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剛剛被確診為高血壓,心亂如麻,接下來要做哪些檢查比較有用?

愛DO到極致


高血壓不用慌,實際上不論是年輕人還是中老年人,都有血壓偏高的情況出現。2017年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大約有2.7億高血壓患者,而40歲左右的人群中,大約有40%比例的人患有高血壓。高血壓與動脈粥硬化、心梗、腦卒中、腎病、眼底疾病等併發症息息相關,確實是一種值得重視的疾病。但它並不可怕,為什麼?因為通常情況下,高血壓可防可控,研究表明, 有效的控制血壓,可降低腦卒中風險 35%~40%, 降低心肌梗死風險 20%~25%, 降低心力衰竭風險超過50%。

李藥師談健康,點擊右上方紅色按鈕“+關注”,更多健康科普知識與您分享!

確診為高血壓,還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不知道這位朋友高血壓的具體數值是多少,也不知道左右臂是否血壓相差未超過20mmhg,因此,確診為高血壓的情況下,還建議您進行以下檢查:

1. 高血壓四項:這是高血壓分型診斷的基礎檢查之一。高血壓分為繼發性高血壓和原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由於身體的其他疾病引發的血壓升高的情況,而原發性高血壓是指以血壓升高為臨床表現的一種常見病,原發性高血壓通常不可根治,但繼發性高血壓可根據病因,對症治療,有很多情況是可以改善血壓的,繼發性高血壓以腎臟問題引發的高血壓較為常見,高血壓四項中的腎素活性和醛固酮檢查,是初步判斷高血壓屬於繼髮型還是原發型的診斷依據,因此,首先進行此項檢查,如是繼發性高血壓,可查找具體病因,對症治療控制血壓為宜。

2.血脂血糖檢查:高血壓患者,特別是向心性肥胖的高血壓患者,建議發現高血壓後,如未檢查過血脂,血糖指標,建議進一步檢查是否有高血脂,高血糖的情況,這“三高”常常是伴隨出現的。如果發現同時伴有高血脂、血糖高的情況,應及時根據三高的具體情況,選擇服用相關藥物治療。

3.其他檢查:其他檢查要看您初次確診高血壓的具體數值,如果是一級高血壓(指血壓在160/100mmhg以下的高血壓)或臨界點高血壓,有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的情況下,其他檢查大可在控制血壓的長期過程中定期做即可,如果初次發現血壓就已經是二級甚至三級高血壓,建議進行心臟彩超、肝腎功能、眼底檢查等方面的檢查,因為您雖然是初次發現高血壓,但高血壓可能已經伴隨您很久了,這些器官的健康是否收到影響,都應進行相關的檢查。

發現高血壓怎麼辦?

對於原發性一級高血壓,如無其他相關心血管風險疾病併發,可先考慮通過生活方式干預的方法來控制血壓,具體的包括限制食鹽的攝入(每天不超過6g),控制體重(BMI控制在28以下,男性腰圍小於90cm,女性腰圍小於85cm為宜),適度運動(每週保持中等強度運動150分鐘以上),戒菸,限酒,消除焦慮情緒,充足睡眠勿熬夜等多個方面,如果通過生活方式干預3個月,血壓仍然控制不理想,可考慮服藥控制血壓。

選擇藥物服用前,可以做一個24小時的血壓監控,摸清自身血壓情況,根據血壓高峰期時間,選擇高峰期前2~3個小時服藥。藥物應儘量選擇長效製劑,即每天服用一次即可的藥物服用,具體服用哪種藥物,還應就醫諮詢,醫生會根據您的壓差情況、心律情況、高血壓情況、身體其他疾病情況,選擇適合的藥物給您服用。另外,服用藥物控制血壓期間,應定期監測自身血壓,如果可以穩定控制,不要私自停藥換藥。


李藥師談健康


首先,剛被確診高血壓也不用過於擔心,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不是短期內可以形成的(高血壓急症除外),只要按時服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血壓,不一定會有心腦血管的併發症出現。其次,首次確診高血壓病後,是應該做一些檢查進行評估及用藥指導。

高血壓病最大的危害是造成心、腦、腎等的併發症。但也不用過於緊張,高血壓造成這些重要臟器動脈的損害以及導致臨床併發症的發生一般是血壓長年累月控制不達標後逐漸累積形成的(高血壓急症除外),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高血壓腎病,常發生於高血壓病十年以上的患者。只要嚴格控制血壓達標,這些併發症會延緩發生甚至不發生。中國目前有2.7億高血壓患者,但冠心病只有1100萬患者,所以不用過於緊張。

但是高血壓也應引起適當重視,對於首次確診高血壓的,是應該做一些相關檢查,主要目的是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的因素及進行高血壓的風險評估,指導用藥。具體檢查內容包括腎上腺B超、腎動脈B超、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等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的檢查,腎功能、血脂血糖、尿蛋白、頸超、心超等進行風險評估的檢查,具體可由當地心內科醫生安排。

另外,對於高血壓患者,還應主要不良生活方式的改變,如戒菸限酒,低鹽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生活規律,保持心情舒暢等,按時服藥,監測血壓,學會血壓的自我管理。只要使血壓達標,就會明顯減少其併發症的發生。


醫患家


心血管王醫生,和您一起說說新發高血壓接下來怎麼辦?

如您所說確實高血壓,所以我們暫時排除因因為測量不準確而誤診的高血壓,也排除因為憋尿,激動,發熱,喝咖啡等等其它原因引起的高血壓。

接下來我們需要明確:

第一、高血壓分為繼發性高血壓,大多數是由於腎臟疾病引起,需要儘可能排除,比如腎動脈狹窄,腎衰等等。排除後,臨床95%都屬於原發性高血壓。

第二、要了解,高血壓必須控制好,要不會造成冠心病、心衰、腦梗死、主動脈夾層、腎衰等等危險。

第三、當然也不用特別擔心,高血壓是目前最常見的問題,控制好,和常人無異。

第四、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戒菸戒酒,低鈉高鉀飲食,每天限制鹽6g以內,多吃五穀雜糧,蔬菜水果,對糖及高熱量及高脂肪也要有一定的控制。

第五、如果血壓超過了160/100那麼最好要先服用降壓藥。

第六、如果新發高血壓在160/100mmHg以內,沒有合併其他疾病,可以先通過健康飲食,規律作息,運動鍛鍊,減肥等等方法來控制血壓,可以觀察1-3個月,如果血壓能夠恢復正常,繼續保持,如果血壓仍高於140/90mmHg那麼就需要服用降壓藥。

第七、降壓藥的選擇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並且服用降壓藥之前,瞭解所服用降壓藥的副作用,以便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總之,新發高血壓越來越多,我們需要重視高血壓,但不能害怕高血壓,王醫生和您一起攜手有效控制高血壓!


心血管王醫生


高血壓病作為一種臨床常見疾病,其發病率非常之高,我國成人高血壓的發病率在30%以上,由此可見其發病率之高。

在美國AHA最新修訂的高血壓指南中,甚至將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修改為130/80mmhg,直接將美國人的高血壓患病率增加到了46%,高血壓的發病率之高可見一斑。

高血壓病如此之多,那麼一旦罹患高血壓,我們需要做哪些檢查以明確高血壓的相關損害呢?

1.心臟彩超

高血壓的心臟損害最為常見,所以,罹患高血壓之後,定期複查心臟彩超有助於瞭解高血壓是否發生心臟增大,或者心肌肥厚等相關損害,一旦出現這些損害,需要加用相關藥物延緩或者改善相關損害。

2.尿常規檢查

高血壓腎損害較為常見,高血壓腎病更是一個讓人恐懼的慢性病,所以,高血壓病患者,定期查尿常規檢查,有助於瞭解有無腎臟損害,一旦出現,需要加用相關藥物進行治療。

3.眼底檢查

高血壓眼底損害視網膜損害等較為常見,所以高血壓患者出現視物模糊,視物不清等情況,儘早進行眼科相關檢查明確有無高血壓損害。

4.肝腎功能血液學檢查

高血壓患者還應定期查肝腎功能,瞭解高血壓藥物有無肝臟損害,瞭解高血壓有無導致肌苷尿素氮的升高,所以,常規進行的肝腎功能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肝腎損害。

5.頸動脈相關彩超

頸動脈是反應全身動脈血管的窗口,頸動脈彩超發現的斑塊有助於提早發現全身動脈粥樣硬化情況,有助於儘早應用他汀和阿司匹林進行冠心病的一級預防治療。

6.心電圖等其他檢查

心電圖有無變化,是判斷有無冠心病的簡單識別方法,其次其他一些檢查,也有助於儘早發現異常,儘早進行治療。

其實,高血壓的損害都發生於高血壓診斷數年以後,新發的高血壓,或者控制較好的高血壓,其發生併發症的年齡和時間都會大大延遲。

所以,與其知道有何併發症,不如趁早預防併發症。

防患於未然,才是最成功的一級預防。


心健康


由於大量的低頭族導致頸部肌肉、筋膜、韌帶、滑膜慢性損傷導致環樞關節挫位或環枕筋膜狹窄引起腦供血不足。故90%高血壓由頸椎病引起的。首先查頸椎環枕筋膜有無狹窄,環樞關節有無挫位。


吳興平21


如今高血壓的發病率很高,那麼,被確診有高血壓還需要明確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高血壓,這是很重要的,因為二者的治療方案是不同的。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第一,高血壓四項,如果是陽性,那就需要考慮繼發性高血壓,如果是陰性那就考慮原發性高血壓。

第二,腎功能檢查,腎臟彩超檢查,腎上腺CT檢查,來排查是否有腎臟疾病,腎上腺腺瘤,腎動脈狹窄等等,如果有,那就屬於繼發性高血壓,如果沒有,那就考慮原發性高血壓。



以上主要是鑑別高血壓的類型,而其它確診高血壓還要做三大常規、肝腎脂全套檢查、心電圖檢查、心臟彩超、頸動脈彩超、眼睛底檢查、動態血壓檢測等明確診斷高血壓對機體的影響,來綜合規劃治療方案哦!

總之,發現高血壓,要明確高血壓的類型,高血壓的級別和危險因素分類,以明確診斷和治療。


杏仁健康


不知道你多大年齡,體重如何。高血壓有很多因素造成。原發和繼發。還有家族史。去三甲專科醫院看下。自己買個血壓計最好是大品牌,一般電子血壓計,歐姆龍血壓計,西鐵城,國產的也有,上臂式,監測血壓,如果你很胖就把體重控制下來,改變下生活方式。還有重要一點就是,你有無頸椎病,有的血壓高是由於頸椎原因導致的。無論如何,要去醫院檢查,不要自己亂吃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