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北京零售一線的“逆行者”

疫情當前,北京沒有斷供。充足的物資、相對穩定的價格背後,其實無數北京商業人忙碌的身影。由於外地務工人員大量返鄉,各大零售企業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保供壓力,人手捉襟見肘,不少商企員工春節期間紛紛返崗,一直在超負荷工作。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零售業的“逆行者”,我們才能在這場“戰疫”中獲得了足夠的安全感和踏實感。

不斷供的承諾背後

“ 線上訂單量增加一倍,全部門只有3名全職員工和2名小時工。”


北京零售一線的“逆行者”

“一個人忙不過來的,我吃完飯就過去。” 沃爾瑪北京昌平東關店前臺副總經理羅曉霞的這句話,經歷了這個春節戰“疫”的每個零售人都懂。

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北京市民陷入了對生活必需品的焦慮。為了確保市場供應充足,眾多零售連鎖企業在第一時間作出“不斷供、不漲價”的承諾。這看似簡單的六個字,背後卻需要無數零售人默默負重前行來兌現。

1月30日,正月初六。在得知門店人員緊缺消息後,原本輪休的羅曉霞立即返回了工作崗位。她首先查看了前臺狀況,確認前臺情況一切正常後,來到電商部門。集中主要精力協調人手,支援電商揀貨,同時協助打印訂單、與達達送貨人員交接和處理售後問題,一直忙到線上閉店。

北京零售一線的“逆行者”

“因疫情影響,當天電商部門只有3名全職員工和2名小時工上班,而當天整體的線上訂單數量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以上,為了保證店內商品供應充足,同時要兼顧到線上業務,避免造成壓單的情況發生,門店所有同事都義無反顧地放棄輪休,加班加點地工作”,羅曉霞說。

面對市民對生鮮蔬菜供應的焦慮,和羅曉霞一樣的眾多零售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兌現承諾。從大年初三開始,北京、天津的28家家樂福門店蔬菜需求從80噸激增到大年初五的220噸,家樂福北京僅由4名採購人員加班加點完成從採購到分裝再到配送28家門店的工作。

隨著返京人數陸續增加,銷量、訂單量持續增長,接下來,零售企業又將進入一輪新的攻堅。

缺兵少將的“戰場”

“已經有員工返京,但因要在家隔離,門店都高負荷工作。”

北京零售一線的“逆行者”

商戶上崗測體溫

大年初四午後,來超市發右安門店裡買白菜、韭菜、茴香等蔬菜準備第二天“破五”餃子的居民格外多。

我們見到店長張楠時,她正在勸導一位附近的大媽:“蔬菜我們天天都有,請大家放心。大白菜我們就賣1.98元/斤,不會漲價。但現在室內溫度高,希望大家還是當天的蔬菜當天買,我們保證供應,沒有必要一次性集中購買。”

“需求比往年同期大,貨架上的蔬菜需要不斷補充。”張楠剛忙完給貨架補貨,又疾步走到超市的蔬菜加工室,指著過道上裝滿了大白菜的筐車,“今天像這樣的筐車,已經裝了4、5車了。”

特殊時期,為保障市場供應,超市發要求所有員工停休,幹部、黨員、總部人員全體下店支援,同時壓縮工作時間減少一線員工的壓力;永輝超市核心管理團隊在1月26日下發通知要求所有省區、產地採購員及買手團隊員工在27日前返回工作崗位,並提出保障商品供應和保證物價穩定的工作要求。

目前,大部分零售企業都遇到了人員緊缺的問題。

“有部分員工已返回北京,但是因為疫情防控要求,所以都在家隔離。目前門店都處於高負荷工作狀態。”張楠說。

事實上,每年春節外地務工人員返鄉,都會造成一定的人員緊張。不過,今年的消費需求激增,加之疫情期間回京員工要經歷14天的隔離期,各大零售企業的人員都出現緊缺,在崗員工很多都滿負荷連軸轉奮戰在一線。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調研顯示,由於疫情防控需要,返鄉員工回程受限,造成門店營運、物流配送等方面人員或將缺編50%左右。然而,面對市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缺兵少將的零售企業依然堅守在商業戰線上。

對此,有專家建議,在用工問題相對嚴峻的當下,零售企業一方面應充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如採取適當提高酬金及事後補休,另一方面,也可通過縮減不必要的營業時間,壓縮一線員工的工作時間,合理調配和佈局人員等方式來實現相應的業務活動。

隔不斷的到家服務

“真正在危機面前能夠起到穩定民心作用的還是實體商業。”

除了實體零售,到家服務企業也在這場疫情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為了減少外出避免交叉感染,春節期間選擇到家服務的人比以往明顯增加。

北京零售一線的“逆行者”

大年初四,家住海淀區八里莊街道恩濟里社區的居民發現,各小區門口多了臨時蔬菜售賣點。有了這些售賣點,不用擔心去超市人多會交叉感染。八里莊街道恩濟里社區協調蔬果供應商從1月30日起,每天9:00-17:00,持續供應日常蔬菜和水果,已備貨7500公斤。

自疫情危機爆發後,超市、便利店等社區商業業態作用凸顯,成為了保障民生的最重要渠道。不過,對於外出採購蔬菜有較多不便的人群來說,一日三餐就成了問題。

2月2日,達達集團啟動“到家新鮮菜場”項目。一方面,保障京東到家平臺每日7-10點的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米麵糧油等生鮮、民生類商品供給;另一方面,確保達達快送調度並激勵更多騎手參與配送,保障配送及時。

很多老年人不精通如何在網上下單購物,疫情期間,他們的日常生活如何獲得保障,也是不能忽視的問題。

為了讓社區孤寡老人得到生活保障,金瀛便民聯合社區合作提供了蔬菜保障。疫情期間,在保障門店正常供應運營的前提下,金瀛便民德勝百姓服務中心聯合德勝大街西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配送“蔬菜包”到家服務。目前已經在社區完成幾十戶的配送,其中有十幾戶是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


北京零售一線的“逆行者”

金瀛便民德勝百姓服務中心聯合德勝大街西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配送“蔬菜包”到家

“真正在危機面前能夠起到穩定民心作用的還是實體商業。尤其是超市、便利店等社區商業業態起到重要的作用”,首都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立平表示,疫情期間,部分線上平臺暴露出了一些短板,比如無法承接大量的訂單;承接不了大量的配送;訂貨後,在疫情控制下,配送人員無法將商品送到家裡。

通過此次疫情,社區商業作為社會基礎設施的作用凸顯。陳立平指出,這也是未來從國家層面要發力的重點。“通過完善社區志願者機制,將社區和商業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繫。要做到既社區,又商業,打造出一個有溫度的社區商業。此外,不能將所有的社會責任都讓零售企業去承擔,通過完善志願者機制,可以通過社會力量緩解這些問題。”


趙馳/文

圖片/受訪企業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