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孩子過早認字,會有什麼的後果?

想念農村的日子2


過早識字,這個過早不好界定。

一般來說,孩子4-5歲左右開始識字是比較合適的。有些家長讓2-3歲的孩子識字,這點我是不贊同的。

具體什麼時間,我們可以觀察孩子對漢字的敏感度。一般識字之前,我們可以先陪伴孩子閱讀一段時間,當孩子對閱讀有興趣之後,可以嘗試著給孩子認字。


具體的做法是把幾個孩子比較熟悉的字(指的是聽覺上的熟悉),寫在白紙上,貼到孩子牆上,孩子經常看到的地方。當然,你可以自己寫,也可以購買字卡。

一天寫幾個,然後反覆指讀給孩子聽。一般地,如果孩子到了識字敏感期,就很快就記住。如果你發現孩子一天下來記不住3個字,那麼就不要硬來,說明孩子還沒到識字的階段。

另外,我們在早期引導孩子識字的時候,需要調動全身的感官,不要太正式了。把氣氛弄得輕鬆愉快一些,記得一定要經常重複。

我的孩子識字的時候,前期其實速度很慢。但是等到上大班幾個月之後,突然有一天,她主動想要認字,這時候識字的速度就是幾倍的提升。


所以說,教孩子識字,啟蒙引導,不要強迫。不斷反覆,讓孩子有樂趣,在輕鬆愉快的條件下,等待孩子敏感期的到來。家長教的,其實很慢。孩子主動學的時候,速度就大幅提升了。

孩子喜歡認字了,就沒有過早之說;孩子還反感認字,或者沒有感覺,就別太著急。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不少家長都不想孩子比同齡小朋友落後,於是孩子從小就開始各方面培養,很多家長在孩子2、3歲時就開始教孩子認字學習,這樣到底好不好呢?

研究發現:

過早的教孩子認字,雖然在剛入學時,比未識字的孩子感覺表現的更優秀,佔優勢,但跟年齡增長,孩子過早開始認字會漸漸不在優勢。這類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其他小朋友沒有太大不同,但在學習方面,態度表現往往不積極,不夠集中,因為目前所學的大部分字,孩子已經在之前學會了,老師教的字,既然自己學會了,就不在對識字產生更濃烈的興趣,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等等行為。時間長了,造成上課不能專心聽講的習慣,不利於學習。

家長們會發現,幼兒園一般不會過早教孩子認字、寫字,更多的是進行朗誦、背誦一些詩歌,古詩等。於是很多家長感到疑惑甚至不滿,孩子上幼兒園,為什麼卻不教認字、寫字?有的家長按耐不住,生怕自己的孩子上學後不如別的小朋友,園裡既然不教,那就自己來教了。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因為學前的教育,主要是放在培養及孩子各種能力的教育方面,是為孩子升小學做準備,主要在於教育和養成孩子一種學習習慣。在學習的內容上,不必太過強調,只要孩子有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情,對於知識的學習能力是沒有問題的。這也是幼兒園之所以不會讓小朋友認字、寫字的道理。

過早認字除了會導致以上所說情況還會出現:

因為過早就認識了不少字,在前期的學習中,學習成績會佔優勢,容易產生驕傲的心理,覺得學習是件很簡單的事情,自己很聰明,一旦遇到比自己學習成績好的小朋友出現,在心理上很難接受,遇到挫折容易受打擊,氣餒。

影響孩子的創造力,過早的灌輸孩子不屬於他們年齡階段應該接觸的知識、事物、思想等都會使他們在創造力,想象空間範圍及大腦思維受到影響,2至3歲的孩子基本未形成邏輯思維,認字也只是不理解的強迫性記憶,不利於孩子智力發展。

教學研究表明:年齡達到4至5歲的孩子,可以達到認字水平,家長可以開始進行正確的教育。

如果孩子自己表現很有興趣學習,家長可以進行引導,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意願而強要孩子過早的認字。


決勝網


我覺得孩子過早認字,具有積極的意義,也有不好的一面,這是從我女兒的身上看到的。

女兒大約兩三歲時,我就開始有意無意地教她識字。每次出門看到有字,我就會告訴她那是什麼;在家裡讀繪本時,我也會指著每個字讀給她聽;再大一點時,我在家裡的牆上貼了很多帶圖畫的字帖,家裡的傢俱也都寫上名稱,一有空就指給她看……


慢慢地她就開始認字了,到五六歲時,大部分常用漢字她都認識了。六歲那年她就能自己閱讀純文字的書,比身邊的同齡人快了很多,因此,時常得到別人的稱讚,這讓她自信大增,覺得自己的閱讀很厲害,從此之後一發不可收拾,閱讀能力也越來越強。這就是早學字的好處。


不好的一面是她的錯別字太多了!這個可能跟她學字的方法有點關係,但我覺得更多的還是因為識字過早。小孩子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階段性,太早認字,孩子對字義並不能完全理解,對字形的記憶也很有限,特別是漢字中有很多同音字、近形字,孩子無法甄別,導致錯別字很多。我女兒讀小學階段,每次語文考試都會因為錯別字扣分。每當此時,我就有點後悔當時不能太早讓她認字。

希望我的經驗和教訓給你幫助。


穎媽育兒記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分享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我上育嬰師培訓課時,老師在課堂上講給我們的。


老師鄰居家有個小男孩,今年3歲左右,能認識很多字,還會背誦完整的《三字經》。親戚鄰居都誇這個小男孩天資聰慧。

上一年級時,小男孩的學習成績確實優於同齡人。到二年級的時候,小男孩的成績就開始下滑。


那些漢字他大多數多認識,要背誦的古詩,他也全部都會。所以小男孩上課不專心聽講,不認真去理解漢字背後的含義,比如老師讓他們用某個字組詞,小男孩只會想到自己認識的漢字來組詞,無法組出新的詞語。再比如造句,小男孩根本不清楚怎麼樣將一句話寫通順,而是根據自己認識的字,胡亂拼湊。

再分享一個古代的故事,是我爺爺講給我的。

我很小的時候,哥哥就教我認字。上學前班時,我發現很多字我都會,於是我回家就跟媽媽說,我不想上學了,因為學校裡教的,我都已經會了。


這時候,我爺爺給我講:古代有個人,就叫他小A吧。第一天去上學,先生教了一,第二天先生教了二,第三天先生教了三。到第四天的時候,小A不再去上學,父母問為什麼,他說他已經全部學會了。


有一天,村裡有一戶人家辦喜酒,請小A去幫忙收禮記賬。當時有位姓萬的人來送禮,小A讓人趕緊去找把掃帚過來,戶主問他記賬為何需要掃帚?小A說道:這個人姓萬,那就是有一萬條橫線,當然需要用掃帚寫啊。

如果孩子想要認字,有這方面興趣,那麼家長可以適當引導。但是每一次教會孩子某個字的時候,同時要給孩子簡單講一講這個字的真正含義。

如果家長只是為了讓孩子多認字,覺得對以後的學習有幫助,從而刻意讓孩子認字,那麼真的沒這個必要。


雖然學了很多字,但是不學以致用,相當於白學了。

我是林語菡,高級育嬰師,熱愛文字,熱愛生活的80後靠譜青年。分享育兒乾貨,聊人情世故,記得關注我喲~



林語菡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我個人感覺孩子早點認字是好事,不過,我很少刻意過早的教孩子認字。有專家調查,孩子2-3歲是黃金記憶的最佳時間,如果這時能給孩子們多點提供學習的機會,對了將來對孩子的成長會非常有利。

我家大寶的認字情況

大寶現在12歲,從小因為先生比較寵愛,我們基本什麼都沒有學,三年的幼兒園時光也是經常請假,也但是我會經常講故事給他聽,從小就特別愛聽故事,所以講故事就一直堅持,就這樣糊塗的到小學三年級,大寶就開始自己看書,只要沒什麼事,就喜歡看書,圖書館是他的最愛。這種好習慣一直保持著,所以平時沒事,他最愛做的事就是看書。

二寶的認字情況

二寶今年五歲上中班,特別不喜歡認字,我問過他幾個同學,別人學過的字都記得,他卻很多都不會,所以平時我就抽很多時間陪他認字,都卻不感興趣,我也沒有過度強迫他,經常在他玩的時間放唐詩和加法口訣給他聽,特別是唐詩,他基本聽5次左右,就能學著會背,而且很感興趣。就是認字和算數差一點,我並不著急,也沒有刻意教他。

最好的教孩子認字方法

孩子實在不喜歡認字,我沒有強迫的,仍然每天講故事給他聽,有時間會叫他記一些成語,他感興趣的東西,我就多引導一些,但是有時在街上,還是會教他一些字,告訴他寫的什麼,是什麼意思,有時候他也會主動問。

孩子早點主字,就更容易對學習感興趣,能早點自己看書,而看書,是我們孩子一生最值得堅持的好習慣。如果孩子喜歡認字,那就是最要多多鼓勵和引導,讓孩子堅持下去,我們要陪他們一起看書學習。如果孩子像我家二寶這樣,不愛認字的,我們可以把認字融入到生活當中,邊玩邊學,比如商場的一些牌子上的字,比如外面的很多廣告牌,也可以在家裡都貼上名字,孩子經常看,不知不覺中就能認識很多字。

有聽朋友說,現在手機上也有很多認字視頻,聽說孩子們都很,這個偶爾可以給孩子看一會,注意控制時間就好。希望能幫到你們。

我是王書霞,全職寶媽,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和點贊,有免費實用的親子課程,有需要的請關注私信。

書霞育兒說


娃小時候,我看了網絡上的各種神童 ,我也焦慮了,我在娃兩歲多開始教娃識字,我想一天一個一年也365個呢,但真正教起來不是一般的累,一週後老爹知道後,表現很震驚,憤怒,罵了我一頓,我剛好也不想教了,就放棄了。不過平時生活中有意識的教一下,比如路上,看電視時,記沒記住就不管了,我個人感覺效果很好,上了幼兒園,老師多次提到娃識字多,上了小學老師說她幾乎認識所有的字,而且娃很早就獨立閱讀,省事省心。親子閱讀很累,我只堅持了一年多,而且獨立閱讀比親子閱讀效果好。娃生活中到哪喜歡看標牌,這個習慣是非常好的。娃看書很多字都是猜的,平時說話經常有讀錯音的情況,但她理解都是正確的,就是單獨一個字娃不一定認識,但詞娃就認識,放到句子了娃就更清楚了,娃識字多,目前看沒什麼不好的,好處倒是很多了,娃識字多,看書多,而且外邊玩的多,人群中很快就能發現她的不一樣


手機用戶69478224312


在我的孩子兩三歲時,我就教她認字,那是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作為農村人,我的教育理念是比較先進的。當然還教別的。比如背古詩,認動植物的名稱,學算術和一些簡單的加減法,認方位,認一些常用的偏旁部首,認人民幣和使用十元以內的人民幣等等。

我覺得如果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把題目改成孩子過早認字,有什麼好處?更恰當些。

我家的孩子通過認字後,觀察能力更強了。比如有一次她的父親帶她路過村邊的水塘,那

有幾隻鴨子在水面上嬉戲覓食。她就問她父親,哪是什麼呀?

那不就是鴨嗎?

錯了,那是麻鴨。她有些得意的說她爸,你連麻鴨都不知道。

原來她是根據《看圖識字》認識的麻鴨。

我教她認數字的從1——10,也教她文字的一——十。有一回她指著一匹馬說,這個匹字這邊寫一豎就是四字。我從來就沒想過匹字的右邊寫一豎是四字。這時我忍不住的驚歎她的觀察力了。

她從日常生活中見到人時,愛聯想。比如她小時候家裡很窮,和她的叔叔一家住對屋。有一次,叔叔家孩子的姥爺來了。她也跑那屋湊熱鬧,也跟人家姥爺姥爺地叫的挺親。還掰著手指頭數起來,我有三個姥爺啦。燕子(她的堂姐)大姐的姥爺一1個,小慧(她父親堂弟)的孩子的姥爺二個,還有廣西的姥爺三個。

我的孩子通過早期教育,認識一些字後,村裡有些人,誇她說話都帶有書面的字。

提前認字的她,想提前上學,老師不允許。後來上學後,經過她的努力,已挑出農門,成了某大城市的一名普通白領 。


胡蘭英


昨天剛和朋友說過這問題。

我小時候是個認字狂魔,家長沒有教,就是聽一遍這個字念啥就記住了。

我女兒快三歲半了,認識的字應該不到十個,她不問我,我就不教。

因為我認字太早,愛讀書,不太理人,除了書上印的,別人說的都不太當回事兒,也沒什麼觀察力。

更可怕的是,上課聽講,聽見的東西我記不住,這樣的話上課對於我就是浪費時間,沒有效果。回家靠讀書來學習,時間也不夠,書本能提供的資源也不夠。

總結就是視覺學習能力可以,聽覺學習能力太差。

所以我希望孩子不要像我一樣。目前看,還沒有發現她不認識字的害處來。


保持禮貌


首先,我們得弄明白什麼叫“過早”,誰定義的?有什麼根據?說實話,誰都定義不了,也絕對沒有所謂的早晚之分。孩子從生下來就在感受世界,感受周圍的一切,包括符號,聲音,色彩……作為中國字,本身就是符號的一種,多認絕對是有益的。北大博導,腦科學家魏坤琳就在他的書裡提到,孩子越早認字越好,因為他知道的符號越多對他的成長越有利,會不斷擴展他認知的範圍。魏坤琳自己不到一歲父母就開始教他認字,包括施一公,顏寧……我身邊2013年的陝西省狀元郭威,哥大全額獎學金,公司CEO郭鑫悅,以及5箇中科大,一個哈佛大學,一個佐治亞理工,康奈爾大學,同濟大學,央財……等都是早早認字讀唐詩的典範。反倒是學習差,最後去了職業技術學院的,父母倒認為孩子有什麼規律,結果孩子不愛學習,沒有興趣。說到底,還是回到魏坤琳的理念上,孩子知道的符號越多越好。我兒子也一樣,現在幼兒園,見到字就想認,尤其見到我教的,他很興奮的,兒子喜歡物理化學,喜歡修理東西,喜歡唱歌……我認為孩子教育絕對沒有早晚之分,只是我們用的方式欠佳,過於成人化,才導致孩子覺得沒有意思。反觀歷代大師,哪一個不是早慧的典範,所以有“自古英雄出少年”之說!總之,引導孩子要趁早,引導不是死學,不是刻板的教,而是讓他感受物理化學的神奇,以及中國字的有趣之處!




大胖二胖和小胖


首先,“後果”兩字是一個貶義詞,我不認為過早認字有什麼不良的後果,過早認字其實好處頗多。其次,過早認字分為被動認字和主動認字,要分清楚情況。我的孩子屬於過早認字的那種,現在讀一年級了,我來說說結果。

我的孩子認字應該是在兩歲左右就開始了,三歲上幼兒園已經可以獨立看繪本的字,中班開始基本可以獨立閱讀故事書了。我要說的是,我從來不強迫孩子認字,也沒有刻意尋求方法教她識字,都是孩子自己好奇、喜歡閱讀,不知不覺認識的,剛發現她認識那麼多字時,我和老師一樣很吃驚。但是,效果挺好的。

因為早認字,孩子的閱讀量巨大,我們家的繪本是一套一套地買,孩子不滿足,又經常跑圖書館,孩子的知識儲備量很大,記得還是讀中班就開始跟我討論地震的由來、地球的表面啥的,令我感覺快跟不上她的節奏。小孩子有個好處是,她看過的書她都記得,所以,很多時候,一些規矩、規律、禮儀啥的不用我教她都已經知道了。大人們聊天她可以無障礙插嘴。外出她還會給我們普及地理知識和常識。總之,知識儲備量肯定會超越不愛看書的孩子。

另外,現在上小學一年級了,當別的家長還在頭疼預習時,我孩子基本沒讓我操過心。別的孩子還在糾結那個字怎麼讀時,她看一遍就知道課文要表達的意思了。還有組詞,張口就來,看圖寫話也是一次過,甚至各種成語也是信手拈來,用得很自然。因為看的書多,這些對她來說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不需要經歷一個很刻意去理解的階段。

所以說,早認字,我覺得效果很好。但是,我不贊成刻意教孩子早認字,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家長,如何引導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