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怎樣增加母乳濃稠度?

用戶189009515


大家好,我是兜媽,非常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相信題主這個問題的目的是想要問如何改善母乳的質量,並不是僅僅的要求母乳變稠。


稠的母乳一定是高質量的母乳嗎?


人的傳統思維會認為稠的母乳就一定比清的母乳好,一定就是高質量的母乳。其實這個認識有點片面。

這個和媽媽的體質有關,有些媽媽的體質產出的母乳就比較稠一點,有些媽媽的體質產出的母乳就較為清一點。只要媽媽日常飲食營養均衡,蔬菜魚肉,蛋白質,水果等都有按比例攝入,寶寶的身高體重等發育指標是正常的,那麼媽媽的母乳就已經滿足寶寶所需的生長髮育所需。過分的大魚大肉,奶水過分粘稠,油脂含量比較高,寶寶吃了比較難消化,容易出現脂肪洩。所以母乳並不是越稠質量就越好。


什麼樣的母乳才是好質量的母乳?


光從母乳表面的顏色,濃稠等並不能通過肉眼直接判斷母乳的質量高低。需要根據寶寶的成長表現來判斷,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寶寶能吃飽。這個標準主要是看寶寶吸吮完後表現得比較滿足,有時還會心滿意足的微笑,並且睡眠時間比較長和睡得比較安穩,這樣寶寶是能吃飽的。


2)寶寶的生長髮育指標正常。嬰兒會有定期的體檢,體檢的各項生長髮育指標正常,則標明媽媽的母乳質量是滿足寶寶所需,是高質量的。


3)寶寶的便便。母乳餵養的寶寶,便便一般比較軟和稀一些,因為一歲內的寶寶的腸蠕動快,對便便中的水分吸收得少。另外便便如蛋花狀比較黃澄澄,味道無特別腥臭味或者奶瓣,這樣的母乳就是品質高的。


如何提高母乳的質量?


如果對應上面的優質母乳,寶寶出現吃不飽,生長指標不合格,經常拉肚子等,那麼就需要提高母乳的質量。改善母乳質量需要多個方面做好:


1)充足的睡眠。好的睡眠會幫助分泌更多的奶水,哺乳期的媽媽普遍睡眠質量不高,因為喂夜奶,還要照顧寶寶等原因很久都沒有睡過整夜覺。所以這個需要家人的幫助,協助好輪流幫忙照顧寶寶,讓媽媽能夠有一定的休息時間,這個對提高母乳質量是非常關鍵和有效的。


2)合理的膳食。媽媽的飲食要合理的葷素搭配,肉,魚,蝦,豆製品和蔬菜水果等均衡搭配,多喝湯水,忌吃辛辣,刺激性,易過敏的食物,清淡口味為佳。


3)保持愉悅心情。很多新手媽媽還不能適應照顧小寶寶的生活,很多情況下都是手足無措,而且新媽媽會因為照顧寶寶感到疲憊不堪,心情也是非常壓抑,這也是很多新媽媽出現產後抑鬱的原因。這需要家人多關心和理解,開導,新媽媽如果心情經常壓抑,要主動的尋求幫助,多與家人,朋友交流。保持愉悅的心情,也是提高母乳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4)適當的運動。產後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睡眠,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消化吸收,這些方面都會間接的幫助到泌乳和提高母乳的質量。


總而言之,母乳是寶寶最佳的口糧,僅憑濃稠和清淡肉眼是分辨不出來哪種母乳才是好質量的。所以要提高母乳的質量,需要多方面配合做好,媽媽好寶寶才能好,多給予媽媽關愛和支持,共同養育健康聰明可愛的寶寶。


我是兜媽,科學育兒路上與你們同行!歡迎點贊,評論和轉發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


兜媽育兒19



媽寶成長


媽媽的乳汁就是孩子最好的食物,只要媽媽營養均衡,奶水的營養就是充分的,就是孩子最好的食物,沒必要用自己的觀點,去評判奶水是否濃稠,或者怎樣。我們希望的,不過是孩子的健康。

所以,我覺得追求看起來濃稠,根本沒有意義。想要保證奶水的質量,可以從媽媽的飲食和心情開始管理,一是要注意飲食均衡,葷素搭配,不可過於油膩,高糖高鹽,高脂肪,而是要搭配蔬菜水果,粗糧豆類等等食物。飲食均衡,奶水的質量就是最好的。

另外,要保持心情舒暢,不能生氣。吵架,等等,這些壞情緒直接影響奶水的分泌,影響寶寶的口糧。


Veeyn


怎樣增加母乳濃稠度,提問者應該是想提高母乳的質量。

哺乳期的媽媽們要明確的是,其實母乳的成分中,水佔了88%,母乳除了給寶寶的成長髮育提供充足的水分,還要給寶寶提供能量和營養。

母乳中除了維生素C、維生素A和B族維生素會受到較大的膳食影響之外,其實母乳大部分的營養成分都恆定在一個固定的區間內。


一些看起來更粘稠更濃的的母乳,其實是母乳期的媽媽攝入了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從而導致分泌出來的乳汁中包含了大量的脂肪油滴,因此乳汁會看起來更加粘稠,但是這並不代表這樣子的奶水質量會更好。

所以在哺乳期的媽媽們平時多注意飲食合理,營養均衡以及合理補充營養素,寶寶還是可以健康成長的。


其實孕婦如果想要奶水充足以及質量好,可以做以下幾個方面:

1. 回應寶寶的吃奶需求

有一些新手媽媽會覺得寶寶吸吮自己的乳頭很彆扭、不舒服,但是吸吮這個動作能夠使媽媽的催乳素分泌增加,這樣乳汁的分泌量也會增加。

2. 多吃營養食物

媽媽們可以通過補充優質的蛋白質,如蛋、魚蝦、牛奶、家禽肉等等來增加營養。同時還要注意多吃可以補充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哺乳期的媽媽們營養充足,乳汁的分泌量也會增加,乳汁中的營養素也會增多。

3. 攝入足夠的水分

乳汁中大部分是水分,而且水分是合成奶水必不可少的原料,所以媽媽適當喝水能讓乳汁分泌更多,還可以通過喝一些不油膩的肉湯補充水分。

4. 調整好心情

剛分娩完的媽媽情緒的波動比較大,如果情緒低落,乳汁的分泌量會降低許多。所以媽媽們一定要學會放鬆,保持心情愉悅,乳汁的分泌量會不減反增呢。

5. 注意休息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能使各項激素分泌平衡,其中乳汁的分泌也是需要激素來調節的,所以充足的休息可以使奶水更充足。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親子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太平洋親子網


想要增加母乳的濃稠度,那麼作為媽媽肯定要多吃呀!多補充點蛋白,這個對於增加母乳的濃度是有好處的,比如說可以多喝點鯽魚湯,鯽魚是高蛋白的,也可以用鯽魚燉豆腐。還有就是弄幾隻老母雞燉燉,反正就是合理的搭配飲食,一定要保證奶水的充足。



其實母乳會隨著時間以及寶寶需要動態變化,濃和淡只是其中脂肪含量的差異,與營養物質的多少關係並不大。而且就算是變得濃稠了對寶寶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突然母乳變得濃稠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寶寶吃了不消化,積食,進而會引起一系列的病症。而且母乳濃稠了以後,對媽媽們來說也是不好的,母乳濃稠了就說明其中的脂肪含量很高了,很容易堵塞乳腺管,造成漲奶等現象,嚴重一些的話還會引發乳腺炎等炎症。



Baciuzzi帕琦官方


您好,不用時期母乳中營養成分有所差異,母乳的濃稠度是與脂肪含量多少有關,與其說增加母乳的濃稠度,不如說是如何保證奶水的營養,不要單從母乳的顏色、粘稠度、清澈度上來判斷母乳的營養 ,沒有必要刻意去增加母乳濃稠度。

一般來講,母乳會隨著時間以及寶寶需要動態變化,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初乳(剛分娩2-5天),過渡乳(分娩10-14天),成熟乳(分娩15天后),母乳的顏色也是從淡黃色到奶白色再到白色,濃稠度也會不斷變化,只要媽媽身體健康,保證足夠的水分,飲食均衡,就不用去擔心母乳沒有營養。媽媽們可以多吃點魚,分泌足夠的DHA到母乳,一週可以吃340克的魚和貝類,包括蝦、罐裝淡金槍魚、鮭魚、鱈魚和鯰魚,注意鈣鐵鋅硒維生素等微量元素的攝入,保持心情舒暢等等都會是保證母乳營養的主要渠道。


梵哺媽媽


怎樣增加母乳濃稠度?

很多媽媽們對於自己的母乳都是十分關注,量少點或者稀一點都會緊張不已,生怕自己這裡一點小問題,到寶寶哪裡就是營養不足,吸收不夠,發育遲緩的大問題了。比如很多媽媽就覺得母乳要想有營養,至少得像我們經常喝的魚湯,雞湯,豬蹄湯一樣,白白的很濃稠才好,於是她們就想方設法的要增加自己母乳的濃稠度。

這種做法是必要的嗎?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母乳其實是分兩個部分的。

第一部分是前奶,也就是寶寶先吃到的。前奶裡面90%都是水,還含有一些蛋白質,維生素,乳糖,無機鹽等成分。正因為前奶主要成分都是水,所以很多時候醫生都是建議媽媽們前期不用給寶寶專門補充水分。

第二部分就是後奶了,一般來說寶寶吃上幾分鐘,就開始慢慢的變成後奶了。後奶的成分和前奶可是大不一樣了,主要是脂肪,主要是為寶寶提供生長髮育所需要的熱量和能量。

說到這裡有的媽媽們就覺得,後奶看上去是乳白色的,那就是脂肪多啊,要是再多點,變得濃稠一些豈不是營養物質更多,寶寶吃了對身體更好,長得更快?

不得不說這只是媽媽們一廂情願的想法,母乳濃稠不濃稠這是受到媽媽們個體差異的影響,與營養物質的多少關係並不大。而且就算是變得濃稠了對寶寶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寶寶的消化吸收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突然母乳變得濃稠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寶寶吃了不消化,積食,進而會引起一系列的病症。而且母乳濃稠了以後,對媽媽們來說也是不好的,母乳濃稠了就說明其中的脂肪含量很高了,很容易堵塞乳腺管,造成漲奶等現象,嚴重一些的話還會引發乳腺炎等炎症。

所以,母乳有沒有營養,寶寶能不能吃飽和是不是濃稠關係並不大,實際上,只要媽媽們飲食均衡,營養全面,分泌出的母乳是足夠寶寶消化吸收的。


開心爸爸的日記


第一,你需要判斷是不是母乳越濃稠越好。

(1)事實上母乳中 88% 的成分就是水,母乳除了供給寶寶營養和能量之外,還要給寶寶的生長髮育提供充足的水分。

(2)除了維生素 A 、B 族維生素和維生素 C 的含量會受膳食影響較大之外,母乳中大部分的營養物質都是恆定在一個區間內的。注意膳食均衡,以及營養素的補充,寶寶的健康並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3)母乳越濃稠,說明裡面的脂肪含量越高,但不代表其營養成分就比稀薄的乳汁多;

(4)另外,乳汁越濃稠越容易堵塞乳腺管,形成乳汁淤積,嚴重了可能引發乳腺炎等問題。


第二,如何讓母乳變濃稠

攝入高脂肪含量的食物。



任何相關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所有留言我都會逐一回復


希粒媽育兒


媽媽們會有很多的擔憂,比如哺乳期媽媽的飲食問題,怎麼吃才能讓母乳更加有營養更濃稠?


今天熊貓媽媽帶來了幾種可以提高母乳質量的方法。


學會吃

提高母乳營養質量不應偏食、挑食,否則影響母乳質量,乳汁缺乏葉酸和維生素B12,易讓寶寶患大細胞性貧血。

媽媽們最好也不吃醃製的魚、肉一類食物。此類食物含鹽和味精過多,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對嬰兒特別是12周以下的嬰兒發育有嚴重影響,會造成嬰兒智力減退,生長髮育遲緩等不良後果。哺乳期應該儘量不吃味精,而每天食鹽量應為4.5~9克。


學會喝

媽媽們最好每天都要保證攝入8杯水,以確保乳汁的良好供給。但也不是隻有白開水才叫“水”。牛奶、清湯、水分比較多的水果等都可以作為補充水分的黃金“備胎”。

不過媽媽要避免攝入酒精,因為酒精會吸收入血,之後進入乳汁。如果大量飲酒的話,還會讓寶寶嗜睡、無精打采、反應遲鈍等。


選擇補充劑


維生素B12對寶寶的腦部發育十分關鍵,但維生素B12幾乎只能通過動物類食物攝取,而素菜中很難補充到,因此個人營養師會建議您每日補充維生素B12或維生素D的補充劑。

如果媽媽們攝入的含維生素D類食物不夠多(如牛奶和麥片穀物等),且平時太陽曬得不夠多,則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寶寶需要通過維生素D來吸收鈣和磷。缺乏維生素D可能造成佝僂病以及骨質疏鬆。

維生素A能促進嬰兒骨組織的生長髮育,缺乏時可引起小兒夜盲症,富含於動物的肝臟、蛋黃、胡蘿蔔等。

維生素B1和維生素B3它們是人體細胞運行必不可少的營養元素,會影響到嬰兒的生長髮育,富含於瘦豬肉、瘦牛肉、魚類等。

維生素C能促進嬰兒的骨骼發育,缺乏時嬰兒會出現全身出血症狀,宜多吃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不僅能夠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還可以防止哺乳期女性便秘。

注意:因為維生素類不能在體內儲存,所以,每天都要在飲食上給予補充。只要在飲食上注意均衡補充維生素,就不必再服用維生素類藥物。


學會調節


生活規律、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晚上少看電視,少乾重活,不過度疲勞,才可正常分泌乳汁,才可保證乳汁的質量。

情緒穩定、精神愉快。情緒過度則乳汁不暢。任何精神因素的刺激,如過度緊張、憂慮、焦急、悲傷、憤怒、驚恐等,都會影響催乳激素的分泌,使乳汁減少。特別有些年輕的媽媽,在哺乳期內,面對嬰兒的哭鬧、疾病等,承受不了,總是著急上火,結果是奶水不足,嬰兒吃不飽更加哭鬧。因此,媽媽們一定要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才能使乳汁分泌正常。


320母嬰伴侶


加強寶寶的吮吸。實驗證明,寶寶吃奶後,媽媽血液中的催乳素會成倍增長。這是因為寶寶吮吸乳頭,可促進媽媽腦下垂體分泌催乳激素,從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避免服藥。有些藥物和食物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如抗甲狀腺藥物、山楂等。遇到太太生病,最好在醫生的囑咐下服藥。

補充營養。乳汁中的各種營養素都來源於媽媽的體內,對太太乳汁的分泌能起催化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