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有的人批判孔子和魯迅,請問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壺懃


感謝提問者的精心提問,感謝頭條官方的信任,邀請小編回答這個熱點的問題!小編先拋磚,目的是引各位的玉,歡迎各位也熱心作答!

小編自小以來喜歡看書,喜歡研究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化,尤其是各種雜七雜八的書籍,所以對於近現代作家還是有一點點的研究,當然比起那些專業研究的朋友水平低多了,所以對於有的人批判孔子和魯迅,請問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小編以前思考的時候也有不少心得,下面小編給大家說說,下面看我分享分享心得:

從漢武帝廢黜百家爭鳴、獨尊儒學到程朱理學的終結,這些人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儒學。也可以說,這些人用不同的思想來對待儒學的不同立場,並使儒學的宣傳廣為人知,使人們把儒學視為真理。

這件事誰錯了?是孔子嗎?是儒家思想嗎?不,是漢武帝用儒學控制人民。程昊、程毅和朱熹認為他們認識到了儒家的真理。他們的錯誤和孔子有什麼關係?孔子不應該提出儒家思想,還是孔子不應該存在?錯的是他們這樣做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與孔子無關。

因此,沒有人有資格從自己的立場批評孔子和儒家思想,沒有人有資格。人的思想不同於人的思想,孔子的思想沒有被人們充分理解和接受,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錯的是,這些人學儒學是錯誤的,他們理解孔子和儒學是錯誤的。

因此,請不要盲目跟風,更不要責怪孔子。那些沒有真正學習和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人沒有資格評判孔子和儒家思想。

至於魯迅,雖然對他的討論沒有停頓,但對他的評價基本上是正面多於負面。魯迅畢竟是一位偉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許多作品都被用作中小學的教材。總之,如果魯迅的貢獻達不到一定的水平,今天就不會受到尊重,但畢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魯迅雖然對文學和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有許多缺陷。比如魯迅喜歡罵人,經常把別人罵成狗。

魯迅也許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作家,但由於他的偉大成就,他無法掩蓋自己的其他缺點。其直接結果是人們對魯迅的誤解甚多,要麼只看到他的缺點,要麼只看到他的貢獻,從而形成了兩個極端,而忘記了魯迅也是一個人,他總是有利有弊。只有樹立這樣一種相當的心態,才能正確認識魯迅。以上就是小編對於有的人批判孔子和魯迅,請問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熱點問題的的一些簡單的看法,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意見的小夥伴歡迎下方留言,請不吝賜教,小編感激不盡,必定予以回覆,謝謝各位閱讀!


野狐禪師的孤讀空間


孔子的思想可與病毒性肺炎相比,四十年來由於孔子思想的毒害,人性道德 喪失殆盡,貴族主義佔巨主流。貧富差距日夜拉大,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輪為奴隸,如房奴、農奴、學奴、病奴、追星奴等等!今天最缺失的是魯迅先生的精神風格。站在先輩 階頭富起來的人且念念不忘孔老二,真是家敗出逆子呀!!!


用戶3160813518425


有的人批孔批魯,還有的人殺人放火,一回事。世界是多元化的,我們沒必要去阻止別人的言論自由,堅守自己的原則便好。孔子注重常道,在封建制度中,上自統治階級,下至平民百姓,三綱五常是非常必要的;到了新民主主義時代,孔家店必須打倒,而且還要踩上一腳才解氣。當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某些人放浪形骸,有些人思歸心切,都是可以理解的事,罵幾句孔孟,怨幾聲魯迅達人也很正常,誰家的狗兒不咬人。總會有一日,世界大同,大家一致認為孔子和亞里士多德一樣可笑,就不再有批評的聲音了。


彙聊


怎麼能把孔子與魯迅放在一起呢?孔子的思想是地地道道地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思想,而魯迅的思想則是完全徹底地為被奴役被壓迫的人民吶喊的思想,二者涇渭分明,水火不容,有著本質的區別,批判也好,讚揚也罷,只能選其一,放在一起定會讓人摸不著頭腦。


傲雪148881552


每個時代和背景都不相同,每個人物在當時或者後世能被人傳頌,他定然有過人之處。

魯迅還好一些,他畢竟是近代作家,生平和事蹟比較清晰,我們還有有跡可循。無論怎麼說,魯迅也是人類,他也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和他的出生以及經歷有關,有他的獨到可取之處,也可能有不符合當下人們的眼光和觀念。

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下了自己的看法和言論。他以深邃的文筆和冷峻的眼光看待當時的世界,他可能是不快樂的、也可能是憤怒的。但能有這麼多的人追崇和認可,必然有他符合人們認知的地方,或者引起共鳴的言行。

既然是人,他就是立體的。他不是聖人,他也做不到不食人間煙火。他更不可能完美到純粹,被人批判也是正常的。

有人批判他,是為了證明自己不同的見解。有人批判他,是因為他是名人,罵名人的人自己容易出名。最可悲的是第三類人,他聽到其他人的批判言論,就跟風追隨,沒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純粹是盲目跟風。

至於孔子,中華古代少數由人成聖的學者。在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學說自由。法家墨家、兵家雜家、道家儒家等等。這些人著書立說、開宗立派,或者希望思想言論流傳於後世;或者希望能安民濟世;或者希望能夠身披紫袍,一夜富貴。

孔子能被後人銘記並且影響中華民族至今,有他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也有後世學者為了引人信服把自己的言論假借給孔子。也有歷代君王刪減和增加。

畢竟年代久遠,僅憑一些典籍筆記就證明是某人所說,只能是臆斷或者是極大可能是,但無法成為絕對。

同理,儒家言論有它的思想性和可行性,當然也有它的侷限性和封建性。作為現代文化人,是融合古今中外眾多思想學說、再結合成長經歷而形成的三觀。這種觀念當然是先進的,或者是符合當下社會背景和人文言論的。

學術當然允許批判,允許不同的聲音來對證推敲。如果能在聖人名人言論裡找到瑕疵,當然是值得炫耀的。問題是,在你炫耀的同時,你自己又立出了什麼言論學說?你為這個領域又做出何種貢獻?

一個僅靠批判別人而自己又無所建樹的人,是值得我們思量的。這類“差評師”般的人物,才更應該被公眾所批判!

同理,客觀的、理性的質疑和批判是學術必須,不同的角度和審視,才更能發現侷限和不足,也更能提升人們的眼界和思想深度。


嵐婷雲集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聖人之言。這是孔子對那些不知天高地厚之人的指責。孔子是聖人,是萬世師表,是至聖先師,是儒家學說的祖師,他的思想,他的說教,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是統治者治國理政的準則,也是普通百姓為人處世的準繩。在今天的中國,國學熱在民間盛興不衰,也見證了儒家學說生命力強大。毛主席曾讚頌魯迅是文化革命的先鋒,主將。可見孔子,魯迅在人們心目中地位祟高。有一些人竟敢批判他們,真是有些糊塗,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明辨是非,對古聖今賢思想中的精華,要學習好,傳承好。對他們因時代侷限而存在的糟粕也應摒棄。


匯侃


孔子不是聖人,魯迅也不是完人,任何偉大的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及其思想學術都是可以批判的。但是這種批判不能帶有政治偏見和思想偏激。新文化運動對孔子的批判大方問是對的,是必須的,但也存在沒有把孔子的思想和後來儒家理學禮教加以區別,沒有把精華和糟粕嚴格區分的問題。一度時期出現的對魯迅的批評,也存歷史虛無主義的傾向。



曹宗國


儒家思想有其糟粕,也有其精華,其中的仁義不止對平民,對封建的統冶者,也是一樣要求的。

秦代法家思想以疲民,弱民,愚民為主要宗旨在完成了大一統後,很快土崩瓦解。

到了漢代初摒棄了法家,啟用道家,但道家天一合一、人人平等的思想妨礙了統冶者的既得利益。於是又開始灌輸儒家思想。

由於儒家仁義的精神對君王有很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從漢武帝開始,一批所謂的儒生,把儒家的教義惡意篡改,儒家思想面目全非,只針對普通百姓,唯君王所用,實際上成了外儒內法的,假儒學。

魯迅先生,是個說真話的勇士,他說揭開整個封建史,從字縫之間看到了吃人二字,辛辣而深刻,但忠言逆耳,良藥苦口,揭露了一些假道學,假愛國的嘴臉,所以有的人要批判魯迅了。


回憶紅葉


在過去2000年中的絕大部分時期,孔子的思想都是中國的靈魂。但在20世紀早期,革命者和運動家曾激烈地批判孔子,認為他是造成中國過去200年衰退的主因。孔子學說受到冷落,但它從未消失。如今,我們又從當代政治家的口中聽到了和諧社會。領導人希望人民對社會更滿意,滿足於自己的現狀,不再有階級鬥爭,而依據古老的孔子思想,領導人自身亦應體現出美德。是政府的德行使得百姓接受政府的管理。因此,我們看到古老的“和”的觀念被重新接納,轉化為一種維護政治穩定的現代形勢,讓人民順從地接受政府管理——伊莎貝爾·希爾頓。孔子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文化的一部分,但是思想也要與時俱進的,要學會吸收精華,“唯物辯證”的思想才是真正適合這個時代的真理,辯證的去看待孔子和魯迅帶給我們的價值意義,不可以一意孤行的否認和完全贊同。 希望下方多多交流探討[呲牙]





文博迷


在階級社會中,每個人都在一定的價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屁股決定腦袋,孔子是封建制度的衛道士,理應受到先進思想的批判。

魯迅先生是反封建的鬥士,自然也會受到維護封建思想的不悅。我在十四五歲即拜讀過先生的文章。萬分喜歡先生的思想和為民吶喊的正義之聲。推動社會進步,先生功不可磨,先生的思想,永照後人前進的方向。做為中國人,為有先生這樣的文壇巨匠,深感萬分榮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