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很少旅遊,都說看景不如聽景,真的嗎?你們怎麼理解?

笪駿


大家都看過《身臨其境》,那是用聲音帶你去一個夢幻般的奇妙世界。

來說說聽景,怎麼聽?我認為只要是你沒有親自到過那個地方都叫做聽。

一,聽去過景區的朋友介紹。

首先每個人對景點的喜好不同,有的喜歡自然風光,有的喜歡人文歷史。再就是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喜歡風景、人文的朋友,他看什麼都是感興趣的,都是愉悅的。那種假裝喜歡旅遊的人,他看什麼都覺得是無趣的。

我工作的時候跑過旅遊車,短途三五天,長的十幾天。到了目的地,所有旅客跟旅行團去遊玩了,我們也有機會去到周邊玩一下。同事一起出去,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有的看到再好風景也沒什麼感受,一直催著到下一個景點,他只是想看一下這個地方怎麼樣。而有的同事卻歡呼雀躍,非常開心,玩得不想走。比如周莊,你問十個人,十個人的感受不同,有的說非常美,非常值得看,有的說什麼破地方一點不好玩。每個人的興趣點和她的文化層次決定了他對同一個旅遊點的感受是不同的。所以靠聽是不能瞭解到景點本身的特色,都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聽導遊講解,這也叫聽。

特別是一些歷史古蹟,風景名勝,各地風情風俗,在短暫旅行中,你是無法感受這千年積澱的文化和美景的特色。這時如果有一個好的導遊,他的講解能讓你瞭解很多當地的文化和歷史古蹟。西安兵馬俑我和女兒就花了90元請了講解員,如果自己去看,看到的就是許許多多的陶俑。通過講解員的講解了解到古人的智慧,馬車的製造有很多深奧的知識,當時古人怎麼能把金和銀不同熔點的物質相結合,打造很多物件,有的是至今都無法解開的密。

第三,不管你是從書本上看來的,還是電視上看來的?也稱為聽。

大家都在電視上看過《傳聲筒遊戲》,從第一個人開始,到最後一個人的答案,有時候意思完全變了,讓人忍俊不住大笑。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一個人買了一輛車幾萬塊錢,第一個傳出去十萬塊,第二個傳出去十幾萬,第三個傳出去二十萬………最後成了百萬豪車。

我也喜歡在電視上看風景,那是經過許許多多工作人員千辛萬苦的拍攝和製作而成。很多航拍的氣勢磅礴的美景,你在旅遊景區是看不到的。還有很多很多的美景都是經過他們長期的堅守和辛苦付出得來的,比如星軌,動物大遷移,春華冬雪等等,是你一次短暫的旅行無法看全的。

這些被認為是聽來的風景,都不如你去親臨其境,在旅行中的酸甜苦辣,開心愉悅,各種感受,那才是真正的旅行。





白髮姐姐


有一次我和韓國朋友聊天

他問我:“你覺得中國哪裡最美?”

“當然是西雙版納了!只可惜我沒去過。”我脫口而出。

他滿臉疑惑地說:“你沒去過就說那裡好看,不是和沒吃飯卻說飯好吃一樣嗎”

然後巴拉巴拉說了一堆話,全部都是關於耳聽不如親眼看見的話,當時我不以為然。

但是,當我踏入旅行的那一步開始,就改變了以前的那種固有想法。

以前我認為只要聽別人說景色怎麼怎麼美就好了,不用去親眼看。去年開始我獨自去了很多地方,親眼看了大家眼中的美景,有失望,也有驚喜。很多網紅景點並不美,只是攝影師拍的好而已。

有的景色要比照片,視頻,別人眼裡的美還要美,並且身上所有的觸覺都能感受到眼前的景色,這是聽別人說而不能做得到的。

旅行使我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

1.因為旅行我變的更加勇敢智慧

我一個人去韓國,自己找攻略,查路線,解決了旅行中的各種難題,回來後再也不怕去任何地方了。

2.因為旅行,我賺了很多錢

旅行回來後,我寫文章,做圖片,剪輯視頻,將內容發在旅遊平臺上,接到了一些廣告,拿到一些錢。

3.因為旅行,我變得成熟

以前我的世界只有我自己,而現在我彷彿有了整個世界。對生活一些小事不再斤斤計較,很多事情都看開了。

旅行絕不是去聽,而是去見


富婆在農村


“對於看景不如停景”這句話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畢竟人的想象要比實際的景色美多了,我有二種看法

一:相信大家從小課本上都有“西安大雁塔”“黃果樹瀑布”“桂林山水甲天下”“南京中山陵”這麼幾個景,那時候應該都很嚮往這些景區,但是去了之後感覺,就是挺失望的,14年第一次去桂林的時候那裡的水竟然因為工業原因有點臭(現在治理沒了),而且除了乘坐竹筏看看20元人民幣,就沒啥好玩的,那個黃果樹瀑布我不是雨季去的好失望,還有更糟糕的是南嶽衡山,我是17年去的,我的天哪,山頂上在建寺廟,燒香燒紙放炮竟然都是露天的!滿山頭的灰,更無奈的是衡山的纜車和公交車一樣的😂

二:當然凡是也不是絕對的,也有百聞不如一見的景區,也可能是自己的期待沒有那麼高,但是景區卻挺有意思的,也有的景區確實不錯,比如安徽的黃山,福建泉州的崇武古城(估計沒幾個聽過的),雲南的西雙版納,等等景區

最後序言:祖國的大好河山有不同的美,我只是遊覽了其中的一小部分,發表一下個人意見,當然到底是看景不如停景還是百聞不如一見只有你親自體會到才知道,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旅途中的業務人員


對於看景不如聽景這個問題,我不以為然。

正所謂:“世界那麼大,我想出去走走。”

為什麼想出去?聽別人講不就好了?

聽到的永遠沒有看到的驚豔!!

去年年底我去了西安、重慶、上海旅遊。我漸漸發現,西安跟重慶跟別人嘴裡講的不一樣。別人跟我講四川是盆地,都是洞!!我去了才發現是天堂!各種各樣的美食,雖然對我這樣非常南方的姑娘來說不是特別合胃口,但是味道也是超級棒的。

在西安我彷彿回到了盛唐,我國最繁華的時期。黑夜可以跟白天一樣亮,到處是光。裡面的建築同時顛覆了我的想象!一瓦一木盡是智慧。

在上海主要是去學習,學習過程中發現人與人的想法竟然有天壤之別!!他們的想法天馬行空,盡是頭腦風暴。

很多時候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感覺到那種震撼!!出去同時也能開闊我們的眼界,認識到這個世界不是那麼小,認識到我們個體的渺小,認識到我們需要努力。

我是一名普通的本科學生,但是我依然堅持每年出去旅遊,就是為了讓自己感受到更多不一樣東西,讓自己更加明白自己個體的渺小,從而繼續努力向前跑。

希望我的講解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私聊我喔,喜歡的點個贊,轉發更多人看到,蟹蟹



阿清學姐ing


對,這句話非常有道理,看景不如聽景聽景不如安生。很有道理的一句話,為什麼感覺真實看到的景色不如別人形容或者電視上的好看呢?其實有這幾種原因。具體是哪幾種我們具體說說!

第一種,就是先入為主。沒去旅遊景點之前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景點介紹,特別是那些文采非常好的人,景點在他們嘴裡說出來簡直是人間仙境,各種各樣的形容詞,讓人心裡有了初步的印象,非常的美好。而且別人介紹的時候介紹的都是好的地方,沒人會介紹我在景點看到的不好的地方。但是當我們身臨其境的時候就會發現不一樣,到達優秀的景點肯定會經過一些不好的地方,看到不好的景色。給了不好的印象。

第二,心理問題,由於人員擁堵,人又非常疲憊。人在疲憊的情況下會不自然的對自己的決定感到後悔,這是一種潛在的影響,人不會感覺出來,但是一旦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就會馬上反應出來。由於累人的注意力會下降,這時候所關心的就是讓自己怎樣得到休息,對景色的注意力和欣賞能力就會下降。這一點特別容易出現在旅遊次數較少的人身上,經常旅遊,體質較好的人很少出現。

第三,路線規劃問題,經常出門的人會對自己的旅遊路線規劃好,會特意選擇一些好的景色,避開一般的景色,而旅遊次數較少的人在路線規劃會存在貪多,圖快。貪多就是想著自己這一條路線要多看幾個景點,疏忽了路線的精選。圖快,在疲憊的情況下想著怎樣快速結束旅途,這兩點讓人們錯過了好的景點!

第四,位置問題,我們在聽別人介紹和看電視的時候並不知道對方所處的位置,沒有好的位置自然不會有好的體驗,要知道,電視臺拍攝的畫面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他們會從各種角度,運用各種設備進行拍攝,單單這一點遊客就無法做到!

第五,時間問題,每個景點有它最適合遊玩的時間,春季,夏季各不相同,比如故宮,在,雨雪天觀賞到的景色和平時絕對不一樣,有另外一種美!楓葉和銀杏就適合秋季!去的時間不對看到的景色自然和別人說的不同!






快樂988


你好!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其實你說的景只是旅遊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從家裡出發的那一刻起一直到回到家裡,所經歷的一切都算是旅遊,旅途中的經歷見聞,旅途中的旅伴,以及到了景區的親身體會,都不是僅僅靠聽景所能夠感受到的,而且每個人的認知也不會完全相同。旅遊目的不僅僅是到了景點觀景,整個旅遊

的過程是坐在家裡體會不到的,有條件有機會的時候,還是要走出家門放鬆心情,來一次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吧


丹尼老郭


梨子甜不甜,親口嘗一下便知。華山是否險峻,拾級登上便曉。在聽景中受美啟迪,在觀景時享受體驗。

遊客們常說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是從安全角度考慮的。而在特定的自然風光環境中,聽景的美妙,與觀景的震撼,各有千秋,各得其所。

多年前去安徽黃山旅遊,在北海下面的翡翠谷。飽飲甘美香甜的溪水,躺在細碎鵝卵石上,耳聽竄上跳下的小松鼠,嘰嘰叭叭,覓食嚼碎食物。與遠處野公雞高亢打鳴,嘩啦啦的溪水聲,組成哆來咪發嗦啦席,低沉渾厚,高低音調,優雅音樂交響曲。


尤其是蜻蜓,蝴蝶,蜜蜂,有節奏的翅膀舞動聲,硬核將狂躁轟鳴的嗡嗡響聲,舒緩演繹悠揚的田園風光,電子輕音樂。

許久,抬頭遠望天空,藍天白雲翻騰變幻蕩然,飄逸,時而鑽入巨大的岩石中,時而從雲松中蹦出,岩石,雲松,團霧交織一起。彷彿被帶進人間仙境南天門。

收拾揹包準備趕路,翡翠谷西側一座民房旁,飄香陣陣五香雞蛋醇香。這裡有泡茶的,賣五香雞蛋,賣饅頭的商鋪,午餐問題得到了就地解決。



陽春三月,正是梅花,油菜花,櫻花,玉蘭花,奼紫飄香時節。外出他經理油,如果把看景,聽景,聞景有效的結合起來,將是最佳的遊覽出行組合。


雲中賞雲


想看世界視覺衝擊最厲害的景觀嗎,那就來看尼亞加拉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是世界三大著名瀑布之一,因為流量巨大,突顯了其具有排山倒海之勢與雷霆萬鈞之力的雄渾與壯觀,因為聲震如雷,被稱為“雷神之水”。

尼亞加拉大瀑布也是美洲大陸最著名的奇景之一,同時是世界第一大跨國瀑布,並號稱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這裡以美麗的景色,巨大的水利發電能力和極具挑戰性的環境保護工程而聞名於世,是非常受遊客歡迎的旅遊景點。

大瀑布由馬蹄形瀑布、美利堅瀑布和新娘面紗瀑布三部分組成,水聲如雷,壯觀無比。

夜晚時五彩絢麗的照明燈亮起打在磅礴的瀑布上,更是一種別樣的美景,每到夏季還會有每週兩晚的水上煙火表演。

尼亞加拉大瀑布一年四季都是最佳欣賞日期,然而到了冬天尤其驚豔!帶來的自然景觀也讓人情不自禁的歎為觀止。

瀑布多個地方結冰,形成巨大的晶瑩剔透的冰層,一組圖片讓你感受一下:只是看著就覺得冷,但是也美爆!

成為冰柱的尼亞加拉大瀑布,室外溫度接近零下20攝氏度,低溫使得整個瀑布都被冰凍,這不可思議的一幕就算是冒著寒冷也要來此一看。

冬天的尼亞加拉瀑布,銀裝素裹,冷豔凍人,暴雪後的自然景觀更讓人歎為觀止和著迷,猶如仙境的美麗!

冰暴形成各種形態的冰雕,一派雪樹銀花的冬日奇美,如夢如幻,仙霧縹緲,驚豔了世界,為冬日增添了色彩。

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冬天雖不能在近距離接觸感受瀑布飛流的快感,但並不阻礙觀賞瀑布的冬日美!

作為北美兩大國的分界線,尼亞加拉河在水牛城附近的戈特島被一分為二,形成了兩個瀑布。

在非冰凍期的季節,尼亞加拉河浩蕩的水面碧波如洗,蔚藍的天空纖塵未染。滾滾水流懸空奔騰而下,在空中織出一匹匹連綿不絕的白玉緞帶。

想要真正體會那份攝人心魂的美感,還可以乘坐“霧中少女號”遊船遊覽尼亞加拉河。

“霧中少女號”從1846年就開始營業了,瑪麗蓮夢露、戴安娜王妃、卡特總統等在內的多位名人都曾是它的乘客,可以說是最負盛名的明星觀光遊船了!

它能夠帶遊客們去到尼亞加拉三大瀑布前,近距離地感受“雷神之水”的磅礴氣勢。

坐上游船,進入瀑布腹地,水霧會愈來愈多愈來愈大,無數的水鳥在波濤水霧間穿梭飛翔,似夢非夢,亦真亦幻。

天氣晴朗時,太陽光和水氣交織出又長又美的彩虹,投射在名副其實的“彩虹大橋”前。

在這裡,還有很多有趣的戶外項目,最令人期待的是敞篷噴氣艇,那種令人窒息的刺激感受,只有尼亞加拉旋渦能給你!

唯有來過,才會懂得







山衣生旅記


看景不如聽景,說實話,看到這個標題,我首先想到的是小時候大人常說的一句話,“吃肉不如喝湯,喝湯不如聞香!"

哈哈!老實說,喝湯我喜歡,吃肉我更喜歡!正如: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所以呢?聽景也好,看景也罷,都是旅遊必不可少的過程!正所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

看景滿足了視覺上的享受,眼睛舒服了,心情愉悅了,也增長了見識。聽景讓我們對這個景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表面上看不到的深層次的東西,就要通過聽景來實現。

景點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一般而言,自然景觀側重於看景,人文景觀則側重於聽景。比如長城,秦始皇兵馬俑這些景點,如果光停留在看景上,一定會覺得很無趣,如蛇的城牆,灰頭土臉的泥傭,並不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但是如果有人給你講它們的歷史淵源,建造背景,你一定覺得津津有味,饒有興趣!這就是看景和聽景相結合給人帶來的安逸享受!




黔城素人2020


大家好!我是向日葵Aa,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常聽出去旅遊的朋友回來說:"看景不如聽景",看一些古詩詞、散文、遊記描寫的風景如何美妙,真正到實地一看發現不過如此,一點兒意思也沒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差呢?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文學修養不夠,有美景也看不出來。

二、歷史知識欠缺,旅遊的時候如果對當地的歷史略知一二,遊起來可浮想聯翩,趣味大增。

三、平時看科普知識少,沒有一顆探秘大自然的好奇心。

四、心境不同。我們平時去旅遊大多是參團,一日多景遊,每個景點停留半小時,拍拍照就走人,哪有時間體會到美景的美感呢?

五、生活的地方不同,造成看風景有不同的新鮮感。比如南方人去長白山看瀑布,就一點新鮮感都沒有了,這哪是什麼瀑布啊?在南方像長白山這樣的瀑布多的是,看不出壯觀在哪裡?而北方人到南方隨便一個湖、一眼泉、一片油菜花都會因為新鮮發出許多感慨。

總之,"看"太近,實用,使人熟睹,"聽"則遠,想象,使人妙趣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