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明成皇后、完和君怎麼死的?

用戶689155740248


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明成太皇后(1851年—1895年)本名閔紫英,驪興人。她是李氏朝鮮高宗的王妃,驪興閔氏外戚集團的核心人物、朝鮮歷史中女性掌權的延續。

1851年(辛亥年,哲宗二年)陰曆九月廿五生於驪州近東面蟾樂裡,是僉正贈領議政驪城府院君純簡公閔致祿的女兒。1866年(丙寅年)十六歲入宮,並冊封為王妃,是為閔妃,行嘉禮於漢陽的雲峴宮(興宣大院君第)。

據稱為明成皇后照片,真實性待考閔妃為朝鮮國王高宗之王妃,純宗之母。高宗幼時即位,其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是應攝政,一味採取鎖國路線。而後閔妃鼓勵高宗採取開化政策並引入日本勢力,在朝野扶植親信,推舉親族出任要職,排斥大院君勢力,兩派互鬥不斷,導致朝鮮黨爭激烈,政權更迭動盪。過程之中閔妃與親日之改革開化派勢力漸行漸遠,偏向親華,多次利用清軍勢力掃除政敵以求掌權。 至甲午戰爭日本戰勝中國之後,遭親日開化派奪權而失勢之閔妃欲轉與俄合作對抗日本,因而引發1895年乙未年(高宗三十二年,光緒二十一年)10月8日的“乙未事變”,日本公使三浦梧樓領日本浪人及亂軍入侵景福宮,於玉壺樓弒殺閔妃,並焚燬其遺體,並脅令高宗廢她為庶人,直至兩年後1897年,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行稱帝,才將閔妃復位並追諡為明成太皇后,並厚葬於南楊州市金谷洞的洪陵。

由於明成皇后初期主張開放政策,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所以深受韓國後世人民歡迎。韓國的後世史家稱她為“偉大的鐵女子”(위대한 철여자)。

明成皇后相關年表

1863 哲宗去世,無子,十二歲李載晃繼位,是為高宗,由生父李是應襄政,稱興宣大院君。大院君政權由此成立。

1866 高宗大婚。閔致祿十六歲女兒閔慈英,冊封為王妃,是為閔妃〔即明成皇后〕。

1868 獲高宗寵愛的李尚宮誕下一子。

1871 朝鮮王朝飽受空前的內憂外患 閔妃得子,卻年幼夭折。閔妃說服高宗親政,朝野掀起倒大院君風潮。

1873 高宗年滿廿一歲宣告親政,大院君被迫隱退。

1874 閔妃又得一子〔即後來朝鮮王朝最後一位國王純宗〕

1875 日本開始武力威脅朝鮮。

1876 日本威逼朝鮮締結《江華島條約》,朝鮮國門打開。後再簽訂《日朝修好條約》。

1882 朝鮮大旱,人心浮動,軍人起事,是為“壬午軍亂”。大院君利用局勢襲擊閔妃,閔妃扮成宮女避難忠州。高宗國王請大院君主政,大院君第二次上臺。 清政府為防日本藉機入侵朝鮮,決依製出兵朝鮮。大院君復出執政33天被囚。9月政局明朗,閔妃在清軍護衛下回漢城。朝鮮政府再次改組,戚族執政。

1883 法國奪取中國另一個藩屬國越南,清政府從朝鮮撤出部分軍隊應戰,僅留袁世凱駐守朝鮮。

1884 日本支援開化黨發動政變,慘殺朝鮮重臣多人,是為“甲申政變”。駐朝的袁世凱鎮壓,開化黨執政三天垮臺。中日就朝鮮問題進行談判,最終簽訂《天津條約》,中日共管朝鮮。為牽制日俄,李鴻章促朝鮮開放門戶,以夷制夷。

1885 朝鮮請清政府派遣外務顧問主理洋務,李鴻章派其幕中德國人穆麟德往朝鮮。不意穆為沙皇俄國收買,向閔妃集團鼓吹朝鮮“引俄拒清”。李鴻章發覺後,立即罷斥穆麟德。為牽制閔妃,李鴻章下令放還大院君。大院君在袁世凱護送下乘北洋水師軍艦返朝鮮。

1894 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依慣例請清軍平亂,日本不請自至。後起義軍議和,日本拒絕撤軍,挑起甲午中日戰爭。中國軍隊失利,日本對朝鮮加大壓迫,要求朝鮮政府按日本方案改革,逐華兵、廢華約,朝鮮政府拒絕。日軍包圍朝鮮王宮。朝鮮親日派密謀推翻閔妃政權,由大院君重新執政。日軍攻入朝鮮王宮,將高宗和閔妃軟禁,隨後成立親日派政著手改革。史稱“甲午更張”。

1895年1月,在井上馨的壓力下,高宗率世子、宗親大臣赴太廟向列宗列祖誓告“獨立”。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正式宣佈中國放棄對朝鮮宗主權。中國退出朝鮮,閔妃失去靠山後,謀求接近俄國抗日。日本開始對閔妃動殺機。

1895年10月8日,日本用極其殘忍手段殺害閔妃,史稱“乙未事變”。

1896年日本逐漸侵奪朝鮮獨立和主權。2月高宗逃進俄國駐朝公使館,一年後才返王宮。

1897年1月,高宗改朝鮮國號為“大韓帝國”,改年號光武,追諡閔妃“明成皇后”。

1898年大院君去世。

1906 日本設置朝鮮統監府,任命伊藤博文為第一任韓國統監。

1907 日本迫朝鮮簽訂第三次日韓協約,將朝鮮變為日本的保護國。高宗被迫退位,純宗登位,改元隆熙。

1909年伊藤博文被朝鮮愛國志士安重根刺殺身亡。

1910年8月22日,日本迫使朝鮮簽訂《日韓合併條約》。10月1日,日本統監府改為總督府,開始對朝鮮長達36年的全面殖民統治。日本封純宗為昌德宮李王,退位的高宗太上皇為德壽宮李太王,均列入日本皇族。


口水雜談


明成皇后是19世紀末期朝鮮的實際統治者,她生於1851年,驪興人,本命閔紫英。15歲時被冊封為高宗的王妃(那時朝鮮是大清的藩屬國,朝鮮王朝高宗李熙當時稱號是大君主,1897年朝鮮脫離宗主國清朝,建立大韓帝國,李熙自稱皇帝,高宗他廟號)。當時朝鮮高宗的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攝政,一味採取閉關鎖國路線。明成皇后則鼓勵高宗採取開化政策並引入日本勢力,在朝野扶植親信,任用親族出任要職,排斥大院君。閔妃在與大院君爭權的過程之中與親日的開化派勢力漸行漸遠,偏向親華,多次利用清朝勢力掃除政敵以求掌權,逐漸成為朝鮮王國的實際統治者。清朝甲午戰爭戰敗後,正式宣佈放棄朝鮮的宗主權,並從朝鮮撤兵。閔妃一下子失去清朝和日本兩座靠山,於是,她把目光投向鄰國俄羅斯,想借助俄國勢力來抗衡日本對朝鮮領土的狼子野心。



許多李氏朝鮮元老級的大臣,對明成皇后專權早就心生不滿,甚至想暗中除掉她。明成皇后當權期間,與中國的慈禧一樣,大興奢靡之風,造成國庫空虛,不少史學家認為她是造成朝鮮亡國的真正禍水。早在1882年,高宗的生父就發動宮廷政變,欲剷除明成皇后與其家族。明成皇后知道消息後,提前逃離皇宮,躲過一劫。後來,明成皇后利用清朝的勢力再度奪權,並對反對她的人進行殘酷政治清算。在後來許多年中,朝鮮王朝的命運一直牢牢掌握在她手中。



對於明成皇后的親俄之舉,日本早就心生不滿。1895年10月8日,日本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乙末事變”。日本公使三浦梧樓策劃日本浪人及親日的朝鮮軍隊殺入景福宮,於乾清宮將明成皇后活活砍死,焚燬其遺體,並脅迫高宗廢她為庶人。直至兩年後1897年,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稱皇帝,才將閔妃復位並追諡為“明成皇后”,厚葬於漢城東郊清涼裡的洪陵,由於明成皇后早期主張開放、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故深受後世韓國人民的尊崇。


在高宗李熙稱帝三年後,日本就完全吞併朝鮮,大韓帝國宣佈滅亡。誰也不會想到,明成皇后被害的事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原來安重根刺死伊藤博文被抓,日本人對其列出15大罪。第一宗罪,就是刺殺明成皇后。這顯然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韓國人自然不會相信日本人的鬼話,如今明成皇后於安重根一起,早就成了韓國人心中的民族英雄。


洛水清風


死因:明成皇后是被日本人殺害的。

人物簡介

明成皇后(朝鮮語:명성황후,1851年—1895年),朝鮮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本名閔茲映(민자영,一說閔紫英或閔貞鎬),本貫驪興閔氏。明成皇后生前並不是“皇后”,而是大清帝國屬國——朝鮮國的王妃(藩屬國君主的正妻只能稱“妃”),其最高頭銜也是1895年1月所封的“王后”(當時高宗的稱號晉升為“大君主”,王妃也隨之升為“王后”),因此歷史上通稱為“閔妃”。她是朝鮮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驪興閔氏外戚集團的核心人物,19世紀末朝鮮的實際統治者。

閔妃是僉正閔致祿之女,1866年被冊封為朝鮮王妃。當時朝鮮高宗的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攝政,一味採取閉關鎖國路線。而後閔妃鼓勵高宗採取開化政策並引入日本勢力,在朝野扶植親信,任用親族出任要職,排斥大院君勢力。閔妃在與大院君爭權的過程之中與親日的開化派勢力漸行漸遠,偏向親華,多次利用清朝勢力掃除政敵以求掌權。

至甲午戰爭(韓國稱:清日戰爭)日本戰勝中國之後,遭親日開化派奪權而失勢的閔妃欲轉與俄羅斯合作對抗日本,因而引發1895年10月8日的“乙未事變”,日本公使三浦梧樓策劃日本浪人及亂軍入侵景福宮,於乾清宮殺害閔妃,焚燬其遺體,並脅迫高宗廢她為庶人,直至兩年後1897年,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稱皇帝,才將閔妃復位並追諡為“明成皇后”,厚葬於漢城東郊清涼裡的洪陵(後遷往金谷洞)。由於明成皇后早期主張開放、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故深受後世韓國人民的尊崇。





九獅山下的亦白


1895年10月8日,因明成皇后閔茲映偏向親華,不答應與日本人合作,日本公使三浦梧樓讓日本浪人及親日的朝鮮軍隊侵入景福宮,輪姦並亂刀砍死了明成皇后閔茲映,還澆上汽油焚燒了她的屍體。

完和君李墡是朝鮮高宗的庶長子,其母是貴人李順娥。官方記載他因瘟疫病逝,年僅十三歲,有傳言是被明成皇后毒死的。


跪射俑


明成皇后按明成皇后電視劇上放是被日本浪人殺害的。完和君年僅十三歲就因為瘟疫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