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河南開封:大相國寺,我國漢傳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已有1400年曆史


開封大相國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位於著名文化歷史名城、八朝古都開封的市中心。

該寺歷史悠久,是我國漢傳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廣泛的影響。1992年8月恢復佛事活動,復建鍾、鼓樓等建築。整座寺院佈局嚴謹,巍峨壯觀。

這裡原為魏公子無忌信陵君的故宅。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始創建寺院,稱為建國寺,後毀於戰火。

唐長安元年,僧人慧雲來汴,託辭此處有靈氣,即募化款項,購地建寺。動工時挖出了北齊建國寺的舊牌子,故仍名建國寺,唐延和元年,唐睿宗李旦為了紀念他由相王即位當皇帝,遂欽錫建國寺更名為"相國寺",並親筆書寫了"大相國寺"匾額。

唐宋兩代是相國寺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北宋時期,相國寺屢有增修,成為全國最大的佛教寺院,全寺佔地500餘畝,轄64個禪院、律院,養僧1000餘人,其建築之輝煌瑰麗,有"金碧輝映,雲霞失容"之稱。

相國寺的主持由皇帝賜封。皇帝平日巡幸、祈禱、恭謝以至進士題名也多在此舉行。所以相國寺又稱"皇家寺"。

北宋滅亡後,相國寺遭到了嚴重破壞,以後各代屢加重修,時盛時衰。現在相國寺的主要建築都是清代遺物,佈局嚴謹,殿宇崇麗,高大寬敞,巍峨壯觀,確不愧為久負盛名的古寺寶剎。

現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蹟。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並複名相國寺。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藏經樓。康熙十六年至二十一年又增建中殿及左右廡廊。

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又重修,現存殿宇均為那時所建造。嘉慶二十四年重修"智海禪院",道光、光緒年間也作過一些零星修整。

民國初年(1912-1919年)曾翻修八角殿、改建法堂。民國十六年(1927年)馮玉祥將相國寺改為"中山市場"。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劉峙將省立民眾教育館遷人相國寺。

1949年後,相國寺又得以重修、恢復。

大相國寺為中國傳統的軸稱佈局,主要建築有大門、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等,由南至北沿軸線分佈,大殿兩旁東西閣樓和廡廊相對而立。

殿內置木雕密宗四面千手乾眼觀世音巨像,高約七米,全身貼金,相傳為一整株銀杏樹雕成,異常精美。鐘樓內存清朝高約四米的巨鍾一口,重萬餘斤,有"相國霜鍾"之稱,為開封八景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