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如何對待學習這件事

很多人認為,學習的本質就是為了獲得更廣、更高質量的知識,從而指導我們的行為。

但真正能在學習之後把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人少之又少,因為知識量的增加並不代表人的思考就會變得深刻。

《好好學習》的作者成甲對學習的本質下了一個更好的定義:

學習的本質是改變我們假設的過程。

這裡有個概念:假設。指的是我們所提出的觀點、論據、結論本質上都是一個假設。

就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也只是對世界的抽象化假設而已,與世界的真相尚有偏差,只是偏差值的大與小罷了。

而我們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糾正這個偏差值,讓我們的假設更接近世界的真相。

今天採訪的這位讀友Albert,用自己的親身學習經歷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如何對待學習這件事

【一】

學習,讓我逐漸獲得掌控感

飛小白:請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吧!

Albert:大家好,我是希望通過學習解決個人成長問題的Albert。機緣巧合下接觸到了成長詞典這麼一個優秀的個人成長工具,能跟大家一起學習讓我非常開心。

飛小白:據瞭解,你正在進行瘋狂的學習,這個過程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Albert:是的,從15年底我從一個以打到擼啊擼鑽石段位為目標的宅男變成了一個解決自身焦慮情緒的學習者,兩年多的時間從堅持到放棄再到堅持。

我的狀態算不上瘋狂,只能算是還記得給自己充電。

這也包括精讀《成長詞典》的學習,我現在晚上整理成長詞典的知識體系,早上閱讀新的詞條,正在逐漸刻意練習自己的學習習慣。

學習的過程解決了我很多苦惱。最大的收穫可能就是從迷茫到焦慮再到成長的良性過程。

我從一個痛苦的怪圈裡走了出來,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思維框架,構架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工作和生活中,我發現開始慢慢的有種逐漸接近“真相”的感覺,我開始慢慢變的有自信,有種模糊的掌控感

飛小白:你剛剛提到,自己正在刻意練習自己的學習習慣,你想要養成的理想學習習慣是怎樣的?

Albert:想要養成的學習習慣可能更多的是通過清晰的目標,制定能夠解決當下小問題、未來大問題的學習計劃,把學習和解決問題變成一個個小項目,把個人提升當成一個大項目,把自身當成一個“產品”,讓學習和自我提升變成符合個人的標準化的思維流程。

我認為,學習能力、結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管理能力可能是最有價值的底層思維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異常漫長且艱辛的過程。

這個過程需要我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克服困難、戰勝人性的弱點,才能最終成長為我們想成長為的樣子。

飛小白手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確不易,沒有“刻意練習”,很難學有所成。

有人繪製過一個學習成長曲線圖,直觀地反映了每個人在學習週期都要經歷的困難。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如何對待學習這件事

如圖所示,很多人都在“緩慢開始區”嘗試了一小段時間,發現沒什麼變化就放棄了。只有經歷了非同尋常磨練的人,才能從這一區域,進入到“加速提高區”,經過更長時間的積累,才突破進入高原區。

【二】

不斷重複使用,才能把知識變成能力

飛小白:你的學習模式是怎樣的?比如,學習後有做筆記的習慣嗎?

Albert:我現在學習的習慣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功利性學習方式”。比如一開始我不會閱讀,我就先讀閱讀方法類的書籍。

接著再學習選書、速讀、筆記、書評、知識管理、行動管理、結構性思維、底層思維、批判性思維、認知、心智……

所有的學習都是解決問題的過程,現在稍微有一點點開悟,焦慮情緒降低了很多,可能就是問題不斷被解決,漸漸在大腦裡建立了初步知識框架後,大腦就有規律了,它就有安全感了吧。

學習後有記筆記的習慣,可能是一段感悟,可能是最核心的關鍵詞,然後會是思維導圖,如果特別有啟發的還會拆分細化,做進一步梳理和保存。

整體的學習習慣應該相對符合知識管理的五個流程吧,學習——保存——共享——使用——創新

飛小白:記筆記也算是輸出的一種方式,你認為學習後的輸出,對你最大的幫助是什麼?

Albert:有一段時間我堅持將讀書變成文章在簡書裡發佈,但是後面自己的拖延症犯了,沒堅持下來。再後來的我的輸出變成了思考,變成了各種知識的串聯,可能也是在腦海裡慢慢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吧。

最大的幫助,可能是結構化的思維讓我在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夠比以前更有深度和準確度了

飛小白:幾個月來對於《成長詞典》的學習,對你來說有什麼幫助嗎?

Albert:就如精讀小程序裡說的,成長詞典是一個幫助我們成長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需要不斷的重複使用,重複的使用才會讓詞條裡的概念變成知識,進而將知識變成能力,能力提升上去才能兌換我們想要的價值。

《成長詞典》的整個知識體系非常完善,尤其是如何制定目標,如何提高學習能力,如何提高底層思維能力等框架下的詞條對於目前的我來說幫助巨大。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如何對待學習這件事

【三】

用學習換取能力,用能力換取價值

飛小白:你說過你的學習主要是以解決問題為主。從你的詞條評論中瞭解到,你曾經試圖在解決自己加班的問題,現在解決了嗎?

Albert:加班的問題可能是年前的問題,現在還可以。我可以接受加班,但是不能接受無意義的加班。

從職業性格測試到自己的分析,我是自由大於與家人相處大於事業的職業價值觀,只要我還在為別人工作,拿自己的時間跟老闆換取報酬的時候就永遠解決不了。

所以我要不斷學習,提高高價值區間的能力,換取更多的價值,進而實現相對的時間自由、財富自由的目標。

飛小白:有人說,加班背後的潛臺詞是“效率低下”,你是否贊同?

Albert:這個不敢苟同。有時候加班是很無奈的選擇,比如下班時間六點半,老闆六點二十過來,開個會,聽聽工作彙報,下班時間變成了九點半。這也算效率低下嗎?

我見過上班時間拖拖拉拉,非要下班以後做的同事,拖延是問題,但是不是毛病。

這個問題可能得放到不同環境,不同人的身上去看待吧,一竿子打死的說法,很偏頗。

飛小白:最後,請你跟精讀的讀友們說句話吧,當作共勉。

非常感謝精讀小助手給我一個嘚啵嘚啵的機會。

17年我學到兩個最重要的關鍵詞,一個是功不唐捐,一個是終身學習,與小夥伴們共勉!來,飲淨這碗毒雞湯!摔碗!幹!

飛小白手記:以上就是本次採訪的全部內容。

Albert在採訪時強調,學習知識要不斷地重複使用,才能把知識內化為能力。私以為,重複使用,正是所謂的“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目的就是突破學習曲線中的“緩慢開始區”和“加速提高區”的臨界點,這個過程一定是不太舒適的。

但只有逐漸遠離舒適區,才能擴大我們的能力邊界。

層次越高的人,越懂得如何對待學習這件事

古希臘的哲學家芝諾曾說過,知識就像是一個圓。圓圈之內,就是你擁有的知識。而圓圈之外,就是未知的世界。

你擁有的知識越少,你的圓圈就越小,你便會認為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很少。

相反,你擁有的知識越多,你的圓圈就越大,你便會認為自己很無知。

因為知識越淵博,所接觸的未知面就越廣泛,疑問也就越多。

反之,知識越貧乏,接觸的未知面就越狹窄,疑問自然也越少。只有什麼也不懂的,才不會感到自己的無知。

因此,學習,是我們一生的任務。

願大家都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做一個永不倦怠的終身學習者。

↓怎樣不知不覺,構建你的知識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