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驚心十日:記者直擊世衛組織決策出臺過程

【編者按】中國“戰疫”進展舉世關注。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參考消息》特別策劃“戰疫:觀察與鏡鑑”專題,就疫情防控形勢研判、對中國防控措施的建議、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經驗等問題採訪相關領域國際知名專家,同時總結巴西、墨西哥以及非洲國家在應對疫情時的經驗教訓,為國內早日贏得“戰疫”勝利提供參考。

1月21日,世界的目光本該集中在瑞士達沃斯——第50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冬季達沃斯論壇)當天開幕。但是,世界衛生組織同一天宣佈將召開緊急委員會會議,以討論是否宣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國際社會的關注點隨即發生了偏移。突然間,達沃斯會場內的一些外國人見到《參考消息》記者時會詢問:“你是中國人嗎?你的家人還好嗎?”

此後10天,事態快速發展。

世衛專家意見不一

1月22日晚,世衛組織緊急委員會會議如期舉行,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會後宣佈,因信息不足且國際傳播案例不多,宣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時尚早。世衛組織內部有消息稱,專家們在當晚會議中分歧巨大,支持和反對的聲音各佔一半。

面對這一結果,記者稍鬆了一口氣,世衛組織的決定似乎告訴人們:疫情或許沒有預想的那麼糟糕。

1月23日,緊急委員會再次開會,譚德塞再次宣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尚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發言人事後證實,當天會議依然分歧嚴重,投票比例與前一天相似。更重要的是,世衛組織此時並未宣佈何時再次舉行緊急委員會會議——這意味著,在中國農曆春節前,世衛組織不會做任何宣佈了。

1月24日,世衛組織無相關討論。時值大年三十,愛國熱情在華人圈激盪。在各個微信群,華人華僑開始透露因戴口罩出門而被當地人看成重病號,但更多的人呼籲捐錢捐物以支援國內防控疫情。很快,瑞士超市和藥店就買不到口罩了。

1月25日和26日歐洲多國再現確診病例,瑞士也曝出疑似病例,兩人被隔離。對此,瑞士知名生物學家、伯爾尼大學免疫學研究所前所長赫勒·斯塔德勒發表文章,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肯定不是殺手級病毒”,人心稍安。

中國抗疫備受肯定

1月26日晚,譚德塞突發數條推文,透露自己正前往中國,新聞界隨即炸了鍋。大家普遍認為,近期宣佈“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概率應不大,否則譚德塞不會去中國。但是,世衛組織當天深夜卻發出相反信號——在每日疫情形勢報告中“悄悄地”將全球抗疫風險由“中等”提升為“高”,且事先沒有通知各國駐日內瓦記者。事後,世衛組織發言人為這一“錯誤”道歉。此時,已有輿論認為世衛組織此舉是在為“有關宣佈”埋伏筆。

1月27日和28日,全世界都注意到譚德塞在北京多次讚賞中國在防控疫情方面的努力,認為相關措施卓有成效。但越來越多的衛生專家卻表示,儘管採取了“史上最有效措施”,疫情近期仍會繼續發展,宣佈“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恐怕是遲早的事。

此時,瑞士華人華僑募捐迅速形成規模,不少協會已準備向國內發送物資。很多瑞士人也加入到獻愛心活動中,通過華人朋友打聽“外國人怎麼向中國捐款”。聯合國項目事務廳一位華人透露,有瑞士友好人士希望找到比網上慈善機構接受善款賬號更穩妥的捐款方式,因為“他想捐一大筆錢”以表達對中國人民的支持。

聯合國1月28日舉行例行記者會,各國記者雲集,世衛組織發言人和各國記者交流超過一個半小時,中心思想只有一個:中國抗疫決心大、成效好。會後,他甚至對記者提到,如果近期再舉行緊急委員會會議,不宣佈“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因為“專家委員會還是那些人,而國際傳播病例也沒有質的改變”。在記者看來,他的話暗示世衛組織認為中國防疫形勢正在好轉。

1月29日是“詭異”的一天。當天上午,世衛組織突然宣佈下午3點召開記者會。下午,該組織再出三招:一是譚德塞連發10條推文,對中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努力和決心表示讚賞;二是宣佈將於1月30日19時30分在第三次緊急委員會會議結束後舉行記者會;三是將原定15時由衛生應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領銜的記者會推遲到17時。當晚,瑞安正侃侃而談,譚德塞突然出現在記者會現場,在致辭和回答提問時再次對中國應對疫情的努力做高度評價。連一些外媒記者都認為,譚德塞此舉可能對第二天的緊急委員會會議起到引導作用。

三種方法行之有效

1月30日的緊急委員會會議上,絕大多數專家建議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令在場的多數記者大感意外。譚德塞在做宣佈時特別強調了兩點:首先是中國政府和民眾採取了卓有成效的防控措施,此次宣佈“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是因為國際上人傳人的病例在快速增加;其次是絕對不建議其他國家對中國採取旅遊和貿易限制措施。發佈會時間不長,但各國記者卻在現場停留了很長時間——大家都力爭第一時間把這個重大消息播發出去。

從第一次召開緊急委員會會議到宣佈“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到10天,這在歷史上頗為少見。即使是死亡率極高的埃博拉疫情,也是拖了一年多才被宣佈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記者採訪過的所有專家一致認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毒性遠小於埃博拉,致死率也低很多,唯一的“強項”是人際傳播力較強,擴散面積大。這個病毒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不少專家指出,防控傳染病的方法無非有三種:一是消除傳染源,二是切斷傳播途徑,三是保護易感人群。考慮到當前多點暴發、無特效藥和疫苗的現狀,防控疫情最有效和最簡單易行的方法是切斷傳播途徑。目前要做的就是創造一切條件把所有可能攜帶病毒的人隔離起來,同時保障信息發佈的透明度,讓真相跑在謠言前面。專家們同時指出,即便沒有特效藥,等到春暖花開,疫情自然減輕。這是因為病毒喜低溫而怕高溫,只要氣溫升高,其存活率就大大降低。

1月30日會議結束後,人群逐漸散去,記者突然發現世衛新聞發佈廳後牆正中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1979年12月9日,各國代表正是在這個大廳簽字證明人類根除了天花病毒。人類歷史是與病毒和疫病作鬥爭的歷史。這一次,希望我們贏得快一點。

本文原文刊發於《參考消息》2月3日第11版

惊心十日:记者直击世卫组织决策出台过程

2月1日,瑞士中資企業協會捐贈的首批疫情防控物資在日內瓦機場裝運。(陳俊俠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