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淺談如何建立指標模型運算體系

何建立指標模型運算體系?在工作中經常會接觸到各種信息系統,對於信息系統的開發和使用,一般來說都會考慮系統對數據的分析和統計功能。尤其是在統計方面,需要在龐大的系統數據當中提煉我們關心的各種指標。於是指標模型運算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首先當然是滿足當前的指標定義、計算、分析、展現需求(雖然普通的報表系統也能實現指標統計,但指標模型的真正價值在於對持續優化過程的支持和促進)。業務人員對指標的多層計算過程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

指標的計算公式能對應需求的具體細節,業務需求不再需要文檔來維護,可以直接配置到系統上(解決需求文檔和代碼脫節的問題)用領域專用語言(DSL)定義計算公式,普通業務人員也能很好的理解,可以自行維護。

通過以上幾點,業務人員對需求可進行較好的把控,有利於指標模型的逐步優化完善,通過指標模型的不斷演進,模型所對應的業務領域的分析維度逐步清晰,再加上歷史數據的積累,這時再以這些指標為基礎,去做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就水到渠成了《三體》的“維度攻擊”是近期非常熱門的一個概念,新維度的發現需要數據的積累和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而如何讓業務、技術人員有目標性的去尋找新的維度,建立邏輯清晰、易配置、可擴展的指標模型是非常必要的手段。

淺談如何建立指標模型運算體系

一個指標不一定就是一個有重要意義的維度,但不去建立指標模型、不去測試指標數據,那永遠也找不到新的維度。尚學堂•百戰程序員陳老師提到比如假設一批借款數據,其中女性借款人的不良率是0.5%,男性是1.2%,差距非常大;如果沒有建立包含性別這個指標的指標模型,就不會想到用指標的思維來分析數據;而更進一步,可能性別+學歷、性別+年齡+學歷組合計算之後,會有一個更加重要的維度出現,如果不先建立指標模型,這些都難以發現。

缺少傳統業務分析積累、缺少業務人員的深度參與、無演進過程的大數據分析系統都將只是花架子。

系統功能模塊:指標模型定義,指標模型管理,指標管理(一個模型包括多個指標,指標的依賴限定於同一模型內)。

指標計算公式的維護

解析指標計算公式的變量(支持普通、通配符、正則表達式變量),建立指標的依賴關係

指標值、公式的有效性檢查。

指標依賴死循環的檢查

報表定義(每張報表包含多個指標,滿足多業務場景的分析需求)。

系統功能模塊:指標模型運算

運算對象管理(不同模型有不同類型的運算對象,如客戶評級模型是客戶、股票分析模型是股票、軟件代碼質量評價模型就是程序員)。

運算批次發起(選擇運算對象,發起一次指標運算批次)。

基礎指標錄入,錄入方式包括:

自動導入 - 系統建設完善、基礎指標可從已有業務系統、第三方接口抽取;

手工導入 - 無完善信息系統,目前只能通過較人工的方式零散的拿到數據,先手工合併到excel表格,再進行批量導入;

直接錄入 - 適合基礎指標較少的模型,在系統界面逐個錄入;基礎指標錄入值完整性、有效性檢查,以上檢查通過後,可發起模型運算,運算完成,得到所有計算指標結果。

系統功能模塊:結果展現

指標關係圖,把單個運算對象的所有指標計算結果和多層依賴關係通過關係圖的方式展示出來,非常直觀的分析了計算過程和結果,模型報表,根據模型定義中設置的報表,集中展示多個運算對象的運算結果,或單個運算對象的多次運算結果,指標對比雷達圖,用雷達圖同時展示多個運算批次的報表指標值,可針對多對象多批次和單對象多批次的對比分析。以上就是關於如何建立指標模型運算體系一些見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