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大少爺”越來越多,不打工,不幹活,還不缺錢,這是為啥呢?

棒奔霸


所謂的“大少爺”,我相信是極具貶義的稱呼,指的是像“大少爺”那般好吃懶做,無所事事,眼高手低,貪圖享樂的一類年輕人,而並不是指他們的社會和家庭地位。

這類年輕人,大部分出自農村比較富足的家庭,起碼衣食無憂,從小沒有收過什麼貧苦,家裡長輩比較溺愛。而那些家庭比較清貧,做什麼都需要精打細算的家庭孩子,極少會出現那樣的情況,就算有,也是個例。俗話說,寒門出貴子,門庭寒貧的家庭子弟,就算不會個個出人頭地,但是經歷了太多的貧窮,他們更早的體會到掙錢的不易,更會珍惜所擁有的,不會輕易的揮霍自己的年華。


“大少爺”的形成,我覺得有一下幾種原因:

家庭教育。

很多大少爺的家庭,都是父母溺愛的家庭。農村的百姓掙錢都不容易,但凡有點富裕,都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什麼給什麼,加上本身出身在農村的父母就沒有太多的判斷力,尤其對新事物的好壞更是沒有明確的判斷,很多時候孩子張嘴要,就會給買。

而且,農村大多數家庭都是爺爺奶奶從小帶孩子,所謂的“隔輩親”,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溺愛更甚,只要有要求,根本不問原因,有求必應。

也正是因為父母都忙著掙錢,爺爺奶奶只是負責照看孩子,教育問題就會不斷地空缺下來,很多時候,會讓孩子分不清好壞,無法辨別什麼該學,什麼不該學。只要是覺得酷酷的,帥帥的感覺,都會去爭相模仿,各種陋習從此纏身,很難改正。

所以說,大少爺的產生,家庭的方面有很大的因素,而且是好心辦壞事,適得其反。


社會誘惑。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也越來越注重教育,絕大部分的農村家庭只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都會出去深造,成績好點的讀大學,成績差點的讀技校學手藝。從小生活在農村的孩子,沒見過什麼世面,進入大城市以後,接觸了各種的誘惑。好吃,好穿,好玩,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新鮮東西,如果在這個時候,沒有人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很容易產生攀比的心理。

攀比的心理並不可怕,但是極度的攀比卻會影響一個孩子的身心發育。喜歡走捷徑,喜歡坐享其成,喜歡眼高手低,虛榮心氾濫。這樣的心理,步入社會以後,根本無法在任何一個崗位上兢兢業業,無法支撐所有的開銷,最後的退路,只能回到農村繼續啃老。

孩子在家待業,好吃懶做,做父母的自然也看不下去,但是從小的溺愛,加上爺爺奶奶的庇護,也只能聽之任之。

其實,農村“大少爺”並不是少
見的現象,很普遍,卻也不可怕,父母和孩子好好溝通,激發孩子的愛好,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有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一步一步改善,未來的路還很長,精彩的人生,並不是苟且在農村!!!


你穠我農


農村“大少爺”越來越多,不幹活,不打工,還不缺錢。這是為傻呢?

我有一個表侄,三十歲了,生養的兩個子女。按理是而立之年,上有老,下有小,是艱苦創業的大好時光,可他什麼都不做,白天睡覺,晚上做“夜遊神”,以麻將為友,以撲克為伍,夜夜沉醉於賭博之中。贏了,呼朋喚友直奔賓館,行酒猜令,儼然一個富家公子大款一般;輸了,回家開口給父母要。父母有錢時就給他,沒有的時候,他便兇相畢露,手持菜刀棍棒,大聲呼喝父母:“我從一數到三,再不拿錢來,我他媽的開始打人了。”父母無奈,只好四處去借錢來給兒子賭博。終於,這個不學無術,好吃懶做的表侄去了他該去的地方一一一監獄。

現在的農村,如果你有興趣,到田地裡去看看,勞動的的人盡是四十歲以上的,四十以下的寥寥無幾。為什麼年輕人不幹活,怕幹活了呢?原因很簡單,父母們的嬌生慣養和教育不當使他們的孩子好逸惡勞,坐吃山空。還有一個原因是社會風氣,各種娛樂工具的普及,有些負面的東西不能正視,誤入歧途的年輕人往往不能自拔,勞動在他們眼裡是低級下賤的,麻將,康樂球,鬼步舞等他們視為高級時髦,不會就意味著低人一等,久而久之,人人效仿,不勞動、圖享樂的風氣就此形成。

享樂需要錢啊,父母就是他們的靠山!計劃生育產生的子女父母們視為掌上明珠,畢竟現在生活負擔沒有以前重了,有多少財富盡往孩子身上撒,只要孩子高興自己再苦也心甘情願。被寵壞了的孩子長大後自然而然接受父母的施慧以為是理所當然!開口要得,就好;要不得,就怒目相對,或者揮拳相向。“大少爺”的脾氣不好惹啊!

對這些“啃老族”,我敢斷言,如果他們的父母一旦離去,他們將是社會一大毒瘤。沒有了父母的經濟支撐,他們不勞動,不去偷搶,吃什麼,用什麼,穿什麼,不犯法才怪!


袁計溶


老金,村裡老人叫他金少爺。二十五歲。父早亡,母改嫁。有三個姐姐。是我老公村裡最得閒的人。據說他只在幾年前出來打工過半年,回去給房子按了個大門。之後就再也不肯出來打工了。每天就白天去這溜溜那逛逛,晚上去釣魚。餓了就要麼去街上吃個老友粉,要麼去叔伯家蹭飯吃。在就去叔伯家拿米回來弄,菜也是看那家的長的好是自己愛吃的就摘。回報是釣到的魚要吃就去拿不要錢。

經濟來源靠改嫁的母親以及三個姐姐。家裡蓋的兩層樓也是如此。感覺他就是個沒人管的大孩子。就這樣的沒人敢給他介紹妹子,他又不肯出來打工掙錢找老婆。白長了那張臉——眉清目秀的。

老公說農忙時他叔啊嬸啊叫他去幫忙他是不去的,叫他接個人或者送東西可以。一開始他的姐夫們還可憐他,房子的事都有他們的功勞,後來看他這樣不自重——懶惰成性也就撒手不管了。他的經濟來源就他出嫁多年的媽和幾個姐姐從自己的錢裡摳了,哦,對了還有他晚上去釣拿去買魚的錢。加上他們村是搬遷村人均一年有六百塊。反正單身漢也花不了多少。就這樣得過且過的活著。大家背地說起他來是用做反面教材的:哦都不管你,讓你像金叔似的一天天就什麼事也不幹,到處跑,不成人。大家覺得從小他沒人管,廢了這輩子。當面就客客氣氣的。

還有一個叫進民的男孩子,和我們是上下屋。很胖很懶。這個是給他父母慣出來的。二十一二歲吧。父母能幹加上不當教育或者說父母只在乎他吃飽穿好導致他現在這樣的。學修車的嫌髒,不肯下手,去那都待不長。每次出來幾個月就又回家。別說給錢家裡了,每次出來都還要給他車費。有一次他媽跟我家婆說:人家說我寵我進民,這麼大還幫他洗衣服。我自己的孩子我知道,衣服是從小到大都洗的,我看不得他丟在那裡我也是閒著,自己的孩子自己不疼啊。有什麼辦法。現在孩子又不多生活也比過去好了。這些都沒事,就是覺得他胖了點。怕過倆年不好討老婆。彩禮我們都備好了。所以也不愁,胖就找胖的。孩子我們幫他們帶。

沒父母給計深遠會造就少爺,有父母不會給孩子計深遠也一樣會造就少爺。


珍的似水年華


農村“大少爺”越來越多,不打工,不幹活,還有錢花,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這些“大少爺”都是父母從小慣出來的,現在大了受不了一點苦,工作不相干,花錢全靠父母。


現在我們這裡正是收玉米收大豆的農忙的時候,我家對門鄰居種了十五畝玉米,這幾天鄰居家五十多歲的大爺大娘收玉米,打玉米,忙到凌晨一點,早上忙的到九點左右才能簡單快速的吃口早飯。

老兩口這麼忙,也沒見他們家已經三十歲的兒子幫把手。

有人問起,老兩口就會說自己的兒子不會幹這些活,幹不好。


婆婆說起他們家的兒子就撇嘴:“他家那是少爺,從小慣著,慣到三十歲成家了還繼續慣,小錢看不上眼,大錢還沒有本事掙,打牌喝酒最在行,一家三口花錢全靠他爸媽累死累活的掙。”


看著對門忙碌的老兩口,再想到在家玩手機也不會伸手幫忙的他們的“大少爺”兒子,我真的不能理解大爺大娘的思想和行為。


而這卻不是個例,在我們村子裡這樣不工作,花錢靠父母的“大少爺”我知道的有好幾個。

這幾個無一例外的都是家裡的獨子。從小到大,父母慣著他,姐妹也是從小以他為中心。


現在大了,不想打工幹活,父母還是捨不得多說他,缺了錢一要父母就會滿足他,就這樣他們過成了“大少爺”。


貧農希蒂


這個現象在我們這兒很多見。關於他們不幹活就有錢花的問題很簡單。我來說說一個真實的家庭吧!

這個男孩是80年出生的,因為談朋友的事情讓他媽媽逼迫結婚,他不聽從直接讓女朋友打胎走人,從此怪他媽媽不照顧不操心。就這樣從此不再工作,直接伸手朝他父母要錢,只要一聲不情願就跳摟。他家住四樓,結果摔壞了一條腿,這下所有的過錯都歸結於他的母親。稱沒有讓他娶妻生子,也讓他成了半個殘疾。幸好他母親是醫生退休,一月有四千多塊退休金。他父親是農場職工退休,一月三千多塊退休費。現在他的工作是每天早晨八點到晚上六點在網吧上網,每天朝父母要一百元消費。

在我們這兒,獨生子的父母只要有退休金,他都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是他該消費的屏障。許多父母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平靜珍惜


作為一個80後農民,自己想想確實感覺挺失敗的,已經到了人到中年的年齡,有個十幾萬元的存款,20年前蓋得老房子,有個4萬元左右的小車,自己做點出力氣的小生意,一年有個五六萬元的收入,除去一家人的花銷所剩無幾,自己也沒有什麼什麼技術頭腦,人生這一輩子大概也就如此了,所幸兩個孩子積極向上、三觀端正熱愛生活、父母身體健康,豁達開明,其實想想我身邊的大多數農民父老鄉親不都是如此嗎?

我們魯西南農村是應該是整個山東地區彩禮最多的了吧,看看現在剛剛結婚的新婚夫婦,說不羨慕是假的,但絕對不眼饞,19歲就結婚的小孩子,家裡面二層樓房住著,15萬左右的車開著,銀行還有個幾十萬的存款,生活啊一樣是農民,我咋就混的這麼慘那!

農村“大少爺”越來越多,不打工,不幹活,還不缺錢,這是為啥呢?

首先來說題主問題中說的大少爺應該是指,在農村裡面即將結婚或者是剛剛結婚的男女夫妻吧,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父母整好趕上這幾年鄉村經濟發展迅速,打工掙錢確實有一定的積蓄,在加上父母看孩子小,不捨得讓其出力氣幹活,至於打工更不行,沒結婚的在家裡面忙著相親訂婚,肯定不能外出打工,結婚的毋容置疑那就是看家生孩子。

按照我們這裡的彩禮來講,結婚的標配,2層樓房、轎車一輛、30萬元左右的彩禮,再加上各種電器傢俱,農村結婚又早,所以大多數不到20歲左右的男孩女孩,剛剛結婚就已經有了這些足夠厚的家底。他們的父母年齡大都在40歲左右,正是幹活出力的正當年,所以但凡是有什麼農活事情,都完全照辦了,大人疼孩子,所以就有一套說法,讓他們玩幾年吧,等年齡到了就知道幹活了。試問一下,對於一個剛剛成年的男孩女人,在農村生活有車有房、有錢、有人幹活給零花錢,他不玩他能幹嗎呢,畢竟那些明事理知曉父母辛苦的還是少數。

其實很客觀直白的說,我上面說到的那些彩禮,結婚花銷,對於大多數農民家庭都是承擔不來的,村子裡面這幾年結婚,不欠錢的寥寥無幾,一個婚結過後,親戚鄰居幾乎都借遍了,沒有誰會嘲笑誰,反而大家都會去互相幫襯,因為他要走的路,借錢的過程,就是你以後所要重複的。

結婚後,那些知道父母疾苦的,男孩會上進幹活,幫助父母還錢,女方會適當的把彩禮拿出來一部分給公公婆婆解決困境,可是大多數那,還不是置若未聞,只顧著小兩口歡天喜地的獨自開心去了,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三五年過後,生活就會讓徹底的改變他們,一個男孩總是會慢慢成長為男人的,不同的是,有的需要一年二年,有的需要三年五載,有的需要一輩子。

我敬仰而又可憐那些無私的父母,他們為了自己的孩子結婚生活真真正正的付出了一切,不要責怪他們教子無方,他們只是貧窮過,只是感覺自己還能繼續幹活,想讓孩子生活的更好一些,至於以後,他們想的是孩子總是會長大的,可憐天下父母心。

我是農村小小李,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有些許滿意,希望你能給我一個關注和點贊,你的小手一揮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農村小小李


我是農村的我個人認為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合適的工作就在家待著,一般情況是獨生子或家裡只有頂多兩個孩子,父母幹活沒有過分的讓他們插手有一點兒啃老的習慣。父母什麼都衝在前面沒有受過苦覺得理所當然,大部分年輕人還是很有進取心的,找工作踏實的上班,至於那些所謂的〈大少爺)我不敢亂於平判,有一個男孩子三十好幾了,說的不好聽家裡都揭不開鍋了也懶得找活兒幹,沒錢了就幹些日子,覺著累就在家裡待著跟一些朋友在一起橫吃海喝,把父母氣的夠嗆也不管用,至今單身,你要問他為什麼還不找對象他會說沒合適的不著急,還有一部分就是家裡過的去不願意工作就待著,再有就是一些拆遷戶家裡有錢了孩子有班兒也不上了,這些大公子哥兒城裡也不少,所以有錢了也生懶惰之心,錢能幫人也能害人趁著年輕還是出去闖一闖的好,因為父母總有老了的一天,還是要靠自己撐起一片天。





鄉村張姐生活錄


這樣說來,我也是“大少爺咯”! 說說我的情況吧!30不到,沒結婚,父母50不到!父母有時候比我賺的都多!典型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我自己呢,在工地做木工,沒活了就回來待一段時間。家裡一沒農活,說實話有也懶的幹,現在我也是剛回來不久,茶葉也還挺值錢,都懶得去採!在外面吃苦得很,賺的也還可以,回來就是休息的!每天水果,蔬菜 缺了就買!小夥子嗎,每天在家搞得乾乾淨淨的 穿的還算時尚。一天,就喝喝茶,到處走走,沒事喜歡跟老人聊聊天,派派煙。隔壁鄰居啥的,都知道,很正常,要遠一點 不太熟的,看起來可能也會感覺我像個公子哥一樣吧😄


華子81757887


實在理解不了二十多歲三十歲還在家啃老的人心裡是怎麼想的 之前還看過一篇新聞一個三十多歲的小夥說只要父母不死他就有錢花 個人理解這是心理扭曲和父母教育的失敗 我26了 結婚前是月光族結婚後思想行為不由自主就發生了變化想著咱這一輩子苦了窮了爭取到娃跟前好一點也爭取成為父母的驕傲結婚三年創業兩次都失敗了負債4.5萬 家裡農村的 一貧如洗 好在媳婦不嫌棄如今孩子快一歲了 目前在上班一個月5000左右 一天6快一包煙 一個禮拜三次6塊錢彩票 別的沒有任何花銷。說實話 感覺壓力很大 父母上年齡了 兒子快一歲了 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 可生活還得繼續不是麼 加油吧


長安李


首先這個農村的“大少年”,多數是初中畢業,因為只要是上了大學的,很少有在回老家的。


初中畢業就不上學的“大少爺們”,他們出去打工年齡不夠,家長就想著先在家裡呆兩年吧。卻不知道這兩年很可能就把孩子養成了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的“大少爺”以後年齡大了,也只想著跟家裡要錢,開始啃老。往往老人看就這一個男孩,想著還要用他來傳宗接代呢。先滿足他吧,等他結婚就好了。卻不知直接養成了一個無底洞。


我老公家一個親戚的孩子就這樣,初中畢業就不想上學了,家裡開了一個小廠子,想著孩子不上學就先在自己家廠裡幹吧,結果一天沒幹完,就跟著他的同學一起跑出去玩了。後來就天天混跡於網吧等地方,漸漸的跟社會上的人接觸越來越多,學會了抽菸喝酒打架鬥毆等問題,剛開始家裡還想著等孩子大了管一管,可是後面孩子根本就不聽家長說話了,回家就是要錢。雖然家裡開個小廠子,可也不是印鈔廠,有時候不給錢,他就跟著其他人學會了偷,結果被抓了。家裡開始找人拿錢賭他,結果在警局把警察打了,最後只有做牢了。


所以,農村的這些不缺錢,什麼也不幹的“大少年”們,很多都是因為現在一個兒子,家長給慣的。

如果不管,最後吃虧的不僅是家長,也是“大少年”們。


我是小楊,80後寶媽,有十年的育兒實踐經驗願意分享給大家,歡迎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