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科比與麥迪的故事:天才少年的不同軌跡

本文較長,4000字左右,但我認為,若用來記錄一段青春,一點也不長,甚至還遠遠不夠。希望大家能耐心讀完,謝謝。

(一)

科比和麥迪,一對好兄弟,也是老對手,二人給中國球迷留下的記憶,既深刻又特殊。

科比出生於1978年八月,麥迪出生於1979年五月,相差不到一歲,同為高中畢業進入聯盟的天才少年,關於兩人的故事,始終被中國球迷津津樂道。

國內剛剛開始關注NBA的時候,也就是姚明初入聯盟之時,科比和麥迪可以說是中國球迷最熱愛的兩個美國球星。

科比與麥迪的故事:天才少年的不同軌跡


麥迪是因為在火箭和姚明做隊友,也因為球風飄逸,外形帥氣,是無數青少年模仿的對象。

科比的人氣之高,因為他代表一種拼搏精神,一種不服輸的狠勁,我們普通人在困難面前或許會低頭,但科比不會,像一種精神寄託。也和他賞心悅目的打法有關,優美飄逸,而非暴力美學,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美國人相對來說更欣賞詹姆斯的勁爆)

像我這樣的90後,正好是看著他們打球長大的,在我的中學時期,最熱愛籃球的那段時間,恨不得不吃午飯也要去操場打一會,記得那時同學們都在競相模仿兩人的動作,甭管像不像,反正都覺得自己像,其樂融融。

之所以要寫這篇文章,因為我本身是麥迪球迷,在當時真的算是鐵桿粉絲,所以年少的我其實一直在以一種對立的眼光看科比打球,關於科比與麥迪之間的故事以及種種關聯,始終留在我心中。

(二)

兩人在進聯盟之前就有過交集,在一次德國行的活動中,曾有過一次單挑,就在前兩年,兩人還一起參加了一次採訪,科比明確記得比分是11-3,他完勝,麥迪則說忘了有過單挑這回事......至於真實答案,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麥迪說他第一次見到科比就被他的刻苦精神感染了,是他要學習的目標,科比則驚歎於麥迪的運動天賦,期待與他在賽場上過招。

科比與麥迪的故事:天才少年的不同軌跡

兩人都從替補打起,而且巧合的是,都在四年級爬上了先發。可見即使都是高中生天才,也不像勒布朗和霍華德這種狀元秀,人家一進球隊就是預備老大,他們則需要從頭開始,白手起家。

科比在四年級成功“擠走”了湖人原本的重點培養對象——1994年第10順位選中的埃迪瓊斯,一個同樣198CM的得分後衛——比科比高三個順位,只早兩年選中,還是同位置。可見湖人扶正科比的決心有多強。

科比二年級的時候就敢在季後賽勇擔重任,大家應該都知道,對爵士那輪系列賽,關鍵時刻連續投出三不沾,勇氣可嘉,但顯然能力還不夠,在當時也受到不少批評,但科比才不會在乎。

麥迪四年級更換了球隊,離開表哥卡特選擇單飛,加盟魔術,然後就拿到了最快進步獎,從此騰飛,步入正軌。

麥迪拿到最快進步那一年,科比已經收穫了第二個總冠軍。

從此兩人同時進入生涯黃金期,麥迪連續兩屆得分王,科比實現三連冠後,奧尼爾出走,正式成為湖人老大。

科比與麥迪的故事:天才少年的不同軌跡

兩人正面對決機會不多,但暗自一直在較勁,尤其在球迷眼中,總喜歡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

其實中國球迷真正在電視上看到他們的比賽或對決,是在麥迪加入火箭之後了,實際上兩人最精彩的直面對話,發生在麥迪的魔術時期,那時他還沒受過大傷,還在生龍活虎,無拘無束的狀態下。

我不知道當時電視有沒有直播,畢竟是在姚明剛進聯盟那兩年,國內主要播火箭,我那時因為年紀太小,還沒開始看球,但後來看了集錦,便一發不可收拾,直到今天還記得一些細節。

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球:(由於這裡不能放動圖,只好放靜態圖了,可以找視頻去看)

科比與麥迪的故事:天才少年的不同軌跡

科比被晃倒的一瞬間

科比與麥迪的故事:天才少年的不同軌跡

麥迪輕鬆跳投命中


麥迪從右路低位往左突破,全力加速的過程中突然轉身,科比第一下跟上了,沒想到是半轉身,麥迪轉到一半又回到了原位,翻身跳投命中,敏捷如科比也沒反應過來,第二下沒跟上,腳下拌蒜,直接被晃倒。

這一球彰顯了麥迪巔峰時期的身體素質,超快的第一步,恐怖的核心控制力,瞬間反應極其靈敏。熟悉他們的都知道,麥迪的純運動天賦是強於科比的。

但科比怎麼可能服輸?下一回合,單槍匹馬面對麥迪,一個加速如入無人之境,飛身戰斧劈扣,還恨恨地拍打了籃板,被吹了技術犯規,但氣勢十足,明顯是衝著麥迪來的。


科比與麥迪的故事:天才少年的不同軌跡

科比突破麥迪後的扣籃瞬間


話說現在這樣的場景很難看到了,現在球星之間的對話,即便是同位置,往往也不會直接對位,而是讓專門的防守尖兵去對位,能避開就避開。

(三)

其實對於我們這些愛打籃球的男生來說,每當想起年少時喜愛的球星,具體的比賽細節可能記不清了,但球場上的細節永遠不會忘記,比如球星的裝備、球鞋、投籃動作、突破習慣,等等,因為那才是籃球真正的部分。

籃球是一項體育運動,籃球愛好者關注的是球員的真實操作,而不是數據統計上的數字。

比如我們都會記住麥迪纖細的小腿,我的同齡人們,直到現在,每當看到運動員的小腿,都會第一時間想起麥迪。以至於那時都覺得小腿越細越好看,跳的越高。

科比與麥迪的故事:天才少年的不同軌跡

比如我記得科比和麥迪的一些區別,科比投三分是顛投(不跳),投兩分是跳到最高點跳投或後仰跳投,麥迪投三分和中投都是幹拔跳投,投三分雙腿伸直起跳,投兩分多是剪刀腿。而且麥迪的幹拔三分,很多是拿球站住後,刺探步面對防守,突然幹拔到最高點出手。

打過球的都知道,這非常難,對NBA球員也一樣,因為三分線畢竟距離籃筐很遠,NBA的更遠,幹拔跳投要把一部分力量用在腿和腰的控制上,幾乎所有人都能做中投幹拔,因為近,投三分則很少,因為太難控制,何況面對防守,還是站定狀態。

還有,麥迪平時訓練的時候,至少我看到的所有視頻中,都是顛投,可是一到比賽就幹拔,彷彿平時不需要練,比賽也能駕輕就熟,可見天賦有多強。科比則是儘可能在訓練中模仿真實比賽場景,恨不得創造更艱難的環境,用來磨鍊自己。

科比與麥迪的故事:天才少年的不同軌跡

兩人之間的區別,從點點滴滴中都能看到,正是這些細節,預示著他們不同的人生軌跡。

(四)

接著上面說,兩人從替補爬上主力,前後腳步入生涯黃金期,後面的路卻大相徑庭。

麥迪拿到兩個得分王后受了一次大傷,來到火箭後的麥迪,已經失去了魔術時期最巔峰的運動能力,而且他在魔術的最後一個賽季,只拿到21勝61負,東部倒數第一。

科比三連冠後,奧尼爾出走熱火,湖人進入科比時代,成績卻跌入深淵,再也無法返回總決賽。

第一個時間節點,05-06賽季

剛才說麥迪到火箭後運動能力有所下降,但至少在第一年,也就是04-05賽季,35秒13分那個賽季,在我看來至少還有80%-90%的功力。畢竟還能35秒13分,還能在“大竹竿”布拉德利頭上騎扣。

真正開始下滑,是在05-06賽季,他和姚明一起遭遇大傷,火箭未能進入季後賽。麥迪在那次受傷後明顯增重了,運動能力下滑,突破少了,跳投為主,有時擔心腰傷不敢突破,看著他強殺內線都揪心,再也不能為所欲為了。

而05-06對於科比,則是生涯得分最勁爆的時段,不用多說,賽季場均35分,單場81分,無人可擋。但我們也都知道,科比要得不只是這些,他要冠軍,要靠自己奪冠,超越奧尼爾,畢竟就在那一年,奧尼爾拿到了第四個冠軍,比科比多一次。

科比與麥迪的故事:天才少年的不同軌跡

第二個時間節點,08-09賽季

科比用得分創造了歷史,成績卻始終上不去,開始向球隊逼宮,甚至萌生去意,沒想到湖人在08年意外得到大加索爾,科比如願重返總決賽,可惜敗給三巨頭元年的凱爾特人

但湖人的復興,已經實現了。

08-09賽季,科比終於拿到離開奧尼爾後的第一個總冠軍,而中國球迷都不會忘記,那一年他在季後賽半決賽的對手是姚明的火箭隊,姚明受傷後執意重返賽場的畫面至今記憶猶新,帶著傷兵滿營的火箭和湖人廝殺七場,遺憾出局。

但可能大家都忘了,科比和麥迪,差一點就在季後賽交手了,那是他們一生唯一一次交手的機會,可惜麥迪無法上場。

之所以說成時間節點,因為那一年科比來到了新的巔峰,麥迪則從此落寞。

那個賽季,火箭引進阿泰斯特,本來期待三巨頭大放異彩,麥迪卻再次遭遇傷病,我到現在都記得,一場對雄鹿的常規賽,在雄鹿主場,麥迪一次快攻一條龍上籃,想扣沒跳起來,上了個反籃,直接被籃筐蓋帽,俗稱噎脖兒。

那場比賽後,麥迪就做了膝蓋微創手術,從此泯然眾人。07和08年兩次首輪敗給爵士,08年姚明報銷,麥迪G6帶著肩傷打封閉獨砍40分,卻成了絕唱。

05-06那次受傷,大概讓麥迪從巔峰狀態的90%下滑到70%,而這次受傷+手術,就無法用百分比來計算了,因為復出後的麥迪,已經不是我們熟悉的麥迪了。

從此之後,麥迪跌下神壇,科比邁進巔峰,連奪兩冠,連續三年殺進總決賽,成為當時聯盟當之無愧的第一人。

麥迪離開NBA加盟青島隊那一年,科比拼到跟腱斷裂,從此結束巔峰期。麥迪半路加盟馬刺,總決賽輸給熱火,如果雷阿倫那個三分沒進,麥迪或許也有一枚戒指了。

(五)

其實真正瞭解這兩個人,瞭解這段歷史的人,應該能猜到我想說什麼,造成兩人不同人生軌跡的原因有很多,當然也和運氣有關,每個人的成功或失敗,都離不開運氣。

但其中有一點可以肯定,性格差異

科比的性格,不需要多介紹,曼巴精神,不屈不撓,永無止境,挑戰極限。他很偏執,常人難以理解,更難以模仿,他會不斷折磨自己,並且從不滿足,在已經收穫成功和讚譽後,繼續像無名小卒一樣努力,這在常人看來是不正常的,所以我們才會崇拜他,我們做不到的,他做到了,所以他與眾不同。

麥迪呢?我知道現在網上很多人,可能年紀較小,瞭解不多,會說麥迪不努力,浪費天賦,和科比沒得比。這樣說顯然是以偏概全,麥迪當然也努力,你看他的基本功,技術細節,投籃技巧,一個205CM左右的前鋒,能像小後衛一樣運球過半場,一些招式被後輩不斷模仿,但都掌握不到精髓。

這些可不是老天給的,都是後天練的,你不能說他不刻苦,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後期的麥迪,那時他已經遭遇多次傷病,所以顯得不敢做動作,並不是偷懶,是真的力不從心。

但我們也聽到過諸如麥迪不參加球隊訓練,在家裡自己練,訓練態度不端正耍大牌之類的新聞。

包括他的防守一直沒達到應有的水平,受傷前做動作不用顧慮,防的還算可以,但沒進過防守陣容。火箭時期防守被詬病,甚至被說不防守,和傷病有關,但受傷後的科比依舊全力防守,哪怕跟不上,也要儘可能製造麻煩。

包括我上面說的,我看到的所有麥迪訓練視頻,他都在顛投,比賽卻只用跳投,科比則從來都在模仿真實比賽場景,你甚至會希望他偶爾偷懶一次。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麥迪的所有季後賽之旅中,他挑大樑的時候,從來沒有突破第一輪。他有過兩次突破第一輪,一次是08-09,他沒打;一次是12-13,半途加入馬刺,打到總決賽,他只是作為奇兵,很少有出場機會。

我不想說麥迪不努力,或應該更努力更拼命這種話,我們這些普通人沒資格揣摩人家的心思,但可以肯定的是,麥迪沒有可比那麼那麼努力拼命,尤其缺少科比的堅韌

如果麥迪更堅韌,更有殺氣,生死時刻更能目空一切,視死如歸,或許會擁有不同人生。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用在很多球星身上貌似都可以,用在每個普通人身上也可以,再努力一點就上清華了。

問題就是做不到,不是每個人都能像科比一樣突破極限,曼巴精神永遠屬於極少數人,做不到反而是常態

在NBA歷史上,達到麥迪高度的人不算多,畢竟他也是名人堂球員,但和麥迪一樣命運的人,並不是少數——被傷病、命運等客觀因素困擾,成名後偶爾偷懶,卻被小題大做,最終跌下神壇,未能染指冠軍。

成功的永遠是少數,尤其在天賦溢出的聯盟,競爭是如此的激烈,差一口氣,差一跺腳,差一個眼神,結局就可能天壤之別。科比做到了,麥迪沒能做到,這就是他們的命運和人生軌跡,那麼近又那麼遠。

多希望再看到這對好兄弟坐在一起接受採訪,我們和他們一起長胖了,青春也結束了,但只要看到他們,就彷彿青春不曾離去。

可惜現在看不到了。

R.I.P.

科比與麥迪的故事:天才少年的不同軌跡

科比與麥迪的故事:天才少年的不同軌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