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38岁的他不一般,拿到博士后1年就做教授,回国第3年进厅级


38岁的他不一般,拿到博士后1年就做教授,回国第3年进厅级


这位专家不简单,博士毕业后一年当教授,回国工作第3年就担任厅级副职。而再历6年,他作为特殊人才跻身副省级之列,时年47岁。


38岁的他不一般,拿到博士后1年就做教授,回国第3年进厅级



在江西省西南边陲,有一个地方叫做遂川县。

这里是两省八县的交界之处,为吉安市辖内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山多林多树多。

自然灾害严重的1960年3月,这里的一户李姓人家诞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华栋,父母大概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中华的栋梁之才。

这一富有深邃寓意的名字给这个男孩带来了好的境遇。

也许,好名字常常给人以莫名的自信,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赋予了不可言说的力量。

18岁的时候,从高中毕业的他非常幸运,参加了恢复后的第二年高考,一举考上了大学。

在江西工学院读了四年本科,他进入了有机化学专业的广阔视野。

大学毕业后,这位年方22岁的年轻人不仅获得学士学位,而且也成为少数留校任教的应届生。

从这里开始,他在学校的化工系当了四年多的教师。在他执教的第三年,学校由江西工学院更名为江西工业大学(后来该校与江西大学合并为南昌大学)。

26岁那年,他考上研究生,去江苏上学,在无锡轻工业学院(后改名为无锡轻工大学)攻读油脂工程专业。

两年半的时间过去,他读完了硕士,拿到了硕士学位,结束了自己的国内研究生学习生涯。

29岁的时候,他回到家乡江西,在省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重操旧业,还是做了一名大学老师。

回学校一年之前,学校在德国东亚研究院、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以发展中国食品科学为宗旨的研究机构。

38岁的他不一般,拿到博士后1年就做教授,回国第3年进厅级

他就进了这个名为中德联合研究院的单位工作,在这里做了两年四个月的讲师。

后来这家单位在1993年新的南昌大学组建成立后被命名为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

实际上,在这家单位工作的前半段时间里,他去了上海外国语学院出国培训部学习,为出国深造做准备。

31岁那年,他被安排至德国斯图加特市公费留学,在霍恩海大学攻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这一段时间对他影响至深,因为从1991年7月到1997年4月,他花了5年9个月的时间才拿到工学博士学位,比别人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拿到博士学位后,这位学以致用的年轻人没有立即回国,而是留在学校进行了一年多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回国时,他年已38岁,获得博士学位一年之后就晋升为教授。

这时,他又回归了原单位——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工作,在这做了三年的教授。

41岁那年,也就是他回国后的第三年初,他离开了母校,离开了这所江西的知名高等学府,来到了新的工作单位——江西省科学院,担任副院长。

38岁的他不一般,拿到博士后1年就做教授,回国第3年进厅级

这家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开发机构是省府直属的正厅级事业单位,副院长属于厅级副职。

从2001年1月至2008年4月期间,他都在这里任职,并忙于科研工作,还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研究生。

因为他在39岁的时候果断加入了九三学社,成为省里的代表人物,46岁开始做主委。

38岁的他不一般,拿到博士后1年就做教授,回国第3年进厅级

所以,在其担任省科院副院长6年后,他便被作为特殊人才跻身副省级之列,时年47岁。

48岁的时候,他当选为省科协主席,并且在其后的8年中干了两届。

他连续三届担任了省里的政协副主席,还担任省欧美同学会会长。

38岁的他不一般,拿到博士后1年就做教授,回国第3年进厅级

这位食品工程专家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获得了一帆风顺的进步,拥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成长历程。


1、李华栋_遂川县当代人物专题

2、历任-江西省科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