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對於許多古典軍事迷而言,相關戰爭片的稀少一直是心頭之痛。這與全球市場普遍不喜歡看古代戰爭片有關,相關的電影被投資人視為票房毒藥。這也使得少數幾部口碑佳作,被許多古典軍事迷拿來反覆咀嚼。


《天國王朝》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該片以演義的形式講述了聖地耶路撒冷陷落的過程。劇中人物、服飾、場景的佈置放今天都是數一數二的大手筆。但不可否認,該劇依舊有不少瑕疵之處。關於這點,網絡已經有不少相關的“扒皮貼”,主要集中在男主巴里安與女主席貝拉公主身上,本文對此不再多做贅述。筆者會將影片中“穿越”的服、化、道等一一羅列出來,力圖給你一個真正的天國王朝。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瑕疵一:主角父子穿越的劍術


主角巴里安殺人後,為贖自己與妻子的罪,選擇跟隨自己的父親前往聖地。在途中,伊貝林男爵親自指導主角的劍術。(大結局時,主角用它砍了蓋伊)原本這是歐美電影中,主角們都需要經歷的成長套路。或許為增加真實性,老伊貝林教授給男主意大利劍術“晴空霹靂”,強調劍必須全程高舉過頭,不能垂下。這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劍術,也確實來源於意大利——只不過時間要晚400年左右。目前已知最早的歐洲劍術書大約在14世紀。主角父子根本不可能習得這種劍技。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毫無疑問,片方也十分想要考證一門真正的,來源自十字軍時期的劍術。但這不可能實現,當時的社會環境沒有辦法提供這樣的土壤。文藝復興前,歐洲大部分地區的貴族都不識字,各種武藝的傳承更多地靠言傳身教。這與歐洲的社會分工有關,按照某位中世紀教士的說法:上帝把人類分為三部分,教士為所有人祈禱,農夫供養所有人,騎士用劍保護所有人。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菲奧雷的劍術在文藝復興時馳名歐洲】


其中騎士即最低等級的貴族(廣義貴族),所有的貴族子弟都需要習武,幾乎人人都使得一手好劍術、弓術、馬術,文化課則相對粗疏,必修課只有“詩琴”。諾曼人有一句俗語:十二歲以前無法學會騎馬的男孩只能去做神父。這句話有兩重意思:1.字面意義上,當時普遍認為男孩需要學會騎馬,而且必須在十二歲以前學會,否則無法做騎士;2.神父雖然身份高貴,但是大部分人依舊希望子嗣能成為騎士而非神職人員。16世紀的一位法國貴族更是公開宣傳:“我寧可兒子被絞死,也不會讓他學習字母”。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貴族們對待文化的態度,讓啟蒙時代的知識分子深惡痛絕】


中世紀真正掌管文化傳承的是教會。從古羅馬時期傳承下來的拉丁語,可以分為兩種,類似於中文的文言文與白話。白話文接近於今天的羅曼語族,文言文則是公認的死語言,唯有教會的教士們還會使用。一直到16世紀,目不識丁依舊是西北歐貴族的常態。1525 年,在德意志農民戰爭中,有 58 個貴族家庭不幸覆滅。事後人們翻找遺物,發現只有 6 個家庭擁有書本。這種大環境下,絕大部分的貴族子弟根本無法閱讀任何書籍,更別說學習劍術本身也不怎麼需要識字。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書籍本身的製作難度也是知識難以普及的根源之一】

沒有“教材”這一明確的傳承象徵,彼時的所有劍技就成為一個謎。沒有人知道他們的淵源、流派,只能從詩歌中一窺十字軍戰士的風采。


再次,武術類的書籍可以不需要繁雜的文字,但一定要寫實的作畫,更準確地說需要透視技法。否則人與人之間的比例都不對,彼此的距離也成謎,再優秀的導師也會教錯。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上圖為貝葉掛毯,為典型中古畫風,下圖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劍術圖卷,請你細品】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可以預測,在真正的十字軍時代,肯定存在著不少劍術大師。他們往往是某個知名騎士的侍從,可當時人無法自身沒有後世“流派”的概念,只知道某個騎士特別能打。當傳承劍技的家族絕嗣,或者某個騎士以及他們侍從都戰死後,一個可能發展成知名流派的劍術就斷絕了傳承。這點一直到14世紀以後才得到改良。也難改片方只能拿文藝復興時期的菲奧雷派劍術湊數,因為確實不可能找到真正的十字軍劍技,除非開發出時光機。


瑕疵二:穿越的伊斯蘭軍隊


如果說劍術的穿越確實屬於無可奈何,那麼伊斯蘭軍隊的穿越就有點故意迎合市場的意思了。眾所周知,《天國王朝》這部片子主要面對的市場依舊是西方觀眾。雖然片方明顯站在新教與進步主義的立場上,可依舊要迎合傳統歐美觀眾對伊斯蘭的印象。其中穆斯林的裝束,以及相應道具是重中之重。這也早就一直“穿越”的穆斯林大軍。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片中的十字軍大體復原,伊斯蘭軍隊卻明顯“穿越”,上圖為復原的十字軍,下圖為劇中十字軍】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首先,作為一支軍隊,最耀眼的部分,莫過於他們的武器盔甲,尤其是主帥的甲冑。《天國王朝》中幾位穆斯林方的統帥身著的甲冑有著濃郁的奧斯曼特色。


伊斯蘭甲冑本身的歷史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個時期——冷兵器時代與火藥時代。雙方以蒙古入侵為分界線,巴里安所處的時期,正好是伊斯蘭盔甲發展的早中期。這個階段的伊斯蘭盔甲與伊斯蘭社會,都以阿拉伯人為尊。而阿拉伯人的社會制度建立在薩珊波斯的廢墟之上,武器盔甲亦是如此,再加上長期與拜占庭帝國作戰,彼此借鑑之下,阿拉伯人與希臘人的盔甲樣式幾乎沒有差別。(注:薩珊波斯也曾長期與拜占庭帝國交戰,阿拉伯人更多為“繼承”)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拜占庭騎兵衝擊阿拉伯人,可以發現雙方除頭巾外,差別不大】

劇中出現的大量甲冑明顯屬於“混搭”,例如薩拉丁的盔甲——頭盔是第二階段的斯拉夫盔,身甲則才開始流行的新式片片甲。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上圖為劇中的薩拉丁,下圖為出土的斯拉夫風格頭盔】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如果說薩拉丁的盔甲屬於混搭,那麼巴里安的好基友就純粹是穿越來的波斯人。在蒙古征服後,波斯被東亞-北亞風格影響,長期使用全身防護的扎甲,並且使用東亞式頭盔。這點從諸多壁畫和出土物中能得到佐證。但是,從帖木兒帝國開始,波斯人開始脫離蒙古的影響,這點體現在其頭盔開始出現特有的伊斯蘭風格。之後的數百年時間,他們逐漸演變出獨立的波斯-印度系甲冑,與土耳其-拜占庭系甲冑共同支撐起伊斯蘭世界的盔甲族譜。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猛一看還以為是宋元時期的中原繪畫,只有頭盔能看出一些區別】

巴里安“基友”的盔甲有個專有的名詞——板鍊甲。這種盔甲在13世紀以後,以驚人的速度逐步佔據伊斯蘭世界的高端甲冑市場,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波斯盔甲之一。片中出現的板鍊甲屬於晚期作品,比《天國王朝》的時間線早了4-6個世紀。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上圖為巴里安的基友,中圖為印度(莫臥兒帝國)風,下圖為波斯風】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天國王朝》:穿越的“聖地”

除了盔甲外,劇中還出現了新月旗幟。但是,根據歷史學者的考證,這種旗幟最早不過14世紀。


結語


《天國王朝》本身實屬一流製作,可惜沒有事情能盡善盡美,扣除演義的劇情外,其服化道也存在不少瑕疵。但是,就古典戰爭片而言,它依舊能排進前五之列。只能說,完美並非人類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