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看到自己喜歡的歌手的紀錄片是什麼感覺?

阿布之前認為會是激動。

其實當你真正看到的時候,那種感覺可能會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樣,也許會有些許的興奮,但是更多的是期待。

一種希望能夠多瞭解一些偶像的期待。

聽·見 林俊杰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2004年,是很多歌迷心中的驚喜之年。

那一年有周杰倫的《七里香》,林俊杰的《江南》,飛兒樂隊的《我們的愛》,張韶涵的《寓言》,蔡依林的《愛情36計》,梁靜茹的《寧夏》,五月天的《倔強》,SHE的《波斯貓》,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

為什麼單單把周杰倫的《七里香》和林俊杰的《江南》標紅?

就是因為這兩首歌,我粉上了這兩位歌手。

每當《江南》或《七里香》的音樂響起,我的腦海裡總是會出現2004年的記憶:

那是一個燥熱的夏天中一個燥熱的下午,我和弟弟兩個人百無聊賴的翻出小姨買的光碟,裡面的前兩首歌就是《七里香》和《江南》。

如今每次聽,我都會極力的去回憶那個夏天的那種感覺——

窗外知了的聒噪夾雜著陣陣熱氣席捲而來,但這並不能影響我和弟弟的好心情,弟弟瘦小的身體,大大的眼睛,姥姥因為午睡被打擾的呵責,被勒令關掉的遊戲機,那張錄進300首歌的盜版光碟,我與弟弟被禁錮在屋子裡的無奈。

這一切畫面都無比清楚的印在我的記憶裡。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但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對於JJ(林俊杰),這一粉就粉了15年。

阿布是個在聽歌方面很"廣泛"的人,也就是說不管誰的歌我都會聽一下,但是至今一直粉著的,只有周董和JJ。

我相信還有很多人都像阿布一樣。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很多東西都是要經過時間的積累才能檢驗出它的經典,就像《江南》一樣,阿布隔幾天就會聽一遍。

而對於林俊杰,除了他每次發新專輯我知道,或者每次有新聞的時候我會看之外。

我對這個粉了15年的歌手其實瞭解的並不像很多真愛粉那般透徹。

直到看到這部「聽·見 林俊杰」。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說真的,我很喜歡這部關於林俊杰的紀錄片,因為它並沒有惡俗的去挖關於JJ的那些緋聞。

而是把目光聚焦到他的專輯,他的歌,他的生活上。

其實林俊杰的歌唱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他經歷了兩次比較重大的轉折,也可以說是危機。

一次是風格轉變之後的大敗,一次是失聲。

好在他都順利的挺了過來。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在影片剛剛開始,JJ就開心的自嘲了一把。

"不要再寫什麼芭樂情歌"

"芭樂情歌過時了"

"只有林俊杰在唱這種的"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芭樂情歌:是Ballad這個英文單詞在臺灣的翻譯方法,意思是民歌、民謠,後來延伸的意思是指那種節奏緩慢的抒情歌曲。

要知道,JJ擅長的就是芭樂情歌。

JJ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在逼迫自己成長,他在音樂方面,是很有"野心"的。

在《曹操》那張專輯之後,JJ開始和製作人商議。

他想要能夠在之後的專輯中主導整個方向,然後只是找老師們做一些協助,換句話說,他不想在主唱芭樂情歌,而是試著去唱一些新的風格和類型。

之後的事情,很多歌迷都看到了。

《曹操》很紅,很成功,很成立。但是之後轉型的《西界》是他整個歌唱事業的一個大的滑鐵盧。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那次轉型,其實也是JJ的一次自我審視。

他究竟適合什麼?應該走什麼樣的路?

這樣的問題困擾了JJ很長時間,他的長久壓力就在於,他一直無法跳開長達十年之久的模式禁錮。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他很想跳出去,但是心裡另外一個聲音就告訴自己,不要跳,先維持住現狀。

這樣的選擇在JJ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1998年,音樂製作人許環良在新加坡舉辦了"非常歌手訓練班",在3000+人裡面最終選出8個,這8個人裡面,就有JJ和另外一個歌手阿杜。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因為師兄阿杜的走紅,JJ開始審視自己,當時他給自己的評價是"長得也不帥,聲音也不是很特別"。

他不像阿杜那樣,聲音極具辨識度。

於是他也找到了製作人,把自己的困擾講給他們聽。

可以說,JJ從出道開始,是帶著一種自卑情緒的,也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態,讓他沉澱內心,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創作和演唱上。

JJ的每一張專輯,無論歌詞、編曲、演唱都是經過幾次、幾十次的修改之後才發佈。

他對待每一張專輯都像對待自己的珍寶一樣。

從美國製作完《新地球》專輯之後回到公司,他興奮的拿著母帶遞到每一個人面前:

來"摸一下"聞一下"親一下"。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他對音樂,對他的專輯有一種極度的熱愛。

這得益於他先天的完美主義精神。

喜歡JJ的粉絲都知道,他是個重度遊戲迷,在他新加坡的家裡存放著大量的遊戲光碟。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每一張遊戲光碟都像新的一樣。

每一張光碟,JJ都從底部膠條處輕輕揭開,玩完之後他也會細心的在粘上。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你們一定不會想到,JJ在高中時代被朋友發現他唯一一次暴怒是因為什麼。

遊戲······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玩DOTA因為隊友坑,生氣了兩三天才冷靜下來。

然後繼續玩,續玩,玩······

在紀錄片裡,JJ也一臉自豪的向我們展示他的遊戲光碟。

"雖然已經玩過很多次了"

"可是你看"

"還是沒有打開的感覺"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就像對待遊戲光碟這樣,對待他的音樂,JJ同樣抱著完美主義的心態去做。

為了完美的呈現一首歌,他可以錄製無數次,後期修改無數次,可以去尋找世界頂尖的音樂製作人和樂手來編曲製作。

《新地球》專輯五首歌的後期混音,JJ找到了11次提名格萊美6次獲獎的混音大師Richard Furch 。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而且因為JJ對於音樂的認真,他也認識到了一大批音樂上的好友,得到了很多非常高的評價。

混音大師Richard Furch表示:

"林俊杰是一個集製作人,作曲人於一身的歌手,他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他什麼事都要親力親為,如果有一些細節他不滿意是不會繼續下一步的。"

格萊美男歌手Jason Mraz:

"我們有很多邀請合作的,但將林俊杰放在第一位是因為他的真誠是能感受到的,他也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兩位都提到了一點: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那就是製作做好的音樂。

對於每一個創作者來說,靈感都是非常重要。

每一張專輯的主題,非常重要。

之前JJ一直需要去找主題,但是近兩年他開始發現自己不再需要去主動找,就像他的《新地球》專輯。

因為馬航事件、臺灣砍人事件等等,這種很缺乏安全感的狀態讓JJ想要通過歌把自己的訴求表達出來。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這對於一個歌手來說是好事。

取材於生活。

從根本出發,才能創作出屬於大眾的東西。

其實在JJ最開始唱歌的時候,這種取材於生活的方法他就已經開始使用了,只不過那時候他沒有注意。

據JJ自己說,《豆漿油條》這首歌的靈感,也是來源於他到臺灣發展之後,他家樓下有一家豆漿油條店,他每天早晨都下去喝豆漿。

他和朋友提過之後,朋友告訴他,你可以把它寫成一首歌啊。

「聽·見 林俊杰」中,我們能看到他在每一張專輯之後所付出的努力,我們也能看到私下的JJ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在新加坡見高中好友的時候,每一個好友都能爆出他的幾件糗事。

打遊戲自己生悶氣,偷偷在後臺為別人假唱,跳一些奇奇怪怪的舞蹈······

粉了他15年——《聽·見 林俊杰》

對於每一個愛他的粉絲來說,「聽·見 林俊杰」真的能夠讓你更加深入的瞭解他 。

說真的,隨著閱歷的不斷增多,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

阿布發現自己對很多新的歌手,新的歌曲都提不起興趣,反倒是那些自己聽了無數遍的老歌,能夠讓我一次又一次的翻出來聽。

JJ的歌,毫無疑問的出現在我的歌單裡。

喜歡一個歌手最好的狀態是什麼?

阿布不喜歡做腦殘粉,不喜歡那種因為偶像而影響了生活影響了工作。

最好的狀態,也許就是支持他的歌,祝福他的生活能夠幸福美滿吧。

最後,阿布要把最喜歡的一首歌放在文尾,對於阿布來說,這首歌一直都是JJ最好一首。

相信,它不只是阿布最喜歡的一首歌。

(《江南》林俊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