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東風導彈的性能如何?能否擊沉航母?

腿姐呂小妹


中國東風21D雖然被稱為航母殺手,但是其實力令人質疑,目前並沒有擊沉美國航母的能力。現在目前能擊沉美國航母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俄羅斯,另一個是日本,言外之意自然不包括中國。對此有軍迷表示,試試就知道了。目前中國已經裝備了多款能夠擊沉航母的導彈包括東風21D、東風26、東風16等,尤其是火箭軍東風21D,被稱為航母殺手,它可以對3000公里範圍內的海上大型移動目標實施精準打擊,它可以用近乎垂直的末端彈道從正上方垂直砸向航母,攔截難度很大。此外中國也可以發射中遠程魚雷、佈置重型水雷等武器重創航母。可以看出,中國已經具備了完善的反航母體系,美國人說中國沒有擊沉航母的能力也太不把中國放在眼裡了!

航母是美國全球部署的重要武器,那麼想擊沉一艘航母有多難?一般來講,航母都是以戰鬥群的形式進行作戰,具有很強的防護網,通過不同的戰艦搭配,加上航母上的預警機和艦載機,可以有效的規避打擊,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美國利用退役的“美國”號航母進行了一次打擊實驗。在接受打擊測試時,“美國”號航母打開了所有水密艙門,經過25天的輪番攻擊,最終還是堅挺的沒有沉入海中,最後美軍在船體重要位置安裝了四噸炸藥將船炸沉。所以說擊沉一艘美國航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且尚不能保證就一定能夠擊中目標。而美國之所以說日本和俄羅斯可以擊沉航母,因為日本經常和美軍搞聯合軍事演習,日本完全瞭解美國航母的弱點,只要進行針對性的打擊,是完全能夠擊沉美國航母的。而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導彈,對付美國航母完全沒問題。反觀美國的觀點,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中國在最近幾年才開始重視海軍的,有很多短板需要補齊,比如反潛機等等,我們的東風21D雖說可以擊沉航母,但是畢竟沒有過實戰,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誰也無法預測下一步會發生什麼,因此中國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要走,但是反觀中國近幾年來的發展,中國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武器發展一定會讓世界刮目相看。


韜鈐視界


歷史上,使用彈道導彈打擊水面艦艇的想法,美國和蘇聯都曾積極探索過,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開發過SSNX-13潛射反艦彈道導彈,定位就用來打美國航母。上世紀80年代,美國開發潘興-2彈道導彈,具有末端機動能力,被認為同樣具有反艦作戰的能力。

中國的東風系列都是彈道導彈,但並非所有東風導彈都具備打航母的能力,這裡應該是特指東風21D,它被認為是專門為打擊航母而量身定製的撒手鐧武器。在2015年抗戰勝利日閱兵上,東風-21D作為受閱裝備對外亮相,閱兵解說詞明確指出,這種導彈的導引頭可以智能識別地形,一邊飛一邊矯正路線,保證精準打擊。東風導彈家族裡,東風21D專用於攻擊水面艦艇,被稱為航母殺手。既然該型武器已經入列,說明它肯定進行過模擬打擊航母的試驗並取得了成功,它肯定可以擊沉航母,這是毫無疑問的。

東風21D彈道導彈之所以擅長打擊航母,就在於它有特殊的末制導設計,傳統的彈道導彈,一般都以慣導、衛星導航作為制導方式,採用拋物線彈道,因此只適合打擊固定目標,而航母是移動目標,傳統的彈道導彈及其制導體制對此是無能為力的。而且,航母是不停移動的,目標特徵也不大,最多長二三百米,寬一百米左右,要讓彈道導彈有效擊中航母,首先它得有末端機動飛行能力,可以隨著目標的移動而調整自己的飛行姿態,追著航母的軌跡去打它。另外,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還得進一步提高,傳統彈道導彈圓概率誤差為幾公里幾百米不等,而打擊航母則必須將圓概率誤差提高到米級程度。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彈道導彈末端飛行採用類似傳統反艦導彈那樣的制導方式,包括雷達主動制導或紅外被動制導方式,在這兩者當中二選一或者二者合在一起同時使用,形成主被動複合制導,以此保證命中率。

東風21D屬於中程彈道導彈,其射程大約為2000公里左右,在作戰使用上,可以將其部署在遠離海岸線的內陸,當敵方航母戰鬥群在海岸線外圍出沒時,利用東風21D對其進行突然打擊,最起碼也可以產生強大的威懾作用,迫使敵方航母編隊不敢輕易逼近我方的防禦圈。


兵工科技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二戰以來,美國的航母艦隊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但近年來,越來越多針對航母的新武器及新戰法的出現,讓美國產生了強烈的憂慮。為了準確試驗和評估航母的抗打擊能力,美國海軍曾做過多種方案,如計算機數據模擬、毀傷量化分析、材料抗毀試驗等,但無論哪種方式都不能對整個航母的抗打擊性能做出全面系統的評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美海軍在無奈之下也只能自己揍自己了。

當然大家看到美國號航母堅持25天不跪是不是有點絕望了呢,但其實沒有必要,因為這次轟炸是實驗性質的,不僅要測試航母的抗沉性,還要測試美軍的反艦能力,必須把美國裝備的反艦彈藥都測一遍。在實戰環境下航母裝載了上萬噸燃料彈藥和其他裝備,但這次實驗中這些易燃易爆的東東只保留最低額度做做測試,否則航母一個殉爆就秒沉了,科學家們還玩啥!這個實驗先易後難,像軍艦水線這些最薄弱部位都是後面打的。

前幾年環太平洋軍演艦炮射擊比賽,美國安排好靶艦特意把中國排在前面出場準備看笑話,結果中國海軍這幫傢伙蔫壞,艦炮對著靶艦的水線Duang Duang兩炮就給打沉了,比賽提前結束,讓其他國家那些摩拳擦掌的小夥伴們都傻眼了,無靶可打只能去打虛擬靶標。航母相對於驅逐艦抗沉性很高,但二戰那些皮糙肉厚的超級戰列艦抗沉性也是不弱的,但在實戰中還有無數戰列艦要麼死於殉爆要麼直接被擊沉,可見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不沉的戰艦。另外面對東風21D東風26這中末端18倍音速動能和殺傷力極強,且直接攻擊甲板的反艦彈道導彈,航母的防護性還是值得懷疑的,最重要對於航母這樣複雜的艦載機起降平臺,一旦被命中基本就喪失作戰能力了,是否沉沒已經不重要了,不沉並不能影響戰鬥結果,只關乎國民士氣與精神!


每日點兵


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專門針對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的彈道導彈,一直被譽為“航母殺手”或“航母剋星”,對於美國稱霸世界的王牌武器航母構成了巨大威脅。那麼,為什麼可以用來打航母呢?小編總結了些原因

以前用彈道導彈擊打航母被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全球定位系統的出現,對航母的發現、跟蹤、定位終於有了實現的可能,而中國研製成功完全國產的北斗衛星定位系統,開啟了彈道導彈打航母的序幕,所以東風-21系列導彈誕生了。



作為東風-21導彈系列的最新改進型,首先,在射程上保持了東風-21A的2700公里的水準,如此大的射程,即便是在遠離海岸的內陸地區發射,依然也超出了航母戰鬥群的打擊範圍,從而對航母構成了遠距離打擊的巨大威脅。


其次,導彈末端的精確制導可以準確命中航母要想能準確命中航母,誤差就必須控制在10米,由於航母還是不斷運動的目標,因此東風-21D特意採用了雷達主動制導作為末制導技術。


最後,更強的突防能力,規避航母遠程防空導彈攔截,為了克服航母遠程防空導彈的中段反導攔截,東風-21D通過機動變軌和末端微調控制能力,改變規則彈道,從而讓敵方反導探測系統無法預測和推算導彈的飛行彈道,以達到規避攔截的目的。所以東風系列導彈應該是可以擊沉航母的。



  


萌爆君逗你笑


東風導彈可以輕鬆擊沉航母,這是沒有問題的。關鍵的問題在於:東風導彈如何鎖定航母、如何突破層層防禦,並擊中航母。我國的東風-21D中程反艦彈道導彈,就是為應對航母威脅而研製出的能夠打擊海上大型移動目標的導彈。其被西方稱為:“航母殺手”、“航母剋星”。東風-21D就是為攻擊大型水面艦艇而生,其能夠在打擊過程中改變運行方向、飛行軌跡以避開反導攔截。



為了突破反導攔截網,東風-21D採用了中段變軌——兩級固體燃料推進器分離,可進行彈道微調,可輕鬆避開攔截;末端機動技術——彈體分離,末端制導系統啟動,進行精度調控,以避過飽和攔截,命中航母。目前,鑑於我國在分導式多彈頭方面取得的成果,還有國外媒體稱:東風-21D可攜帶1—3枚彈頭。如若屬實,那要想對其進行有效攔截更是難上加難了。


擁有精密導引與被動突防輔助裝置,再入大氣層部有氣動翼面控制彈道,都使得其命中精度大大提高。根據官方透露的消息,其命中精度:由原來的幾十米級提高到十米級以下,這種精度已與巡航導彈的命中精度不相上下。其在末端速度可達10倍音速,即使不算戰鬥部爆炸威力,僅憑彈頭動能的毀傷力就夠航母喝一壺的了。2014年1月12日,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試射照片曝光,從畫面上看,彈體有調姿噴口系統 ,專家推測:其可能是便於末端制導以及作大機動突防。



彈道導彈打擊航母的另一大限制因素就是:如何發現、鎖定航母。這個問題在2017年末,CCTV4的《中國輿論場》節目中,李莉大校就對其作了回答:超視距雷達、衛星跟蹤和無人航空器等多方協調配合,給東風-21D實時傳遞航母的位置信息,直到進入東風-21D自身雷達系統工作範圍——搜索並鎖定目標。

東風-21配套發射車隊

為了能夠達到直接毀傷航母的戰鬥目標,其還可以一次發射多枚導彈,讓航母躲無可躲、攔又攔不住。



東風-21C彈道導彈

沒有經過實戰,就沒有答案。東風—21D導彈是經過“實戰檢驗”過的。外媒曾經報道過(詳細內容記不準了,述其大概內容):其進行過多次實彈打擊“移動中的航母”的實驗測試,結果令中國軍方很滿意,並稱東風—21D的打擊能力相當高——在70%-80%以上。


反艦彈道導彈攻擊航母想像圖


儒道之主


東風導彈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大家族,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複雜,最齊全的導彈系統。題主關心的是能否打沉海上的龐然大物航空母艦,答案是可以的。但僅靠幾枚彈是不夠的,需要執行飽和攻擊模式。往少了說,至少是具備突破對手航母防空體系的那個規模,至少幾十枚。只要有2-3枚彈打中,基本就可以擊退航母。要是運氣好,正好打在航母的軟肋上,蛇打七寸,可能一下就能讓航母動力系統崩潰。對手就只能棄船,然後航母慢慢下沉。

目前能夠執行反艦任務的有東風21D和東風26這兩型導彈。其實反艦導彈在美蘇早有研發,最早研究反艦導彈的國家是蘇聯,主要是因為美國的航母艦隊過於強大,蘇聯海軍需要加強立體攻防能力。後來美國有了潘興-2,該導彈具備一定的反艦能力,但不夠專業。世界上第一款成熟的反艦彈道導彈是中國設計研發的,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東風21D,它最早在2005年美國國防部的分析報告中出現,到了2013年,英國簡氏防務稱東風21D已經研究成功。隨後西方世界稱其為“航母殺手”。

東風21D是在21C地對地型號的基礎上改進的,技術更加複雜,屬於核常兼備的導彈。採用了錐形彈罩發射筒,既能壓縮長度,還能提高越野機動能力和公路速度。根據媒體的說法,東風21D的射程可能是1500-2000公里。

而東風26則不同了,屬於中遠程導彈,威力很大,發射重量就達到了20噸,彈頭重量是1.2-1.8噸。它跟東風21D一樣,可以在大氣層高點拉起來,再減速,降到7馬赫後,再用雷達掃描目標。東風26的射程達到了4500公里,東風26的精度也非常好,既能準確反艦,也能擊中地面重要目標。

其實導彈要想反艦,除了導彈本身,還需要海基雷達,衛星,偵查等多個體系的配合,畢竟航母不是個稻草人,等著子彈打過來。航母的最快速度跑起來,接近60公里每小時,留給反艦導彈的時間並不多。按照國際上一般的說法,最好是控制在15分鐘內,否則航母會離開雷達掃描範圍。導彈反航母是一個複雜的體系,需要全方位立體配合,最難的莫過於反航母了。


兵說


導彈可以分為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的速度相當於音速的十多倍,幾乎不能防禦。但彈道導彈只能以預定的航向飛行。在我國09年建國60週年的國慶閱兵上是東風-21D的正式亮相。

我國東風-21D被稱為“航母剋星”“航母殺手”。它不像一般彈道導彈,它的末端超高速可以有效躲避攔截,配合全球定位系統後精度相當可觀。美國對此表示非常地震驚,認為這是前所未有的革命性進步。美國的《空中力量》雜誌認為我國的東風-21D型中程彈道導彈(IRBM)是美國航母編隊沒有然後手段能攔截的。

東風-21D的最大射程有2000公里,能以超快音速擊中目標。這樣射程遠、高超音速、威力大,擁有末端高速機動突防的東風-21D能否擊沉航母呢?

東風-21D擁有獨特的攻擊方式,但美國航母機動性強、隱蔽性好、東風能不能打得中還是一個問題呢,當導彈瞄準航母時,航母逃脫打擊的可能非常小,彈藥要準確地瞄準渺小的需要很高超的雷達引導技術。雖然在我國的幾次實驗中成功了,但實驗中的航母速度是速度十分慢,這在實戰中根本不可能。美國航母的抗打能力也非常強,在05年美國曾用“美國號”進行了抗打擊實驗,模擬的魚雷和巡航導彈的攻擊以及各種方式,“美國號”歷經二十五天才沉下海底。

如此看來,就算是能擊中航母,也不能將它擊沉,應該是隻能擊傷。我國的進步是持續不斷的。東風-21D的亮相也表明了我國的富強和高超的科技技術。


利刃巨透社


近年來,我國相繼亮相了DF-21D和DF-26,這兩款導彈被外界認為是打擊航母的利器,備受矚目。反艦導彈已成為近年來最引人注目的航母殺手。為了反制航母,許多國家都在努力研發反艦導彈,以應對此類武器。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國研製出了DF- 21和DF- 26導彈。許多國家,包括美國在內,內心相當不安,一直是備受矚目的美國軍隊,現在變得謹慎起來。

反艦導彈需要大量的外部資源來完成打擊任務。由於與一般導彈的打擊靜態目標不同,發射後導彈的時間點和路徑條件會因外界因素而波動。從發射到目標大約需要15分鐘,這給了航母足夠反應的時間。為了獨立識別航母的能力,它需要非常複雜的偵察預警系統和通信系統,包括使用無人駕駛飛機和潛艇。當中國發展出反制的利器時,美國不會袖手旁觀。據悉在加強艦艇反導彈能力的同時,美國也在執行巡航導彈的先發制人計劃。

現在需要的不是摧毀所有的發射裝置,或者打擊導彈發射陣地,而是通過干擾導致對方無法準確地瞄準目標。即使美國能夠成功地對另一方的裝備進行破壞,但由於中國公佈DF- 21 D這相關的信息太少,沒有人知道到時會發生什麼。

當DF-21或DF-26對敵實施飽和打擊時,即使部分導彈可能會偏離目標,或讓敵防空反導攔截掉,但是會有一定的導彈擊中敵方的航母或者護衛艦,從而迫使敵方退出戰場,實現局域拒止戰略。


諸葛小徹


其實在15年大閱兵中中央電視臺說得非常明確了,東風-21D型中程彈道導彈(IRBM)具備攻擊大型水面艦艇的能力。從目前披露的情況來看,東風-21D的技術特點應該是彈道式起飛與巡航式再入,經過普通彈道導彈的主動段、滑行段、再入段以後,在終末段有一個通過彈頭的空氣動力學特徵不斷拉起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規避熱障與黑障對於彈上制導系統的不利影響,最終通過彈上上行數據鏈與自身探測系統完成目標定位,解算攻擊諸元后直接紮下去就是了。從理論上說在它高達數馬赫甚至十餘倍音速的速度面前,航母的飛行甲板跟紙糊的差不多,被直接打個穿透並引爆彈藥或油料(運氣好還可能打到核反應堆)基本不用質疑,堪稱反航母的豪傑。

當然,答主之前就說過,ASBM(反艦彈道導彈)的問題並不是攻擊,而是ISR(戰場偵察與監視體系)的構建:航母本身就有機動性強、

隱蔽性好的特徵,一晝夜的機動距離可以高達500餘海里,也就是1個小時航母的機動範圍就可能高達1200平方海里。在這種情況下,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怎樣打中航母,而是怎樣通過海洋監視衛星、電子偵察衛星星座、對海監視飛機、潛艇警戒鏈甚至人力情報網定位航母戰鬥群,給ASBM提供初始攻擊座標。這才是東風打航母最大的問題。

以上,歡迎評論區大神指正!


軍武次位面


為了對付美國的超級核航母,中國研發裝備了東風-21D、東風-26兩款具備打擊海上移動目標能力的中程彈道導彈。那麼,東風-21D、東風-26兩款導彈性能如何,能否擊沉美國航母呢?

首先,關於東風-21D、東風-26兩款導彈的具體性能,如今仍然是絕密的。目前關於它們的所有性能數據都是外界猜測的,外界對於它們的射程都仍然有多種說法,更不用提對它們的打擊精度、毀傷能力也是一無所知了。不過,預計東風-21D、東風-26導彈不能擊沉美國航母,因為它們追求的不是擊沉美國航母,而是讓美國航母喪失作戰能力,退出作戰即可。

實際上,一艘現代航母特別是美海軍的超級核動力航母是很難被擊沉的。美國曾經對退役的CV-66“美國”號常規航母進行過實際打擊測試,動用了魚雷、反艦導彈、自殺式小艇等各種武器對CV-66“美國”號進行長達25天的連續襲擊,最終才通過內部爆破方式終結了這艘航母。

要知道,CV-66“美國”號航母是屬於美海軍的“小鷹”級航母,後來美海軍陸續發展了“企業”級、“尼米茲”級、“福特”級航母,它們的艦艇防護能力一級比一級強大,目前還在不斷增強。加上美海軍擁有非常成熟、完善的損管體系,在戰時能夠對他們的航母進行及時搶救,所以今天要擊沉一艘處於正常作戰狀態美海軍超級航母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顯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東風-21D、東風-26導彈現階段追求的不是擊沉美國航母,當它們以十幾倍的音速從天而降時,它們追求的是擊中航母,殺傷艦員,讓航母的航空甲板受損,削弱甚至讓這艘航母完全失去艦載機的起降能力,屆時這艘航母在一定時間內就基本毫無用處了。即使不能直接擊中航母,直接毀傷航母甲板,東風-21D、東風-26導彈也還可以憑藉著特殊彈頭例如核彈頭的爆炸威力,摧毀美國航母的很多艦載設備,殺傷艦員,從而削弱航母的運作能力。

美海軍儘管擁有11艘航母,但現階段美海軍隨時可用的航母只有3艘,還有3艘需要1-3個月才能參加作戰行動,剩下的航母則處於維修保養、升級、準備大修、大修等狀態。可用航母數量較少讓美海軍一般選擇在亞太地區部署1~2艘航母,假如戰時能夠第一時間擊傷這1~2艘航母,它們只能退出作戰,返回日本橫須賀造船廠進行維修。假如日本橫須賀也遭到打擊,那麼它們只能返回遙遠的美國本土地區進行維修。屆時美海軍再派遣其他航母抵達亞太地區參戰就需要不少的時間,在這段空白期裡,就足以讓中國完成某些收復行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