路這個概念,古代中國的路作為行政區始於宋代,說簡單點宋代的路相當於明清的省,支持四川省的名字來源於這四路的人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顧炎武,《日知錄》認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謂之川峽四路,後來簡稱四川。

四川省的名字起源省內的四條河流,還是川峽四路?

而而宛溪學派顧祖禹則不這麼認為,顧祖禹好遠遊。對四川的名字又有自己的看法。《讀史方輿紀要》寫道:“近說以岷、滬、雒、巴為四大川,故有四川之名”。1956年汪永澤編《四川省》則認為長江、岷江、沱江、嘉陵江為四條大川。四江的說法當時並沒有引起爭議。

四川省的名字起源省內的四條河流,還是川峽四路?

四江之說,是哪四江呢?長江、岷江、沱江、嘉陵江。我們看一下沱江。原西川路鹹平四年分置益州、梓州二路,而益州就是沱江以西的益州。從某種程度來四路的其實也也與江流有關。

四川省的名字起源省內的四條河流,還是川峽四路?

宋代當年有15路,12路是西川路後來分成益州、梓州,川峽四路,川有兩路,那還有峽是哪兩路呢?峽路是今四川盆地東部峽江一帶。峽路後分析出利州路、夔州路,自些產生川峽四路,我們可以看到利州路、夔州路有長江、岷江、沱江、嘉陵江隱隱約約作為分界線。

四川省的名字起源省內的四條河流,還是川峽四路?

其實川峽四路簡稱四川,我們也看出有些不合理,叫四川不叫四峽?明明是二川兩峽,非要簡稱四川呢?吳冷竹《省區釋名》一文,張至皋《四川的名稱由來和轄區演變》都明確說明四江的說法是不準確。但肯定是的,有人專門研究這個名稱的兩個來歷,說明這兩個名稱都有一定的依據。明顯站不住腳的,就沒有必要寫文章說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