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80後90後的人回到農村還會幹農活嗎?

權哥探索農村


我是從農村長大的一名80後回到農村肯定還會幹農活的,小時候爺爺奶奶走的早。記得上幼兒園那會,就經常幫爸爸、媽媽去地裡幹活,每到播種或者麥收、秋收的時候都會去幫著幹些力所能及的活。

每年的五月左右麥收之前,家裡種的玫瑰就開花了,每天清晨就跟著媽媽去玫瑰地裡幫著摘花,除草,修剪花枝。以前去地裡幹活沒有耐心,幹不了多久就會吵著要回家。媽媽聽了就說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可不能下力種地。現在一個人的時候老愛回想以前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姐姐一起去地裡幹活的快樂時光。


玫鄉大龍


80後90後回到農村還會幹農活嗎?我是一個90後農村姑娘,從小就是跟著家長一起在地裡幹農活長大的,沒上大學的時候,在家裡已有空閒時間就跟媽媽一起去地裡幹活,即邊是大學畢業工作後,逢年過節回到農村後,一有時間一樣會去地裡幹農活。


每個農村人家裡都有地,不論什麼時候,種地都要傳承下去,大部分農村的80後90後的父母家裡都有地在種,即便是現在,還是有很多父母在家裡種地,雖然常年在外,但是回到家裡,相信沒有哪個80後90後會閒著不去幹農活,因為每個80後和90後都知道,種地是辛苦的,不容易的,特別是回到家後更到豐收的時候,看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辛苦的樣子,自己肯定會去換上髒衣服去地裡幹活。


雖然自己不能幹多少吧,但至少幫家人減輕體力上的一點負擔,像收麥子,拉麥子,撒化肥等農活,我只要在家裡就會去地裡幹,雖然我也怕累,但是心裡並不排斥,因為地是家裡的,農活也是自己的,有錢也好,沒錢也罷,種地了就要跟家人一起把地裡打理好,雖然在家時間短吧,但好歹也去用力了。


不論到什麼時候,每個80後90後只要在農村老家裡,遇到農活肯定會去幹的,即便是乾的不好,因為80後和90後從小就知道種地是農民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傳統。看到農活是不存在眼高手低的情況的。


鄉村阿貝


很高興,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別人做不做這個我不評論,我作為一個90後,我會幹活的,我家養羊和養蜜蜂,還會種地,一般情況下,我是在外邊工地上幹綁鋼筋的活,活幹完了,沒事幹了,或者說工地上放假了,我只要是在家我是都會幹的,我就說說去年吧,前年1月份我從廣西幹活回來,在老家,我老家是在大山裡,呆了3個月左右,基本上每天就是早上8點起來吃完飯,就去羊圈,路上會在河邊挑兩桶水,擔過去放在羊圈大門的門口,讓後進去關門,把大羊小羊趕出來,把小羊羔關裡面的圈裡,然後打開大門不是我就是我爸去放羊,我就把小羊羔放出來,我去用我擔過來的水放燒水壺裡面燒水,我去用掃竹,把羊圈挨著打掃一圈,差不多快完的時候我爸放羊回來了,水早都用水壺燒開了,然後我就和我爸去把昨天涼好的涼開水拿出來,勾兌一點奶粉加熱水涼白開水,用勺子攪拌均勻,順便嘗一下溫度,然後就是抓小羊羔過來餵奶吃,剛開始不吃,慢慢的就習慣了,一個小羊羔喝兩個飲料瓶的奶,按小羊羔的大小來決定餵奶的多少,小羊羔有感冒發燒流鼻涕拉肚子的要喂藥,用小勺子兌藥加奶強迫喝下去,很不情願的喝藥喝喝奶,慢慢的就習慣了,沒奶了就兌奶喂,喂著喂著還沒有喂藥就12點多了,回去吃飯,吃完飯過來接著喂,小羊羔少了一天喂三遍,加晚上一遍,等於四遍,小羊羔多了,就三遍,幾乎每天到下午5點左右,有時候會晚點,羊媽媽就回來了,我就和我爸一個人去關羊圈大門,一個人去用桶裝剝的玉米顆粒,然後倒在用木頭掏的槽裡,準備好了之後,我在打開大門,羊媽媽們高興的就跑進去吃玉米粒,小羊羔也吃奶,吃完了,就對號入座,大羊和小羊羔一起幾個一關或者多個一關,關起來,之後,就和我爸去用桶裝,機子粉碎好的玉米秸稈,也有小麥秸稈,裡面加有各種各樣的飼料,去喂,也是根據多少來決定的,喂大羊吃拌的草料幾乎就是兩天一拌,喂夠了之後天色已經暗了就回去洗洗吃飯那時候也就7點8點多了,有時候早有時候晚,有時候大羊回來不夠,等到9點多的時候還要過去看看回來了,沒有回來就要給小羊羔餵奶,第二天要去山坡上,大林裡去找,有時候大羊會下小羊羔,找到了就抱回家,找不到小羊羔了那沒辦法,就損失了,下在圈裡的就一邊照顧小羊羔,一邊還要管別的羊,剛下的小羊羔優先照顧,基本上每天重複著這個動作,我回去放了幾天,一直待到4月份,沒有那麼忙了我就出去打工了,在我們市裡邊,我就感覺時間過得好快,一天天沒幹啥呢,一天就過去了,總感覺每一天啥都沒幹…其實人忙起來了時間就過得快了……這是我在放羊時候乾的活,謝謝大家…養蜂的我就不說了,說起來也是很複雜的…











大山深處的小高


我是一個80後,在外面漂泊了將近20年。現在迴歸農村。要不是帶孩子,我真的不想在家待。家裡的活小時候都能做,現在都幹不了。基本的家務還是會做,但是跟別的農村婦女相差太遠了。種菜種地只能慢慢重新開始學了。





依依寶媽321


會的

我是一位農村妹子,記得小時候總是需要做一些地裡的活,比如說我吧,我小時候乾的農活對於別人來說就是比較多的,家裡眼中缺少勞動力,我那時候經常是下地幫忙種地瓜,種花生,種青菜這樣的活我們都是習以為常了,但是自從出來工作了以後就很少下地幹過農活了,現在村裡年青人都出去打工掙錢了,家裡留守的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平時也只有過年節假日回家幫父母乾點農活,那時雖然比較勞累但是真的感覺到了快樂,累並快樂著。




娟妹生活日記


8o後9o後的人回到農村幹活比我這7o後還會幹農活,就拿我兒子來說吧,無論是套果袋,種玉米,收花生,他樣樣會幹,幹得又快又好,我們經常在農田比賽誰幹的快,結果我總是輸給兒子,所以不要擔心他們不會幹農活,他們會想辦法把農活幹得輕鬆又快樂!





姜玉花


我家是養蜜蜂的,我在廣東已經工作了近二十年,但是每年仍然會回鄂西北山區幾次,這個時間段分別是春節,清明節,中秋節,春節回家看似團聚,實際上農活兒少不了,比如協助老爸整理蜂場,餵食蜜蜂,收拾蜂場等工作,而清明回家剛好是蜜蜂分蜂期,我需要將因為分蜂而離巢的蜂群捕獲放到新蜂箱內,這個工作量比較大,而且非常辛苦。而中秋回家則剛好趕上收蜂蜜,要將蜂箱內蜜蜂燻離巢,然後收取蜂蜜,收取後還要將蜂巢和蜂蜜分離,然後過濾裝瓶,其實這些都是屬於幹農活,甚至說我做的比家裡人做的還更加好,如果我回到農村,這部分的農活還是可以乾的,但是種田種地我應該已經是幹不了的。


箭山頑童


這個問題在我個人認為還是要看各家的教養問題吧,有的為了心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或多或少都會幫忙乾點啥。而有的父母確認為這個年代哪有年輕人還幹農活的。在我們家,他兩個哥哥,有家一個大兒孑快三十了,有家兩個已二十二三歲了。至十六七歲就綴學到處去打工,名義上是打工,其實是到處去浪,反正是高不成低不就,一年也掙不了幾個錢,二年再出去還要父母給路費的角色。回家來,不管多少農活,他都只會睡到自然醒,父母幹了農活回來做好飯菜叫吃飯還得看他高不高興,睡沒睡夠。如果叫他乾點活,不是這樣藉口,就是那樣不會,反正就是不得上坡,下地。而他們的父母還一致認為,反正現在農村一家一戶了,過好過歹都與別人無關,只要他們高興就行。現已二十多歲了,除了有個人高馬大的身子,其他啥也沒有。既不焦也不愁,反正兒孫自有兒孫福。過日嘛,得過且過就行了。唉!真不知他們一大家子是啥頭腦,旁人都為他們發愁,他們卻認為你是管閒事,他家嫂子時常誇的,我咋教養兒女,我家過好過歹,管你屁事,有你啥相干?真沒想到像如今這種社會,這個代了競然還會有這種無知的人。朋友們你們身邊現如今還有這和愚昧無知的人嗎?少見吧?





農村五哥五嫂


我認為會幹。

八、九十年代農村人還都主要以種地為主,身為生在農村的人,一出生就是農民,從小受父母的耳燻目染。小時候除了上學,還要幫父母幹農活,幹農活也沒什麼技術含量,一看就會了。

我有三個姐姐一個妹妹,有五個外甥、三個外甥女,七個是八年代未九十年代初出生的,這七個孩子每次從外邊回來,我看幹農活都會,最小的04年出生的,每次到我家來也能幫我父母幹些活。我認為大部分都會幹的必定己是三十多歲快四十歲人了,不能看見年邁的父母去幹農活,自已不幹吧!

我認為10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即使是農村戶口也不會幹農活了,因為10年後農村人大批湧進城市,大部父母都不幹農活了,那孩子更不用說了。


農人潘哥


我是80後,我是農村人,還好我們家現在還有農耕地,從小我就參加我們家所有的農活,所以最基本的農活我感覺我都幹。雖然幹活幹不到精湛,但是我也是和利索人,我很享受幹活的過程。能跟自己的父母同甘苦,也是我最大的幸福!父母的勤勞苦幹,從小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裡,本來已經走出家門,上了大專的我,最後還是迴歸了農村,回到了父母的旁邊,相夫教子,跟父母處在一起,其樂融融我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

很多人會認為上了大學,最後還不是一樣,待在家裡沒有出息,我不這樣認為!難道有錢了,就能陪在父母跟前嗎?有錢了,人在外地就能陪伴孩子嗎?孩子父母最需要你的時候,你給錢能解決問題嗎?不可否認,有錢的又能孝順父母陪伴孩子的大有人在。但是做不到的又不在少數!

說了這麼多。好像有點偏離我們的主題,我只是想強調,80後回到農村不僅回幹農活,更會照顧父母,照顧妻兒!為80後點贊!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