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秦檜明知會遭後世唾罵,為何還要用“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

秦檜為高宗當上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

公元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大舉南下攻宋。東路軍攻破北京之後,渡過黃河,直逼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

宋徽宗見勢危急,就禪位於太子趙桓,即宋欽宗。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兵逼宋議和,提出賠償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

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

金軍掠走徽欽二帝,還有大量皇親國戚、後宮妃嬪和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將京城洗劫一空,北宋滅亡。

本來金國要立異性為王,讓張邦昌當上了偽楚皇帝,但是秦檜說這會導致天下大亂,只有繼續讓趙姓當皇帝,才能安定天下,對金國萬世有利。

於是高宗趙構當上皇帝。他對秦檜自然是無比仰仗,他說,秦檜忠誠樸實,是個人才,朕得到他喜得晚上睡不著覺。

秦檜明知會遭後世唾罵,為何還要用“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


02

高宗和秦檜為什麼不願意徽宗和欽宗回來?

趙構當上了皇帝,秦檜當了一人之下的丞相,“西湖歌舞幾時休”,樂不思蜀,“直把杭州作汴州”,他們自然是不願意二帝回來了。

這是先見之明,後世的明代宗就吃了虧。

明朝土木堡之變之後,明英宗被俘,代宗繼位。

瓦剌首領也先原指望靠英宗要挾明朝,哪知在於謙為首的大臣的抗拒下,北京城牢不可破,瓦剌束手無策,意識到大明不可能臣服。

於是他們放回了英宗,以求與明修好。

秦檜明知會遭後世唾罵,為何還要用“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


代宗當初本沒想過、也不想當皇帝,哪知坐上皇位後,發現了當皇帝很好哈,他倚重於謙,也有所建樹。

現在,“老”皇帝回來了,他怎麼捨得讓位呢?於是將英宗囚禁起來,可是好景不長,代宗體弱多病,英年早逝。

英宗重新奪回皇位,並清除了代宗的勢力,連忠心耿耿的于謙也難以倖免。

英宗和代宗只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尚且如此,“自古無情帝王家”,高宗和秦檜深知,若是二帝回來,他們的位子肯定是保不住:

首先必須由他的父親徽宗說了算,徽宗之後,自然是太子欽宗,明擺著輪不到他高宗了。

秦檜明知會遭後世唾罵,為何還要用“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


03

但是岳飛等主戰派卻不同意。

公元1140年,宋軍取得了一系列軍事上的勝利:張俊攻克亳州,王勝攻克海州,岳飛攻克郾城,差點還抓住了金兀朮。還有張浚在長安,韓世忠在泇口鎮都獲勝,連連奏捷。

岳飛直搗黃龍府的雄心壯志,讓秦檜等主和派驚慌失措,於是連下12道金牌,讓岳飛班師回營。

開始,秦檜命御史中丞何鑄審理岳飛案,暗示其進行刑訊逼供。哪知岳飛當庭袒示後背的紋身“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一身凜然正氣,鎮住了何鑄。

何鑄頗感震驚,認定這是一起冤案,於是找到秦檜,試圖免除岳飛的死罪,秦檜極為不悅,威脅何鑄說:“此上意也!”

秦檜於是就改由万俟卨主審,最終致岳飛冤死風波亭。

秦檜明知會遭後世唾罵,為何還要用“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


04

秦檜為何給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秦檜是聰明人,為什麼不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而要冒天下之大不韙,以“莫須有”的罪名來處死岳飛呢?

我認為,實際上他也知道這樣做必遭後世唾罵,他想為自己留後路,告訴世人:我哪有這麼大的權力處死岳飛?我也是不得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要什麼理由啊!

他的真實意圖是說,自己為高宗背了黑鍋。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人心不可欺,中國人是最崇尚節氣的,他的誣陷忠良,賣國求榮的可恥行徑絕不會為世人所原諒!

千百年來,秦檜和他的夫人王氏(慫恿秦檜不要放過岳飛)等只好跪於岳飛墓前贖罪,遭人唾棄。

秦檜明知會遭後世唾罵,為何還要用“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