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容閎為什麼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

wqlhai


容閎,第一位畢業於美國高校的中國人。1847年,19歲的他在香港馬禮遜學校校長布朗的資助下,遠渡重洋,赴美留學,1854年畢業於耶魯大學。

這是一個開始,卻也不僅僅是一個開始。日後的容閎,之所以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是因為他一手促成了幼童留美。儘管因為清廷的守舊,四批留美幼童未及完成學業便被強行召回,容閎自己亦一度心灰意冷。但他不會想到,留學一事就此薪火相傳,並徹底改寫了中國教育。

留美幼童回國後一度遭受冷遇,但在晚清變革之際,他們不會被埋沒,不久後便活躍於政壇、軍界和工業領域。在他們中,有民國首任總理唐紹儀,有鐵路工程師詹天佑……

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的庚款留美,亦是梁誠、唐紹儀、梁敦彥和唐國安等幾位昔日留美幼童合力促成。1908年,中美正式達成協議,商定由1909年起,每年用退款遣派100名學生赴美學習,從第5年起減為每年不少於50名,依此循進,至1940年結束。

庚款留美的前三批學生成材率極高,其中尤以教育界最為閃亮,包括梅貽琦、蔣夢麟、胡適、竺可楨和郭秉文等。可以說,庚款留美的學子深刻影響了未來數十年的中國。儘管這一切成果戛然而止,但短暫光輝至今仍令人懷想。

另一位留美幼童也值得銘記,他便是北洋大學首任校長蔡紹基。北洋大學的前四任校長均是留美幼童出身,第二任至第四任分別為唐紹儀、梁敦彥和梁如浩。當時的北洋大學全方位效仿哈佛與耶魯,更有“東方康奈爾”之稱。四任校長的八年任期內,送數十位學生留美,成才率同樣驚人,其中包括了近現代中國法學奠基者之一、參與起草《聯合國憲章》的王寵惠,“中國奧運之父”王正廷,經濟學家馬寅初等。

從容閎到留美幼童,從留美幼童到庚款留美生,再到民國時代的北大、清華、南開、燕京,乃至西南聯大。一代代留美學生構築起了晚清和民國時期的中國教育譜系,美式大學制度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標準,並使得清華和北大等高校在短短時間內成為世界名校,創造了教育界的“中國神話”。

民國時代,最出色的大學校長多半有留洋經歷,其中多半又是留美出身,他們所執掌的也多半是中國第一流的大學,包括胡適、蔣夢麟、梅貽琦、竺可楨、郭秉文、薩本棟、任鴻雋、胡先驌、羅家倫、楊振聲、劉樹杞和程天放等。在民國教育史上地位顯赫的燕京大學,其掌舵人更是美國人司徒雷登。立志於平民教育的陶行知和晏陽初,同樣曾留學美國。除了這些校長外,有留美背景的大學教授更是不計其數。

那個中國大學的黃金時代,容閎就是奠基人。


葉克飛


容閎,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是因為他是中國近代第一個畢業於美國高等學府的中國人。稱他為中國留學生之父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有很多人並不同意授予容閎這一光榮稱號。畢業於印度那爛陀的唐玄奘第一個表示不服,說自己起碼是第一個中國官方承認的留學生,必須是中國留學生之父。公元399年留學天竺的法顯認為自己更應該是中國留學生之父,並且是私費留學生之父。


歐懷琳


容閎,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先驅,中國近代早期改良主義者。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稱為"中國留學生之父"是首位在美國高等學府畢業的中國留學生。

本文從他生前的事蹟出發,以期給人們以有益的啟示和教育。重新解讀、體味他的創新意識、前瞻眼光、愛國主義精神等優秀品質。

容閎(1828年—1912年)字達萌,號純甫,漢族,祖籍廣東香山縣南屏村人。1835年隨父前往澳門,接受了系統的西方教育。11歲歲入讀建於馬禮遜紀念學校,一所在華的最早基督教學校,附設於倫敦婦女會女校,由郭夫人教導。

1842年學校遷往香港,容閎到香港繼續學業。5年後,美國教育家勃朗牧師返回美國,離開時帶同容閎、黃勝及黃寬三人前往美國留學。期間因各種原因,只剩容閎一人留在美國升學。

容閎赴美后就讀於麻省之孟松預備學校,1850年畢業後考入耶魯學院,中國人在耶魯學院就讀的第一人。容閎的理念:“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之境。1854年獲文學士畢業後返回中國,先後在廣州美國公使館、上海海關、等處任職。在上海寶順洋洋行任職後,自營商業投入師夷自強的洋務運動中來。

1860年,容閎來到天京,出於同情向洪仁玕提出組織良好軍隊、設立武備學校及海軍學校、頒定教育制度、建立有效能的政府等建議七條,未被採納。

容閎首倡、策劃、促成和領導了近代中國第一代管費留美學生的派遣,史稱“中國幼童留美運動”。1872年,容閎奉命率30個學生赴美留學,期間任學生監督,兼任駐美副使,長期駐美。

容閎多次向清政府建言和發展中國近代軍事、政治、文化的一系列主張,竭力倡導發展教育事業、民族經濟和實業,提出了發展中國近代水運、鐵路、商業、礦業、建立國家銀行的美好藍圖,積極從事社會改革活動。

1912年1月,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致函祝賀。4月21日,容閎病逝於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城,終年84歲。他彌留之際,心中牽掛的依然是祖國的繁榮富強,身邊的兩個孩子都被他勸說要回祖國建設。

“他從頭到腳,身上每一根神經纖維都是愛國的。”,美國《紐約時報》等報刊評價他是如是說到。

我們應該紀念這位偉大的教育者!容閎的一生順乎歷史潮流,與時俱進為西學東漸,富強國家而不懈奮鬥,為中國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