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知道的史上最厲害的撿漏是什麼?

假如時光倒流_


雖然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能靠運氣,因為天下是不怎麼會掉下餡餅的。但是有的時候運氣來了,真的是擋也擋不住。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很多的人都曾運氣爆棚過,他們最後都成為了人生的贏家,我們可以把他們稱作撿漏王。我們可別小看運氣,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宋太祖趙匡胤這位歷史人物,關於他的人生逆襲之旅是充滿了撿漏色彩的。後周政權初立時,他不過是個剛從軍的小嘍囉。縱然他是武功高強的,但大軍中能人無數,他也沒什麼過於出色的地方。

別人要想得到江山,難度可謂是難如登天。

就拿李世民來舉個例子吧,他得到江山的人生之旅可謂是一波三折。首先他得立下無數功績,這才有利於他得民心。其次他還得狠下心腸,在玄武門之變時,必須得殘殺手足。最後他還要逼自己的親生父親讓位。他的皇位是如此的得來不易,他做了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最後才能得到常人不能得到的皇位。

說實話宋太祖趙匡胤,其實就是撿了個大便宜。後周政權的建立者郭威,他雖然造反成功,但也是付出了血的代價的。

凡是跟他有血緣關係的親人,都被殺害了。因此他就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尷尬境遇。因為自己沒有直系親屬,但大位總得要有人繼承,所以只好從外姓親屬中精心挑選。最後他從眾多人選中挑出了柴榮,此人是自己妻子的侄子,看起來還挺靠譜的。

後來柴榮順利繼位,在位期間,還頗有建樹,算得上是五代十國時期一位有作為的皇帝。或許是他常年南征北戰的,所以身體有些虧損,後來就得了重病。在大限將至,他必須要考慮到繼承人選。可是選誰呢?當初他原本有幾個不錯的兒子,可是都被殺害了。現在稍微適合的,也就只有7歲的小兒子。

自古以來幼帝登基,常會有大臣專政,禍亂天下。

所以他想著趁自己還在的時候,得把那些大臣給扼殺在搖籃裡。所以他把張永德的職位給撤銷掉,把看起來忠厚老實的趙匡胤給提攜上去,甚至最後還讓他成為了禁軍統領。對於趙匡胤來說,如果他要稱帝,最強大的敵人就是張永德。可是柴榮把張永德給收拾了,替趙匡胤消滅最強大的對手。要想得到地位,就必須要有軍權。柴榮真是好,親手把禁軍統領這個位置給他,讓他手握軍權。無論是軍權,還是很強大的對手,他都沒有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應付。他最後之所以能夠“黃袍加身”,完全靠柴榮一手扶持。換句話說,就是柴榮送給他的皇位,這才得以讓他成為了宋朝的創立者。我覺得這堪稱是史上最大的撿漏王吧。


尚武菌


史上撿漏的事還是挺多的,但我無法說出最厲害的。說幾個最厲害之一吧。(話說我其實好討厭最什麼什麼之一這個講法……)

一、劉恆撿了個皇位。

漢文帝劉恆,非嫡非長。母家也不顯,居然當上了皇帝。後人評說,總是各種考證他腹黑什麼的。實際上,比他溫文的有,比他心有城府更是有,但偏偏,皇位就落到他身上了。

劉恆母親薄氏,也是撿漏生的劉恆。她本來在宮中無人問津,卻因為兩個偽閨蜜背後恥笑她,被劉邦聽見,心生憐惜,起興一幸。誰知,一次就懷上了劉恆,這不是撿來的孩子麼?

劉恆早早被封到貧瘠的代地過日子,他自己估計也沒想著什麼大位的事兒,安安靜靜地在那兒過日子呢。

誰知陳平周勃灌嬰夥同劉肥的兒子劉襄、劉章推翻了呂后勢力,廢了少帝。誰來坐位?劉盈的那些搞不清真假的兒子是不成的,劉襄、劉章是劉邦的長子長孫,依序是最佳人選——人家在誅呂過程中也很賣力好不好。

但是老功臣們不買劉襄劉章的賬——貌似難搞,上位後沒有勳貴們的好處。

於是,遠在代國的劉恆撿漏了。

眾大臣們以為撿到一個母家薄弱,唯唯諾諾聽他們擺佈的軟蛋來坐大位,誰知劉恆卻也不弱,那是後話了。

二、三國打仗撿漏王馬忠。

這個馬忠不是蜀漢那邊的馬忠,是東吳的馬忠。

此馬忠並不擅長衝鋒陷陣,但在放冷箭,抄後路上頗有戰績,人家把對手迫到了一條道上,他就守在那兒撿漏。

話說關羽敗走麥城後,馬忠受命追擊,他也不和關羽正機相抗——打不過呀。他就在關羽要來的路上設仗。果然關羽來了,慌不擇路被絆馬索絆倒,直接被這馬忠俘虜了……

這個馬忠還不僅是絆倒關羽,他還放倒了黃忠。

由於關羽被殺,黃忠率軍前來複仇,他先是拿下了東吳小將史蹟,然後和潘璋打了個不分勝負。潘璋心生一計,決定來日再戰。待到第二天,潘璋假裝不支誘黃忠來追。黃忠中計前來,卻被提前埋伏在小路邊的馬忠一箭射中。雖說老黃忠並未當場死亡,回去卻不治而亡。

馬忠不是名將,沒打過什麼像樣的仗,但卻由於撿漏有法,成為三國史上繞不過去的一個人。

三、撿漏真的撿到寶的宮振遠。

2013年,潛江老漢宮振遠在徐東古玩城逛地攤,花100元買了件玉器。他逛古玩市場也有十幾年,也沒碰到什麼真件,這個玉器他也沒怎麼當回事。

誰知在徐東古玩城開幕的中國觀賞石文化節上,專家鑑定這個100元的玉器竟是塊戰國古玉。

南京博物院研究員汪遵國在看過這件寶貝時說,這件玉器正面是一面牛首,背面有紅色砂沁,估計價值在120萬元以下,還具有一定升值空間。

宮振遠聽完專家點評後,不由激動地說:“真是撿了大漏了!”

世上事就是這麼奇妙哦,有些人事真是要有點運氣哈。




錢多多讀文史


東晉第一任皇帝晉元帝司馬睿,他就是靠撿漏當的皇帝。他撿漏就很厲害,但有嚴重的後遺症。

論血統,司馬睿和西晉皇室的血緣關係非常遠,他不是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馬炎的後人,也不是差點要成為西晉開國皇帝的晉文王司馬昭的後人,他是司馬昭的侄孫,司馬昭弟弟司馬伷的孫子,這關係夠遠吧。

但是八王之亂後,接著五胡亂華,西晉皇室被一鍋端,司馬炎這一脈的人算是絕嗣了。而司馬昭的幾個兒子、孫子也在亂世中不知所終。

衣冠南渡之後,司馬睿是司馬家少數過江的人之一,他當時的身份是琅琊王、安東將軍。論當皇帝,他資格不夠。

但司馬睿畢竟也算是司馬家的人,西晉滅亡後,他沒有立即稱帝,而是即晉王位。到了第二年,司馬睿才從晉王升級為皇帝,延續晉祚,改元太興。

司馬睿本來是沒機會當皇上的,奈何跟晉武帝血緣親近的司馬都死光了,這才輪到司馬睿。而且司馬睿能當皇帝,也是南北士族合作的結果,如果沒有士族支持,司馬睿也很難登上帝位。這其中琅琊王氏兄弟王敦、王導功勞最大。

司馬睿登基後,大力封賞琅琊王氏和其他士族,而琅琊王氏之盛,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雖然司馬睿是皇帝,但權力都在以琅琊王氏為代表的士族手裡。司馬睿淪為傀儡,這大概是他撿漏當皇帝之後,沒想到的。


袁衛宇


撿漏這個詞啊,本來出自於古玩界,顧名思義,就是用很少的錢買到了價值很高的東西。

在體育界也有撿漏的說法,比如足球比賽裡,就有許多撿漏進的球,還有號稱撿漏型的前鋒,這裡不過多贅述。


所以如果要說史上最大的撿漏,我覺得還得從收藏說起:

2017年年末,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有一副畫作,以7000萬美元起拍,最後以4.5億美元成交,被一位神秘收藏家收入懷中。這副拍出史上驚人的30億人民幣的畫作其實是史上最大的撿漏事件。


這副畫作曾在1958年在倫敦被一位爵士以45英鎊的價格賣出。2005年,美國買家羅伯特將其以仿品低價(1萬美元)購入。直到六年後,其價值才被世人所知,才有了佳士得將近30億人民幣的驚天一拍。

什麼樣的畫作會有如此傳奇的經歷呢?

可能大家要問了,諸如中國的徐悲鴻、張大千,外國的畢加索、梵高,其畫作無非幾百萬或者上千萬。又有誰的畫作可以價值數十億呢?

其實這副畫作的作者大家肯定不陌生,那就是鼎鼎大名的達芬奇(就是那個小時候畫雞蛋,長大後玩黃金比例分割的),這副畫作是於《蒙娜麗莎》同時期的《救世主》。


在五百多年的時間裡,這副畫作命運起伏,幾經易手,處於隱世的狀態,在20世紀初出現時,被當做了仿品處理,更多人認為他是達芬奇學生的作品。就這樣,直到21世紀,用現在技術才讓這副被第二次創作汙染的名作得見天容。


作為達芬奇這位天才藝術家留世不多的畫作中的一副,又有如此豐富曲折的故事,自然價值連城。

這也是我認為的史上收藏界最大的撿漏事件,畢竟有45英鎊到1萬對比4.5億美元。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自我!


xiaoZ彈史


我是尼采,我來解答這題,我覺得史上最牛的撿漏王是一拳超人裡面的KING,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靠撿漏已經成為S級裡面排名第7的英雄(後面有A/B/C),而且每次他的撿漏對象都是男主角琦玉。和琦玉長相相反的是,KING長者一副看起來很強悍的外貌,也因此被英雄協會理解成名副其實的英雄。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一切都是巧合裡面的巧合,為什麼他每次都出現在琦玉秒殺怪獸之後?也難怪琦玉的表情並不是一個英雄該有的表情。

琦玉平時無聊狀態,看著弱爆了卻是能一拳解決敵人的人包括外星人飛船以及能毀滅一個城市的隕石。


琦玉認真狀態,無法抵擋美食,曾被銀色獠牙以高級龍蝦誘惑,瞬間變成認真臉,以陪陪孤獨的老人幫忙吃掉多餘的龍蝦為由。


KING 的真實身份是一個29歲的無業遊民,並且喜歡蘿莉遊戲。總是宅在家裡打遊戲,且每次都幸運的不戰而勝,在英雄聯盟裡面也是神一般的存在,並且他能保持一種表情讓敵人覺得很流比的樣子。

在家的狀態



出門後的狀態



KING的必殺技:煉獄無雙爆熱波動炮


注意這個必殺技純屬是外界人士的臆想,實際是KING的緊張的心跳聲,包括協會的人都覺得這個必殺技能讓Z市夷為平地,其實是一拳超人琦玉的威力。苦逼的琦玉每次打敗怪獸都是被別人撿漏,還好他不在乎這個。


其他超能力幾乎都是茶蘭子口述中得知,其誇張度可以是999+,包括:1.抱著能夠炸燬太陽系的炸彈飛上天空,然後將炸彈丟到黑洞裡。2.穿越回過去把即將墜落到地球的隕石群全部擊落,才有現在的人類存在。3.把月球當做沙袋,因此月面上留下巨大坑洞。


所以這個擁有超強度運氣的KING是一個強悍的外殼下有一顆玻璃心,但是他的每一次裝逼都成功的震撼到在場的各位。那麼咱們來看下他的戰績:

VS爬蟲怪人 勝 (把敵人嚇到渾身抽搐)


VS機器人G4 無結果 (發現無法用名號震懾G4,以上廁所為由成功逃離現場)



VS龍級怪人蜈蚣長老, 撿漏勝利 (故意激怒蜈蚣長老,蜈蚣長老發起進攻,然後躲開讓埼玉一拳解決)



VS賽克斯+黑色精子+HOMELESS帝+天然水 勝 (被KING鎮住,無人敢上)



vs原子武士 勝(原子武士評價為"快到看不見的斬擊"其實是KING不會用刀根本就拔不出來只能無奈轉身離開,在這裡原子武士臆想成快到看不見並且將蘋果切面快速復原。)


這裡為了方便大家理解,特意附上漫畫。



vs變形怪 勝 (把敵人嚇回原型,敵人被自己變出來的骨髓插中要害而死)



當然KING雖然很弱,事實很弱,但是唯有他是讓琦玉失敗999+次的人,在打蘿莉格鬥雙人遊戲中,KING單手就能打贏琦玉。所以我覺得他是撿漏裡面最牛逼的,雖然他是二次元人物。哈哈哈哈哈


尼采廣寒宮中坐


我們來說說“征服者威廉”的故事吧。

(征服者威廉)

威廉的親爹是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一世,一位很牛的法國貴族領主。但是,威廉從出生就並不完美——他是私生子。中世紀歐洲在教會的控制下,私生子的地位很低,是受歧視的對象。威廉的親媽只是一個女僕,地位太低了。

私生子威廉最大的優勢,就是他爹只有這麼一個兒子。所以,他成了指定的繼承人。那些貴族親戚們心裡都很不爽,覺得一個私生子繼承諾曼底地區,那不是天大的笑話?於是,大家想盡一切辦法弄死威廉。

更糟糕的是,在威廉7歲的時候,他爹死了。一個小屁孩繼承了這麼大的家業,成了諾曼底公爵——於是身邊的貴族捋起袖子開始玩陰的,威廉的監護人都被弄死了三個。

然而,威廉很幸運,不僅活了下來。還在20歲的時候得到了法國國王的支持,幹掉了那些不服氣的貴族,成功的穩住了家業。


如果說前面的經歷僅僅算是運氣稍好一些,那之後的事情,就是真正的撿漏了。

(哈羅德·葛溫森)

我們再把目光轉向隔壁的英國,一個名叫哈羅德二世的富二代。哈羅德二世出身貴族家庭,他妹妹嫁給了國王愛德華,他也成了英格蘭的攝政王,大權在握。所以,當國王愛德華死了以後,哈羅德自然擊敗了其他競爭對手,當上了國王。

不過,當威廉聽說這件事情之後,心裡很不爽。他的姨祖母是英王愛德華的母親,所以自己也和英王有血緣關係,雖然說這親戚有點遠吧,但總比那個哈羅德好啊,他就是一“外戚”,憑什麼繼承王位?

於是,威廉告訴所有人,愛德華還活著的時候,曾經說過要把王位傳給自己,他要去當英格蘭國王……在教會的支持下,威廉招募了一支軍隊,聚集了龐大的艦隊,準備去搶王位了。

但是英格蘭的哈羅德也不是吃素的,畢竟他有聲望有能力,聽說威廉要來,也組織了一支大軍部署在靠近法國的海岸線:敢來的話,我一定滅了你!

說實話,哈羅德優勢很大,軍隊數量龐大,而且是本土作戰,後勤補給沒有問題。到了1066年的夏天,哈羅德的軍隊士氣高昂,等著威廉的到來——每年的夏天,風向才適合進攻英格蘭,威廉只能這時候過來。

結果,哈羅德等啊等啊等,都到9月份了,海面上還是看不到威廉的影子——難道這貨慫了?不敢來了?

當然不是,威廉的大軍早就準備出發了。但是,這一年的海風出了問題,整個夏天都是“反”著吹的。威廉也只能等啊等啊等,等著風向變了再說。


到了9月份,哈羅德等不了了。

(黑斯廷斯戰役)

為啥呢?因為他的軍隊數量龐大,但是很大一部分都是農民。這意味著,秋天到了必須回家收莊稼,不然來年只能捱餓了。哈羅德只能解散大軍,等著來年再戰吧……

萬萬沒想到,軍隊剛剛解散,敵人就來了——不是法國的威廉,而是挪威國王帶領的軍隊。挪威國王也是來搶王位的,他聽說哈羅德的軍隊都在海岸線防著威廉,覺得是個好機會,就從北邊打了進來。

哈羅德一看事情緊急,趕緊召集了一幫人,星夜行軍,4天時間就從倫敦走到了約克,打退了挪威人。

大家不要忘了威廉,他還帶著自己的僱傭軍隊伍,在法國海岸等著呢。

9月8日,哈羅德不得已解散了大軍,此時風向依然對威廉不利;9月12日,威廉驚喜的發現,風向變了。9月25日,哈羅德在北邊打敗了挪威人;9月28日,威廉已經登陸了英格蘭。

對的,就是這麼蒼天弄人,威廉順風順水的殺到了英格蘭。海岸上根本沒有防備,他們立刻修建堡壘,四處搶劫。

哈羅德死的心都有了,剛剛急行軍打敗了挪威人,現在法國人又來了。沒辦法,一路跑回來,打唄!一路火急火燎累死累活的趕過來,哈羅德的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然後,黑斯廷斯一戰,威廉的弓箭手佔據高地一頓亂射,哈羅德中箭身亡……

征服者威廉就這麼,輕鬆當上了英格蘭國王,開啟了諾曼王朝。

想一想吧,如果當年的海風沒有“作妖”,如果挪威人沒有趁亂殺過來,威廉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天意弄人,哈羅德死不瞑目,威廉撿漏成功。


七追風


毫無疑問是清代的絕版《紅樓夢》撿漏事件了,清朝光緒年間,北京有一個小書商姓陳,在北京琉璃廠開了一家書店,以賣書為生。也收一些舊書,但是自己本小利薄,運氣也不好,從來沒有撿漏過什麼珍品。

到了1900年庚子之變,八國聯軍打到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倉惶逃走,北京許多人也是聞風而逃。這個姓陳的書商想著保命要緊,帶著家人逃難去了。

出門在外,全家老小自然花銷不小,等到事情平靜回到北京,半生積蓄已經蕩然無存,連重新起家的本錢都沒有,一時間懊喪悔恨不已。

有一天他去朋友家閒逛,朋友說,你不是開書店的麼,我家逃難回來,不知道誰給家裡扔了兩箱書。箱子不錯,我留下了,書沒啥用,仍也沒出仍,你拿去賣吧,說不定能換幾個錢,幫我處理下垃圾。

一日,訪友于鄉,友言:“亂離之中,不知何人遺書籍兩箱於吾室,君固業此,趣視之,或可貨耳。”

他進去一看,驚呆了,這兩箱書竟然是一套全本的手抄版《紅樓夢》。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大世家,嫌棄外邊印刷的書都是工匠刻的字,匠氣十足,經常會請書法名家抄書,再自己花錢刻出來,這樣的私刻版的書,比外邊的書可珍貴多了。

而這本書竟然是手抄的母版,自然是價值不菲。他再仔細一看,書裝幀精美,每頁十三行,每行30字,全書的筆體還不相同,足足有數十種,書的中縫寫著抄寫著的名字。一看名字書商差點幸福的暈過去,全部都是當時的書法大家,有幾個人地位非常尊貴,一般人絕對請不動他抄書。比如其中的陸潤癢,此人不但是當時的書法名家,更是朝中重臣,是當時的體仁閣大學士,乖乖這就是當朝宰相呀。

陳檢視其書,乃精楷鈔本《紅樓夢》全部,每頁十三行,三十字,鈔之者各注姓名於中縫,則陸潤庠等數十人也,乃知為禁中物。

這樣的幾十個人全天下也只有寥寥幾人能湊齊他們抄書,這幾個人都在宮裡,毫無疑問這是大內藏品。

他不動聲色,幫朋友清理了這堆“垃圾”。這書是皇宮藏品,自然不能公開售賣,賣給誰被查出來都是滅族之禍,唯有賣給外國人最保險。過了半年,他把書賣給了某外國大使館的一個秘書,得到一筆巨資,從此衣食無憂。

這本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此書是慈禧太后之物,她愛讀《紅樓夢》,就組織書法名家抄了一本只為看著舒服,為什麼這麼多人抄寫,肯定是為了圖快,一個人抄到猴年馬月去,上面還有慈禧太后的批註。

其書每頁之上,均有細字硃批,知出於孝欽後之手,蓋孝欽最喜閱《紅樓夢》也

為什麼會流傳出來,肯定是慈禧太后逃走後,被宮裡的人偷出來準備賣錢的。至於後來為什麼沒人來取,就很難說了,也有可能是死於混亂之中。

以這套書的珍惜程度來說,估計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價值過億都是保守估計。但是這套書被外國人買走之後就杳無音信,或許現在在外國那個私人博物館裡躺著吧,國寶外流,讓人傷心呀。


長安西北夜讀史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做皇帝就是最好的職業。

如果在家裡待著,有人來請去做皇帝,恐怕是最厲害的撿漏吧。

莫名其妙做了皇帝的人還不少,就說一下漢靈帝吧。

漢靈帝劉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於冀州河間國(今河北深州)。漢章帝劉炟的玄孫。世襲解瀆亭侯,父劉萇早逝,母董氏。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漢桓帝劉志逝世後,劉宏被外戚竇氏挑選為皇位繼承人,於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即位。

01

解瀆亭侯

秦、漢、魏、晉時期,都是以二十等爵封賞有功之人。

最高等級是徹侯,後來因為避漢武帝劉徹的名諱,改稱為通侯,後又改為列侯。

《後漢書·百官志五》記載:“列侯,功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

其意思就是,在列侯中食祿於縣、鄉、亭者,就稱為縣侯、鄉侯、亭侯。

比如曹操的父親太尉曹嵩封費亭侯,關羽封漢壽亭侯,劉備封宜城亭侯。

列侯跟其他爵位的俸祿一樣,都是以實物的形式發放,主要是粟米,可以兌換布匹。

有時候皇帝也發一些錢幣、黃金之類的,但數量很少,不屬於正常的俸祿。

一般是以年為單位發放,稱為年俸。

列侯食俸一千石,按照秦漢時期的計量單位,一石大約是30.75公斤。

也就是漢靈帝劉宏沒做皇帝之前,繼承其父劉萇解瀆亭侯的爵位,每年三萬公斤粟米的工資。

今天物價來看,也就是幾十萬的工資,不算啥,三五口之家也就是個小康,要在一線城市生活還很緊張。

但在漢代,卻不得了。

二十等爵第一等是公士,年俸50石,殺一個敵軍軍官才可以獲得。

相比之下,作為解瀆亭侯的劉宏,小日子還很過得去,悠哉悠哉,闊闊的小地主。

02

祖上曾闊過

太遠的劉邦就不說啦,從東漢光武帝劉秀說起吧。

劉秀作為東漢開國皇帝,傳位給四子劉莊,是為漢明帝。

劉莊傳位給五子劉炟,是為漢章帝,是東漢第三位皇帝,也就是漢靈帝劉宏的高祖。。

東漢以小皇帝居多,從章帝就開始啦。

章帝(公元57--88年),十八歲繼位,在位十四年,活了三十二歲,一共生了八個兒子:

依次是劉伉、劉全、劉慶、劉肇、劉壽、劉開、劉淑、劉萬歲。

先立三子劉慶,後立四子劉肇為太子,劉肇十歲繼位,是為漢和帝,在位十七年,終年二十七歲。

章帝六子劉開(?--148年),永安二年(90年)封為河間王,以樂成、渤海、涿郡三郡為國。

劉開的兒子很多,記載下來的有:劉政、劉翼、劉得和劉淑四個。

劉政繼承了河間王的爵位。

劉翼為平原王,是漢桓帝的父親。

劉得為安平王。

劉淑只得到瞭解瀆亭侯的封爵。

劉淑去世後,其子劉萇繼承瞭解瀆亭侯的爵位。

劉萇早逝,其子劉宏繼承了其解瀆亭侯的爵位。

說起來,劉宏祖上也很闊,其高祖劉炟也曾是第一大老闆,但到了他這個玄孫時,就只是個解瀆亭侯啦。

對平民百姓來說,找這麼個工作還很不容易。

但對姓劉的來說,這也就是打醬油的差事啦。

03

登基為帝

為了恩澤共沾,普惠劉氏,章帝之後,大多都是小皇帝,而且都不喜歡幹得太長。

章帝在位十四年,活了三十二歲。

僅僅過了八十年的時間,先後就有和帝劉肇、殤帝劉隆、安帝劉祐、順帝劉保、衝帝劉炳、質帝劉纘、桓帝劉志等七位帝王登上皇位。

最小的殤帝劉隆不滿百日登基,在位二百二十天。

在位時間最久的就是漢桓帝劉志啦,在位二十一年。

漢桓帝劉志(132--168年),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

劉翼去世,劉志襲爵為侯。

永嘉元年(145年),年幼的漢衝帝去世,無子。

外戚權臣梁冀擁立渤海王劉鴻之子劉纘(138年-146年)為帝,是為漢質帝,東漢第九位皇帝,時年八歲。

劉纘因不滿梁冀的飛揚跋扈,在一次朝會中,當著群臣的面叫梁冀“此跋扈將軍也”。

由此引起梁冀的忌恨,就把劉纘毒死啦。

本初元年(146年),劉志就撿了個大漏,被大將軍梁冀迎入南宮繼位,是為漢桓帝,成為東漢第十位帝王,時年十五歲。

漢桓帝畢竟年齡大了點,心眼多一些。

此時,梁太后臨朝聽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權,大小事也不用桓帝操心。

漢桓帝就一門心思貪玩,但也不知道他忙活了些啥。僅宮女就多達五六千人,在位二十一年也沒生個兒子出來。

168年1月25日,漢桓帝戀戀不捨的拋下後宮一大群女人,自己一個人走啦,享年三十六歲。


漢桓帝劉志駕崩後,皇后竇妙臨朝問政。

桓帝無子繼位,竇妙就與其父竇武等商議,挑來挑去就把劉宏選為了皇位繼承人。

天上又一次掉餡餅,啪嘰一下,這次砸在了河間國解瀆亭侯劉宏的頭上。

竇妙派遣侍御史劉儵守和光祿大夫、奉車都尉曹節等人前往河間國迎接劉宏登基。

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劉宏隨迎駕隊伍抵達洛陽城外夏門萬壽亭,由竇武率百官迎接。

次日,劉宏繼位,改年號建寧,成為了東漢第十一位帝王。

劉宏不僅撿了個大漏,坐上了皇帝,而且撿了桓帝后宮幾千個女人,自然是十分開心,也就玩得不亦樂乎!

玩著玩著,也就把東漢徹底玩完啦。

儘管是撿來的東西,理應也得珍惜才是哦。

自己不珍惜,可惦記的人卻不少。

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還得連累大家背黑鍋,這個有失公允啊。


豹眼看歷史


歷史上有各種運氣爆棚的人,要比較誰是最厲害的比較難,但可以列舉一些讓人羨慕不已的例子。

天上能掉的最大的餡餅估計就是皇位了。

首先是漢文帝雖然漢文帝是劉邦兒子,但是皇位本來和他沒什麼關係。在上位的過程中,漢文帝幾乎就什麼也沒幹,完全是周勃,陳平辛辛苦苦卒諸呂,把皇位獻給漢文帝的,這屬於得來全不費功夫類型的。

唐高宗李治

李治的皇位可以說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因為太子與魏王爭權奪利,刺激了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害怕玄武門的往事重演,把太子和魏王都pass掉了,李治順利上位。

其次是明朝的嘉靖皇帝

這個人也屬於是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來的。如果明武宗好好做皇帝,不去亂搞事情,以至於死了沒兒子,嘉靖皇帝絕對沒機會。

而且這三個人得到的皇位全部都並非徒有虛名,像光緒皇帝也是皇位天上來,可惜他始終都是慈禧太后的傀儡,最後還送了條命,而這三個都是大權在握,真正享受皇帝權力的人。


熙寧看歷史


在世界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事件,而此類事件也可以看做是一種撿漏行為。伊斯蘭阿拉伯人的崛起其實就可以看做是撿漏,從開始到結尾都讓人們感嘆伊斯蘭阿拉伯人的幸運,而且這種幸運也讓伊斯蘭教發揚光大,時至今日依然影響著大眾,那麼伊斯蘭阿拉伯人是如何做到“撿漏王”的呢?

事情還要從六世紀時說起,當時比較發達的地區是近東和中東,這兩個區域無論是在經濟還是資源方面都趕超其他地區,所以很快就以富貴鄉而聞名,而當時這兩個地區卻經常發生戰爭,那就是羅馬和波斯之間的爭鬥,當時兩個大國都很富裕,但是一旦發動了戰爭就意味著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和人力,而且兩個國家一打就是一百年,這樣下來不僅讓兩個國家元氣大傷,軍事實力也嚴重受挫。羅馬和波斯的戰爭中雖然都有所損失,但是羅馬還是略佔上風的,波斯當時的損失比較慘重,而羅馬當時為了長期作戰,就在西方蠻族投入了大量的軍事力量,所以整體來說,羅馬當時也下了血本,這樣長期作戰下去,讓原本強盛的帝國開始漸漸衰敗。

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戰爭,一旦要計劃打仗,那麼勢必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羅馬和波斯之間的戰爭就如同一個無法填滿的巨洞一樣,不僅讓國家開始虛弱,也讓百姓們怨聲不斷。在這個時候,一個資源貧乏的民族看到了曙光,這就是伊斯蘭阿拉伯人,雖然當時的伊斯蘭阿拉伯人依然處於落後階段,但是在羅馬和波斯對抗的過程中,也給伊斯蘭阿拉伯人整合力量的時機,所以後來伊斯蘭阿拉伯人只用了一千多的兵力就戰勝了原本是強國的羅馬和波斯。

當然在伊斯蘭阿拉伯人剛剛崛起的時候,羅馬軍隊根本就沒有將他們放在眼中,畢竟當時伊斯蘭阿拉伯人只有一千多軍力,但是因為當時羅馬和波斯都已經喪失了民心,所以伊斯蘭阿拉伯人雖然人少,但是馬上受到了百姓們的歡迎,讓伊斯蘭阿拉伯人的隊伍迅速強大起來,後來伊斯蘭阿拉伯人只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就將波斯打敗,同時也成功佔領了羅馬富裕的近東區域,讓伊斯蘭阿拉伯人成長為一個龐大的帝國。伊斯蘭阿拉伯人不僅成為了鷸蚌相爭的贏家,也讓伊斯蘭教一直綿延至今,堪稱世界級撿漏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