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醬油品類繁雜、貓膩這麼多,貴就一定好嗎?一招識別!

現在,超市中的醬油品種繁雜,除了傳統生抽、老抽,還有海鮮、味極鮮等,價格差了好幾倍。我要吃紅燒肉、秘製豬蹄……這些美味又離不開醬油助力,想要好好做一頓飯,難道得把它們全都搬回家?它們有什麼區別?到底應該挑哪種?真是太“南”了…

醬油品類繁雜、貓膩這麼多,貴就一定好嗎?一招識別!


一、是不是好醬油就看這2點

1.是不是“釀造”?

釀造醬油,是許多家庭的首選,圖個味道純正,吃著放心,然而,有些醬油生產企業在標籤上標明是釀造醬油,但實際上衡量醬油品質的核心成分卻是零,那為什麼這些醬油這麼鮮呢?這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貓膩?

醬油品類繁雜、貓膩這麼多,貴就一定好嗎?一招識別!


這裡必須給大家解釋一下,釀造醬油的核心成分是氨基酸態氮,是衡量醬油品質的最核心指標之一。普通醬油的“氨基酸態氮”含量不得低於0.4克/100毫升,特級醬油需達到0.8克/100毫升。

那些標稱是釀造醬油,氨基酸態氮含量卻低於標準最低限值,此時朋友們就要小心了,很可能買了“假釀造”醬油。一些不良商家很有可能是通過穀氨酸鈉(味精)等增鮮劑或其它物質提高氨基酸態氮含量,使得醬油依然保持味道鮮美。

2.是“佐餐”還是“烹調”?

如果醬油寫明是“佐餐醬油”,就意味著衛生標準高,可以直接生食,比如蘸食或者涼拌;如果是“烹調”醬油,那就得加熱後再食用。

醬油品類繁雜、貓膩這麼多,貴就一定好嗎?一招識別!

二、貴醬油就一定更好嗎?

同樣500ml的醬油,普通醬油只需要10塊錢,打著“低鹽低鈉”、補充氨基酸的旗號的醬油卻要更高的價格,尤其是兒童醬油,有些直接賣到100多元,到底值不值得買呢?

所謂的補充氨基酸也只是一個噱頭,對於普通大眾來說,蜜汁小魚兒不建議大家買兒童醬油,想讓孩子吃得健康,做菜的時候注意控鹽、醬油等含鈉調料即可。如果真的想買兒童醬油,一定要看鈉含量的數據,選擇符合低鈉標準的。

醬油品類繁雜、貓膩這麼多,貴就一定好嗎?一招識別!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對低鈉有規定,即鈉含量≤120毫克/100毫升,但市面上不少兒童醬油的鈉含量是遠遠高於低鈉標準的,有些甚至比普通醬油含鈉還高。

三.生抽、老抽、味極鮮...都有啥區別?

生抽:紅褐色、偏鹹,適合炒菜、涼拌

生抽顏色比較淡,呈紅褐色,味道偏鹹,主要用於調味去腥,常用於炒菜或者涼拌。

醬油品類繁雜、貓膩這麼多,貴就一定好嗎?一招識別!


老抽:黑色、味道較淡,用於著色

顏色接近黑色,味道更淡,帶一點微甜。一般用於給食品著色,比如肉類的滷菜、燉菜、紅燒等等。

醬油品類繁雜、貓膩這麼多,貴就一定好嗎?一招識別!


老抽不可以在出鍋時加,這樣老抽的鮮味會喪失,短時間的加熱會影響到老抽的增色效果。調製蘸料和醃製小菜時也不適合用老抽,會讓味道變差。

味極鮮:比生抽更鮮,用於炒菜、涼拌菜

其實味極鮮在生抽的基礎上添加了食品添加劑,平時炒菜時,如果高溫久煮,食材就會失去鮮味,這時用點味極鮮,口感更佳~

醬油品類繁雜、貓膩這麼多,貴就一定好嗎?一招識別!


蒸魚豉油:比生抽更鮮,用於海鮮蒸菜

和味極鮮一樣,也是在生抽的基礎上添加了食品添加劑,能讓食物更鮮;適合用來蒸魚、海鮮,如果家裡沒有蒸魚豉油,可以用生抽、味極鮮代替。

醬油品類繁雜、貓膩這麼多,貴就一定好嗎?一招識別!


另外市面上出售的海鮮醬油,其實壓根沒有海鮮,即使有也只是一些乾貝成分。

蠔油:生蠔熬製,營養豐富,快出鍋時加入

蠔油是用生蠔熬製而成的調味料,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在快出鍋時加入,用於菜品提鮮。

醬油品類繁雜、貓膩這麼多,貴就一定好嗎?一招識別!


魚露:小魚蝦製成,琥珀色,偏鹹,能提鮮增香

魚露又叫魚醬油,由小魚蝦發酵而成,琥珀色、味道帶有鹹味和鮮味,能提鮮增香。

醬油品類繁雜、貓膩這麼多,貴就一定好嗎?一招識別!

希望以上對大家有幫助,烹飪時不再為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