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武則天英明一世,晚年卻敗給一八十歲老頭,這個老頭到底有多厲害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承認的女帝,憑藉著自己過人的手段和權謀,將大唐王朝切成兩段。在她死後,留下一座無字碑來供後世之人評斷。今天筆者和大家探討就是武周王朝是如何被複闢,武則天是如何將江山歸還於李唐的。

在這次的政權變遷中,不得不提的人物便是時任宰相張柬之。神龍元年正月(705),他與桓彥範、敬暉等乘武則天重病下發動政變,復辟唐朝。

武則天英明一世,晚年卻敗給一八十歲老頭,這個老頭到底有多厲害

聖歷二年(699),武則天經過諸多的考量,確認了接下來皇位由李顯繼承。此時的武氏家族失去了皇權的繼承權,卻又不敢明目張膽去對抗,只能將火氣發洩到政敵身上。只要是支持李顯復位的,便是武氏家族打壓的對象。但攝於武則天的餘威,他們並不敢太囂張。

在當時的朝堂,不僅是武氏家族和李家的對抗,同時還有新出現的勢力——張氏家族。

張氏家族只有兩個人,但這兩個人卻是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張宗昌在武則天的庇護下過得十分瀟灑,目中無人,在朝中也越來越放肆。

於是風向漸漸開始轉變,李家同武氏聯手,要先幹掉這兩兄弟。

武則天英明一世,晚年卻敗給一八十歲老頭,這個老頭到底有多厲害

長安四年(704),李家和武氏聯手朝堂眾臣,蒐羅了很多關於張氏兄弟的證據。接著,他們上書武則天要求嚴懲張氏兄弟。但武則天對這兩兄弟甚是喜愛,在鐵證如山的情況下還是網開一面,安排了幾個替罪羊就結了此案。也正是這樣的做法讓這兩兄弟更加有恃無恐。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已經快80歲的張柬之慢慢出現在人們面前。

永昌元年(689),朝廷以賢良科目召試,70多歲張柬之名列第一,授官監察御史,後累遷為鳳閣舍人。

長安四年九月(704),武則天問狄仁傑從哪裡能夠找到一位奇人異士輔佐共建大業。狄仁傑就推薦了張柬之,於是他就被任命為洛州司馬。過了一段時間,武則天又向狄仁傑要賢良人才。

狄仁傑表示:"臣曾舉薦張柬之,您沒用他。"武則天說已經提拔他了。

狄仁傑又說到":臣舉薦宰相卻任司馬,這不是用才。"

於是張柬之又被授官為司刑少卿,遷升秋官侍郎。

武則天英明一世,晚年卻敗給一八十歲老頭,這個老頭到底有多厲害

神龍元年(705),80多歲的武則天漸漸心力憔悴。此時的女皇想要繼續處理政務,但身體不允許,只能夠將大部分政務交給張氏兄弟代為處理。看準時機的張柬之聯合眾人直接發動兵變,逼武則天退位。

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崔玄暐、桓彥範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人率領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來到玄武門,派李多祚、李湛及內直郎、駙馬都尉安陽人王同皎到東宮去迎接李顯。

王同皎在見到李顯時,李顯有所懷疑,不願意跟著他們前去武則天的宮殿。

王同皎就這樣對李顯說:"先帝是傳位給你的,但你卻遭到廢黜,百姓們都很氣憤,現在23年過去了,文武大臣將同心協力恢復江山社稷,所以請殿下前去玄武門為大家做主"。​

武則天英明一世,晚年卻敗給一八十歲老頭,這個老頭到底有多厲害

當李顯他們到達玄武門的時候,張柬之等人在迎仙宮的走廊遇到了張氏兄弟。張柬之沒有多說廢話,直接將這兩兄弟就地斬首。接著一行人就這樣來到武則天養病的長生殿,將武則天團團圍住。

武則天看到眾人前來,心中已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情。

這時張柬之上前一步,向武則天稟明張氏兄弟要造反,眾人得知消息後怕走漏風聲,就在沒有通報的情況下將其伏誅。

武則天聽後掃視眾人一圈,發現李顯也在其中,就問他這件事是不是你讓乾的,現在兩個人已死,你也可以回到東宮裡繼續待著去。

不等武則天的話說完,桓彥範上前解釋,太子現在不用回到東宮去,當初先帝把太子託付給您,而您現在年紀也大了,是時候順應民心,我們這些群臣不敢忘記太宗,天皇的恩德。​

武則天英明一世,晚年卻敗給一八十歲老頭,這個老頭到底有多厲害

武則天雖已到了行將就木的歲數,但是腦子不糊塗,此刻的她早已知道大臣們的意思了。

於是在次日頒下制書,決定由李顯代行處理國政,大赦天下。任命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平章事,派遣十位使者分別攜帶天子的璽書前往各州進行安撫工作。

武則天將帝位傳給李顯,標誌著武周王朝到此結束,李唐王朝開啟新紀元。

李顯繼位之後,將政變中立下大功的官吏都進行賞賜。作為直接領導人的張柬之被封為公爵,一躍成為朝堂的領袖人物。但是在之後武三思叛亂之前,他就被韋皇后同武三思聯合起來暗算。先是被封為王爵,但實際上權力卻下降了很多。之後有人不斷在李顯面前誣陷張柬之等人,失去了實際權力的張柬之有苦說不清,而李顯又啥也不知道,直接將其發配到了邊疆。

流放到瀧州不久,張柬之憂愁憤懣而死,享年八十二歲。

這位70歲才大成的老人,一心為李唐王朝貢獻,到頭來卻落得如此下場。

宋代詩人徐鈞題詩感慨道:

八十衰翁氣尚存,揮戈一整舊乾坤。

惜哉千載多遺恨,餘燼猶存竟燎原。

(古今事特邀作者煮酒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