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水滸傳中的母夜叉孫二孃是如何淪為失足女的?


水滸傳中的母夜叉孫二孃是如何淪為失足女的?

在《水滸傳》中,孫二孃是一個獨具特色的人物。 雖出身底層,卻偏愛害人性命。因平日裡處事兇險,且又是女流,故而江湖上也就有了“母夜叉”的稱謂。我想這個稱謂,絕不能單純理解為孫二孃表面兇悍那麼簡單。按《水滸傳》裡的說法,孫二孃雖然沒有十分容貌,卻也並非全無半點顏色。否則,也不會有人為之屢屢上當,斷掉性命。只不過,這面帶桃花的背後,總是透露出與之相反的兇惡。或許正是如此的心態和作為,才讓我們的孫二孃一再顯赫於江湖。 “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那裡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把去填河。”這是《水滸傳》裡對孫二孃的那個小店的真實寫照。事實卻是,孫二孃的這個黑店,並不是從一開始就黑的。這其中,勢必要有一個漸變的過程。而對其影響最深且具有推動力量的無疑還是她的那個老爹和她那個熱衷於種菜的老公了。這是家傳,只不過到了孫二孃那裡又得到了發揚光大。

水滸傳中的母夜叉孫二孃是如何淪為失足女的?

事情還要從那個菜園子張青說起。這個張青本來也是有命案在身的,潛逃之後,仍不思悔改,明著以種菜為生,暗著卻專做那剪徑的勾當。卻說有一天,張青放下手中的鋤頭,又想去幹那無本的生意。說來也是湊巧,正在路邊觀望的時候,遠遠就見一個老頭走過來了。心想,買賣來了。想那張青武藝定然也是一般,專挑老弱病殘來下手。按說這樣一宗買賣,應該是萬無一失了。豈不知,那個老頭也是個剪徑的老手。看張青來搶自己,心中不覺好笑。於是迎上前去,兩扁擔就把張青打倒在地。這一打不要緊,直接把張青打的是五體投地。一問才知道,敢情碰上了劫道的老祖宗。

俗話說:人以類聚,物以群分。有了這樣的巧遇和機緣,兩人也就走到一起了。平日裡,對張青是口傳心授,反覆調教。最後看看出師了,乾脆又把自己的閨女也嫁給了張青(真不知道這老頭是怎麼想的)。這個閨女,就是後來讓江湖人物聞風喪膽的孫二孃。想當初,孫二孃也只是一個黃毛丫頭,整日與老爹相依為命,苦日子過了不少。嫁給張青之後,生活環境卻未見有多大改變。你想,光靠種地賣菜能掙多少銀子,而剪徑的勾當終不是長久之計。看看坐吃山空,兩人就合算著開了個飯店。應該說,剛開始的時候,這個飯店倒也是中規中矩,合法經營。孫二孃當掌櫃的,張青繼續經營他的菜園子。

但時間一長,孫二孃就覺得這個飯店不好乾了。一是小本經營,利潤微薄。二是自從開了這個小店,那周邊的浮浪子弟總是多來騷擾。這讓孫二孃很是氣惱,時間一長也就動起了殺人的心思。其實,這樣的心思也不是孫二孃心血來潮,而是長期以來的家庭薰陶導致的。你想,老爹是個劫道的,從小就耳濡目染。等長大了,偏偏又嫁了個劫道的老公。平日裡沒事的時候,兩個大男人肯定也是津津樂道,多有交流。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對孫二孃的影響自然不小。如此看來,孫二孃不走上犯罪道路,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後來讓兩個大男人大跌眼鏡的是,孫二孃不僅青出於藍勝於藍,即便那殺人的手段也讓兩個大男人望塵莫及。於是藉助小店的掩護,不知多少江湖人物命喪其手。這時的孫二孃,完全成了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要不是後來遇到武松,被痛打一頓,不知道還會有多人送掉性命。

水滸傳中的母夜叉孫二孃是如何淪為失足女的?

倒是這一次與武松的偶然相遇,讓孫二孃那尚未泯滅的良知又有了回頭的機會。也或許,孫二孃與武松命中有緣。自此之後,不僅沒有再害人性命,反倒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這個大英雄弟弟身上。於是,也就有了後來的武松遇難,孫二孃捨棄家園為之追隨的行為。直至上了梁山,對那個武都頭也是噓寒問暖,時常照顧,不捨不棄。

想那孫二孃,本是良善女流,不料受家庭影響誤入歧途。最終因了武松的出現,卻能夠改惡從善,放下屠刀,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緣分。 但問題是,孫二孃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